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文志
4月15日,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欄目播出“最美是家鄉(xiāng)——新疆美麗的守護者”專題節(jié)目,介紹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幾位愛國護疆的守護者,其中重點介紹了一位守護邊境的最美奮斗者布茹瑪汗·毛勒朵,這位國境線上的母親,50多年來在守護邊境中持之以恒,無怨無悔,充分彰顯了一位少數(shù)民族邊民的愛國情懷。
我做這些只要對得起國家就是最大的好
在2019年國慶節(jié)前夕,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國家主席習(xí)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42人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在獲得“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的9個先進模范人物中,有一位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邊境農(nóng)村的柯爾克孜族大媽,她的名字叫布茹瑪汗·毛勒朵。這位遠近聞名被人們稱之為“國境線上的母親”的老人,是一位居住在祖國最西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吉根鄉(xiāng)的國境線護邊員。
布茹瑪汗·毛勒朵是柯爾克孜族人,中共黨員,1942年6月生,新疆烏恰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恰縣吉根鄉(xiāng)護邊員。她先后獲得過“全國愛國擁軍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等稱號。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xí)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布茹瑪汗·毛勒朵“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9月29日,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舉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習(xí)近平為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一一頒授了勛章獎?wù)?。布茹瑪汗·毛勒朵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獎?wù)隆?/p>
布茹瑪汗·毛勒朵長期扎根祖國邊疆,無怨無悔、默默無聞地將青春年華奉獻給祖國的守邊事業(yè),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瑪邊防線上50多年如一日巡邊護邊,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在她守護的山口,創(chuàng)造出無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邊業(yè)績。同時她還積極宣傳愛國護邊工作,在邊境線的許多石頭上刻下“中國”兩個字,這些“中國石”成為當(dāng)?shù)刈o邊守邊人彰顯愛國情懷的象征。
1961年,19歲的布茹瑪汗跟隨丈夫在冬古拉瑪安家,這里海拔4290米,是帕米爾高原中國通往吉爾吉斯斯坦的一處邊防隘口。她來到冬古拉瑪后發(fā)現(xiàn),這里雖有邊界線,但沒有界碑。那時的她,便立下手刻界碑的心愿。布茹瑪汗記得,當(dāng)她第一次將“中國”兩個字刻在石頭上時,欣喜地將那塊石頭抱在懷中。50多年過去,她在邊境線上的10多萬塊大大小小石頭上刻下“中國”兩個字。布茹瑪汗的父親是孤兒,自小和5個兄妹為巴依(富戶)家放牧謀生。新中國成立后,全家開始過上好日子。對于來之不易的新生活,布茹瑪汗的父親十分珍惜,彌留之際叮囑子女:“這里是解放軍吃著草根才得到解放的,你們要守好邊境,像待家人一樣待解放軍。”
那時,很少有女性放牧巡邊,但布茹瑪汗每日早出晚歸,將越境的牛羊趕回來,查看陌生人有無進出邊境。冬古拉瑪山口離布茹瑪汗的家有60公里山路,在漫長而坎坷的巡邊路上,她根本照顧不了自己的家庭。巡邊路上處處是懸崖峭壁、溝壑密布,她的腿腳經(jīng)常被亂石灘里尖利的巖石劃出道道血口,很多次受困于暴風(fēng)雪中……護邊生涯里,布茹瑪汗遭遇過無數(shù)危險。她對于邊境線的守護執(zhí)著得近乎“偏執(zhí)”,鄉(xiāng)鄰笑她癡傻,丈夫也和她鬧過矛盾。然而,她無怨無悔?!案赣H說過,邊境線安穩(wěn)國家才能安穩(wěn),人們才能有幸福生活,我做了應(yīng)該做的事,度過了有意義的一生?!辈既悻敽拐f。
“擁軍愛軍”是布茹瑪汗在巡邊路上常年堅持的另一件事。她記不清救治過多少凍傷、摔傷、被困暴風(fēng)雪的“兵娃”,她給了他們媽媽般的愛與呵護。1999年,浙江籍戰(zhàn)士羅齊輝巡邏時被困暴風(fēng)雪,雙腿嚴重凍傷。得知情況后,布茹瑪汗迅速將他抬進氈房,把小戰(zhàn)士的雙腳揣在自己懷里暖著,讓兒子麥爾干宰殺山羊接熱血救治。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急救,戰(zhàn)士的腳開始恢復(fù)知覺。2004年,邊防戰(zhàn)士胡紅利帶領(lǐng)7名戰(zhàn)士出發(fā),原計劃巡邏8天后到達冬古拉瑪山口。路上遭遇天氣突變,他們被困在半山腰。暴雨之夜,布茹瑪汗和兒子背著干糧摸著石頭一點點向前挪,趕了十幾個小時山路,將救命干糧送到戰(zhàn)士們的手中……
布茹瑪汗有一個習(xí)慣:只要有空就織毛衣、毛褲、毛襪子,用的是自己手工捻的羊毛和駱駝毛,這些都是她給“兵娃”們準備的過冬衣物;戰(zhàn)士們的鞋襪、衣服濕了,她就守在火堆邊一件件烤干;衣服破了,她一件件補好……布茹瑪汗家生活并不寬裕,可是,只要邊防戰(zhàn)士巡邏經(jīng)過她家,或來做客,她和丈夫、孩子都會把氈房讓給戰(zhàn)士們住,自己搬到放雜物的小氈房里。每年建軍節(jié),她都會在家里準備酥油卷餅、奶茶、宰殺牛羊,請邊防戰(zhàn)士到家里慶祝節(jié)日。布茹瑪汗常常滿是憐愛地對邊民們說:“他們就像我的孩子,我做這些,只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國家就是最大的好!”
熱愛祖國是她堅定不移的信仰
布茹瑪汗大媽巡護的邊境線有1195公里,有大小250多處的通外山口,僅靠邊防官兵守防,顯然力量不夠。上世紀60年代,300多名邊民成為邊防線上不可或缺的護邊員,布茹瑪汗大媽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更是為數(shù)不多的女護邊員。布茹瑪汗大媽自己有6個子女,可她有無數(shù)的“兵兒子”。每年邊防官兵到了她的家,她就像過節(jié)一樣,官兵到了冬古拉瑪山口,要是不吃住在她的氈房里,她會生氣。要是官兵被別人拉到氈房里去了,她就要和人家去“吵架”。
祖國帕米爾高原深處的柯爾克孜民族,山是他們的父親,水是他們的母親。布茹瑪汗大媽50多年如一日守望著終年積雪的冬古拉瑪山口?!岸爬敗笔桥撩谞柛咴叿琅沙鏊惶幫ㄍ馍娇冢哌M這里,隨處可見刻著柯爾克孜文和漢文兩種文字“中國”的石頭,這都是邊防官兵的“兵媽媽”布茹瑪汗的虔誠愛國之作。巡邊時,只要見到大些的石頭,布茹瑪汗大媽就席地而坐刻寫“中國石”。50多年過去了,布茹瑪汗大媽刻下了多少塊“中國石”,連她自己也說不清,她把邊境線上的一草一木一石都刻在了心上。布茹瑪汗大媽說:“我熟悉冬古拉瑪山口的石頭,就像熟悉我家抽屜里放的東西一樣。”
對于布茹瑪汗而言,熱愛祖國是她堅定不移的一種信仰,并且已經(jīng)成為家風(fēng)并得以傳承。布茹瑪汗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都是護邊員。她經(jīng)常對子女們說:“我過去吃的苦像山那么多。你們現(xiàn)在生活過得好了,必須要毫不動搖地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辈既悻敽沟膬鹤欲湢柛蓮?2歲就跟著媽媽巡邊護邊。如今,40歲出頭的他已是當(dāng)?shù)刈o邊員小組組長?;叵脒^去,他紅了眼眶:“小時候埋怨媽媽為什么總不回家,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媽媽一樣給我們做熱飯熱湯,只知道她在邊境線上巡邊,還常常受傷。成為像她一樣的護邊員后,才明白了邊境線的意義,開始欽佩媽媽,為她驕傲?!?/p>
50多年來,她視邊防軍如子女,自己生活十分貧困,卻竭盡自己所有給“兵兒子”吃住,每年把僅有的羊殺給戰(zhàn)士們吃,把最暖的鋪蓋留給邊防戰(zhàn)士蓋,歷屆守邊官兵們都親切地叫她“冬古拉瑪媽媽”。1986年7月的一天,她發(fā)現(xiàn)界碑被人移了位置,她在懸崖山谷間飛奔十余小時向派出所報告這一情況,和官兵一道將界碑移回原位,辦完事后她就虛脫了。50多年來,她風(fēng)雨無阻,每天巡邊最少要走20公里的山路,最保守計算,她守邊路上行程了8萬多公里。幾十年來,由守邊員捕捉的偷越境分子數(shù)以千計,80%的邊境情況都是由護邊員先發(fā)現(xiàn)的。在這里,每一座氈房都是一個流動的哨所,每一個牧民就是一個活著的界碑。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活著的界碑,才帶來了祖國邊陲的安寧!
作為“國境線上的母親”,布茹瑪汗·毛勒朵愛兵如子。有一次,一位邊防戰(zhàn)士騎馬巡邏時,奔跑的戰(zhàn)馬踏進旱獺洞摔倒了,戰(zhàn)士滾下滿是巖石的山坡,摔斷了腿,白骨外露,鮮血直流。聞訊趕來的布茹瑪汗·毛勒朵抱起戰(zhàn)士,山上沒有包扎傷口的紗布,她毅然撕碎了身上的裙子給受傷的戰(zhàn)士包扎好了傷口……這樣的故事很多很多。對于戰(zhàn)士們,布茹瑪汗·毛勒朵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你們的媽媽都在很遠的地方,不能照顧你們。來到這里,我就是你們的媽媽?!睅资甑哪笎塾H情,使布茹瑪汗·毛勒朵成了邊防連官兵共同的母親。她的事跡,被編入連隊傳統(tǒng)教育的教材。官兵以她守護的山口為名,親切地稱呼她為“冬古拉瑪媽媽”。
而在周圍各族群眾中,也流傳著許多她充滿母愛的故事。幾年前修建當(dāng)?shù)氐募l(xiāng)大橋時的一個深夜,建橋工人的工棚里,一位來自內(nèi)地的漢族孕婦出現(xiàn)了生產(chǎn)預(yù)兆。而她丈夫在外出差,要幾天后才能回來。這名孕婦忍痛走到村里,村民們馬上攙扶她找到曾接生過一百多個孩子的布茹瑪汗·毛勒朵。當(dāng)時,產(chǎn)婦羊水已破,時刻都有危險。布茹瑪汗·毛勒朵為難了:這個漢族女兒生孩子,語言不通,怎么溝通?沒有家人陪著,萬一有個閃失怎么辦?但此時再往鄉(xiāng)衛(wèi)生院送產(chǎn)婦已經(jīng)來不及了,布茹瑪汗·毛勒朵一咬牙答應(yīng)下來。兩個多小時之后,一個健康的女嬰誕生了,而布茹瑪汗·毛勒朵卻因緊張和勞累,滿頭汗水癱坐在炕上。以后的幾天里,她把產(chǎn)婦當(dāng)親女兒一樣照料著。產(chǎn)婦的丈夫歸來,激動地對她說:“謝謝您救了我妻子,照顧她們母女,您就是我的親娘!”
信念支撐心中所想就是守護好國家邊境
布茹瑪汗·毛勒朵的父親是個孤兒,舊社會靠著給巴依(富戶)放牧為生。他對共產(chǎn)黨、解放軍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念念不忘。布茹瑪汗·毛勒朵記得小時候,解放軍不止一次給她家送來糧食,父親也曾帶領(lǐng)他們兄妹5人為解放軍砸石鋪路。親身的經(jīng)歷和父親的影響,讓布茹瑪汗·毛勒朵從小就對共產(chǎn)黨、解放軍充滿了感情。至今她仍記得父親的話:“是共產(chǎn)黨讓我們有了今天的日子,是解放軍解放了我們新疆。你們是我的孩子,只要你們有飯吃,就一定不能讓解放軍餓肚子;只要你們有房子住,就不能讓解放軍沒有睡覺的地方?!?/p>
布茹瑪汗·毛勒朵經(jīng)常說:“柯爾克孜族就是一個世代守邊的民族。在我們柯爾克孜邊境牧民中流傳著這樣的話‘每一座氈房都是一個流動的哨所,每一位牧民都是一個活著的界碑。我既然當(dāng)了一名護邊員,就要為祖國巡好邏,站好崗?!辈既悻敽共蛔R字,可她在給黨員們上黨課時,講起話來一套一套的。她把黨員榮譽室看得比什么都珍貴,鑰匙從來都是系在自己腰上,平日里別說是亂跑亂動的小孫子,就是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兒子想進屋看看,也要老人特別批準。只有參加黨員教育活動的同志們來了,老人才親自打開房門為他們認真地講解。
50多年來,布茹瑪汗大媽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感人故事,她的事跡公之于眾后,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2006年6月,這位柯爾克孜族老人被高票選為“2005感動新疆十大人物”,2006年又被評為“全國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個人”,2007年,受到胡錦濤、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接見。2007年7月1日上午,在烏恰縣吉根邊防派出所大院,69歲的布茹瑪汗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了此生最大的愿望。
如今,布茹瑪汗的故事傳揚在天山南北,成為新疆各族護邊員的榜樣。2019年國慶前夕,布茹瑪汗榮獲“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當(dāng)她蹣跚走向領(lǐng)獎臺接受習(xí)近平主席頒授給她的獎?wù)聲r,遠在近萬里外的國境線上,布茹瑪汗的家人們圍坐在電視機前,高興得喜極而泣。她的老伴激動地說:“她把自己的一生交給了守邊,交給了冬古拉瑪山口。我們的3個孩子都是在邊境線上生的,將來我們死了,兒子們還要守下去,兒子后面還有孫子,子子孫孫都要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