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藝術品市場格局來看,美國、英國、中國占據了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82%,其中紐約、倫敦、中國香港三地是這三個國家的中心市場區(qū)域。對于占據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44%的美國而言,紐約就貢獻了其市場拍賣總成交額的98%。同時,在當代藝術市場板塊,美國占全球當代市場的39%,而紐約則占到美國當代藝術市場份額的95%,其成交額是巴黎的17倍,是中國香港或北京的3倍,且高端拍品交易多集中在紐約。紐約不僅是全球藝術品交易的中心,匯集了全球頂尖畫廊、拍賣行、藝博會等藝術機構,也是高凈值人群的聚集地,是藝術收藏家聚集的中心城市。筆者認為,研究藝術市場中的頂層收藏家群體,就要研究以紐約市場為代表的收藏家群體,分析其收入、代際趣味、購買力等問題,以期從宏觀與整體的視角對買家這一群體的需求變化、購買力特點、趣味特點作出判斷,并啟發(fā)對當下藝術市場機制建設與完善的思考。
一、紐約作為富豪云集的藝術市場中心
紐約之所以是全球藝術品市場的最大中心,主要在于其擁有龐大的包括藝術收藏家在內的高凈值人群。根據2020年《紐約藝術品市場報告》(按:本文圖表數據均來自此報告)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50萬位高凈值藝術收藏家,其中約有3000位是超高凈值收藏家且至少一半居住在紐約。這些富有階層的財富狀況如何?從億萬富翁情況來看,據《福布斯》統(tǒng)計,2020年,美國億萬富翁的數量為614位,占到全球億萬富翁數量的29%,其財富占到了全球億萬富翁財富的36%(估計為2.9萬億美元),而紐約有億萬富翁92位,財富總額為4240億美元,約占美國億萬富翁人數及其財富的15%。
從百萬富翁和其他富裕階層情況來看,美國百萬富翁的人數占全球百萬富翁人數的40%,在全球財富超過5000萬美元的超高凈值人士中,美國占到了48%。2019年,美國每個成年人的平均財富為43.2365萬美元,是世界人口財富平均水平的六倍,遠高于其他主要藝術市場。紐約有50%的家庭擁有超過20萬美元的財富,以及25%的紐約家庭擁有50萬美元以上財富。
以上這些數據足以說明紐約是全球范圍內最富有財富人群的聚集地,且平均財富也十分可觀。這些財富人群真的會購買藝術品嗎?又有多少人在支持藝術?在2021年美國富豪榜排名中,美國首富杰夫·貝佐斯、倫納德·勞德、史蒂夫·科恩、萊昂·布萊克等都是頂級藝術品收藏家。根據私人財富咨詢機構Wealth-X的調查,21%的億萬富翁將收藏藝術品作為主要興趣。而在每年一度《藝術新聞》公布的前200名收藏家榜單中,美國收藏家占50%。紐約收藏家自1990年以來一直在榜單中占多數,在2020年占到了近22%的份額。也就是說來自美國的收藏家有約40%來自紐約。相比之下,隨著亞洲財富人群的增加,中國收藏家購買力越來越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有較大提升,中國收藏家在收藏的成熟度與規(guī)模體系上也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從榜單上來看,來自紐約的收藏家多活躍在房地產、銀行投資、對沖基金、奢侈品、零售等行業(yè),其藝術收藏多以當代藝術為主,且由于紐約擁有較為成熟與健全的市場機制,為藏家群體的培育與熏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紐約收藏家與藝術博物館
從《藝術新聞》收藏家榜單中看紐約收藏家,他們不僅擁有巨額財富,而且大多與藝術機構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有些是作為受托人或者董事會成員在博物館、美術館擔任要職,有些是通過捐贈資金、藝術品、借展頂級藏品或者幫助博物館購藏藝術品等方式支持博物館的發(fā)展,還有一些則贊助藝術活動或者建立私人美術館、藝術基金會來長期有效地影響藝術收藏。
2019年,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遭到抗議者示威抗議,理由是受托人資金來源有問題,其中就包括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貝萊德首席執(zhí)行官拉里·芬克、MoMA的董事會主席萊昂·布萊克等人,他們都是《藝術新聞》公布的前200名的收藏家。
拉里·芬克在2018年《福布斯》“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名單中,排名第28位,公司資產估計有5.4萬億美元,也是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的受托人。萊昂·布萊克是美國紐約銀行業(yè)的成功投資人,主要文化身份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亞洲協(xié)會的理事,收藏古典大師畫作、印象派作品、現(xiàn)代主義繪畫、中國雕塑等。2018年,布萊克向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提供了4000萬美元以支持博物館的翻新和擴建項目。他和妻子于2012年在紐約蘇富比拍場上以1.199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愛德華·蒙克1895年所作的《吶喊》,創(chuàng)造了當時拍賣的最高價格紀錄,也是目前唯一一幅藏在私人藏家手中的《吶喊》版本。非凡的收藏實力和眼光成就了布萊克夫婦在紐約藝術收藏界的重要地位。
在博物館、拍賣行等機構中的影響力是衡量收藏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紐約收藏家不僅是紐約本土市場交易中的重要力量,也是博物館等非營利機構的主要贊助者。收藏家提供贊助不僅能支持自身收藏的藝術,也能為自己獲取一定的“文化資本”或“社會資本”,能夠幫助他們在民眾心中樹立起良好的文化形象,而非單純的富豪形象。剛剛退任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會主席的丹尼爾·布羅德斯基和他的妻子埃斯特雷利塔·布羅德斯基長期以來一直是拉丁美洲藝術的倡導者。埃斯特雷利塔·布羅德斯基于2009年在紐約大學美術學院獲得藝術史博士學位,論文主要研究戰(zhàn)后拉丁美洲藝術家。為了推動拉丁美洲藝術的發(fā)展,她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還擔任拉丁美洲藝術策展人職位,也是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部門的收藏委員會成員,通過策劃展覽、資助博物館等活動努力推動拉丁美洲藝術走向公眾視野。這對夫婦還在切爾西藝術區(qū)開設了一個名為“另一個空間”的藝術場館,旨在進一步促進拉丁美洲藝術的研究與欣賞。于收藏家而言,對某一個收藏類別的深耕是成為成功收藏家的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展覽、資助、推動等方式來影響他人,在不斷推廣與發(fā)酵中將這種收藏趣味和觀念影響擴大,這將有利于這一類別藝術品收藏市場的培育。藝術收藏已經不單是簡單的個人收藏,而是可以產生群體效應的能量場。
從某種程度來說,收藏藝術的方向也代表了他們在其他領域的觀點和態(tài)度。例如花旗集團投資銀行業(yè)務全球主管的雷蒙德·麥奎爾自2014年以來和妻子克里斯托·麥克克萊爾一直在《藝術新聞》前200名收藏家榜單之上。他目前在紐約哈萊姆區(qū)的惠特尼博物館和紐約工作室博物館擔任董事。作為一名成功的資本家,他的主要收藏方向是非洲裔藝術。對于種族主義,他說:“種族主義成本對美國的經濟產出產生了真實而且有形的影響。我們有責任和機會面對這一長期存在的社會疾病?!笔詹胤侵抟崴囆g正是他的政治立場的無言證明,也表明了追求種族平等與實現(xiàn)經濟利益的觀點。
三、紐約收藏家的購藏情況
從整體收藏規(guī)模來看,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紐約高凈值收藏家平均擁有152件作品。從年齡分層來看,根據2020年瑞士巴塞爾&瑞銀的《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千禧一代”是當下最活躍且所占比重最大的藏家。然而紐約“千禧一代”收藏家的收藏規(guī)模還未超過前輩收藏家,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主要是由于經濟實力和收藏經驗決定著收藏規(guī)模,收藏規(guī)模與收藏家年齡呈現(xiàn)正相關。據2020年《紐約藝術市場報告》顯示,“千禧一代”平均收藏45件作品,“X世代”(1965年至1980年出生的人)收藏者為115件作品,“嬰兒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的人)為168件,而“沉默的一代”(1925年到1939年出生的人)平均擁有200幅作品。這也與代際之間財富積累的多少有關。財富越多,越有收藏的實力;年齡越大,越有收藏的經驗。
從收藏作品情況來看,紐約收藏家購買的大部分作品都來自在世藝術家且主要集中于繪畫作品,紙本繪畫、雕塑及攝影作品頗受歡迎。收藏家購買作品的價格并沒有那么昂貴,37%的作品低于1萬美元成交,可見他們對于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更感興趣。從影響收藏家購買藝術品的要素調查中可見,對藝術的熱愛和個性的表達、美學和裝飾考慮、支持藝術家或其他慈善動機是最重要的三大影響因素。2020年瑞士巴塞爾&瑞銀的《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雖然各國收藏家沒有將投資財務動機作為主要收藏動力,但是較高的轉售率可以說明藏家心理的投資傾向。從圖表中可以看到,平均而言在三年內就轉售藝術品的概率接近50%。如此短暫的換手率可以看出收藏家對于藝術品升值變現(xiàn)的需求與渴望。
紐約收藏家喜歡購買價格較低的當代藝術品,最常使用的收藏渠道就是通過畫廊和經銷商購買,且45%為紐約的畫廊。相比于博物館等其他接觸藝術品的渠道,他們更傾向于參與畫廊的藝術活動,因為紐約畫廊具有較高的集中性與便利性。畫廊聚集在一起形成市場區(qū)域,對于藏家來說可以節(jié)約觀展成本,也可以通過線下畫廊開幕等活動滿足社交需求。2019年紐約收藏家平均參加了77個與藝術相關的展覽活動,而據2020年瑞士巴塞爾&瑞銀的《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高凈值收藏家平均每年出席39個藝術活動,由此可見紐約收藏家十分注重在藝術活動中提升自我鑒賞能力,并將參加線下展覽活動當作一種重要的社交渠道。而在這些展覽活動中,畫廊展覽為37個,可見紐約藏家對于畫廊活動的偏愛。相比之下,英國倫敦、中國香港等地的藏家則更傾向于參加博物館等非營利藝術機構的活動。
正是由于紐約收藏家對于畫廊的重視,使得畫廊主們不得不考慮藏家的感受。紐約曼哈頓以東100英里處的頂級富人區(qū)東漢普頓聚集了一批當代藝術家與美國高凈值人群。為了跟隨這些人的步伐,主動拉近與藏家的物理距離,里森畫廊、佩斯畫廊、斯卡斯泰特畫廊、蘇富比東漢普頓畫廊等在2020年夏天都在這里開設了新空間。有需求、有買家就會有市場,這體現(xiàn)出紐約所具有的藝術市場的聚集能力。這種現(xiàn)象的生成是基于紐約市場的成熟。我國以畫廊為代表的一級市場較弱且市場體系不夠成熟,以拍賣行為主的二級市場占主導地位,我國高凈值藏家往往選擇在拍場上購買藝術品,而不是畫廊。除畫廊渠道外,藝博會也是紐約收藏家購藏藝術品的重要場所。2019年,紐約收藏家平均參加藝博會6次。紐約每年重要的藝博會有紐約弗里茲藝博會、紐約獨立藝術博覽會、軍械庫藝博會、歐洲藝術和古董博覽會紐約春秋季展會,這些都是全球頂級的藝術盛會,可以集中大量且優(yōu)質的畫廊資源,聚集博物館、美術館、拍賣行、媒體行業(yè)從業(yè)者與藝術評論家等各界人士,為收藏家提供了重要的社交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持續(xù)蔓延,藝博會減少,且紛紛開始由線下轉戰(zhàn)線上。虛擬展覽、在線觀看與購買也越來越成為藏家的新選擇。根據2021年Artsy畫廊觀察報告的數據顯示,18歲至34歲買家的在線交易翻了一倍,年輕買家更傾向于在線購買的方式。紐約各大畫廊、藝博會、拍賣行在疫情之下也紛紛開啟線上展示平臺,通過互聯(lián)網的方式努力加強與藏家的聯(lián)系。
四、余論
總體而言,根據紐約收藏家的財富狀況、購買藝術品的渠道與方式、對藝術品的偏好與花費等來看,收藏家的培育離不開市場機制的完善,健全的市場機制能夠促進收藏家發(fā)揮更多的文化效用。而實際上,當市場機制下的交易環(huán)節(jié)結束,私人收藏成為財富資產,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成為新的話題。雖然藏品進入私人管轄范圍,但是如何讓它充分發(fā)揮人類精神財富的作用依舊十分重要。從紐約收藏家的藏品存儲情況來看,藏品的公共展示率十分低,有75%的藝術品展出在家、公司或朋友家中,5%的藏品存放在博物館,3%贈予了博物館,其余27%的藏品則存放起來。44%的收藏家說他們的藏品在倉庫中存放了五年以上。從這些數據來看,紐約收藏家的藏品公共化程度并不太高。藏品捐贈給博物館或美術館是紐約收藏家選擇的渠道之一,主要是由于捐贈藝術品與稅收優(yōu)惠政策直接掛鉤。這也是目前收藏家大多選擇自己建立私人美術館而非公共捐贈的原因之一。站在紐約收藏家的角度而言,大部分的收藏家并不一定想花高價收藏昂貴的作品,而實際上更多傾向于購買低價且價值有待挖掘的當代藝術品,同時在收藏過程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收藏方向。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拍場上天價頻頻的締造者,這不在于藝術品本身有多么值錢,彰顯身份或許是他們締造天價更重要的原因之一。然而,對于藝術市場而言,我們希望看到層次多樣的購藏選擇。在一級市場兩極分化越來越大、一二級市場競爭與融合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一級市場參與者仍然要持續(xù)不斷挖掘并提供優(yōu)質的藝術作品,二級市場參與者則更要承擔起二次篩選與創(chuàng)造價值的責任。收藏需要自我堅持,也需要推動影響。雅詩蘭黛公司主席倫納德·勞德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所言:“除非你專注、自律、執(zhí)著,并且愿意支付更多你負擔得起的價格,你才能擁有一個好的收藏?!辈┪镳^、畫廊、拍賣行等機構是藝術品交易市場的重要發(fā)生場,在此,收藏家的意志可以很好地傳遞出去,同時收藏家也通過它們在不斷培育與完善自己的收藏體系。
(黃娟/中央美術學院《藝市周刊》出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