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 孔月光
內容摘要:作為南派石雕藝術經典之一的鰲園石雕,藝術水平最高的是入門之后50米游廊兩側的石雕群,這個石雕群的設計秉承“舊植展新型”的理念,有著非常精彩的藝術呈現。鰲園游廊石雕群,借用傳統閩南建筑的經典形式,運用極富地方特色的石雕工藝,以連環(huán)畫長卷的敘事方式,將傳統與現代的題材相融合,在舊貌之下,呈現出惠安石雕藝術新的氣象。
關鍵詞:鰲園游廊、石雕、設計理念、藝術呈現
因精美的石雕藝術作品及其主持修建者陳嘉庚先生而聞名于世的鰲園由園區(qū)大門及游廊、集美解放紀念碑、陳嘉庚先生墓壙三個部分組成。鰲園創(chuàng)建于上世紀50年代,園內石雕總數達660余件,內容包羅萬象,蔚為壯觀,實屬閩南石雕藝術大觀園。其中尤以鰲園大門及游廊兩側的青石鏤空雕最為精彩,是整個園區(qū)石雕藝術的精華,也是最能體現南派石雕精湛技藝的主要部分,這部分石雕的設計理念與藝術呈現都值得我們特別重視。
鰲園門廳為傳統的閩南石木結構宗祠建筑,石墻、畫彩、綠瓦、燕尾脊古色古香。作為一個現代社會教育場所的門面,采用經典的傳統民間建筑樣式,與民眾建立密切的聯系,這是很重要的地域文化根基的體現。
鰲園大門為“雙踏壽”形制,石制墻體,滿雕紋飾,內容為祥瑞花鳥和動植物浮雕和沉雕。大門兩側門框撰刻一副藏頭詩對聯“鰲載定教山對峙,園居寧與世相望”,門楣楷書“鰲園”二字,石雕透空竹節(jié)窗戶。此外,還有一些與時俱進、適時應景的對聯和標語,如右側門堵石窗撰刻“增產”,對聯為“改造舊社會,建設新國家”;左側門堵石窗撰刻“節(jié)約”,對聯為“濤清新海寧,砥柱舊鰲頭”。
門廳內部結構簡潔,無繁復雕飾,進入園內是一條長為50米的,中式廡廊,兩側石壁鑲嵌著58塊青石鏤空雕刻以及眾多的青石浮雕(圖1)。游廊石壁為一主二從式,呈山字形,南北各一組,形制相同。頂部花崗巖仿筒狀瓦頂及屋檐,為閩南式傳統民居經典的“燕尾脊”形制,正脊上雕飾花草紋樣,屋檐四角飛檐雕刻鏤空唐草紋樣。
鰲園石雕石壁分南北兩側而立,形式上互為對稱。北側石壁中央撰刻“志誠道前知”,南側為“功成唯三杰”,提綱挈領地指出了浮雕選題的意義。鰲園的石雕作品,充分利用了藝術作品“成教化,助人倫”的功能,來實現“寓教于游,寓教于樂”的目的,達到宣揚正道、普及知識、促進社會文明發(fā)展的宗旨。
北側石壁的主要內容有中國近代革命歷史事件、諸葛亮馬前課和中國傳統戲曲故事,共計38幅。置于卷首的中國近代革命歷史和現代版的諸葛亮馬前課,是惠安石雕匠人從未制作過的題材類型。這兩組有別于游廊石壁中其他版塊的內容,它們與當時的社會有更為緊密的聯系,可以理解為現實主義題材的藝術表現。中國近代革命歷史版塊,表現的是自五四運動之后的中國近代史上幾個重要歷史事件,尤以重點表現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歷史上重要轉折點,如井岡山會晤、三灣改編、整風運動等。諸葛亮馬前課(圖2),本為歷史演繹的占卜卦詞,經陳嘉庚先生的重新詮釋,用其親歷的時代所發(fā)生的事件來加以表現。在這兩個版塊中,充分顯露出陳嘉庚先生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成立的新中國抱有極大的期待和贊賞,因而在鰲園游廊石壁的卷首,用非常大的篇幅來表現近代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整個社會發(fā)生的巨大變化。
游廊石壁的北側浮雕群中,還選擇了七出傳統戲曲的片段畫面,強調不畏強權、伸張正義之道,勸君為官清廉、執(zhí)政為民的品格。“包公斬魯齋郎”“秦香蓮”表現的是清正廉明的包公,不畏仗勢欺人的強勢官員,保護弱勢女性,用智慧化解危機;“打面缸”揭露了滿嘴孝悌忠信,卻一肚子男盜女娼的縣太爺及其他官員的骯臟丑臉;還有縣公背纖、打嚴嵩等。
石壁南側選用了12段中國歷史故事,主要表現中國歷史上民眾耳熟能詳的戰(zhàn)爭主題,如赤壁之戰(zhàn)、一鼓作氣、項羽烏江自刎、兵入咸陽等。這些歷史事件,都曾演繹為舞臺戲曲,在民間廣為流傳,它們再現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個腥風血雨的時代。鰲園的建設初期,剛剛結束近百年被欺凌和社會極度動蕩的時代背景下,這些戰(zhàn)爭主題的浮雕更能觸動到廣大人民的內心,助力他們感念時下和平安定的社會生活來之不易。
游廊石壁的青石雕刻,采用閩南傳統大厝中經典的水車堵與門堵相結合的形制,由東向西,分三層一字排開。水車堵是閩南民居建筑特有的裝飾,流行于廈漳泉地區(qū),狹長型。水車堵處于較高的位置,為方便人們觀看,一般將人物、山石、樹木等形體向前傾斜,減少因仰視觀看而造成的透視變形。鰲園游廊石壁的人物及景物雕刻,同樣采用了這種處理手法。
鰲園游廊兩側的青石浮雕分類排列在五十米長的石壁上,依附于墻體,形式較為特別。石壁中間主題性文字及左右兩側的植物紋樣為沉雕,文字貼金裝飾,與兩側青石磨光面圖案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主體部分的青石浮雕為鏤空雕刻,制作細膩,內容豐富,按題材類型一字排開,上下兩側用大量的淺浮雕表現瓜果藤蔓、祥瑞動物等內容。
水車堵空間較為狹小,采用灰泥造型,對物像的細節(jié)刻畫,較為粗糙,通常是結合彩繪來增加細節(jié)的表現,注重畫面的橫向連貫,用立體裝飾紋樣、山石及彩繪云紋和水紋等,連接各部分內容,但是對畫面縱深空間的層次感表現較弱。鰲園游廊青石鏤雕,因材質的優(yōu)勢及精湛的工藝,在細節(jié)的刻畫上較為精細,內容更為豐富。整體結構為長條形的連貫畫面,根據各部分內容細分為連續(xù)性小畫面,再通過人物、馬匹、家具等物體之間的遮擋和穿插關系,增加畫面的層次感,在小空間中營造出大場面,突顯出南派石雕繁巧精的藝術特點。
石壁中青石浮雕,從題材上可以分成傳統與現代,這兩類浮雕在畫面的設計上,都以長卷式結構來呈現具體的內容,但有所區(qū)別。傳統題材的浮雕部分,采用的是連環(huán)畫式的結構,將戲曲故事、歷史典故用數個連續(xù)畫面組成完整的情節(jié),有一定的閱讀順序?,F代題材的浮雕部分則采用一事一畫的設計方式,每個事件用一個畫面來表現,從時間的先后順序上形成了整體連續(xù)性。傳統題材的浮雕設計,大量地使用了戲劇舞臺的內容,其中包括畫面的布局、人物的動態(tài)關系,以及人物的服飾。在連續(xù)性畫面的表現上,采用的設計方法是保持每一幅畫面中主體人物的重復性出現,強調主體人物的重要性。其次,連續(xù)性畫面之間,通過運用圍墻、樹木等元素,對畫面進行軟分割,這樣既保證了故事情節(jié)的完整性,也體現了畫面的相對獨立性,較傳統做法,結構性更強,畫面的敘事性更清晰。
石雕藝人在設計和制作浮雕的過程中,有一系列傳統圖譜式的設計方案和制作步驟。游廊石壁的浮雕中,人物的服飾樣式,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體現身份、性別時,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在浮雕畫面中,對事件的歷史年代表現是不準確的。此外,對人物的容貌特征,僅僅是大概勾勒,其原因,一方面是人物尺寸過小,容貌特征無法精細制作,另一方面是歷來不重視對象的寫實性表現,重意象,輕描摹。但是這并不會影響民眾對內容的理解,民眾往往是通過標題或文字性內容結合畫面構成來理解,這也需要人們對相關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基礎,比如知曉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人物關系等。
鰲園歷經十年的建設,是陳嘉庚先生晚年時期做的最重要的社會貢獻之一,通過“舊植”與“新型”的完美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個融合社會教育與藝術教育的典范?;莅彩袼嚾嗽谝欢翁囟ǖ臍v史時期,因天時地利人和,集眾人之專長與力量,創(chuàng)造了一個代表惠安傳統石雕技藝水平的里程碑。
1.鰲園游廊石雕群秉持著“舊植展新型”的設計理念,以傳統為媒介,根植于閩南地域文化,將新時期的社會面貌與生活方式,以具體的、永久性的石雕藝術形態(tài)呈現,突顯了陳嘉庚先生“寓教于游”的社會教育宗旨。
2.游廊石雕群,融合了傳統與現代題材,將南派石雕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擴展了惠安石雕的題材范圍,促進了惠安石雕從傳統建筑裝飾向現代藝術和產業(yè)多元化方向的發(fā)展。
3.鰲園游廊石壁浮雕及園區(qū)內數百件石雕作品的創(chuàng)作,使惠安傳統石雕的表現形式得到全方位的展現,是惠安石雕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集體性創(chuàng)作,囊括了行業(yè)內全部門類,奠定了惠安石雕后期蓬勃發(fā)展和文脈傳承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梁思成.中國建筑史[M].北京:三聯書店,2019.
[2] 鄭慧銘.閩南傳統建筑裝飾.[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8.
[3] 趙勝利.文化生態(tài)視野下的水車堵裝飾藝術[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34(10):167-171.
[4] 童焱.中國傳統審美文化視野下的閩南惠安石雕藝術[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 2011.
基金項目:廈門工學院閩南石雕藝術與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項目編號:KYSD201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