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鳳英
外科手術之后通常要為患者放置引流管,目的是把人體組織間以及體腔當中積聚的液體、血、膿引導到體外,以防刺激或壓迫周邊皮膚組織,影響傷口愈合;同時還可預防術后感染。而為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部分患者就需要帶管回家休養(yǎng)。那么,患者和家屬該如何觀察和護理,以保證引流管的通暢,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呢?
外科術后常用的引流管包括胃管、T型管、尿管、胸腔引流管等,這就需要結合具體的引流管類型,把握好護理要點。
胃管又稱作鼻胃管,是指由鼻孔插入,經由鼻咽部、會咽部,通過食管到達胃部?;蛘咧苯佑煽谇徊迦?,通過食管到達胃部。胃管多是用來抽吸胃液,也可以用來往胃里注入液體提供給患者必需的食物、藥物和營養(yǎng)物質。術后留置胃管還可起到重要的觀察作用——胃液顏色一般為墨綠色,若顏色為鮮紅色,則提示胃內可能有活動性出血;若胃液量過多,則提示可能發(fā)生了腸梗阻或者胃癱。所以,帶胃管者要注意觀察胃液顏色、性質及量,若有異常,應聯(lián)系醫(yī)生,并及時予以相應處理。為確保胃管始終通暢,要每間隔4小時用生理鹽水沖洗一次。同時,患者還要做好口腔清潔,多刷牙漱口。
腹部做手術的人,放置腹腔引流管十分常見,目的是把腹腔內殘留或者繼續(xù)產生的滲液通過引流物排出體外,以減輕腹腔感染和防止術后發(fā)生腹腔膿腫。帶腹腔引流管者,首先要保證引流管的固定,以防其扭曲、折疊、受壓。在患者身體狀況允許時,可適度抬高床頭,使引流管低于體位,便于引流?;颊呷粜柝搲阂?,要注意對負壓壓力進行適當調整。若發(fā)現(xiàn)引流管沒有引流物流出,要考慮管道堵塞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引流液流速過快且量多,或者為血液,需及時通知醫(yī)生做出相應處理。
T管主要應用于膽總管切開取石或膽道探查術后,其一端通向十二指腸,一端通向肝管,另一端通向體外,連接引流袋。留置T管,有引流膽汁和殘余結石、支撐膽道、觀察手術效果、緩解膽道狹窄、梗阻等作用,也可為T管造影、膽道鏡取石做準備。因此,它既是一種治療手段,也是一種病情觀察方法。
插T管者,可在社區(qū)門診每周換藥1次,每日更換引流袋。如是自行換藥,可在傷口局部皮膚涂抹絡合碘消毒,淋浴時可用醫(yī)用無菌防水敷貼覆蓋引流管口周圍皮膚,也可用保鮮膜代替,禁止盆浴。日?;顒訒r,保證引流袋稍低于傷口部位,防止逆行感染。盡量穿寬松舒適的衣服,避免引流管的牽拉、打折、彎曲、受壓和脫出。重要的是,也要注意觀察膽汁的顏色和量:正常膽汁為金黃色,如為草綠色是因為膽紅素受到細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可繼續(xù)觀察;如為膿性及泥沙樣混濁,是膽道內感染嚴重及泥沙樣殘余結石,這時繼續(xù)服用利膽藥物,不要夾閉T管;如為紅色,則是膽道內血管有出血,請及時就醫(yī);如膽汁渾濁,則考慮結石殘留或膽管炎癥未被控制,需及時與醫(yī)生聯(lián)系。
尿管是一種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適用于小便無法順利由膀胱排出者。留置尿管者,需要每天用碘伏對尿道口進行兩次消毒,并且每日更換引流袋;使用透氣膠帶,將尿管以“井字貼法”固定在下腹部(男)/大腿內側(女),每天須更換粘貼的部位,以防止因長期粘貼或導管壓迫,而造成皮膚破損;導尿管與集尿袋接口處用紗布包起來,避免壓迫皮膚;出現(xiàn)尿管無尿液流出且膀胱脹滿,有血尿或是混濁有沉淀物、分泌物或是異味,導尿管滑出且無法自行解尿,尿道口紅腫,或是發(fā)燒等情況時,要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