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倩倩
[摘要]科教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表達手法,展現(xiàn)了化學學科的魅力,是一部兼具紀實題材和網(wǎng)絡屬性的科教紀錄片。該文從選題設置、敘事結構、內容框架和視聽表達四方面分析影片的創(chuàng)新架構,得出結論:新時代科教紀錄片應在內容科學、寓教于樂的同時,通過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凸顯科學中的人文表達,實現(xiàn)科教紀錄片啟智、益智的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科教紀錄片創(chuàng)新表達手法
[中圖分類號]G315;J9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596(2021)040050-05
2020年6月首播的五集科教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被譽為“史上最皮”科教紀錄片。這部系列片由央視紀錄頻道與中國化學會合作推出,是一部有關化學學科的科教紀錄片,片中門捷列夫化身“向導”,帶領公眾走入無處不在的化學之門,開啟奇妙的化學之旅。
2016年召開的“科技三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在全社會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1]?!堕T捷列夫很忙》這部科教紀錄片正是通過創(chuàng)新性的選題設置、敘事結構、內容框架和視聽語言表達等,將晦澀的“化學”變得趣味化,將深奧的“化學”變得生活化,這種“潛移默化”的科普表達形式,讓科學教育類紀錄片更加貼近大眾,起到良好的科學傳播效果。一、科教紀錄片創(chuàng)新表達構架
近年來,以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科技產品日益充斥人們的生活,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蓬勃發(fā)展,為工業(yè)社會語境向信息科技語境轉變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社會語境的更迭,必然要在文化表達上有所映射[2],科教紀錄片的表達形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
(一)選題設置——先聲奪人,貼近生活
科教紀錄片的選題,不僅指內容的設計和編排,還包括片名的選取?;瘜W作為一門基礎科學,門類廣、知識多,講述哪些內容、講到何種程度等,這些都是需要主創(chuàng)認真探討的問題?!堕T捷列夫很忙》定位于化學普及,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進行選題設置,既簡述了必要的化學發(fā)展史,又選取了極具特征的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進行分類描述,同時片名也運用生活化的網(wǎng)絡用語形象地概括了內容。
《門捷列夫很忙》全篇共五集,分別是《門捷列夫是怎樣“煉”成的》《四大天王》《你好毒》《高冷的貴族和嚇人的暴君》《改變世界的元素》。僅觀片名就極具吸引力,讓人不禁想去探尋影片究竟講述了什么。這就好比人們常說的“第一印象”,好的片名起到了先聲奪人的作用。
內容設計上,《門捷列夫很忙》科教紀錄片首先從大眾較為熟悉的化學家門捷列夫引入,通過元素周期表貫穿化學元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繼而介紹了構成宇宙、地球和人們自身的最重要的四大元素——氫、氧、碳、氮,轉而討論看似和諧的世界中“暗藏殺機”的有毒元素及其化合物,接著又介紹了最具相反特性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最后總結了對人類文明進程起到關鍵作用的碳、硅、鈾、鐵等元素的故事。全篇內容設計和編排連貫流暢,兼具起承轉合,從“身邊的化學”入手,帶領觀眾領略無處不在、千奇百怪、驚喜連連而又出乎意料的神奇化學世界。XUEHUI學會2021年第4期2021年第4期科教紀錄片的創(chuàng)新表達研究XUEHUI
(二)敘事結構——回環(huán)套層,中外交融
“門捷列夫是19世紀一位忙碌的俄國科學家,他致力于北極探險,北冰洋的一條海底山脈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獨自乘坐探空氣球飛到3000米的高空收集氣象數(shù)據(jù),據(jù)說他做的箱包在時尚界也占據(jù)一席之地。忙碌的門捷列夫,用他生命1/10的時間來研究化學,結果他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律?!边@段話是《門捷列夫很忙》系列片每集的開篇之語。大眾所熟知的門捷列夫,是偉大的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的發(fā)明者。然而,本片的片頭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介紹了門捷列夫——忙碌的俄國科學家,北極探險,高空探測,甚至是時尚潮人,而元素周期表只是不期然而然。驚喜和意外,吸引著觀眾繼續(xù)看下去。
片中大多采用回環(huán)式套層結構進行闡釋,例如第一集《門捷列夫是怎樣“煉”成的》,開篇先是從“我們的一天”引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化學,繼而引入元素的概念,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四元素說”和中國的“五行說”。從門捷列夫的頻頻急于“出場”為引子,按照時間由遠而近的序列簡述化學元素的發(fā)展史,直至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化學元素周期律,中間貫穿數(shù)位偉大科學家做出的貢獻。影片還表達了門捷列夫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于他發(fā)現(xiàn)了已知元素的周期律,還在于他成功預測了尚未發(fā)現(xiàn)甚至地球上不存在的元素,闡釋了科學家堅持不懈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影片多在片尾引入化學中的“中國元素”,如中國的煉丹術、古代穩(wěn)定金屬——青銅的開采與應用、傳說中的古書《平龍認》、元素中文名字和明朝皇帝們的關系等,這種中外的連接交融,將歷史、人文、科技有機結合,讓觀眾更多地了解到不同時期中國在化學方面的發(fā)展情況,以及為化學事業(yè)作出貢獻的中國人物。例如第一集《門捷列夫是怎樣“煉”成的》片尾介紹了近代啟蒙家許壽先生在翻譯化學元素名稱時,巧妙地把外文第一音節(jié)作為元素的讀音,同時借鑒明朝皇族命名的“造字法”對元素造字命名,才得以形成現(xiàn)在朗朗上口的中文版元素周期表,在我們對熟悉的“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贊嘆不已之時,對許壽先生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三)內容框架——動靜相宜,技藝合璧
隨著觀眾欣賞趣味的提高和訴求的日趨多元,對紀錄片創(chuàng)作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3]。隨著各類新技術的發(fā)展和廣泛應用,拍攝器材和制作手法也不斷花樣翻新,無人機航拍、4K高清、VR、AR,以及延時、高速、顯微攝影等技術的應用,以及3D動畫、剪紙動畫、水墨動畫、黏土動畫等后期動畫效果的加持,使得紀錄片帶給觀眾更加震撼的視聽體驗。
《門捷列夫很忙》這類科教紀錄片尤為需要將技術和藝術相結合,通過技術手段的輔助,實現(xiàn)內容呈現(xiàn)的完整性和觀感體驗的藝術性。本片采用實拍、動畫、實驗和專家解說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拍攝制作,這四部分在片中時長比例基本達到4∶4∶1∶1的構架,這意味著《門捷列夫很忙》這部化學題材的科教紀錄片,擺脫以往以“說教”為主的形式,更多地運用畫面進行展示。
《門捷列夫很忙》中實拍部分大多展示生活中的場景,例如人起床、洗漱、吃飯、騎車、吃燒烤時候撒鹽等,用此類我們熟悉的日常場景,引入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影片更具親和力;動畫部分作為全篇的“搞笑擔當”,對影片整體定位起到關鍵作用,無論是各類剪紙風格的科學家,還是頻頻微笑、眨眼、放電、搖頭的門捷列夫形象,抑或是綠了臉的秦始皇、暈了頭的拿破侖等,本片幽默風趣的動畫風格,“吹散”了化學的枯燥乏味,讓全篇充滿輕松幽默感;實驗部分都是在實驗室拍攝完成,年輕的實驗員在簡單、干凈的背景下,配合影片情節(jié)需要,操作完成流程較為簡單、現(xiàn)象非常明顯的化學實驗,例如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吹熄火苗的木棒在氧氣中復燃、鈉塊在水中反應等,讓科學更具直觀性、解說更具說服力;專家解說部分,本片一共出鏡3位青年專家,分別是北京大學分子工程學院副研究員蔣尚達、清華大學化學系長聘教授張瑩瑩、中國顆粒學會秘書長王體壯,3位青年學者在片中關鍵時刻的幾句點撥,簡約通俗的語言往往起到“畫龍點睛”的妙用。
(四)視聽表達——張弛有度,妙趣橫生
近年來,紀錄片創(chuàng)作越來越注重視聽語言表達,強調故事性和各種修辭手法的應用。視覺語言是指影視藝術家用以構成視覺形象的各種因素和方式,體現(xiàn)創(chuàng)作構思的各種手法和技法;聽覺語言一般分為客觀聲音和主觀聲音,前者是指在拍攝過程中記錄下來的客觀存在的聲音,后者是指紀錄片在后期剪輯過程中人為添加的聲音[4]。紀錄片最重要的特征是素材的真實性,只要確保真實科學,那么科教類紀錄片同樣可以通過視聽語言張弛有度的配合表達,讓科學不再枯燥乏味。
《門捷列夫很忙》以幽默風趣的解說、活潑動感的配樂,以及色彩豐富的畫面,打破了人們對傳統(tǒng)科教紀錄片的常規(guī)印象,演繹出化學的妙趣橫生。例如第五集《改變世界的元素》中講到了“碳”,運用了延時拍攝的方法介紹了用膠條反復粘取獲得單層石墨(石墨烯)的實驗,讓石墨烯的發(fā)現(xiàn)頗具喜感,同時用顯微拍攝的手法來呈現(xiàn)石墨烯的六邊形形態(tài),用擬人化的動畫演示了石墨烯的高強度特性;在語言方面,用風趣幽默的表述來形容、介紹石墨烯,如“碳納米管的風頭很快便被小兄弟石墨烯取代了”“用如此原始方法發(fā)現(xiàn)的物質,卻使兩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此外,片段中還運用了大量同期聲,如“燃燒”“油炸”“鳥鳴”“魚躍”等,烘托出“碳”在生產生活和生命構成中的重要作用。
二、新時代科教紀錄片創(chuàng)新表達元素
“科技類紀錄片是科技文化的沉潛之作。近幾年來,伴隨科技發(fā)展的步伐,各種科技題材紀錄片的拍攝又掀起了新高潮,再次表現(xiàn)出對科學精神的探訪,對科技發(fā)展足跡的展示與提純”[5]。新時代,隨著技術和平臺的不斷發(fā)展演進,公眾對影音作品的審美情趣和閱讀習慣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對于科教紀錄片而言,要在確保內容科學、嚴謹?shù)幕A上,找到科學與藝術、人文之間的平衡與融合;讓觀眾在獲取知識、有所增益的同時,體驗到科學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之間,激發(fā)起對科學的興趣;新時代科教紀錄片的創(chuàng)新表達,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內容科學客觀
科學的本質就是探尋真理,紀錄片奉行的原則亦是真實記錄,科教紀錄片是融合科學、教育和視頻于一體的視聽作品,需要承擔向公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的社會責任,其內容必須嚴謹規(guī)范,反映科學事實。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形式如何創(chuàng)新,科教紀錄片都必須首先遵循內容上的科學客觀。《門捷列夫很忙》是一部探尋“化學”的紀錄片,據(jù)主創(chuàng)介紹,該片前期的劇本創(chuàng)作在整個制作過程中占到了近一半的時間,查閱資料、知識收集、專家核實,必須確保內容科學嚴謹。
(二)形式寓教于樂
在電視媒體階段,收視率是衡量一檔電視節(jié)目是否受歡迎的重要指標,在新媒體時代,豆瓣評分、B站彈幕、網(wǎng)絡平臺播放量等同樣成為重要評判指標。在確保內容素材真實客觀的基礎上,形式上寓教于樂、不斷創(chuàng)新的科教紀錄片受到更多公眾的喜愛。相較于平鋪直敘式說教的枯燥乏味,選題內容貼近生活、畫面形態(tài)豐富多樣、解說語言生動活潑的科教紀錄片顯然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寓教于樂的表達形式,拉近了科學和公眾之間的距離,在收獲更多好評的同時,更好地發(fā)揮了科技紀錄片科學傳播的功能。
在《門捷列夫很忙》這部紀錄片中,網(wǎng)絡化的語言和科學家形象剪紙動畫相得益彰,隨情節(jié)而進行的配樂以及適時加入的音效,讓影片的節(jié)奏變得更加活潑明快,連最為枯燥的“元素周期表”發(fā)現(xiàn)史都變得生動有趣,數(shù)十位科學家在短短幾分鐘內魚貫而出,簡述其對元素發(fā)現(xiàn)的貢獻,穿插發(fā)現(xiàn)過程中的軼事,一部“近代血淚化學史”躍然而出,無論是還未到出場時間的門捷列夫、悲情人物拉瓦錫,還是道爾頓癥患者道爾頓等,都讓人印象深刻而不覺乏味。
(三)敘事呈現(xiàn)技術與藝術的融合
科教紀錄片因其題材的特殊性,有較高專業(yè)性和技術性的要求,在保證記錄素材科學性的基礎上,難以直接運用拍攝畫面呈現(xiàn)的內容,往往需要經過后期技術加工與處理。隨著技術手段日益豐富,便攜攝影設備、高清4K視頻設備、航拍設備、水下拍攝設備等的使用大幅提升了拍攝畫面的美學視野,CG、三維等技術的應用讓科學原理的闡釋更加具象化、大眾化。但需要注意的是,科教紀錄片技術要服務于藝術,要根據(jù)敘事的需要運用適當?shù)募夹g形式進行輔助表達,而非一味炫技般地堆砌高技藝。例如《門捷列夫很忙》定位于詼諧、幽默的化學知識普及,實拍畫面除個別片段使用顯微拍攝、延時拍攝外,大多是日常生活場景的展示,在動畫方面也多運用二維動畫進行輔助展示。盡管沒有宏大遼闊的場面和立體逼真的動畫,但在畫面、語言、音效等的整體配合下,《門捷列夫很忙》的整體敘事呈現(xiàn)出一種恰到好處的協(xié)調。
(四)內涵體現(xiàn)人文與科學的結合
科教紀錄片的社會意義不僅僅是科學原理和科技成果的展示,更多體現(xiàn)在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chuàng)新、尊重人才、熱愛科學的濃厚氛圍,啟迪公眾不斷思考探索、追求真理??茖W的發(fā)展離不開人的因素,科教紀錄片可以將“人”和“物”結合展現(xiàn),在“成就”中融入“人”的探索和價值,在一個個事例中讓科學家更加鮮活起來。
《門捷列夫很忙》一片多運用詼諧的語言體現(xiàn)了科學家們不懈探索的精神。例如在介紹“氧”的發(fā)現(xiàn)時,解說詞是:“拉瓦錫珍貴的頭顱被砍下了,但人們探求萬物本質的雙腿,開始在正確的道路上狂奔”;在介紹布蘭德通過蒸發(fā)提煉5500升尿液得到“磷”的過程中,解說員說道:“于是他打起了尿的主意,畢竟金子是黃色的,尿也是黃色的……在飽受了我們可以想象的痛苦‘熏陶之后,布蘭德沒有找到黃金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磷。我們要為布蘭德感到幸運,因為他長時間接觸的白磷是一種劇毒物質”,通過幽默的敘述呈現(xiàn)了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是艱辛的、痛苦甚至是危險的;出鏡專家、中國顆粒學會秘書長王體壯在《門捷列夫是怎樣“煉”成的》一集中有這樣一句話,“門捷列夫預測了氫之前還應有一個元素存在,但實際上這個元素是不存在的,科學就是需要不斷地核實和訂正,人類才能不斷進步”。科學的真諦通過片中一個個形象的案例變得鮮活。
三、結束語
紀錄片《門捷列夫很忙》并不是大制作、大體量的紀錄片,在影視行業(yè)中,也屬于非常小眾和偏門的類型?!坝锌赡苤袊磥韨ゴ蟮幕瘜W家出現(xiàn)在‘門捷列夫的觀眾之中呢?這也是我們對國家的科學教育做出的微小貢獻”[6]。這是影片總導演李金煒的一段話,也是當代科教紀錄片所應具有的現(xiàn)實意義。
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隨著公民科學素質的不斷提升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科教紀錄片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表達形式和表達手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例如近年來廣受好評的《手術兩百年》《創(chuàng)新中國》等在豆瓣評分都超過9分,此類科教紀錄片無論是敘事方式還是視聽呈現(xiàn),都更加貼合當下公眾的審美需求,代表了新時代科教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及傳播方向。互聯(lián)網(wǎng)的蓬勃發(fā)展,為科教紀錄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科教紀錄片也應不斷創(chuàng)新升級,豐富選題類型,優(yōu)化內容架構,重塑視聽元素。與此同時,新時代科教紀錄片應當進一步加強與專業(yè)機構的合作,以“強強聯(lián)合”的形式實現(xiàn)破圈。例如《門捷列夫很忙》是由央視紀錄頻道與中國化學會合作推出,專業(yè)的影視制作機構與專業(yè)的學科機構合作,無論內容還是視聽都寫滿了“品質保證”。
“用一個好的辦法講一個好的故事”已成為制作一部好的紀錄片的共識[7],對科教紀錄片而言,亦是如此。科學、人文、技術、藝術的融合,不僅讓科教紀錄片更加生動,真正走進大眾,也讓啟智益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更加潤物無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而奮斗[EB/OL].(2016-05-31)[2021-01-1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31/c_1118965169.htm.
[2]安珊珊,劉紫霖.科技類綜藝節(jié)目的敘事創(chuàng)新與模式融合[J].中國電視,2020(10):66-71.
[3]孫振虎,丁山.媒體語境下紀錄片創(chuàng)作路徑的改變[J].中國電視,2017(5):47-51.
[4]吳濤.生態(tài)紀錄片的視聽語言研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12.
[5]吳國慶.借鑒國際紀錄片風尚、打造傳播精品[C]//中國科學新聞學會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2007.
[6]李雨心.用科學擁抱后浪們這部紀錄片竟然“請”來了門捷列夫![EB/OL].[2021-01-19].https://xw.qq.com/cmsid/20200725a0i6ah00.
[7]陳虎.紀錄片=娛樂=講故事[J].中國電視(紀錄),2013(2):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