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翰林
“豬仔議員”是民國政治史上的流行語。今人通常認為“豬仔議員”之稱始于1923年曹錕賄選,但事實上在1918年的安福國會選舉中此詞就頗為流行。嚴格來說,“豬仔”并非直接罵議員為豬,而是把議員比作“豬仔”勞工。不過“豬”本就是常用的詈語,在傳播時往往“豬”和“豬仔”勞工兩義兼用。其表達的情緒有嘲笑、有憤恨,也有惋惜、有失落,反映了近代中國人追求民主進步之路的曲折回環(huán)。
豬仔,本指幼豬,又用來特稱清末民初被賣到國外做苦力的勞工。他們受到“豬仔頭”的利誘和暴力威脅,接受了欺騙性的契約,到南洋、古巴、秘魯?shù)鹊貜氖麻_礦、種煙草等力氣活,飽受壓榨而難以脫身。這種現(xiàn)象在近代早期就出現(xiàn)了。林則徐1839年即上奏稱:“有一二夷船慣搭窮民出洋謀生……當其在船之時,船主皆以木盆盛飯,呼此等搭船華民一同就食,其呼聲與內(nèi)地呼豬相似,故人稱買豬崽,其實只系受雇,并非賣身?!?/p>
可見此時就有“豬崽”之稱,但林則徐認為此系招工而非賣身,不符合歷史實情?!柏i仔”勞工的真實遭遇,應(yīng)如林有壬編寫的《南洋實地調(diào)查錄》中所言:“畫押后驅(qū)至作工所在地,鞭撻凌虐,苦過于豬,呼吁無從,欲逃不得。至于水土之合宜與否尤無人過問。病死不過草草掩埋,染病不死,而羸弱不堪工作,則驅(qū)逐出外,悵悵無之,或葬身溝壑,以供蠅蚋咕嘬。此豬仔豬販之名所由來也?!?/p>
可見所謂的“受雇”其實是奴役,與“賣身”無異。不過由于帝國主義者忌憚被稱為奴隸貿(mào)易,所以披了一件契約勞動的外衣罷了。
而“豬仔”何其卑微,“議員”何等高上,兩者卻都因利誘而陷入羅網(wǎng)?!柏i仔”販子在誘騙華工時采取哄騙策略,大談海外有金山銀山,誘拐那些在家鄉(xiāng)難以謀生的壯丁?!柏i仔”們多為文盲,更不通洋文,沒弄懂契約內(nèi)容就稀里糊涂地在契約上畫押,等到進入香港、廈門、廣州等出洋口岸的販運旅店,才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籠中之鳥,“豬仔”販子承諾的錢財也不能兌現(xiàn)。民初議員的遭遇與之類似,不過相比南洋的豬仔“要得著身價”,“肥大許多”。軍閥統(tǒng)治下,武力是決勝政權(quán)的關(guān)鍵,選舉淪為彰顯合法性的飾品。軍閥一般先禮后兵、軟硬兼施,如果議員拒不合作,就包圍國會、通緝議員,直至解散國會;而議員與之合作,又難脫反對派和民眾的嘲罵。
為避免過于粗鄙,媒體常用比喻手法揶揄議員。比如有人把議員比作魚,把組織行賄的議長稱為魚行老板,魚議員貪食餌料,不覺間游入網(wǎng)中。再如用銀圓的別稱“啞板”和“立人”指代在議場沉默不言和只站立表決的議員。又如第一屆國會議員有八百七十四名,于是以“八百羅漢”稱之,等等。這些稱謂雖然貼切,但都太文雅,不如“豬仔議員”明了直接,故在一段時間后被漸漸淘汰。
今人多認為“豬仔議員”典出曹錕賄選,實際上早在五年前的另一場賄選中此詞已被大量使用。據(jù)筆者所見,《民國日報》是最早在報道中連續(xù)使用“豬仔議員”的媒體。該報由葉楚傖等中華革命黨人在1916年創(chuàng)辦于上海,作為革命派的喉舌,對軍閥政府口誅筆伐。1917年皖系軍閥段祺瑞平定張勛復(fù)辟后再任國務(wù)總理,為獨攬大權(quán),沒有恢復(fù)《臨時約法》和舊國會,引發(fā)南方護法運動。1918年3月,段的心腹徐樹錚聯(lián)合王揖唐等人組織了安福俱樂部,并在5月起的新國會選舉中“財力與勢力并用”,希求完勝。
新國會選舉期間,《民國日報》力勸士紳勿參與其中。5月8日《民國日報》發(fā)表時評,告誡有參選想法者不要求為議員最后反被人賣為“豬仔”。在報道新聞時,又把主動選議員稱為“充豬仔”,把王揖唐派到上?;顒拥娜朔Q為“買豬仔者”,以有人退選的例子勸人“何苦為人作豬仔”。不過這種半罵半勸的效果不太顯著,革命陣營外主動退出者很少。安福系聯(lián)絡(luò)各方,據(jù)傳耗資達九百余萬,獲得了超過百分之八十的議席,因而新國會亦稱為安福國會。
新國會選舉完成后,敵我已明,《民國日報》便毫不客氣地用“豬仔”冠名安福議員了。8月國會開幕,該報標題“北京大豬行開張”;次年2月,國會歇會,標題“豬仔公司將關(guān)門”。為引人注目,該報常??前哺Wh員的逸聞,真假不知但相當詼諧,什么“豬仔攜妓受大辱”(小標題“本來無顏見人,還敢捻酸弄醋”)、“豬仔議員吃耳光”(小標題“都是色鬼”)、“豬仔議員煞風(fēng)景”等,把安福議員塑造成色膽包天、見錢眼開的形象。
除此之外,《大公報》《申報》《益世報》等也有“豬仔議員”的提法。不過此時該稱謂基本局限在反奉陣營報紙內(nèi)部,要到1923年曹錕賄選后,“豬仔議員”才廣泛傳播,而其所指代的群體已非安福議員。
隨著時局的變化,出現(xiàn)了吊詭的一幕:當年許多反“安福豬仔”的護法議員竟也成了“豬仔議員”。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后直系軍閥控制了北京政府。為彰顯“法統(tǒng)重光”,直系把黎元洪請回總統(tǒng)大位,并督促舊國會議員“依法”復(fù)職,于是護法議員紛紛北返。此后一年中,國會參與下的倒閣、政爭不斷,故又零星可見“豬仔議員”的指責(zé)。1923年6月,直系首領(lǐng)曹錕用武力迫使黎元洪辭職,大批反直議員離京,國會再次分裂。
自驅(qū)黎事件后,報紙逐日追蹤京中議員動態(tài),引發(fā)高度輿論關(guān)注。反直方指責(zé)留京議員因接受賄賂而投靠直系,人格低劣,與“豬仔”無異。但其實反直與擁直并非涇渭分明,許多議員在直系的北京和反直系的上海間奔波不息,“兩面拿錢,一味流動”,“循環(huán)不息”,其丑態(tài)如此,難怪出現(xiàn)奚落“豬仔議員”的狂潮。《益世報》的一篇短文就頗為詼諧,言辭間充溢著對“豬仔議員”的鄙夷:
一個小孩子看新聞紙,看到“豬仔議員”四個字很不明白,所以就跑到書房去問他老師。可巧這小孩的父親同一個朋友在書房說話,小孩子問他老師的時候,大家也都聽著。這位老師是個老學(xué)究,想了半天才說出來道:“這議員二字一定是印錯了,原一定是‘一元,即是‘一口豬仔賣一元的意思?!毙『⒌母赣H想了想道:“先生錯了,那有一元一只的豬呢?那‘議員一定是‘一員的錯誤,豬仔一員是一口豬的意思。”那位朋友也想了半天說道:“議員兩字并沒印錯,豬仔應(yīng)當是‘諸只兩字,豬仔議員一定是諸只議員?!毙『⒌母赣H同老師問道:“敢問諸只議員是怎么講法?”這位朋友想了一會說道:“議員一定是雞犬牛羊一類的東西,所以才叫諸只呢?!毙『⒙犃司屠斡浽谛睦铮偈褂腥藛査h員怎講,他必說道是雞犬牛羊一類東西,可是沒人來駁他的錯誤。
此次賄選的內(nèi)幕在當時即被曝光,故人稱“明鑼響鼓,公然進行”。驅(qū)黎事件后總統(tǒng)選舉因達不到法定人數(shù)屢次拖延,而只要達到法定人數(shù),則曹錕必當選無疑。于是由眾議院議長吳景濂牽頭,曹錕以發(fā)放積欠的補貼為名向愿意出席選舉會的議員支付了五千元支票。據(jù)陶菊隱統(tǒng)計,賄款總額達一千三百五十六萬余元,創(chuàng)下國會選舉史賄額的新紀錄。
議員也自知有“豬仔”的惡名。在賄選期間的電報戰(zhàn)中,留京議員指責(zé)離京派捕風(fēng)捉影,“強誣同人受賄鬻身,甘為豬仔之說耳”,“貽豬仔之譏,則天下真無公是公非之可言矣”。離京議員則回電駁斥:“所謂豬仔者,中、外輿論同上君等之雅號耳。仆等本物傷其類之意,實未嘗以此相奉也。若必謂何人是豬,何人非豬,仆等以為可以受曹黨之豢養(yǎng)者即豬也。”10月3日,浙江籍國會議員邵瑞彭將自己所得的五千元賄選支票拍成照片登報發(fā)表,成為賄選鐵證,“豬仔議員”的稱呼自此固著在參與賄選的舊國會議員身上了。
1923年10月5日曹錕賄選成功,南方多地爆發(fā)反曹運動。10日,杭州舉行討曹大會,將本籍賣身議員名字用五色紙剪貼于燈籠上,而燈則扎出種種豬形,惟妙惟肖。同日,上海各界借雙十節(jié)提燈游行,“臨時扎有許多燈彩”,“有五千元支票之燈,有豬仔手持鈔票之燈,窮形盡相”,參與游行達七千多人。安徽蕪湖學(xué)生則更為激進,于23日把議員彭昌福、呂祖翼的家搗毀一空,自稱“搗毀豬窩”。
1924年直系垮臺后段祺瑞曾對賄選議員作法律追究。京師地檢廳在各銀行找到了四百八十余張五千元支票,但未有更多收獲,議員無一人被捕。據(jù)楊天宏先生的研究,控告賄選的舉證存在瑕疵,故曹錕是否賄選難以得出法律意義上的定論。而政治文化意義上,“豬仔議員”四字深入人心,曹錕賄選已屬經(jīng)典論述。
“豬仔議員”論反映了精英和大眾對議會制度由追慕到失望的轉(zhuǎn)變。1924年4月13日,孫中山在演講中談及“豬仔議員”,先蔑視其個人品德,進而否定了代議政體:
歐美人民從前以為爭到了代議政體,便算是心滿意足。我們中國革命以后,是不是達到了代議政體呢?所得民權(quán)的利益究竟是怎么樣呢?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的代議士都變成了“豬仔議員”,有錢就賣身,分贓貪利,為全國人民所不齒。各國實行這種代議政體都免不了流弊,不過傳到中國,流弊更是不堪問罷了。大家對于這種政體如果不去聞問,不想挽救,把國事都付托到一般豬仔議員,讓他們?nèi)y作亂為,國家前途是很危險的。所以外國人所希望的代議政體,以為就是人類和國家的長治久安之計,那是不足信的。
在孫中山看來,議員甘為“豬仔”,故代議政體也無存在必要。他轉(zhuǎn)而注意到蘇聯(lián)的“人民獨裁的政體”,認為其“當然比較代議政體改良得多”。在不斷革命的雄心驅(qū)動下,孫中山希望設(shè)計一套因地制宜的民權(quán)主義政治制度,不僅不步歐美后塵,而且要凌駕于歐美之上。但他沒來得及做出詳細規(guī)劃就于1925年3月逝世,留下了“國民會議……須于最短期間促其實現(xiàn)”的遺囑。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國民黨政府召開的國民參政會、政治協(xié)商會議未能實現(xiàn)孫中山“全民政治”的目標,隨后的行憲國大、行憲立法院等復(fù)丑態(tài)百出,“豬仔”之聲又起。
毛澤東1945年即警告蔣介石“不要套上被稱為豬仔國會的那條絞索,謹防袁世凱來找替死鬼”,但蔣冥頑不靈。1948年9月,國民黨敗局已現(xiàn),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出“議會制,袁世凱、曹錕都搞過,已經(jīng)臭了。在中國采取民主集中制是很合適的”,認為要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級人民代表會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