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林 何永祥 陳寶峰
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顫動是當前心血管科多發(fā)疾病之一,該病發(fā)病急,且病情相對嚴重,若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對心室率有效控制,很容易誘發(fā)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等疾病,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臨床上,針對該病的治療主要采用西地蘭,盡管該藥物具有一定治療效果,但是其在改善心室率方面無顯著效果。而胺碘酮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可以及早改善患者心室率,治療效果明顯,且安全性高[1]。因而,本文針對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顫動患者采取胺碘酮治療的效果進行簡單闡述,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2~12 月本院急診接收的30 例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顫動患者,以系統(tǒng)抽樣法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15 例。對照組中,男8 例、女7 例;年齡最小41 歲,最大76 歲,平均年齡(59.63±3.14)歲。觀察組中,男9 例、女6 例;年齡最小40 歲,最大74 歲,平均年齡(59.59±3.2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LVEF<40%;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器官功能不全或者嚴重肺功能疾??;具有胺碘酮和西地蘭藥物過敏史;具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合并嚴重電解質(zhì)紊亂或者藥物導致的心律失常;具有精神疾病史。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商品名:西地蘭,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178)治療。靜脈推注5%葡萄糖注射液10 ml與西地蘭注射液0.4 mg 的混合液,在5 min 內(nèi)完成。
觀察組:接受胺碘酮(珠海潤都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5108)治療。靜脈注射2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與胺碘酮150 mg 混合液,在10 min 內(nèi)完成。然后進行10 min 觀察,如果心室率>100 次/min,心房顫動沒有發(fā)生改變,則需要根據(jù)以上方法再次靜脈推注。若依舊未改善,靜脈滴注250 ml 的0.9%氯化鈉注射液與150 mg 胺碘酮混合液,一直到呈現(xiàn)竇性心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無尿量增加、呼吸困難等癥狀,心功能改善>2 級,為顯效;呼吸困難癥狀減輕,尿量增加有所改善,心功能改善1 級,為有效;心功能未減輕,以上癥狀未減輕,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②比較兩組治療前后LVEDD 和LVEF。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心室率。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惡心、嘔吐,心動過緩,血壓降低和房室傳導阻滯[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n(%)]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DD 和LVEF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DD 和LVEF 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心室率比較 治療前,兩組心室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室率(78.84±5.65)次/min 低于對照組的(84.30±4.59)次/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室率比較(,次/min)
表3 兩組心室率比較(,次/min)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4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n(%)]
心律失常類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是心房顫動,其在心律失?;颊咧姓急燃s30%,具有乏力、心悸等臨床病癥,部分甚至誘發(fā)其他疾病,包括心衰、腦栓塞等,特別是快速心房顫動,其具有較高的急性左心衰竭發(fā)生率,通常心臟基礎疾病是導致急性心衰發(fā)生的主要因素[3]。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顫動病情相對嚴重,往往需要展開急診搶救。心衰疾病的發(fā)生,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心臟排血量,致使許多器官灌注減少,導致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提高,最終導致心房顫動加重[4]?,F(xiàn)階段,藥物是心衰合并心房顫動治療常用方法,其可以有效控制心室率。
當前,轉(zhuǎn)復心房顫動抗心律失常治療常用藥物有很多,比如β-受體阻滯劑,對于心室率的控制具有明顯效果[5]。該藥物對于心功能良好者更加適用,但是針對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顫動者,不建議應用。其次是普羅帕酮,其可以有效抑制房室結(jié),是抗心律失常常用的一種藥物,效果明顯。但是,其會嚴重抑制心臟,不建議伴有心衰患者應用。最后是維拉帕米,該藥物屬于鈣離子拮抗劑,但是對于心衰患者不建議應用。
胺碘酮是治療心律失常的常用藥物,其是多通道阻滯劑,利用電生理效應,有助于各位置心肌組織的有效不應期和動作電位延長,對于折返激動的消除有利。與此同時,其能夠?qū)π募∨c心房傳導顯微的鈉離子內(nèi)流進行有效抑制,延緩傳導速度。胺碘酮并不會顯著影響動作電位高度和靜息膜電位[6]。利用靜脈注射方式,往往伴有輕微負性肌力作用,但是其并不會對左室功能造成抑制,可有效擴張冠狀動脈和相關血管。胺碘酮一般不會影響室性傳導,同時有利于心衰的緩解。據(jù)有關資料顯示[7],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在合并心功能障礙或者心肌急性缺血治療中禁用,而胺碘酮有助于心血管病發(fā)生率降低,同時也不會損傷心功能。本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6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LVEDD 和LVEF 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心室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通過實施胺碘酮治療,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而且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心室率,減輕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4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顫動治療過程中,采用胺碘酮治療方法,不僅可以改善患者心室率,而且安全性高,能夠盡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西地蘭是一種快速強心藥物,其有助于心肌收縮能力及心排血量提高,但是嚴重影響了抗心衰期間神經(jīng)興奮狀況[8]。西地蘭在心房顫動、慢性心衰,特別是高血壓性心臟病及缺血性心臟病等引起的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療中均具有一定成效[9]。但是該藥物在心室率控制方面存在一定不足,而且起效慢。針對部分存在心臟基礎疾病者,其往往需要長時間服用地高辛等藥物,提高了洋地黃中毒及蓄積發(fā)生率[10]。
總之,胺碘酮在心衰合并快速心房顫動急診治療中應用效果明顯,不僅可以嚴格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而且安全性高,值得采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