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甜甜,石莉程,孔輝,齊栩
1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南京 210029;
2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老年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癌癥的常見并發(fā)癥[1]。肺癌是臨床最常見的并發(fā)VTE腫瘤類型。因肺癌的組織學類型不同,VTE發(fā)病率存在一定差異,其中以腺癌并發(fā)VTE的發(fā)病率最高[2]。目前,已有約60%的肺腺癌驅動基因被確定[3],其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目前研究最多且最常見的特征性肺腺癌驅動基因。VTE可縮短癌癥患者的生存時間,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zhì)量[4]。但關于肺腺癌并發(fā)VTE的預測指標相關研究較少。我們回顧性分析了134例肺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探討肺腺癌并發(fā)VTE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其在其在肺腺癌并發(fā)VTE中的預測價值?,F(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34例肺腺癌的患者,納入標準:①經(jīng)組織病理學或細胞學確診的肺腺癌;②經(jīng)相對完善的影像學檢查確診是否發(fā)生VTE;③完善EGFR基因檢測;④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肺癌;②既往有血栓病史;③未行EGFR基因檢測者;④病歷資料不完整者。134例患者中發(fā)生VTE43例、未發(fā)生91例。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納入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資料收集及統(tǒng)計學方法 在本院電子病歷系統(tǒng)中以出院診斷為“肺腺癌”“肺癌”“非小細胞肺癌”“支氣管肺泡癌”進行搜索。選取肺腺癌并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合并疾病、肺癌分期、EGFR突變情況、是否伴發(fā)VTE及發(fā)生部位等臨床資料。
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非正態(tài)分布用M(QR)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數(shù)值或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進行比較;將單因素分析結果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EGFR基因突變與肺腺癌患者并發(fā)VTE的相關性;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各危險因素對對肺腺癌并發(fā)VTE的預測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VTE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37~79(63.49±9.85)歲;體力狀況(performance status,PS)評分0~1分者2例、2~4分者41例;吸煙15例,飲酒12例;肺癌分期為Ⅰ~ⅢA者15例、ⅢB~Ⅳ者28例;合并高血壓15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5例、腦血管疾病1例、慢性肺部疾病1例、慢性腎臟疾病2例;行肺癌根治術18例,中心靜脈置管22例,化療21例,放療4例,靶向藥物治療19例;外周血白細胞(8.80±3.96)×109/L,血紅蛋白(118.74±19.65)g/L,血小板(217.05±98.90)×109/L,D-二 聚 體(9.76±10.06)mg/L,白蛋白(33.85±7.30)g/L,CYFRA21-1(8.45±14.13)ng/mL,NSE(22.24±9.12)ng/mL。
非VTE者男45例,女46例,年齡35~85(63.74±9.93)歲;PS評分0~1分者37例、2~4分者54例;吸煙26例,飲酒18例;肺癌分期為Ⅰ~ⅢA者54例、ⅢB~Ⅳ者37例;合并高血壓42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16例、腦血管疾病5例、慢性肺部疾病3例、慢性腎臟疾病3例;行肺癌根治術51例,中心靜脈置管51例,化療51例,放療8例,靶向藥物治療27例;外周血白細胞(7.10±3.01)×109/L,血紅蛋白(122.47±21.01)g/L,血小板(221.95±90.75)×109/L,D-二 聚 體(2.23±3.27)mg/L,白 蛋 白(36.91±5.61)g/L,CYFRA21-1(3.62±4.15)ng/mL,NSE(18.46±9.37)ng/mL。
兩者患者性別、年齡、吸煙史、飲酒史、是否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中心靜脈置管、肺癌根治術、化療史、放療史、靶向治療、血小板、血紅蛋白水平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者肺腺癌臨床分期、PS評分、白細胞、白蛋白、D-二聚體、CYFRA21-1、NSE水平比較,P均<0.05。
134例患者中存在EGFR基因突變83例,其中并發(fā)VTE者28例,未并發(fā)VTE者55例,VTE發(fā)生率33.7%;無EGFR基因突變者51例,其中并發(fā)VTE者15例,未并發(fā)VTE者36例,VTE發(fā)生率29.7%;二者VTE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71,P>0.05)。
血清D-二聚體水平、PS評分是肺腺癌伴發(fā)VTE的獨立危險因素(OR分別為1.198、5.586;95%CI分別為1.055~1.362、1.109~28.175;P均<0.05)。
EGFR基因突變與肺腺癌并發(fā)VTE沒有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為0.045,P=0.606>0.05)。
血清D-二聚體水平截斷值取4.795 mg/L時,血清D-二聚體水平預測肺腺癌并發(fā)VTE的敏感度62.8%、特異度87.9%,曲線下面積為0.832。血清D-二聚體水平預測肺腺癌并發(fā)VTE的R OC曲線見圖1。
圖1 血清D-二聚體水平預測肺腺癌并發(fā)VTE的ROC
靜脈血栓栓塞癥是肺癌的一種常見并發(fā)癥,肺癌是全球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5]。多項研究[6-8]提示靜脈血栓栓塞癥與肺癌的預后密切相關。與其他類型肺癌相比,肺腺癌發(fā)生VTE的風險較高,且合并VTE的患者預后更差,病死率更高,而規(guī)范的預防性抗凝可降低VTE的發(fā)生率[2,4]。因此,認識肺腺癌并發(fā)VTE的危險因素,做到早預防、早診斷及早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中并發(fā)VTE患者的年齡(63.49±9.85)歲,非VTE患者的年齡(63.74±9.93)歲,年齡在肺腺癌患者并發(fā)VTE的風險方面并無顯著影響。然而,既往多項研究[9-10]表明,年齡是肺癌患者并發(fā)VTE的危險因素之一,年齡越大,并發(fā)VTE的風險越高,這可能與研究樣本量的大小有關。本研究表明,性別在肺腺癌患者并發(fā)VTE的風險方面也無顯著影響,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1]。但值得關注的是,不同性別的肺癌患者,其病理類型往往不同,女性患者多罹患腺癌[12-13],而與其他類型肺癌相比,肺腺癌發(fā)生VTE的風險較高[2],因此女性肺腺癌患者更應評估并發(fā)VTE的風險。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肺腺癌臨床分期、PS評分、白細胞、白蛋白、D-二聚體、CYFRA21-1、NSE與肺腺癌伴發(fā)VTE相關。
進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中D-二聚體及PS評分是肺腺癌伴發(fā)VTE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他研究發(fā)現(xiàn)肺腺癌伴發(fā)VTE的危險因素還包括:年齡、化療、放療、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等[11,14-16]。根據(jù)單因素分析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病理分期較高(ⅢB~Ⅳ期)、白細胞升高、白蛋白降低的肺腺癌患者更容易并發(fā)VTE,但進一步的回歸分析顯示并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考慮可能是晚期患者多病情較重,營養(yǎng)狀態(tài)差,臥床時間增加,合并感染的機會增多,更易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所以應給予足夠關注,并且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
PS評分即體力狀況評分,是用來評價腫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體力狀況評分越高往往提示患者一般情況差,常處于惡性腫瘤晚期,免疫力低,抵抗力差,需長期臥床,容易出現(xiàn)血栓。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兩組間P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PS評分是肺腺癌合并VTE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臨床中需對病人的體力狀況進行動態(tài)評估。血清腫瘤標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惡性腫瘤細胞,或由惡性腫瘤細胞異常產(chǎn)生的物質(zhì),或是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chǎn)生的物質(zhì),這類物質(zhì)存在于腫瘤細胞和組織中,也可進入血液和其他體液[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VTE組患者血清的CYFRA21-1、NSE水平明顯高于非VTE組,然而回歸分析并未提示上述腫瘤標志物升高是肺腺癌患者并發(fā)VTE的獨立危險因素。
至今尚未有關于CYFRA21-1、NSE等腫瘤標志物與血栓形成關系的研究報道,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是否可以作為肺腺癌患者發(fā)生VTE的獨立危險因素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D-二聚體是可溶性纖維蛋白降解產(chǎn)物,健康人血液中有低水平的D-二聚體,而血栓形成相關疾病中D-二聚體水平會升高。本研究中VTE組患者D-二聚體水平顯著高于非VTE組,這與既往文獻報道結果相一致[11]。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D-二聚體升高是肺腺癌患者發(fā)生VTE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當肺腺癌患者D-二聚體升高時,應注意警惕VTE的發(fā)生,因此,臨床中應重視肺腺癌患者的D-二聚體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VTE的高?;颊?,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有助于降低VTE發(fā)生風險,但因其升高也可見于其他非血栓疾病如彌漫性血管內(nèi)凝血、惡性腫瘤、感染及腎臟疾病等,因此如患者同時存在以上情況時,應結合其臨床表現(xiàn)以及其他實驗室指標加以鑒別,避免過度診療。國內(nèi)外指南均指出,血清D-二聚體在診斷肺栓塞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排除診斷上,并根據(jù)年齡校正臨界值,可明顯提高特異度。本研究肺腺癌合并VTE患者D-二聚體的預測價值,當以4.795 mg/L為臨界值時,血清D-二聚體診斷VTE的敏感度62.8%,特異度87.9%。
隨著精準醫(yī)療的迅速發(fā)展,驅動基因檢測已經(jīng)成為臨床診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研究顯示肺腺癌患者發(fā)生VTE的風險與EGFR突變狀態(tài)有關,EGFR擴增或突變可誘導腫瘤細胞過度表達組織因子(tissue factor,TF),從而增加腫瘤的凝血活性和VTE的發(fā)生率[18]。有研究發(fā)現(xiàn)EGFR基因突變是肺腺癌術后發(fā)生VTE的獨立危險因素[11]。然而Davidsson等[19]研究顯示,攜帶EGFR突變的肺腺癌患者發(fā)生VTE的風險較低。本研究中VTE和非VTE組EFGR突變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通過Spearman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EGFR基因突變狀態(tài)與肺腺癌伴發(fā)VTE不存在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為0.045,P=0.606),與既往有關報道[20]相符。關于肺腺癌EGFR驅動基因與發(fā)生VTE的風險之間關系的研究結果眾說紛紜,這可能與樣本量以及忽略了一些無癥狀的VTE事件等有關。目前,關于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與VTE關系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仍缺乏相關數(shù)據(jù)證明兩者之間的確切關系,所以需要大量的前瞻性、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進一步探索,明確肺腺癌EGFR基因突變與VTE之間的聯(lián)系,評估EGFR突變狀態(tài)是否可以用來預測肺腺癌患者發(fā)生VTE的風險,從而為臨床提供依據(jù)。
綜上所述,D-二聚體升高、PS評分高是肺腺癌患者并發(fā)VTE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醫(yī)生應加強對上述影響因素的動態(tài)評估,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從而減少VTE的發(fā)生率以及改善肺腺癌并發(fā)VTE患者的預后。本研究為單中心的回顧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來需要多中心、大樣本量的前瞻性研究,篩選出肺腺癌患者并發(fā)VTE的風險相關特異性較高的變量,建立更加有效的預測模型并進行前瞻性驗證,對改善肺腺癌患者生存質(zhì)量及預后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