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梅
(長治市中醫(yī)研究所附屬醫(yī)院腦病科,山西 長治 046000)
腦梗死也叫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發(fā)病率、致殘率和致死率較高的腦血管疾病[1-2]。偏癱是腦梗死患者常見的后遺癥[3]。導致腦梗死患者發(fā)生偏癱的原因主要是其大腦中負責運動功能區(qū)域的神經(jīng)受損。臨床研究表明,對腦梗死后偏癱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能促進其受損神經(jīng)的修復及重建,改善其運動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4]。本文主要是探討用化痰通絡湯聯(lián)合通督調(diào)神針刺法對腦梗死后偏癱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及對其神經(jīng)功能、運動功能的影響。
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選擇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6例腦梗死后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西醫(yī)關于腦梗死的診斷標準[5]及中醫(yī)關于中風的診斷標準[6];病歷資料完整;其家屬知悉本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嚴重的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疾病或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或對進行針刺治療存在禁忌證;年齡≥80歲;有腦梗死病史;存在肢體殘疾。采用SAS軟件中的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有43例患者。在對照組中,有男性23例,女性20例;其年齡為58~79歲,平均年齡為(67.31±5.28)歲;入院時其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平均評分為(19.78±2.26)分。在觀察組中,有男性24例,女性19例;其年齡為55~79歲,平均年齡為(66.36±5.30)歲;入院時其NIHSS的平均評分為(19.68±2.22)分。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吸氧、抗凝、降低顱內(nèi)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營養(yǎng)腦神經(jīng)、改善微循環(huán)等治療,對有溶栓指征的患者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并用拜阿司匹林(生產(chǎn)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J20130078)、阿托伐他汀(生產(chǎn)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408)對其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調(diào)脂治療。拜阿司匹林的用法是:口服,10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的用法是:口服,20 mg/次,1次/d。在此基礎上,用化痰通絡湯聯(lián)合通督調(diào)神針刺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低ńj湯的組方是:炮附子9 g、干姜5 g、青風藤15 g、海風藤15 g、茯苓15 g、炒白術10 g、木瓜12 g、川芎12 g、白芍15 g、天南星10 g、天竺子10 g、天麻10 g、丹參15 g、炙甘草6 g。言語不利者于方中加入遠志、郁金,四肢麻木、疼痛甚者于方中加入澤瀉,氣短者于方中加入人參、黃芪。水煎服,每天服1劑(約3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對該組患者進行通督調(diào)神針刺的方法是:選取其神道穴、神庭穴、百會穴作為針刺治療的主穴,選取其膻中穴、曲泉穴、期門穴作為針刺治療的配穴。采用25.0×0.25 mm的一次性毫針(華佗牌)對主穴進行針刺,采用40.0×0.3 mm的一次性毫針(華佗牌)對配穴進行針刺。采用直刺法對神道穴、期門穴、膻中穴、曲泉穴進行針刺,采用平刺法對百會穴和神庭穴進行針刺。以平補平瀉法運針,得氣后留針20~30 min,每天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4周后評估兩組患者的療效。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其NIHSS評分、Fugl-Meyer運 動 功 能 評 定 表(Fugl-Meyer assessment,F(xiàn)MA)的評分。NIHSS包括11個評分項目,總分為42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嚴重。FMA包括上肢運動功能和下肢運動功能兩項評分指標,共計38個條目,總分為10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運動功能越好。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兩組患者的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降至治療前的20%以內(nèi)。有效:治療后患者的NIHSS評分降至治療前的20%~80%。無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療效未達到上述標準。(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
用Excel 2007軟件整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用SPSS 24.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37%,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0.47%,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及FMA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其FMA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及FMA評分(分,±s)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及FMA評分(分,±s)
組別 NIHSS評分 FMA評分治療前 治療前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3)19.68±2.22 8.25±0.95 32.39±7.58 68.36±7.62對照組(n=43)19.78±2.26 12.12±1.25 33.48±8.54 60.36±7.26 t值 0.207 7.810 0.626 4.984 P值 0.837 <0.001 0.533 <0.001
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腦梗死已成為導致我國成年人殘疾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來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提高,腦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明顯下降,但其偏癱的發(fā)生率仍居高不下[7]。腦梗死患者發(fā)生偏癱是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因此,臨床上應對腦梗死后偏癱患者進行積極的治療。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其NIHSS評分更低、FMA評分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在對腦梗死后偏癱患者進行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化痰通絡湯聯(lián)合通督調(diào)神針刺法對其進行治療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腦梗死屬于中醫(yī)學中“中風”的范疇,其病因多為腎氣失養(yǎng)、肝風上擾、氣滯血瘀導致風邪侵體。本研究中所用的化痰通絡湯是中醫(yī)的經(jīng)典方劑,方中的炮附子、干姜可滋補腎脾、通絡化痰;青風藤、海風藤、木瓜、白芍可補血養(yǎng)陰,且能增強炮附子、干姜的功效;茯苓、炒白術可健脾化濕,天南星、天竺子可清熱化痰,川芎、丹參可活血通經(jīng)、祛瘀止痛,甘草可調(diào)和諸藥。全方諸藥合用,可共奏活血通絡、化痰祛濕之功[8]。通督調(diào)神針刺法是以經(jīng)絡學說、中醫(yī)神志學說為基礎,突出針刺調(diào)節(jié)神志的功能,以獲得形、神同治效果的一種針刺療法。本研究中對腦梗死后偏癱患者進行通督調(diào)神針刺治療時選取的主穴有神道穴、神庭穴、百會穴,配穴有膻中穴、曲泉穴、期門穴。通過對上述穴位進行針刺,可起到通氣脈、息肝風、醒腦開竅、升清降濁、振復陽氣之功。
綜上所述,在對腦梗死后偏癱患者進行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用化痰通絡湯聯(lián)合通督調(diào)神針刺法對其進行治療能顯著提高其療效,減輕其神經(jīng)功能損傷,提高其運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