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商隱一生輾轉(zhuǎn)諸多幕府,創(chuàng)作了大量官場文章。同題之作的幕府公文具有鮮明的程式化特點,從整體上可歸納為“你—我”模式,即先說人,后表己。這一模式的實質(zhì)是分主題行文,逐個攻破,使文章井井有條。但從細微之處看,同題之作的每篇文章又各具特點,這主要得益于以典達意、以情動人和句式靈活多樣等創(chuàng)作手法。
關鍵詞:李商隱:幕府公文:程式化:獨特性
李商隱的幕府公文同樣具有程式化的色彩,在那些同題代作之中尤為明顯,但每篇文章又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精彩各異。
一、同題之作的程式化
公文在內(nèi)容上具有公務性,在程式上具有規(guī)范性?!短坡伞分袑τ诠牡淖珜?、審定、傳遞、收辦、歸檔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嚴格詳細的規(guī)定,有效地提高了部門行政效率。因而,大凡公文都難免程式化。李商隱一生輾轉(zhuǎn)寄幕,先后經(jīng)歷了桂幕、盧幕、梓幕,為幕主或他人撰擬了大量表狀書啟等官場公文。在長期實踐當中,李商隱總結(jié)出了一套模式,從整體上我們可歸納為“你—我”模式,即先說人,后表己。從細微之處看,各種公文的程式化又各具特點。
“狀”,主要用于下對上建言獻策,彈謬糾政、感恩陳情、薦賢舉才。在李商隱的公牘文中,狀的使用頻率最高,在其政治生涯的任何階段,幾乎都涉及狀文,共141篇。據(jù)《新唐書·宰相表》開成三年:“九月,夷行為門下侍郎,玨、嗣復為中書侍郎?!本旁孪卵?,李商隱作《為濮陽公賀陳相公送土物狀》《為濮陽公賀楊相公送土物狀》《為濮陽公賀李相公送土物狀》《為濮陽公賀牛相公送土物狀》三篇狀文。這三篇狀文都是李商隱代經(jīng)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而作,格式基本相同,每篇句數(shù)大致相當,內(nèi)容基本相同。在結(jié)構(gòu)上這三篇狀文呈現(xiàn)出“你—我”的程式特點,即先對對方的升遷表致賀,再表明呈送土物之意。具體而言,狀文首先言及榮升致賀之意,接著以四句話贊揚對方的政治成就。隨后說明自己身為節(jié)度使,沒有什么好禮物,但是愿貢送土特產(chǎn)以表心意。接下來用五句謙辭表示自己的禮物“價才數(shù)金”“輕甚鴻毛”,接著以兩個典故勸說對方接納禮物。最后是客套話,表示自己冒犯了對方,內(nèi)心很惶恐。在三篇狀文結(jié)構(gòu)清晰,層次感較強,相似度甚高,足見應酬類文章程式化的特征。
“啟”在唐以后逐漸定型為對皇太子、上級陳言的準上奏文種。李商隱代做的公文性質(zhì)的啟文共計67篇,或恭賀,或謝恩,或言事,不一而足。《為滎陽公賀白相公加刑部尚書啟》《為滎陽公賀韋相公加禮部尚書啟》《為滎陽公賀崔相公轉(zhuǎn)戶部尚書啟》三篇啟文為同時所作,據(jù)《新唐書·宰相傳》,大中二年正月丙寅,白敏中加刑部尚書,韋瓊加禮部尚書,崔元式轉(zhuǎn)戶部尚書。三人均由準相而即相位,上面三啟即李商隱代滎陽公鄭亞所獻??监崄喤c上述三人,并未有特殊交游,故三篇啟文僅僅是慣例公文。三篇主題皆為賀遷,所要表達的大體是皇帝圣明,相公勤檢,升遷是理所當然。這三篇啟文同樣具備“你—我”的程式化特征,先述相公之才能杰出,表皇帝之圣明,后轉(zhuǎn)而說明自己早早蒙受皇帝任命,遠離京師,雖有抃賀之意但無法親臨祝賀。接下來再申抃賀之意,以謙辭作結(jié)。這三篇啟文猶如使用了一種高級模板,通過變換語句來表達同樣的主題,這在幕府公文寫作來看是極為實惠的。
遺表是古代大臣臨終時寫的章表。《代安平公遺表》、《代彭陽公遺表》、《代仆射濮陽公遺表》三篇分別是李商隱代崔戎、令狐楚、王茂元所作的遺表。遺表是大臣死前上獻朝廷最后一道表章,是寫給皇上看的,一般會言及自己的仕途經(jīng)歷,表現(xiàn)自己的忠心耿耿,最后言及職務交接的問題。因而它依然是官樣文章,具備一定的寫作程式,這種程式之中同樣隱含有“你—我”模式的變形,即先表自己的時日無多并回憶仕宦經(jīng)歷,接下來表達對皇帝的忠心和殷切建議。
這種“你一我”模式,為李商隱帶來最大的便利,使其在任何題材面前,總能夠找到適當?shù)牟季帜J脚c主題切入點,這種寫作模式既做到主題突出,又使文章井井有條。
二、同題之作的獨特性
幕府公文具有程式化的特點,一是公文本身的性質(zhì)使然,二是大量的同題材官場之作,不免有重復之嫌。盡管李商隱也有不少文章結(jié)構(gòu)相似、內(nèi)容相近的幕府公文,但每篇文章又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精彩各異。這種效果是通過用典故謀篇布局、以情入公文、句式靈活多樣等手法實現(xiàn)的。
(一)以典達意
作為駢文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典故可使文章達到“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氣暢而凝”的效果。在李商隱代人起草的官樣文章或外交辭令中,用典是非常普遍的。幕府公文的很多題材本身比較虛空,屬公事公辦,而且常一連幾篇,很難寫出新意。但是李商隱可以通過自己高超的創(chuàng)作才華將各種典故巧妙串聯(lián),進而形成一種連貫文風,使得同一題材的不同之作,因精當妥帖的典故而各具特色。
楊億的《談苑》載:“義山為文,多檢閱書冊,左右麟次,號‘獺祭魚”點出了李商隱駢文多用典故的特點?!杜f唐書·文苑傳》說李商隱“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樊南文的用典幾乎無所不包,涵蓋也極其廣泛,各類經(jīng)書,史冊、諸子百家、各類傳記、傳奇小說、佛、道典籍都是其駢文典故取材的源泉。董乃斌曾以李商隱代鄭亞所作的七篇表狀為例,展示李商隱用典取材之宏博,其七篇表狀,內(nèi)容都涉及廉潔自守,勤謹治理、恪盡職守的意思,如果全部以一種手法,都使用一種典故正面敘述,勢必重復,單調(diào)而無味。但是李商隱發(fā)揮他博學的才能,嫻熟運用典故的技能。把同一種意思用不同的典故呈現(xiàn)出來。
(二)以情感人
四六文對于藻飾的重視自萌芽以來就是它的一個傳統(tǒng)特色,六朝時最盛,在經(jīng)歷了中盛唐時期短暫的文風變革之后,到了晚唐又復歸崇尚辭藻追求華麗的路子?!段男牡颀垺愞o》中說:“若氣無奇類,文乏異采,碌碌麗辭,則昏睡耳目。必使理圓事密,聯(lián)璧其章,疊用奇偶,節(jié)以雜佩,乃其貴耳?!边@即是說文章既要奇偶相雜,又要詞藻醒目,一氣呵成有聲勢。
然而在浮華靡弱的駢體文風愈演愈烈的形勢下,李商隱始終堅持走自己的創(chuàng)作道路,在《獻相國京兆公啟》中他曾明確提出,“人稟五行之秀,備七情之動,必有詠嘆,以通性靈。故陰慘陽舒,其途不一;安樂哀思,厥源數(shù)千”。他認為,文學應當適應人們抒寫內(nèi)心“七情”的需要,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最重要的是個人活生生的思想感情。這一觀念突破了“載道”“言志”的傳統(tǒng)文學觀,把自己的文學理論建筑在“情動于中”和“以通性靈”的人本主義的基礎上。劉學鍇曾指出,“商隱在作文時往往會突破儒家詩論‘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的要求,而顯現(xiàn)出一種主情乃至惟情地傾向,許多作品都不大符合‘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儒家美學規(guī)范,而一任感情的流溺沖決,溺而不反。”
雖然是官樣文章,但作者依然能夠在這些遺表中盡可能地加入某些諫諍和勸誡的內(nèi)容,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代仆射濮陽公遺表》建議唐武宗進一步信用李德裕、李彥佐等謀臣武將,加強將相團結(jié),肅清叛亂,恢復大一統(tǒng)的李唐王朝。在《代彭陽公遺表》中對“甘露之變”造成的動蕩局面表現(xiàn)出深深地憂慮,希望唐王朝的統(tǒng)治者能夠采取措施安慰人心,創(chuàng)造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能夠安居樂業(yè)。
李商隱所作的幕府公文多是表狀啟牒之類的官場文字,很容易變成空洞無物的形式之文。然而,他在駢體公文中能準確把握文主的心理,力求感同身受,將真情實感注入文字之中,所以即使是官樣文章,亦使人感受到纏綿悱惻,回腸蕩氣,他的幕府公文真正作到了“代人哀則哀,代人諛則諛”。
(三)句式靈活多樣
李商隱的幕府駢體文以四六句式為主,四六句交錯使用,同時吸取了韓愈、柳宗元的散文經(jīng)驗,在駢文四六句式基礎上變換句式,在視覺和聽覺上讓人產(chǎn)生美的體驗。在同題多作之中,為避免雷同,李商隱尤其重視句式的變化。
周振甫就說李商隱的駢文“駢散兼行,得錯綜之美”,還指出:“對駢文要求‘理圓事密,已經(jīng)不易;還要求有氣勢,要求‘疊用奇偶,合于自然美的法則,奇偶錯綜,這是極高的要求。商隱的駢文完全做到了這一步?!鄙屉[為文的“駢中求散”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表現(xiàn),如多有屬于公文格式范疇的散句和短語,位于文首的“右伏以……”(《為濮陽公賀楊相公送土物狀》),自謙詞“某少乏高標……”(《為灌陽公上楊相公狀一》),處在文末的“伏乞圣慈,特從丹誠”(《為楊贊善奏請東都灑掃狀》。再如,李商隱經(jīng)常在傳統(tǒng)的四六句的基礎上,加以虛字,變成五、七、八等句式。將它們穿插在四六句中,既起到調(diào)節(jié)文章節(jié)奏的作用,使語句變得勻稱,節(jié)奏明快又自然流暢;又使得同題之作富于變化,減少板滯雷同之感。
如開成三年,陳夷行由工部侍郎升遷為門下侍郎,李錢、楊嗣復由戶部侍郎榮升中書侍郎?!稙殄ш柟R楊相公送土物狀》、《為濮陽公賀李相公送土物狀、《為濮陽公賀陳相公送土物狀》三篇狀文,乃李商隱代王茂元所作,意在恭賀榮升。這三篇應酬文章具有非常明顯的程式化特點,但是在具體行文之中,意義相同之句,李商隱不僅注意使用不同典故,更在意句式的多樣。如同樣是用四句話恭維對方,《為濮陽公賀陳相公送土物狀》所用句式為四四,四四(道協(xié)五臣,名高六相,遠流休問,實激含靈);《為濮陽公賀李相公送土物狀》所用句式為七七,八八(溫樹人問而莫知,非熊帝感而斯兆。軸青史而祗將紀德,列景鐘而唯待銘功);《為濮陽公賀楊相公送土物狀》所用句式為六六,四四(浴威鳳於池中,問喘牛於路左。華夷共慶,陰陽以調(diào))。
參考文獻
[1]劉學鍇,余恕誠. 李商隱文編年校注[M]. 北京:中華書局, 2002.03.
作者簡介:宋百惠(1997-),女,漢族,山東日照人,青島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古代文學文學研究。
(青島大學 文學院 ?山東 ?青島 ?266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