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捋清線性思路,牽搭教學支架

2021-07-21 15:42:52毛永健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1年5期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毛永健

摘 要 本文基于當下部分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所呈現(xiàn)的困境,建議從“扣緊問題鏈,追根溯源探原因”“抓實主旨鏈,一以貫之顯態(tài)度”“鋪設層遞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建支架”“提挈文眼鏈,綱舉目張明條理”“秉持疑難鏈,逆水行舟辟蹊徑”五個方面搭建高中語文教學結構化課堂,以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能夠沿著線性思路,有一個清晰且符合邏輯的表達。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結構化課堂;線性思路;教學支架

高中語文教學應有的模樣,原本是教師與學生沿著一條施教者預先科學設置的路徑,然后舉重若輕地協(xié)作完成師生互動、思維碰撞、智慧生成、共同成長的求知過程。這個過程,在教學路徑上應該是簡單清晰、一目了然的,即使偶有曲折,但不至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在教學情境上應該是真實有趣、和諧共享的,即使靜水深流,但不至于“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在教學策略上應該是教者能教、學者能學的,即使“把香蕉掛得高一點、偏一點”,但不至于“你學,或者不學,我就這么做,不悲不喜;你懂,或者不懂,我就這么講,沒心沒肺”……但是,聽過眾多的匯報課、觀摩課乃至示范課,筆者發(fā)現(xiàn),身邊不少年輕教師乃至于個別年長教師的課堂,總是滑入故弄玄虛的泥塘,硬生生將一堂可能妙趣橫生的交流課導向“云山霧罩”的迷宮,多而雜亂,令人暈頭轉向,既找不到入口,也沒有出口,還美其名曰“教什么、為何教、怎么教”都是我的事,仿佛學生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空氣。如此教學的結果,自然是教師抱持“孤芳自賞”的心態(tài)教得“自以為是”,學生懷揣“我心已死”的決絕學得“大眼瞅小眼”,聽者滿懷的期待最終在“目瞪口呆”中化為一聲長嘆……悲乎?教學技術之優(yōu)化確實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了。那么,如何使一堂高中語文課“眉清目秀”“直徑通幽”呢?筆者認為科學構建結構化課堂至關重要。

一、扣緊問題鏈,追根溯源探原因

世間的文章無非兩種,一種是循事析理、符合篇章結構、情感演繹、思想轉變、故事發(fā)展過程等寫作的普適規(guī)律的,一種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文章學規(guī)律,運用意識流、黑色幽默等新派手法予以表達的。就選入課本中供教師教及學生學的文章而言,其必然具有規(guī)律性,符合文章學的基本特征,這樣才可能確保教師講授的可操作性、學生學習的可探究性,否則,文章的脈絡亂了,教師的教學也就缺少了應有的抓手,其在課堂上“執(zhí)牛耳”,精準把握課堂走向,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難題?;诖耍凑諅鹘y(tǒng)文章學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行文邏輯,我們可以在部分課文的教學中采取設置問題鏈的方式予以勾連文本,使之沿著問題設置與原因溯源的基本路徑,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鏈接中探究答案,并逐步抵達寫作者之情感價值觀這個內核,最終達成課堂結構化、教學思路清晰化以及系統(tǒng)化之目的。

例如,教學人教版必修一課文之巴金散文《小狗包弟》,筆者就采用了問題鏈的教學路徑,將整篇課文置于問題情境之中,憑借步步推進的多個問題,使之形成具有內在邏輯的有機勾連的問題鏈,不但讓整堂課的教學思路異常清晰,而且整個教學的最終建構也渾然一體,十分謹嚴,給了學生一個有梯度的線性探究的路徑,便于教學雙向活動的順利開展。

設置的問題鏈如下:“包弟是一只怎樣的小狗?”“這樣一只‘好小狗,‘我為何要送它上解剖臺?”“將小狗送上解剖臺后,‘我為何還要在文章末段向包弟表示歉意?”“‘我向包弟表示歉意有怎樣的時代意義?”“文章的寫作對象是包弟,為何開篇還要寫一位藝術家與狗的故事?”共計5個問題,其中問題1要求概括包弟的形象特征,梯度較低,學生通過文中“對陌生人吠,一聲叫喚就跑開”“作揖討糖果吃”“每天在門口等候我們出來”等語句,就可以較為容易地歸納出包弟“可愛、聰明、善解人意、有情有義”等形象。

問題2以“這樣一只‘好小狗”承接問題1之包弟形象,以“送它上解剖臺”設置疑問并在語意上發(fā)生轉折,不但自然地勾連了問題1,而且在理解文章內涵上逐層深入地探究“送它上解剖臺”的原因。問題2較問題1難度有所增加,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進而總結出在當時的特定社會背景下,“喂養(yǎng)包弟可能會被當作是小資情調的表現(xiàn)”,特別是“來自日本的包弟,可能會讓巴金一家背上‘里通外國的罪名”,而巴金“為了保全家人”,不得不將包弟送上解剖臺,其中不但有機地嵌入了特定的時代背景,而且表現(xiàn)了“我”為保全家人而不惜犧牲包弟的自私形象,為之后的問題3“向包弟表示歉意”作鋪墊,并于“我”與包弟的鮮明對照中找到“歉意”的緣由。

問題4將“歉意”與“時代意義”勾連在一起,難度極大,需要生生、師生等的多重對話才可能將“歉意”所表現(xiàn)的“時代意義”探究出來,即“在那個嚴酷的時代,‘歉意折射出了‘我善良、正直的品性和嚴于解剖自己,勇于反省、自律的可貴精神,進而喚醒社會公正、社會公德、人類善良天性”。

問題5繼續(xù)圍繞包弟這個對象,但是卻從主體內容上宕開一筆,于藝術手法上去設疑,由包弟的故事延展到“藝術家與狗的故事”,并歸納得出“開篇寫一位藝術家與狗的故事”是為了“在結構上引出話題;在主題上通過兩者對照,表明此類禍事在全國并非個案,而是普遍存在;在效果上借助于藝術家與狗的故事之肉體上的慘烈與巴金與狗的故事之心靈悲哀,凸顯文革對人們身心的戕害”。

上述5個問題既獨立存在,彼此間又有著嚴密的聯(lián)系,而且其梯度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狗事到人性再到時代,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循序漸進的路徑,是課堂結構化的一種有效的參照模式。

二、抓實主旨鏈,一以貫之顯態(tài)度

從寫作學的維度上審視,一篇文章總會緊扣情感、思想、價值觀、態(tài)度等主題方向進行創(chuàng)作,即扣旨行文,將主題作為一個起始基點,然后再立足于這個基點去設置語境、演繹故事、建構對話、進行交際、發(fā)表看法等,進而揭示某個道理、揭露某個真相、呈現(xiàn)某種現(xiàn)象,并表達贊美或批判或熱愛等態(tài)度。至于那種“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就算哪里”的文章,因其“不規(guī)范”,幾乎沒有進入課本這個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大雅之堂”的可能?;诖?,在高中語文的部分課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于抓實主旨鏈這個路徑來進行結構化課堂的建構,力求讓整堂課的對話交流一以貫之,形成一個“形散而神不散”的整體。一般而言,主旨可能是一個以議論或抒情形式進行表達的句子,也可能是一個飽含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概述性詞語,但是不管是句子還是詞語,其均可以作為一條主線將文章的各個“部件”材料予以有機的串聯(lián),緊扣此鏈接點,就可以將整個教學置于線性結構中,彰顯教學的清晰度。

例如,教學人教版必修一課文之梁實秋散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筆者就運用了抓牢主旨鏈的方式進行結構化課堂搭建。該文是一篇需要結合時代背景“知人論世”的充滿了憤激與憂思的抒發(fā)愛國主義情感的回憶性文稿。這篇文稿,梁實秋先生不但借助于三段韻文的深層意蘊來表現(xiàn)梁啟超先生的家國情懷,而且作家梁實秋本人也根據(jù)自己的現(xiàn)實處境,以梁啟超自況,借助梁啟超的演講情感來映射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梳理梁實秋行文的表情達意,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為營、層層遞推,惟有師生雙方不斷地抽絲剝繭,最終依據(jù)“韻文人物→梁啟超→梁實秋”的解讀路徑,對三個層次的人物情感態(tài)度進行一以貫之的挖掘,才能讓他們沉潛于心靈深處、無以言表的情感得以“大白于天下”。為此,筆者在授課時將文章的主旨鎖定在“韻文之情→講者之情→作者之情”這個線性的鏈條上進行解讀,以讓整個課堂的教學思路呈現(xiàn)出結構化的特點。

韻文1為《箜篌引》,引文如斯:“公無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而根據(jù)崔豹《古今注》記載,故事則如下:“有一白首狂夫,被發(fā)提壺,亂流而渡,其妻隨而止之,不及,遂墮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聲甚凄愴,曲終亦投河而死?!闭n文引文與崔豹記載有不盡相同之處,可能是梁啟超的演講記誦錯誤,也可能是梁實秋二十余年后的回憶有別,但就課文對梁啟超演講“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的描述,估計是梁啟超錯誤的幾率更大?;氐健绊嵨闹椤鄙希扼眢笠匪攀龉适轮械哪莻€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毅然赴死的白首狂夫,他蹈死不顧的原因,大抵應該是對理想及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而直面生死,一往無前,視死如歸的狂夫,與戊戌變法中“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梁啟超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于是自然就由“韻文之情”延展到了“講者之情”上,從而表現(xiàn)了梁啟超、譚嗣同等維新變法者為了國家和民族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偉大情懷。

韻文2為《桃花扇》,引文簡略:“高皇帝,在九天,不管……”其原文的完整片段如下:“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十七年憂國如病,呼不應天靈祖靈,調不來親兵救兵;白練無情,送君王一命。傷心煞煤山私幸,獨殉了社稷蒼生,獨殉了社稷蒼生!”孔尚任的韻文通過崇禎皇帝的自盡、大明王朝的滅亡之哀事,抒發(fā)了國家覆滅之感傷。而梁啟超誦讀該韻文,自然是由明朝滅亡的歷史事實聯(lián)想到了自己曾追隨光緒皇帝變法圖強,卻終因慈禧等頑固派的扼殺而失敗的慘痛現(xiàn)實,順勢抒發(fā)了光緒被囚、國將不國的“講者之情”。

韻文3為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是一首流傳甚廣且比較淺顯的唐詩,憂國憂民的杜甫力圖通過韻文本身,表達對平定安史之亂叛軍、光復興國的狂喜之情;而結合梁啟超曾經(jīng)參與蔡鍔護國運動,并最終獲得討袁大捷之現(xiàn)實,其狂喜的“講者之情”,應與當年的杜甫如出一轍。

文章主體部分所引的三段事關社稷蒼生的韻文,其中或悲或喜的“韻文之情”,均內蘊了梁啟超的“講者之情”,故而梁啟超才可能在演講中“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那么,梁實秋又是如何表達“作者之情”的呢?首先,文中的“但見黃沙彌漫……不禁哀從中來”,可以顯性地表現(xiàn)梁實秋與梁啟超內心的共鳴與共情;其次,梁實秋其他文章中的諸如“有太多的書沒有讀”“與許多鴻儒未及深交,轉眼那些人已變成為古人”“虧欠那些幫助過我的人的情誼”“陸放翁‘但悲不見九州同,現(xiàn)在也有同感”等文句,隱性地透露出梁實秋對國家統(tǒng)一、同胞團聚的渴望之情。

總之,作者以三段韻文連綴起了文章的主體,而授課教師以三段韻文為出發(fā)點,巧妙地以家國之“情”為線索進行教學,就一以貫之地將“韻文之情”“講者之情”“作者之情”貫穿在一起,確實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鋪設層遞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建支架

就常見的文章結構而言,大多都是以中心論點為標準,然后從不同的角度或者不同的層次對中心論點進行切分,進而得出幾個未有交叉且沒有重復的分論點,加之開頭的總領與結尾的總括,就能夠形成一篇文章的相對固定的支架。這樣的結構化支架,不但簡單、易于操作,而且清晰、易于呈現(xiàn)文章的觀點信息。順延開來,在高中語文教學之中,我們同樣可以采取如是技法,以不同角度的并列支架或者不同層次的層遞支架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線性的建構,以期達到教學結構化之目的。當然,比較兩種支架的優(yōu)勢,整體來說,層遞式鏈條與文本解讀路徑的契合度往往會更高,更為符合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層層推進的授課需要。為此,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精心鋪設層遞鏈,巧妙搭建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支架,是一種能夠讓教學雙方獲得良好的知識互動、智慧碰撞與靈魂震蕩的實用策略。

例如,教學人教版必修二之寫作單元《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征》,筆者就大刀闊斧地整合教材內容,較為靈活地鋪設了層遞鏈,使得整個課堂結構脈絡清晰,彼此勾連,具有較為嚴密的邏輯,為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教學目的的最終達成提供了良好的憑據(jù)。

課堂導入語簡單且直截了當:“景物特征,就是這一景物區(qū)別于另一景物的顯著特點。《學記》有言:‘親其師,信其道。延伸到對作文的寫作,道理亦然。親近自然,是寫好景物的前提,而要寫好景物,則需抓住特征,并運用技巧去優(yōu)化,才可能凸顯景物的與眾不同?!边@其中的引言內容與作文之道,以及“親近自然”“寫好景物”“抓住特征”“運用技巧”之間,均已內含了嚴密的層遞邏輯與勾連,對教學的深潛與升華有極好的鋪墊作用。

我出示的第一個學習任務是:“比一比:寫景有魔法嗎?”目的是想以此來驅動學生進行語言交流與思維碰撞。面對“寫景是否有魔法”這個問題,同學們“百家爭鳴”,但“莫衷一是”,無從形成共識。于是我順勢借助于PPT出示了兩個相仿的句子讓大家比較,為學生解疑提供支架:“①夏季的豆莢長滿門的四周。②夏季的豆莢擠在門的四周。”經(jīng)過大家充分的討論,全都認為句②優(yōu)于句①,原因在于句①只是一個普通的描寫句,其豆莢是干癟癟的,缺少了生命應有的靈動與質感;而句②卻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于是豆莢頓時活了,有了靈魂,有了人的言行舉止,并傳達出了令人愉悅的心情。至此,同學們都明白了所謂寫景的“魔法”,其實就是司空見慣的修辭手法。

我出示的第二個學習任務是:“想一想:抓住特征有哪些標準?”經(jīng)過點撥,同學們很快就將我出示的三個寫景片段與教材中的“地域特征”“時令特征”“情感特征”對應起來,于是寫景的標準問題迎刃而解,其對應的景物特征也得到很好地掌握。

我出示的第三個學習任務是:“理一理:生動寫景有哪些技巧?”由于寫景技巧包括“多樣化描寫”“調動各種修辭手法”“有條理”“有詳略”等多種策略,在一堂課中不可能兼顧所有,于是我將分享的重心鎖定在“多樣化描寫技巧”對景物特征的效度上。每次借助于PPT出示兩個寫景語段,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其描寫技巧與景物特征。同學們活學活用,借助于寫景標準的梯子,很快就提煉出了“粗筆勾勒與工筆精刻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結合”“實寫與虛寫結合”“動態(tài)描寫與靜態(tài)描寫結合”“多角度描寫”“多層次描寫”“多感官描寫”等技巧,并較為準確地歸納出了景物對應的特征。

我出示的第四個學習任務是:“練一練:北附,風景這邊獨好?!币笸瑢W們“以北附校園某處景點為話題,抓住特征寫景。運用至少一種描寫技巧,100字左右”。待同學們基本完成練習之后,請5名同學依次對自己所寫的語段進行閱讀分享,并由教師對其中的優(yōu)劣得失進行了有課堂教學內容針對性的點評,提出切實可行的修改建議。

客觀而言,正是整堂課按照“比一比”“想一想”“理一理”“練一練”的層次進行了有機的鏈接,才使得這節(jié)課的脈絡能夠在前后問題的勾連中呈現(xiàn)出富有邏輯的遞進,這為師生之間共同教學的完成提供了很好的途徑。也由于設計思路的清晰,故而課前預設與課堂實效基本一致。由此可見,巧妙鋪設層遞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建支架,是成功完成教學任務的有效路徑。

四、提挈文眼鏈,綱舉目張明條理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足見眼睛之于人之重要。就不同文體的“眼睛”而言,文有文眼,詩有詩眼,詞有詞眼……在此統(tǒng)稱為“文眼”,文眼對各類文本均有著綱舉目張之效用。那么,何謂文眼呢?其為傳統(tǒng)文章寫作的一個術語,特指文章中最能夠揭示主題思想和深層意蘊、涵蓋材料內容、顯示寫作意圖的關鍵性詞語或句子??梢院敛豢鋸埖卣f,文眼就是透視整篇文章主題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脈絡的筋節(jié),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聯(lián)系的關鍵,有著提綱挈領的總引作用。故而清代學者劉熙載如是概述文眼:“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則后者必顧之,在篇末則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則前注之,后顧之。顧注,抑所謂文眼者也。”通俗地說,文眼乃為文章之精神凝聚點,高中語文教學倘若能夠抓住文眼,其實也就抓住了理順文章的“牛鼻子”,對于文章的剖析分享來說,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為此,提挈文眼鏈,也就成為了教學之條理清晰的重要前提。

例如,教學人教版必修二之陸蠡散文《囚綠記》,筆者就抓住“囚綠記”這個題目中的文眼“綠”來貫穿全文,于是整個教學的分享就顯得不蔓不枝、條理清楚、一目了然,易于教師之教與學生之學的雙向互動順利進行,有益于教學預設的達成。《囚綠記》一“綠”貫之,但是其“綠”卻包含了三個層次的意蘊,于是筆者就順勢按照“綠”之意蘊層次將其切分為“品綠味”“賞綠韻”“悟綠魂”三個層級,然后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學。

“品綠味”階段,我設置了“《囚綠記》既然寫綠,那就應該以‘綠為線索貫穿全文,請用‘動詞+綠的形式梳理出課文的線索”這個學習任務。同學們結合文本,經(jīng)過合作討論,最終得出了與“逢綠→賞綠→囚綠→放綠→念綠”這個文眼鏈相近或相同的答案,并對應歸納出了作者“熱切追求→喜歡滿足→愛綠至極→頌揚祝福→惦念牽掛”的情感鏈。

“賞綠韻”階段,我設置了“作者為什么對綠——一株常春藤這么愛呢?請根據(jù)原文句子提煉”這個學習任務。同學們經(jīng)過較為充分的探究,借助“伸開柔軟的卷須”“舒開折疊著的嫩葉”“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等語句,得出原因之一為“常春藤美”;借助“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等語句,得出原因之二為“常春藤是青春、愛和幸福的象征”;借助“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zhí)啊”“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等語句,得出原因之三為“常春藤是倔強的、堅貞的”;借助“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的孩子”等語句,得出原因之四為“常春藤是柔弱的”。事實上,陸蠡所愛的常春藤形象是一個既柔弱又頑強執(zhí)著的矛盾體,與作者處境構成映照。

“悟綠魂”階段,我設置了“作者在文章中不僅僅是抒發(fā)自己對綠的喜愛和懷念之情,那作者想表達的更深層的含義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這個學習任務。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學習任務,我給了同學們充分進行思維發(fā)散與聚焦的合作探究時間,加之學生素養(yǎng)原本不錯,最終還是基本呈現(xiàn)了預設的答案:一是從“綠”入手,抒發(fā)作者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對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對常春藤堅貞不屈的反抗精神的贊揚;二是從“我”入手,表現(xiàn)作者的至高人生境界和對綠友一般高尚品格的執(zhí)著追求;三是從“時代”入手,常春藤的遭遇是作者個人境遇的隱喻,民族命運的象征;四是從“辯證關系”入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愛都能帶來溫暖,也不是所有的愛都能滋潤心田,愛,有時卻是一種傷害,為此,真正的大愛,不是束縛,也不是占有,而是給予它真正的自由。

至此,整篇文章的教學,就緊緊地扣住“綠”這個文眼“順流而下”,漸次抵達了情感的“星辰大?!?。其由物及情再及理的升華路徑,始終被“綠”這個文眼引領著,不偏不倚;其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條分縷析的教學脈絡,不但簡單高清,而且富于邏輯與思辨。

五、秉持疑難鏈,逆水行舟辟蹊徑

筆者認為高中語文教學的原則之一,就是學生會的教師絕對不講,而教師講的學生絕對不會,如此“真心實意”地貼近學情,才可能讓教學符合實際,并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沿著線性路徑去探究學習的欲望,進而逆水行舟探幽尋源,發(fā)現(xiàn)文章中“與眾不同”的“世外桃源”。譬如新聞通訊類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別了,“不列顛尼亞”》《飛向太空的航程》等課文,如果我們還是按部就班地去“細讀文本”“精讀文本”,逐字逐段地對“大白話”進行分析,除了討得學生嫌棄而外,并不會獲得更多的益處。為此,倒不如換一個嶄新角度進行新聞縮寫,舉重若輕地對類似文章進行精準的處理,其效度也許會更好。基于此,針對那些較為通俗易懂的文章,我們完全可以“避輕就重”,僅只揪住那些個學生不懂的疑難點,然后按照線性思維的運行路徑,“逆水行舟”找依據(jù),“另辟蹊徑”尋真相,“抽絲剝繭”溯源頭,力爭精準地揭示文本的真實旨歸,以達到“四兩撥千斤”之效果。

例如,教學人教版必修一之艾青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針對學生對詩化用語“紫色的靈魂”理解困難的問題,我就死死揪住這一疑難點對課堂教學進行結構化處理,不但擁有了“打蛇要打七寸”的精準,而且能夠極好地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營造和諧互動的課堂氛圍。

我設置的第一個學習任務是:“請理解分析第12節(jié)中的‘紫色的靈魂?!庇捎诶斫怆y度較大,我直接搭建梯子,提示學生從修辭、內涵、色彩三個維度進行探究,以便學生的討論能夠有的放矢,而不是無頭蒼蠅似的瞎撞。我對該問題預設的結論如下:一是從修辭上看,“紫色的靈魂”運用移用手法。因為“靈魂”是指“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這本是一個十分抽象的概念,課文中運用表示色彩的詞語“紫色”來修飾,就顯得別致、生動而傳神。二是從內涵上看,“紫色的靈魂”指高貴的靈魂。這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解讀。其一,紫色是高貴的象征。在古代,帝王稱為“紫微星”,皇城稱為“紫禁城”,皇宮稱為“紫臺”,“紫氣”用來指帝王之氣。不僅如此,古代服飾的顏色也以紫為貴,古詩里說“朱紫盡公侯”,“朱紫”乃為王公貴族的服色,民間也常用“脫掉青衫換紫袍”來指稱某人升官。其二,紫色有高貴的特征。陳望道先生在其《修辭學發(fā)凡》一書中認為:“紫色具有高貴、神圣、優(yōu)雅、溫厚的特征?!倍嗍且晃桓挥诿佬g涵養(yǎng)的詩人,在他眼中,“紫色的靈魂”自然是最美、最高貴的靈魂,這完全與艾青對大堰河的發(fā)自內心的贊美同頻共振。三是從色彩上看,“紫色的靈魂”意味著苦難。從美術學角度審視,紫色是一種冷色調,代表苦難、大地、憂郁等,引起的人的心理反應往往是苦澀的。另一方面,紫色是傷痕、凝血,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顏色,代表了不幸、苦楚、傷痛和死亡,這說明了大堰河一生之苦難,結局之悲慘。所以說,紫色的靈魂,就是痛苦的靈魂??陀^說,這個學習任務盡管趨于生活化,但是對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要求極高,需要教師適時搭架子、偶爾遞凳子,才能順利完成。

我設置的第二個學習任務是:“大堰河‘高貴的靈魂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痛苦的靈魂又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分析?!边@個學習任務只要學生回歸課文,借助于相關的詩句并予以恰當?shù)恼吓c歸納,就能夠很容易地得出結論:高貴的靈魂主要源自于大堰河慈愛、勤勞等品質,痛苦的靈魂主要源自于大堰河卑微、悲苦的身世。這樣就將“紫色的靈魂”與大堰河的人物形象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不但緊承第一個學習任務,而且為第三個學習任務作鋪墊。

我設置的第三個學習任務是:“第3節(jié)‘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中的‘雪是表現(xiàn)大堰河‘高貴的靈魂還是‘痛苦的靈魂?”這個學習任務的著眼點與難點在于如何解讀“雪”與“高貴的靈魂”“痛苦的靈魂”之間的對應關系,其完成不但需要學生“知人論世”,還需要學生對“雪”這個意象的內蘊有著多維的理解。于是我出示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將艾青因“克父母”而被送窮人撫養(yǎng),因參加愛國運動而被逮捕入獄的悲慘人生境遇予以展示,給學生的探究搭建支架,使他們能夠順勢找到二者的關系。我的答案預設如下:一是雪具有潔白無瑕的特征,而在詩人的心目中,大堰河對他的愛及其善良品行就像雪一般的圣潔,因此表現(xiàn)的是大堰河“高貴的靈魂”。二是雪同時也具有冷酷嚴峻的特征,詩人艾青在寒冷的雪夜,在反動派嚴酷的暴行下,當他看見了漫天飛舞的雪花,聯(lián)想到保姆落滿白雪的墳頭,自然就想起了曾經(jīng)給予自己無比溫暖的保姆,回憶她的勤勞、善良和慈愛,以及貧困的生活與悲慘的死去,因此表現(xiàn)的是大堰河“痛苦的靈魂”。

整個教學緊緊圍繞“紫色的靈魂”進行線性思路的支架搭建,可謂另辟蹊徑,給人以“煥然一新”之感。盡管第一個和第三個學習任務難度偏大,但是作為解讀整首詩歌的切入點和歸宿點,我們只要牢牢抓住“紫色的靈魂”這把金鑰匙,給足學生合作探究的時間,并在學生探究遇到困難時適當搭架子,還是能夠很好地在結構化課堂教學中完成學習任務的。

總之,就如俗話所言,高中語文課好上,但不易上好,這是實情。因為從“好上”抵達“上好”的距離,很可能就是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一輩子難以彌合的距離。為此,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我們應該不斷地探索構建高中語文教學結構化課堂的路徑,并通過不斷的反思、提煉去優(yōu)化已有路徑、發(fā)現(xiàn)新的路徑,才有可能登上高中語文課堂“上好”的巔峰之門。

[作者通聯(lián):北京師范大學貴陽附屬中學]

猜你喜歡
高中語文教學
初探“微課”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
祖國(2016年20期)2016-12-12 20:22:25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分析及對策探究
考試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09:39:41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
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注重人文關懷點燃生命之光
求知導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16:01
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性教學
考試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19:51:18
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策略的幾點看法
關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解析與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0:46:44
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贊賞發(fā)現(xiàn)”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彩票| 梅河口市| 邓州市| 济源市| 县级市| 贵阳市| 叙永县| 长子县| 休宁县| 广宁县| 昂仁县| 临潭县| 威海市| 盐亭县| 鄯善县| 抚顺市| 文昌市| 宁海县| 长春市| 承德县| 曲麻莱县| 麦盖提县| 新化县| 交城县| 柞水县| 太和县| 康乐县| 淮北市| 岗巴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平潭县| 化州市| 清涧县| 五华县| 甘泉县| 庆城县| 滦平县| 敦煌市| 沂水县| 潞城市|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