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華 川,*,左新河,,田曉玲,王 歡,何其函,謝 敏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中醫(yī)臨床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1;2. 湖北省中醫(yī)院 內分泌科,湖北 武漢 430074)
糖尿病胃輕癱(diabetic gastroparesis, DGP)是以早飽、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為特征的糖尿病并發(fā)癥[1]。DGP可致營養(yǎng)不良、藥物吸收障礙、血糖不穩(wěn),增加糖尿病治療的難度,還可增加心血管疾病、視網(wǎng)膜病變等風險[2-4]。西醫(yī)治療方案包括基礎治療、一般藥物、胃電刺激及手術等,但存在諸多不足,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且易復發(fā)[5],胃電刺激缺乏長期隨機試驗且操作方法尚未成熟[6]。在辨證論治指導下中藥復方治療DGP優(yōu)勢顯著,療效佳,不良反應少[7]。雖然已有大量針對本病的中醫(yī)臨床研究報道,但是由于辨證分型、學說流派、時期地域的差異,用藥配伍復雜多變,難以被臨床醫(yī)生掌握運用。本研究采用數(shù)據(jù)挖掘方法,深入研究DGP的用藥規(guī)律,為臨床用藥提供借鑒。
以中國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CNKI)為數(shù)據(jù)來源,以主題詞為“糖尿病胃輕癱+中藥”或“糖尿病胃輕癱+中醫(yī)”檢索已公開發(fā)表且可瀏覽內容的文獻,檢索日期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
1.2.1納入標準 中藥復方干預DGP的臨床研究,包括隨機對照試驗、半隨機對照試驗、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和病例系列研究;符合DGP的臨床診斷標準;組方中的中藥及劑量均完整。
1.2.2排除標準 動物實驗、文獻綜述、Meta分析、理論探討、經(jīng)驗總結、個案報道;治療措施為單味中藥或中藥提取物;中藥熏洗、敷貼、注射等非口服途徑給藥。
雙人核對將數(shù)據(jù)錄入到Excel表格,確保每個數(shù)據(jù)正確無誤。共檢索到3 551篇與DGP相關文獻,按納排標準篩選后得到124首中藥方劑。根據(jù)《中國藥典》2020年版[8]和《中藥學》[9]規(guī)范中藥名稱,如“廣木香”統(tǒng)一為“木香”,“白芍藥”統(tǒng)一為“白芍”,“懷山藥”規(guī)范為“山藥”,中藥經(jīng)炮制后功效相似者仍用標準名,如生、熟附子規(guī)范為附子,炮制后藥性及功效改變的中藥,如生地黃、熟地黃則分別錄入。
采用Excel 2013統(tǒng)計中藥的藥物類型、劑量、四氣五味及歸經(jīng)以進行頻次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8.0軟件挖掘高頻中藥之間的潛在聯(lián)系;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對高頻中藥進行聚類分析、因子分析。
124個DGP方劑涉及126味中藥,用藥總頻次1 268次,單味中藥頻次≥10的有31味,其中以白術、半夏、甘草、茯苓、陳皮的使用頻次相對較高,見表1。
表1 使用頻次≥10次的中藥頻次Tab. 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bove 10)
從藥效分類上看,治療DGP的眾多方劑中,運用最多的依次為補虛藥(24味,422次),清熱藥(15味,91次),理氣藥(14味,206次),活血化瘀藥(14味,63次),解表藥(10味,73次),詳見圖1。
圖1 藥物類型統(tǒng)計Fig.1 Category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繪制前20味高頻中藥的劑量箱形圖,詳見圖2。結果顯示白術、厚樸、枳實、柴胡、白芍和山藥的劑量在臨床運用中波動較大,而甘草、砂仁和干姜的劑量波動較小,黃芪和山藥的整體用量偏大,而黃連、甘草、干姜的用量偏小。
圖2 使用頻次前20位中藥使用劑量統(tǒng)計Fig.2 Doses of top 20 Chinese medicines
對所有組方的藥性藥味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溫性藥頻次最高(39次,30.95%),其次是平性藥(25次,19.84%)和性藥寒(22次,17.46%)。藥味統(tǒng)計頻次前三為:甘味(64次,31.22%)、辛味(52次,25.37%)、苦 味(46次,22.44%),見 圖3A和 圖3B。藥物歸經(jīng)涵蓋12種不同的歸經(jīng),其中脾經(jīng)(67次,19.20%),胃經(jīng)(58次,16.62%),肺經(jīng)(54次,15.47%)占比最多,見圖3C。
圖3 藥性(A)、藥味(B)、歸經(jīng)(C)雷達圖Fig.3 Radar map of property distribution(A), flavor distribution(B)and meridian tropism distribution(C)
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軟件進行Apriori建模,設置支持度為25%,置信度為85%,最大前項數(shù)為5,增益≥1以挖掘潛在藥物組合,得到核心藥對組合13個,高頻藥物之間的關聯(lián)組合見表2,關聯(lián)網(wǎng)絡見圖4。
表2 復方藥物間組合的關聯(lián)規(guī)則Tab. 2 Association rules of combination in prescriptions
圖4 藥物關聯(lián)規(guī)則網(wǎng)絡視圖Fig.4 Network diagram of herb association rules
對前25味高頻中藥進行聚類分析生成樹狀聚類圖,取類間距離18,得到5類藥物組合,見圖5。聚1類:黃連、干姜、黃芩、大棗、人參、半夏、甘草;聚2類:厚樸、蒼術; 聚3類:枳實、雞內金;聚4類:1組(柴胡、白芍、陳皮),2 組(丹參、香附、枳殼);聚5類:1組(砂仁、木香、白術、茯苓、黨參),2組(黃芪、山藥、當歸)。
圖5 中藥復方對DGP影響的高頻藥物系統(tǒng)聚類譜系圖Fig.5 Dendrogram of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for high-frequency herbs
使用SPSS Statistics 25.0進行因子分析,篩選出特征值≥1的公因子9個,累積方差貢獻率66.899%。以載荷系數(shù)絕對值 > 0.4的原則選取用藥變量,并結合臨床用藥情況,高頻藥物的公因子信息見表3。圖6展示了高頻藥物之間因子分析成分。
表3 高頻藥物的公因子分析Tab. 3 Common factor analysis of high-frequency drugs
圖6 因子分析成分圖Fig.6 Factor analysis component diagram
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藥性以溫、平、寒性居多,溫性藥占30.95%,即溫性藥廣泛應用于DGP治療。DGP總病機為“臟腑功能虛弱,痰瘀互結,氣機升降失調”。一方面,DGP以“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為本,用藥多見補虛藥、清熱藥和理氣藥,治從健脾益氣、行氣消滯出發(fā),藥性味甘、辛,歸脾、胃、肺經(jīng),甘類藥物如白術、甘草、黨參可以補益和中、緩急止痛,補虛藥、理氣藥也多具有甘味,可達辨證論治之效,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亦表明,高頻藥物白術、茯苓、黃芪、黃連具有降糖功效[10];另一方面糖尿病合并胃輕癱之后, 其“多食”癥狀不復存在,反之,出現(xiàn)噯氣早飽、惡心嘔吐等與多飲多食相矛盾的癥狀,這是因為脾主運化升清,脾虛無力運化導致水濕、痰飲內停,故病機以氣滯、痰濁、血瘀等為標[11],如葉天士所說“初為氣結在經(jīng),久則血傷入絡”,故活血化瘀藥、消食藥、化濕藥、溫里藥的占比也較重,藥物配比多樣。運用化痰止咳平喘藥、利水滲濕藥、解表藥側面反映DGP病程進展過程存在個體差異,除掌握健脾益氣、行氣消滯基本治法外,還須辨證施治,配合消食、活血、化痰、溫里諸法。用藥劑量箱形圖結果可知,前20味中藥維持劑量在10 ~ 20 g,白術、厚樸、枳實、柴胡、白芍和山藥的使用劑量波動較大,而甘草、砂仁和干姜的劑量波動較小,黃芪和山藥的整體用量偏大,而黃連、甘草、干姜的用量偏小。
藥物組合方面,最強藥物關聯(lián)組合為茯苓和陳皮+半夏+白術,茯苓、陳皮功善健脾益氣,半夏、白術功善行氣消滯,其余則分別由茯苓、半夏、白術與其它藥搭配組合。分析表3中的9個公因子,補虛藥、清熱藥和理氣藥配伍是治療DGP的用藥關鍵,可搭配溫里藥、化濕藥、消食藥、活血化瘀藥,與用藥頻數(shù)結果大致相同。聚類分析得到5個新處方組合,聚1類黃連、干姜、黃芩、大棗、人參、半夏、甘草為半夏瀉心湯加減,功能寒熱平調,可用于寒熱錯雜者;聚2類厚樸、蒼術為平胃散君臣之藥對,功能祛濕化痰,順氣寬中,可用于痰濕中阻者; 聚3類枳實、雞內金為行氣消積常用藥組,可用于食積痰阻者;聚4類柴胡、白芍、陳皮、丹參、香附、枳殼功能疏肝和胃,可用于肝胃不和者;聚5類砂仁、木香、白術、茯苓、黨參、黃芪、山藥、當歸由六君子湯加砂仁、木香化裁,功能補氣健脾,消脹除痞,可用于脾胃虛弱、痰阻氣滯者。
中醫(yī)藥對于DGP的治療,常用藥物為白術、半夏、甘草、茯苓、陳皮,基本治法為健脾益氣、行氣消滯,用藥味甘、辛,性溫、平,歸脾、胃、肺經(jīng),在半夏瀉心湯、平胃散、六君子湯等基礎方上化裁。由于疾病進程有個體差異,除基本治法外,還須配合以消食、活血、化痰、溫里諸法,安全前提下不拘泥于劑量約束,標本兼治,所提取出的組方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為DGP的新藥研發(fā)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