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
2021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年,中國教育邁入高質量發(fā)展新階段。教育的高質量,根本在于課堂教學的高質量;而課堂教學的高質量,關鍵在于教的藝術。本刊陸續(xù)推出基礎教育各學科代表性的教研成果,為廣大一線教師進行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提供助力。本期,我們邀請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中小學音樂教研室主任梁洪來老師和北京市西城區(qū)教育研修學院劉穩(wěn)老師,分享他們在音樂學科教學中“接續(xù)式教學”方面的探索。
音樂學科就像所有學科一樣有著自身內在的知識、技能、方法體系,而音樂教學在順應不同年齡、稟賦學生特點的前提下,也有著一套科學的、適用的教學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被我們認識和總結,在教學中加以運用,形成音樂教學的模式與方法。合理運用這些模式與方法,會使教學呈現有效和高效的狀態(tài),而只靠教學熱情和個人經驗、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則很可能造成無效教學,甚至帶來不利學生成長的教學問題。
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技能教學中,我們提倡實施“接續(xù)式教學”。所謂“接續(xù)式教學”,還可以形象地稱之為“扣瓦式教學”,顧名思義,有承接和延續(xù)的兩層意思。教學內容的前后銜接,就像屋頂上的瓦片一樣,既要前后勾連,還要上下重疊。這里的勾連,指的是不同難度的技能教學要逐次梯度安排,而重疊指的是每節(jié)課都要有對前面所學內容的復習和鞏固。
無論從大單元備課還是僅從一節(jié)課備課的角度來說,我們都應該遵循“接續(xù)式教學”的基本原則,采用其基本方法。
第一,“接續(xù)式教學”要求音樂教師要明確音樂學科的核心技能就是對旋律(曲調)諸要素(主要指音高、節(jié)奏、結構)的感知、記憶、想象、表現、創(chuàng)造和綜合分析(思維)能力,教師要把這些要素作為教學內容,把提高學生相關音樂能力作為教學目標,把教學材料(如教材作品)作為實現教學目標而講授和練習的例題和習題。
例如,在教授《布谷》時,教師應該逐一分析這首歌曲的音高(音程)、節(jié)奏、結構的特點,然后根據學生在這三個方面已經具備的水平確定教學內容和難度。
在音高上,這首歌曲包括小三度、大二度、小二度三個音程,是由s-f-m-r-d五個音組成的do五音音列(Pentachord)大調式歌曲。在節(jié)奏、節(jié)拍上,是包含有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休止符三種節(jié)奏元素的三拍子歌曲。在結構上,是典型的a-b-a結構三句式歌曲。以上分析都是對教學材料的客觀分析,所有音樂教師的分析都應該是一致的,如果這首作品是現行國家教材采用的素材,則這部分內容多會被寫在教學參考書上。
客觀分析教學材料后,教師再對任教班級學生在以上諸要素所具備的“聽、唱、寫、創(chuàng)”能力水平作具體分析。例如,教師給出sol的音高,是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夠準確唱出mi的音高;第一組學生唱出sol的音高,第二組學生是否能夠準確唱出mi的音高。如果能準確唱出,說明學生準確構唱小三度音程的能力已經習得,這時,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其構唱大二度和小二度音程的能力水平。同理,分析學生是否掌握這首歌曲涉及的三種節(jié)奏,能不能運用這三種節(jié)奏元素進行節(jié)奏聽記和編創(chuàng);在學習這首歌曲之前,學生是否已經學習過三拍子歌曲,能否通過聽覺準確區(qū)分三拍子和二拍子的音樂;學生是否已經學習過三句式歌曲,是否能夠恰當表現分句。這些分析都是對學生現有音樂技能的客觀分析,是學情分析的核心部分。
通過學情分析,發(fā)現學生在哪些關鍵能力點上需要進行學習或鞏固;通過對教學材料的分析,發(fā)現作品在哪些關鍵能力點上有典型性。結合兩個分析,確定本課教學內容。為了突出“接續(xù)式教學”中“教學的起點是學生現有音樂能力”的原則,我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撰寫格式。表格中,“音準”要素包括單音模唱、音程模唱與構唱、調式、和弦、和聲;“節(jié)奏”要素包括穩(wěn)定拍、節(jié)拍、指揮等內容。
教師在設定“本課時目標”時,必須以學生在諸要素上“已具備的知識與技能”水平為前提和依據。如果學生從未學習過,那么這個教學目標應該標識為“新授”;如果上兩節(jié)課剛剛學過,學生還沒有形成能力,教學目標應該標識為“復習”;如果學生已經掌握,教學目標應該標識為“運用”。一節(jié)課的“新授”教學目標一般不宜超過三個,否則難以保質保量完成。
第二,“接續(xù)式教學”提倡“概念教學要綁定具體作品”的教學原則。例如,當學生學習三句式音樂作品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三句式”這個音樂結構概念與《布谷》這首具體作品進行“綁定”,在音樂作品中樹立音樂概念的“形象”,使概念與體現這一概念的典型作品生成“鏈接”,達到教師說到這個概念學生能夠馬上想起這首作品、教師提到這首作品就能喚起學生對某一個概念的記憶的程度。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可以在教案中設計“本節(jié)課為學生儲備的知識與技能”這一內容,讓教師明確一個作品能夠幫助學生綁定的概念是什么,并且要使得這些概念為后續(xù)學習作儲備。
“概念教學要綁定具體作品”原則的運用,還要求教師需具備“把隱性的知識與技能變成顯性的知識與技能,把顯性的知識與技能變成可操作的知識與技能”的能力。教師不僅需要為學生揭示隱藏在作品音響和樂譜中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明確作品背后的知識技能是什么、在哪里、如何呈現;還要讓學生掌握準確而美好地表現音樂的知識與技能。例如,教唱《布谷》時,除要求教師能幫助學生理解隱藏在作品中的三拍子、三句式知識概念外,還能使其通過指揮動作表現三拍子、通過樂句呼吸表現三句式。
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前序學習中對知識與技能的儲備是為了讓學生在后續(xù)學習中加以運用,前序學習中知識與技能儲備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后續(xù)學習中知識與技能運用的水平。這就帶來了“接續(xù)式教學”的另一個要求,即教師要樹立“每節(jié)課都是預備課”的理念,強調每節(jié)課之間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能力上的邏輯性和關聯性。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要求教師在每節(jié)課結束時要明確、具體地總結本節(jié)課的“新授”內容和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的知識和技能要點。同時,在下一節(jié)課的開始要讓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新授內容和儲備的知識與技能點進行大量復習。例如,上節(jié)課通過《布谷》學習了三句式歌曲,第二節(jié)課馬上采用提問的形式讓學生背唱一首三句式的歌曲。學生能夠直接背唱《布谷》這首歌曲,說明他們對上節(jié)課所學有了一定程度的記憶,也說明三句式的概念與《布谷》這首歌曲達到了一定程度的綁定。隨后,教師可以出示更多三句式歌曲,如《音樂是好朋友》《小蜜蜂》,讓學生用自己學過的本領來分析與表現三句式歌曲。這樣才能使概念真正得到內化,使學生真正習得技能,并能夠在更豐富的作品中加以運用。
需要提醒的是,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只要能夠理解三句式的基本特征,能夠通過在歌唱中正確換氣和“畫彩虹”的形式表現三個樂句即可。對于小學中高段及其以上年級的學生,則可根據學生記憶與理解能力發(fā)展的情況,適當提示三首歌曲都是德國兒歌,都是a-b-a(a)結構,在樂句中間還有相同或相似結構等。在此基礎上,對于學有余力的班級,可以再出示一首法國兒歌《閃爍的小星星》,讓學生進行深入擴展分析。
當學生能夠把自己習得的本領在陌生作品中加以運用時,所獲得的成就感將使他們產生“文化反應”的愉悅,并促使他們把對音樂的興趣逐漸發(fā)展成志趣,獲得終生享受音樂文化滋養(yǎng)的能力。
雖然“接續(xù)式教學”突出以能力獲得為教學目標,只把作品的學習作為達到目標的手段和方式,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對經典、典型作品的記憶本身也是能力。“接續(xù)式教學”要求每一個知識與技能點都應該至少有一個典型作品作為支撐,在相同能力點上,學生儲備的典型作品越多,則應該被視作音樂素養(yǎng)越強。
我們提倡“接續(xù)式教學”,就是要尊重音樂技能教學“目標明確、按部就班、梯度適當、循序漸進、不能間斷”的基本規(guī)律和要求。從只教作品轉變?yōu)楦鶕W生現有音樂能力所需,選擇作品中適合提升學生相應能力的知識與技能點進行教學,體現“以學定教”的原則。教師在每節(jié)課上要及時總結本課為后續(xù)學習儲備的知識與技能點,在后續(xù)教學中讓學生對前序新授內容進行大量復習,并在新作品中把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加以充分運用。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教師教了絕不等于學生會了,學生會了才能肯定教師教了。我們進行教學評價時,要遵循“以學評教”的基本原則,通過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真實水平來評價教學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