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格
摘要:小學科學課本中有很多的知識內(nèi)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關聯(lián),因此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授課時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展開科學教學,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科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將在課堂中學會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解決問題。但生活化教學需要一定的情境準備,如何在相應的教學情境下促進學生了解科學知識,這是目前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一大重點問題。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科學;運用策略
盡管對于小學生的全面教育要求較高,但仍有部分教師并未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尤其是針對小學科學這種學科來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僅停留在課堂提問和知識的掌握情況方面,多媒體的使用頻率不高,沒有關注學生是否可以理解晦澀的理論知識,忽視了交流生活經(jīng)驗以及實驗法教學的重要作用?;诖耍谡n堂中利用多媒體構建相應的情境模式,讓學生可以在有趣的情境中摸索科學知識,理解起來也會更加容易,同時還可以利用知識來解決生活難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知識。
一、重視信息情境,掌握科學知識
現(xiàn)在就大部分學校而言,教室內(nèi)都安裝各種信息化教學用具,教師需要重視信息化情境的設計,讓學生自主的融入科學課堂。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需要關注以下幾點內(nèi)容:第一,情境元素的設計要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而且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定都需要滿足知識傳遞的要求,依托信息化教學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第二,小學科學中雖然有很多內(nèi)容聯(lián)系生活,但仍有部分重難點知識光靠經(jīng)驗的講解學生難以聽懂,這時需要用信息技術營造生動的情境,將難點知識進行拆分、細化,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學生展示和講解;與此同時,還應該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便于及時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更新。第三,情境模式下課堂結束后,教師需要根據(jù)本堂課學生的反應和參與以及知識掌握情況,及時反思和調整,以期在下次的課堂中可以將知識傳遞的更為明白。
例如,《地震》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比較密切,且學校經(jīng)常會做相應的地震演練,但由于地震不常發(fā)生,小學生并不了解地震的發(fā)生原因及后果,對于相應的知識點就會有陌生感。因此,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來具象化課堂教學,如為學生展示汶川大地震的視頻和圖片資料,讓學生可以了解地震災害,加強防護意識。在觀看完視頻資料之后,我引導學生思考地震是如何產(chǎn)生的?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毛巾和小木棒,將小木棒橫放入毛巾中,接下來開始擠壓毛巾,結果小木棒發(fā)生斷裂,通過這個小實驗,讓學生可以觀看到實驗的過程,激發(fā)學生思考“毛巾實驗”與地震成因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學生們紛紛動腦思考并積極舉手回答問題。最后,我再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進行整理和總結,便于學生掌握這部分的重點知識。
二、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深化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教材中包含許多較難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單憑多媒體圖像展示和教師的講解學生獲得的知識都只是表面,其中很多重點內(nèi)容需要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才能理解。但由于現(xiàn)階段實驗教學準備不完善,以及部分教育工作者認為實驗教學會影響教學效率等原因的存在,導致實驗教學的開展面臨許多困難。由此可見,為學生創(chuàng)設能夠進行實驗的有利條件是小學科學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前提保障,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構建相應的實驗模擬情境,借助信息資源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各種知識點的真正內(nèi)涵,便于學生理解其中的實驗原理。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發(fā)揮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鼓勵學生來動手做實驗,讓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踐獲得所需要的試驗記錄以及得出最后的結論,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難點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開展《地球內(nèi)部有什么》的教學時,對于小學生而言,浩瀚的宇宙、星體學生們往往興趣度比較高,但由于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并不能看見地球本身的樣子。因此,可通過多媒體技術來模擬地球以及地球的內(nèi)部構造,形成相應的實驗情境。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播放了“神舟十二號”發(fā)射升空的影像資料,并且將此前太空站傳閱回地球的地球圖片與資料給學生們展示,讓學生可以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學生通過觀看資料都表現(xiàn)出對地球強烈的好奇心,接下來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地球的內(nèi)部是怎樣的?讓學生來參與討論。課堂最后,我再結合學生的回答,利用信息技術模擬地球內(nèi)部構造,讓學生直觀的了解這部分的內(nèi)容。
三、借助游戲情境,完善教學目標
對小學生來講,單純的坐在教室內(nèi)聽教師講課未免過于枯燥,而且在小學的課程中多樣性的活動教學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情境讓學生在游戲中完成教學任務。多樣化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對學習知識變得更加主動,課堂中可以做到認真聽講。但要注意到的是,游戲情境應該滿足于學生的興趣愛好,同時還應該與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掛鉤,尤其是科學課本中的理論、概念性知識點,這樣可以讓其變得更加有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課堂教學還應該以學習為主,游戲情境僅作為授課的一種方式,教師需要分清主次,將知識點選擇一個角度深入,把握好課堂授課的有效性,讓學生可以在娛樂中獲得知識的充實和更新。
總之,小學科學是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生活知識、理論知識的重要媒介。教師在教授科學知識點時,需要盡可能的將知識與情境融合,讓學生可以在感興趣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不斷深化教學。
參考文獻:
[1]王藝樺.小學科學情境教學的多元切入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20(22):80-81.
[2]楊金玲.新課改模式下的小學科學情境教學策略研究[J].才智,2020(28):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