闞寶參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目標。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鼓勵他們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個人情感,表達對世界的認知和自我價值的認知成為小學寫作能力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通過分析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針對如何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提出了一些策略解析,希望能夠為當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能力;閱讀興趣
語文是一門綜合實踐性學科,語文教學應當立足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社會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革新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小學生表達和寫作的內在驅動力,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筆者結合多年來的小學語文從教經驗,總結出當前我國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提出一些策略建議,供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參考。
一、當前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現(xiàn)狀及問題
1.過分重視成績而忽視情感的表達
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給孩子創(chuàng)造的物質條件也越來越豐富,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的。生活體驗越來越缺乏,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就會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反映在寫作中就會產生情感素材匱乏,作品內容單一、缺少真實情感表達,陷入記流水賬的問題。而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和家長片面追求作文成績,過分強調字數(shù)達標、書寫工整等基礎的要求,忽視作文本身作為記錄情感、表達情感的人文性本質。長此以往,對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帶來重大打擊,甚至會產生恐懼、厭煩的心理。
2.過分關注寫作技巧而忽視寫作價值
當前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家長和教師過分關注技巧性的東西,讓學生花費巨大精力練字、死記硬背華麗的語言、生搬硬套修辭手法、完全模仿照搬作文結構等。這種現(xiàn)象極大地阻礙了小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空間,從根本上影響了他們的感悟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實,寫作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方式,語言不是越華麗越好,通過簡單通俗的語言表達深刻的哲理和感悟才是寫作的終極目標。這在中國古詩詞中表現(xiàn)尤為深刻。如柳宗元的《江雪》,用“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簡簡單單的詞句描繪出一個寂靜純潔、一塵不染的環(huán)境,漁翁遠離塵世、虛無縹緲,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境界,讀了之后會讓人產生聯(lián)想,腦海中自然會浮現(xiàn)出一個畫面,引導人們對生活、對世界產生思考,這才是寫作本身的目標和價值所在。
3.忽視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
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閱讀及生活體驗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情感積累,為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不是靠照抄優(yōu)美句子、照搬范文框架就能短時間提升的。所謂的作文特訓、突擊可能在短時間內讓小學生寫作成績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這種成績提高是缺乏根基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寫作能力的提高?!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實踐出真知”的道理古人早就有所總結?,F(xiàn)代社會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廣泛,閱讀環(huán)境和實踐條件也更加改善,如何利用優(yōu)越的條件,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情感體驗成為小學教師和家長必須重視的課題。比如,在小學作文中經常要求描寫一種喜歡的小動物,有些小學生甚至沒有見過真實的動物,只能通過百科全書和網(wǎng)絡視頻認識,無法認識小動物的真實狀態(tài),寫作中也就無法準確抓到小動物的“神”。
二、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建議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激發(fā)小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創(chuàng)作靈感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不足,在面對一篇陌生的主題作文題目時往往會感到迷茫、無從下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強調學生應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接受教育、獲得真理。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泉,小學教師和家長應當積極組織各種題材的課外生活實踐活動,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讓他們不斷接觸新鮮事物,激發(fā)寫作興趣,豐富創(chuàng)作靈感。比如,在教授小學生描寫具體景物的作文時,可以組織春游、秋游等活動,到當?shù)乇容^有特色的景點進行現(xiàn)場教學,教會學生觀察景點的特色,由上到下或者由遠及近地描寫順序等,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聯(lián)想,結合相應的寫作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在教授小學生進行人物描寫時,鼓勵他們展開不同人物體驗,比如環(huán)衛(wèi)工人、售貨員等,讓他們進行崗位模擬,通過體驗了解不同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在作文中準確描述人物特點,準確表達人物情感。只有立足生活,才能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源源不斷得到補充。
2.加強閱讀教學,增加小學生寫作知識儲備
寫作素材的積累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因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素材和寫作能力相當于種子和土壤的關系,只有土壤肥沃了,種子才會發(fā)芽。目前,小學語文教材主要采取單元教學的方式,單純地依賴課堂和教材根本無法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教材主題,搜集相關的知識,將課堂進行延伸,通過豐富的閱讀完善小學生寫作的知識儲備。為此,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閱讀日、成立閱讀互助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在學習教材知識的同時搜集與教材主題相關的書籍或文章,對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記錄,對文章里的寫作技巧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賞析交流,通過豐富的閱讀知識交流完善小學生的知識儲備。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該單元主要描寫了秋天的景色,有古詩、現(xiàn)代詩和散文。在組織該單元的閱讀素材時,教師可以以季節(jié)為主題,與小學生一起搜集描寫春、夏、冬等不同季節(jié)景色的古詩或者散文,讓小學生在了解不同季節(jié)景物特色的同時開闊思路,為此類作文的寫作夯實基礎。
3.重視獨立個性培養(yǎng),引導小學生重視寫作情感表達
寫作的目標就是將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語言文字表達,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經歷造就了他們看待事物觀點的差異性,情感表達也會不同。傳統(tǒng)應試教育對寫作教學危害極大,雖然許多學生能寫出所謂結構合理、內容完整、字跡工整的作文,但是普遍缺乏個性和創(chuàng)新,作為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轉變觀念,充分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性,了解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寫作特點進行差異化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小學生成為寫作學習的主體。與此同時,要積極鼓勵小學生在寫作時進行真實情感的表達,不要人云亦云,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之類的文章能夠獲得充分認可和尊重,為此,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中尋找素材,不要刻意模仿或者捏造,保證內容和情感的真實性。比如,在描寫冬季雪景的時候,大多數(shù)學生感受到的是美好的景色和有趣的打雪仗游戲,但是也有學生感受到的是刺骨的寒風和冰封的路面,在寫作中只要是真實情感的表達都應該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