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瑞
內(nèi)容摘要:“讀”與“寫”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和動筆能力的有效手段。閱讀和寫作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和課堂上的訓練,還應以現(xiàn)實生活中鮮活的文學創(chuàng)作范例為“讀寫”的對象。本文特以一首現(xiàn)代抒情詩《歲月從此悠長》為例,來談談美的情感應如何進行美的表達。
關鍵詞:閱讀 寫作 情感 表達
“讀”與“寫”,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和動筆能力的有效手段。而閱讀和寫作又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和課堂上的訓練,還應以現(xiàn)實生活中鮮活的文學創(chuàng)作范例為“讀寫”的對象。在此,我想通過對下面這首現(xiàn)代抒情詩的鑒賞,來談談美的情感應如何進行美的表達。原詩如下——
歲月從此悠長
左曉光(湖北武漢)
誰的青春
迷茫在三月的雨季
驀然的愛情綠了江南
醉了斜陽
滿山的紅杜鵑呼吸著蘭花香
斜風細雨中
雛燕的輕唱掠過垂柳絲條
楊花曼舞
飄逸成柔美靈動的詩行
誰的記憶
定格在那一年那一天
鬧市街頭車流如織
人聲鼎沸
剎那間的回眸
那個無憂無慮的陽光少年
為愛所傷
煙霧彌漫雙眼
芭蕉夜雨泛濫成一片汪洋
夢中的歲月從此悠長
誰的思念
漫過月色朦朧的荷塘
竹影婆娑搖碎一池清輝
蛙鼓尚在耳畔回響
蟬聲早已浸染了稻花香
留戀處
驚雷炸響
閃電女神白褲朱裳
揮舞七彩長鞭劃破夜空
驚起鷗鷺無數(shù)
演一曲夢里離殤
誰的故事
飄散搖曳在秋風
敘說著滄桑
憂傷流淌成河
曾經(jīng)的少年兩鬢微霜
幻化萬千雪花漫天輕舞飛揚
粉白了平原
隱沒了村莊
繪就巨幅潔凈無瑕的畫卷
一樹紅梅悄然綻放
上面所選的范例是一首從語言到畫面到意境到情感都十分優(yōu)美的現(xiàn)代抒情詩。并且,這還是一首讓人得意忘荃、妙不可言的十分雋永的現(xiàn)代抒情詩——我真惶恐因為自己的膚淺解讀而影響了這首詩的整體美感,可又忍不住想說說自己讀了這首令人心動令人遐想的好詩的感受。
品味詩題“歲月從此悠長”,再聯(lián)系全詩內(nèi)容,我發(fā)現(xiàn)這一整首詩并非是在表現(xiàn)自然界的一種時間和歲月的長度,而是在表現(xiàn)詩作者的某些記憶和思念的深度——正由于某些記憶之深和某種思念之深,才綿延、顯出了歲月之悠和時間之長。
那么,對于詩歌欣賞者和情感體驗者來說,一定會認真思考和深入探究,可能會是哪種記憶和思念能令一個人在“悠長”的“歲月”里如此刻骨銘心地時常回味呢?聯(lián)系全詩內(nèi)容,我覺得應非一個人的“初戀”之情莫屬!
我查閱了關于“初戀”的解釋:“顧名思義是說,人的愛情萌發(fā)的最初部分。也可以說是人第一次嘗到‘情的滋味,不一定是真正的愛情。比如一個人喜歡上另一個人,ta不一定要愛ta,但是ta對ta的喜歡是獨一無二不能被別人輕易替代的。”德國著名作家、詩人歌德也曾說過:“道德純潔的少男少女的初戀,永遠趨向崇高的目的?!保ㄒ跃W(wǎng)絡《百度百科》:“初戀(人類情感)”詞條)所以,應該肯定地說,初戀是無可非議的。初戀是人生第一朵綻開的鮮花,如初升的朝陽一樣美好。一個身心健全的人,平心而論,誰沒有過少年時初戀的美好回憶?初戀是刻骨銘心的,是單純的愛,純潔的愛,因此每個人都會是忘不了自己的初戀的。但在這里,我并不想過多地探討初戀產(chǎn)生的生理機制和心理特征,而只想著重看看詩人們是如何表現(xiàn)人類這一美好的情感的。
《歲月從此悠長》全詩共有四個小節(jié),每一小節(jié)全是用設問句來起頭——“誰的青春”、“誰的記憶”、“誰的思念”、“誰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以引出下文,或承上啟下。
詩的第一小節(jié)首先以“誰的青春/迷茫在三月的雨季”交代了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初戀開始的時間——是在一個春天里?!叭碌挠昙尽睉且粋€春雨滋潤萬物的季節(jié)——這是不是在藝術而含蓄地說明,人類在青春期萌發(fā)的初戀情感如同自然界里的春天春雨孕育萬物一樣呢——既是一種自然產(chǎn)物,也是一種必然產(chǎn)物。這種少男或少女突然產(chǎn)生的初戀的感覺,是那么的令人陶醉——“驀然的愛情綠了江南/醉了斜陽”。初戀中的少男或少女,他們能用所有感受器官來感受這種無以言表的美妙——就像看到和嗅到了“滿山的紅杜鵑呼吸著蘭花香”,就像聽到和看到了“雛燕的輕唱掠過垂柳絲條”,連那“楊花曼舞”和“飄逸”也仿佛是“柔美靈動的詩行”……當然我知道,所有這些都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最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技巧——“移情手法”?!耙魄槭址ā本褪菍⑷说闹饔^的感情移到客觀的事物上,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觀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得物人一體,情景交融,從而能夠更集中地表達詩人的強烈情感。
詩的第二小節(jié)仍是以“誰的記憶/定格在那一年那一天”來交代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初戀發(fā)生的時間。雖然這里的“那一年那一天”沒有告訴我們讀者的具體時間,但是在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心里,其“記憶”則一定是異常深刻的,不然就不會“定格在那一年那一天”。緊接著,詩中寫到“鬧市街頭車流如織/人聲鼎沸/剎那間的回眸”——這是在說明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初戀發(fā)生的地點和大致過程——它起緣于一次偶遇而非邂逅。之所以說是“偶遇”而非“邂逅”,是因為“邂逅”的前提是指兩個人之前互相認識而突然相遇;而“偶遇”則應是兩個人之前互不認識而偶然碰到。從詩中的描述來看,應該是兩個人之前互不認識而偶然碰到更符合詩中的語境和生活的情景。因為如果之前相識的兩位男女人士(或同學、或同事、或朋友、或戰(zhàn)友……)在一個“車流如織/人聲鼎沸”的“鬧市街頭”相遇,那么倆人一定會互相招呼、熱情寒暄,而絕不會是無言地“回眸”一眼就擦身而過——除非這之前相識的兩位男女人士之間存在著某種“宿怨夙嫌”。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說,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初戀對象,一定是他或她此前并不認識的人。在“車流如織/人聲鼎沸”的“鬧市街頭”,只因一個“剎那間的回眸”,竟讓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對他或她一見鐘情、一見傾心。兩位陌生男女雖未開口說一句話,但是從此“那個無憂無慮的陽光少年/為愛所傷”,并產(chǎn)生了像“煙霧彌漫雙眼/芭蕉夜雨泛濫成一片汪洋”的感覺——這就是典型的以異性的自然吸引為基礎而產(chǎn)生的最純潔、最真摯、不含有任何雜念的初戀的情感特征和迷醉心理。至于為什么人們會對自己的初戀有那么刻骨銘心的記憶,如同詩中抒情主人公能把自己產(chǎn)生初戀的時間“定格在那一年那一天”呢?這就不得不用愛情心理學的原理來作闡釋了。青年男女到了青春期,一般都會為自己虛構(gòu)一個“夢中情人”,創(chuàng)造一個抽象的理想對象,都會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擇偶的“模型”。這個模型可能是很具體的,有時是以一個真實的人為模特,有時是把幾個人湊在一起。并且,都會按照這個“完美的異性模型”,在生活中去尋覓、在人群中去探索。不知不覺,終于有那么一天,那個朝思暮想的時刻到來了,從茫茫人海中發(fā)現(xiàn)了一張似曾相識的面孔,你會情不自禁地驚嘆:“好面熟啊!”——如同小說《紅樓夢》第三回寫賈寶玉初見林黛玉便有“一見如故,心靈相通”的感覺,于是眼前的她或他同自己心目中的審美理想發(fā)生了奇妙的吻合。初戀便是異性愛由抽象的意識轉(zhuǎn)變?yōu)楝F(xiàn)實的開始。但初戀往往又是無果而終,記憶中的那個人,便成為一個他人永遠也無法取代的人了,甚至變成了與他人比較的一個標準。而這個人并非是最初的那個真實的人,但卻是被我們自己偶像化的一個標準。正由于初戀是美好的但往往沒有結(jié)果,因此初戀情人往往也就會成為了人們心中長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所以,詩中第二小節(jié)的結(jié)尾句——“夢中的歲月從此悠長”——既可以看作是在點明或照應這首詩歌的標題,也可以看作是在描述或記錄詩中抒情主人公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這種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寫法,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詩的第三小節(jié),應全是在具體描述詩中抒情主人公在初戀過程中“思念”一個人的心理感受。從表現(xiàn)手法上來看:既有動有靜——“漫過月色朦朧的荷塘/竹影婆娑搖碎一池清輝”;又有聲有色——“蛙鼓尚在耳畔回響/蟬聲早已浸染了稻花香”;更有情有趣——“留戀處/驚雷炸響/閃電女神白褲朱裳/揮舞七彩長鞭劃破夜空/驚起鷗鷺無數(shù)/演一曲夢里離殤”??傊瑹o論是人的心境,還是詩的意境,都能讓我們每一位讀者感到爽心悅目,充滿美感。這也正是一個人的初戀之所以令人難忘、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因為初戀是一個人永遠抹不掉的回憶。由此我可以想象得到,一個人倘若沒有經(jīng)歷深切的初戀過程,怎么會有如此真切的心理感受呢!這是否昭示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個基本定律——藝術的真實是一定有生活的真實作為基礎的。
詩的第四小節(jié),應該是詩中抒情主人公在激情過后回歸理性的一種心情狀態(tài)。“誰的故事/飄散搖曳在秋風/敘說著滄?!薄軌虬衙篮玫倪^往當成一個“故事”來“敘說”,可見隨著歲月流逝、時過境遷,當年初戀的蓓蕾并沒有開花結(jié)果。這里的“飄散搖曳在秋風”中一句,非常巧妙而又毫無痕跡地照應了詩的第一小節(jié)中的“誰的青春/迷茫在三月的雨季”,表明人世間的情生情移,也與自然界的春去秋來一樣,是一種自然而正常的事情。另外根據(jù)資料介紹,20世紀20年代的一位德國心理學家Β.Β.蔡格尼克曾做過許多有趣的試驗,發(fā)現(xiàn)一般人對已完成了的、已有結(jié)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全國13所高等院校編:《社會心理學》,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年6月第5版)人們對于初戀的記憶,就十分符合這種“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即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初戀留在人們心中的記憶,既是深刻的也是長久的,如同詩中所描述的:“憂傷流淌成河/曾經(jīng)的少年兩鬢微霜”。從這“曾經(jīng)的少年”到”兩鬢微霜”,既含蓄地表現(xiàn)了初戀之情的刻骨銘心,也形象地凸顯了初戀之情的“歲月悠長”。如前所述,初戀是最容易開的花,卻也是最不容易結(jié)果的花,無論何其美麗,何其凄婉,何其壯闊,這份美好也只能存在于一個人的心底記憶中,或存在于文人騷客的深情詩章中。一個人可以擁有很多段感情,或許很多段感情都是認真的,但初戀則是一段很難被更替的記憶,不管是第一次的美妙迷醉,還是第一次的興奮不已,抑或是第一次的痛徹心扉,那都是初戀帶來的感覺。正如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三毛曾說過的:“初戀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保ㄒ跃毩眨骸恫排罚瑫r代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所以,在詩的最后,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將這個“誰的故事”與一段純潔無瑕的初戀之情,以一種極抒情、極浪漫的方式,畫上了一個既雄闊壯美又余音裊裊的句號——“幻化萬千雪花漫天輕舞飛揚/粉白了平原/隱沒了村莊/繪就巨幅潔凈無瑕的畫卷/一樹紅梅悄然綻放”……顯然這是在通過運用聯(lián)想、想象、比擬、夸張、隱喻等藝術技巧,來營造和表現(xiàn)一種詩的美妙意境,從而進一步襯托和渲染人的初戀之情的美好,并且預示著這種美好情感必將與一個人的人格發(fā)展與精神成長終生相伴。
綜上所述,創(chuàng)作者在《歲月從此悠長》這首詩里,匠心獨運,妙筆生花,特別是一些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情有趣、有章有法的表現(xiàn)技巧,非常值得詩歌愛好者們學習和借鑒。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