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峰強
摘 ?要:作為校園中比較特殊的群體,體育特長生有著比較出色的體力,而心力、智力方面的相對弱勢使得大多數人對于體育特長生長期抱有特殊的看法。體育教師除了要針對性開展體育特長生教學,同時還要關心學生思想動態(tài)融合德育教育工作,科學合理的開展德育工作,讓學生表現出積極性態(tài)度,在教師的妥善引導下完成德育教育工作,這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基本任務與要求。
關鍵詞:體育;特長生;訓練;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5-0169-02
【Abstract】As a relatively special group on campus,students with specialties in sports have relatively good physical strength,and the relative weakness of mental and intellectual abilities makes most people have special views on the growth period of specialties in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carry out targeted teaching of sports specialties,but also care about the dynamic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moral education work,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work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let students show a positive attitude,and complete moral education work under the proper guidance of teachers. It is the basic task and requirement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Keywords】Sports;Specialty;Training;Moral education penetration
在素質教育中,德育是最為基礎的教育內容,其對于各階段學生的教育指導作用都無可比擬。從實際教育角度來看,體育特長生作為校園中的特殊學生群體,他們會因為需要在體育特長訓練中花費更多時間,而導致受到的德育教育要少于普通學生,這對于體育特長生的未來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本文以體育特長生為研究對象,對如何通過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對他們進行德育滲透,實現德育工作與體育工作的共同進行展開討論,希望能夠為推動體育特長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進步與發(fā)展帶來助力。
1.當前體育特長生所表現出的突出問題
所謂的體育特長生就是擁有較強體育水平的運動特招生,體育特長生大多和學校每年對于體育項目的需求情況有關。
(1)文化成績差
大多數體育特長生因為將非常多的時間用在了體育活動,且本身學生好動與活潑,不具備課堂自控力。所以學生聽不進去教師所講解的文化知識。文化課教師大多認為這些體育特長生是班級的學困生、差生,拖后腿的。教師不管這些學生的學習。體育特長生長期飽受教師、其他同學的冷眼相待,所以比較自卑,缺少學習自信和學習積極性。
(2)作風散漫
絕大多數體育特長生都有自己的天賦,不少學生從小就被選成了體育特長生,參加學校、地區(qū)的各種體育比賽。因為文化課耽誤的比較多,且很難補上,形成了習慣。故漸漸地體育特長生和普通學生成為了兩個群體。文化課教師不喜歡這群影響自己班級教學成績的體育特長生,不少偏激的教師甚至認為體育特長生是無所作為、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人。教師沒有對這些體育特長生進行相應的思想教育和引導。正因如此才會有很多體育特長生出現早戀、考試作弊、打架、早退、上課遲到問題。散漫的作風不利于學生學習。
(3)破罐子破摔
因為不少體育特長生平時的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沒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基礎。所以很多班主任和文化課教師認為既然這些學生考不上好學校。升學指標往往和班級人數比例有關,所以這些班主任和文化課教師認為這些學生耽誤了自己,認為這些體育特長生是包袱。教師的表現和行為直接進入到學生的眼睛里,學生看在眼里無可奈何。本就比較叛逆的學生在教師的行為表現下,自然無法和教師建立良好溝通,于是破罐子破摔。
2.體育特長生問題成因
(1)學校沒有將體育考生看作是高考的一部分
各級部門在衡量的時候,只是單純的將學生的文化考試成績作為戰(zhàn)果、教學成果。體育考生因為成績差,所以不受重視。學校以及地區(qū)的教育部門認為體育考核不應該算作衡量指標。以上種種導致文化課教師更傾向于將教學重點放在每個班級中成績中等以及中等以上的學生,沒有在意班級中成績比較差的體育考生,忽視文化指導,導致其成績越來越差。
(2)學校沒有完善的措施
眾所周知體育特長生平時需要參加各種代表學校榮譽的體育賽事、體育活動。學生因為長時間跟不上學習,無法在學習上形成成就感,故沒有表現出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學習質量。雖然有些學校讓文化課教師在自習課時間為這些學生補課。但是因為每個班級都有一些體育特長生,這些學生數量比較少,所以大多數教師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認為給體育特長生補課沒有價值。教師將自習課時間放在了帶領全班同學復習、鞏固知識。讓體育特長生有問題單獨問??审w育特長生根本什么都不會,所以不知道從何處問。久而久之成績越落越多。
(3)家長不重視體育
雖然我國教改持續(xù)性提高我國體育教育的地位。但以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學生今后能不能考上大學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大多數地區(qū)的體育高考并不現實,雖然提高了地位,但很多家長認為這種地位上的提升無疑只是在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體育教師、體育課程在社會上的地位比較低,不受待見。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才是人們所信奉的觀念。許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能夠好好學習,大學選個好的專業(yè)賺錢。體育生畢業(yè)以后只能當體育老師、業(yè)余教練和保安,不論是經濟還是仕途意義都不大。
3.體育特長生身上的優(yōu)點
教師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必須做好學生優(yōu)點發(fā)掘,擴大優(yōu)點的影響范圍,這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德育教育價值、作用。
(1)體育特長生大多十分團結
體育運動核心就是團結合作。長期訓練中,學生之間的關系早已經成為了隊友,學生和教練成為了相互信任的伙伴。這種關系讓師生十分團結。平時也可以看到,班級中熱心幫助他人的學生中,總是能夠看到體育特長生身影。
(2)體育特長生愿意幫助他人
大多數體育特長生樂于助人、性格開朗。因為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所以與其他學生相比,體育特長生在看到他人有困難的時候喜歡打抱不平伸出援手。
(3)體育特長生能夠吃苦,具有耐性
眾所周知普通體育運動和體育訓練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對于從小就參與體育訓練的體育特長生,長久以來一直在刻苦訓練,所以表現出很強的韌性和耐力。尤其是抗挫折能力,更是要比許多學生堅強。體育特長生遇到困難想到的是自己如何處理,而不是第一時間尋求他人幫助。
4.體育特長生德育教育思路
(1)轉變理念
我黨明確強調,教育工作需要追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與平衡。所有學科教師都要明白體育教育的意義、地位和作用。雖然體育特長生此時的文化課程比較差,但是作為有著極強自尊心且很強可塑性的青少年,只要教師能夠耐心指導,一視同仁這部分學生,同樣也能獲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對此需要轉變文化課教師的態(tài)度,加強對其的輔導與社會宣傳,展現教育中的體育教育地位、作用,改變教師和家長的認知、觀念,其具有現實意義。
(2)針對性德育
德育工作需要站在學生家長、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實際開展針對性的活動與工作。目前主要追求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獨立、自覺學習習慣,消除各種陋習,以此為基礎開展有效教育。在這樣的背景和視角下,有重點、有計劃的教育學生的責任和操守態(tài)度。
(3)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
教師是學生的成長引導者,如果教師的言行舉止表現出對體育生的不重視,那么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錯誤的認知,認為體育特長生是社會的蛀蟲。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態(tài)度,教師需要堅信嚴格要求與鼓勵表揚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元素。教師應當用自己的言行舉止,配合信任的態(tài)度使學生能夠獲得健康成長、積極發(fā)展。教師可以安排體育特長生進入學校的廣播站,擔當周一的升旗手,成為學校領導的小助理。讓學生有更多鍛煉機會、參與合作機會,此時學生就會意識到,自己是學校集體的一部分、社會力量的一部分,自己的行為直接關系到整個學校、整個社會。此時學生的責任心、責任感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與加強。
(4)養(yǎng)成教育
過去教育更看中的是認知教育行為,沒有予以行為習慣教育足夠重視。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體育特長生健康發(fā)展與成長具有積極意義。養(yǎng)成良好習慣需要教師持之以恒開展教育工作。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要能夠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熟悉他們的生活、語言及行為習慣,并以此為基礎對他們進行教育,讓他們能夠在教師具有針對性的養(yǎng)成教育工作中獲得各方面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為他們的進步與發(fā)展帶來助力。例如有的學生雖然體育特長突出,但非常自我,與同學和老師的關系都不太好,于是我專門在訓練過程中設計了一些團體項目,讓他認識到很多時候自己的理想非常渺小,我們只有借助他人的引導和幫助,依托團隊的力量才能克服困難。以“畢業(yè)墻”為例,該生因為體育特長優(yōu)秀,所以自己通過助跑起跳的方式就能夠輕松翻越畢業(yè)墻,但游戲的要求是只有當所有人全部翻越畢業(yè)墻游戲才會結束。所以,他只能幫助同學才能夠順利完成任務。在這種互動訓練模式下,該生孤傲、自大的心理狀態(tài)會被消磨,同時他還能夠感受到團隊力量的強大,這對于他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養(yǎng)成教育目標由此得以實現。
(5)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
每周學生都要上數十堂文化課,每周僅有的兩堂體育課深受學生喜歡與期待。體育教學的時候,學生放松身心,學生主動、開心的參與。當然對于體育特長生來說,因為長時間保持高強度特長訓練,所以體育課并不是輕松、好玩的事情。學生會認為長時間體育訓練十分苦、十分累、十分難。直白的說就是體育課能夠讓學生產生一時沖動,主動參與活動,但大多數時候做不到讓學生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和耐心。為了完成學生耐力素質培養(yǎng),使體育特長生形成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意志,體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到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讓特長生能夠被教師的行為所鼓舞。
比如教師在組織特長生長跑的時候,教師在教學前先講解注意事項和動作要領。早期學生通常充滿了興趣,有著很高的積極性,能主動完成訓練。但是在訓練強度增加、時間增加以后,越來越多學生找理由不愿意參與。此時教師所要做的不是批評,而是要讓學生明白持之以恒精神對于做事成功的意義。教師教學的時候可以作為領隊,帶領學生一起跑,讓學生看到教師是群體的一部分,教師都在認真、頑強的堅持,自己這群年輕人更是要發(fā)揮自己的頑強動力。
學生在看到教師的行為與表現以后,不少懂事的學生已經在勸告教師休息一會,但教師仍舊應當主動和學生一起完成任務,即便體力不支已經跟不上學生的速度,仍舊要堅持跑完。用教師的行為影響、打動學生。要克服所有困難、堅持到底。有了這樣的過程學生形成了抗挫折能力,不論是長跑速度還是長跑能力都能得到顯著提高。學生開始主動參與訓練,不再使用借口。即便學生有一些簡單的小病也選擇主動參與。學生在活動中不僅表現出堅強的毅力,同時也能表現出合作有愛的精神。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體育特長生,讓體育特長生形成德育品質、德育素質,更好的迎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份子。學校就必須予以體育教育足夠的重視度,多加關注學生,將體育特長生看作是普通學生,多一些關懷、多一些幫助,消除過去的鄙視態(tài)度。應根據實際滲透德育內涵、德育思想。在德育教育的潛移默化影響下,打造團結、有愛的校園氣氛。
參考文獻
[1]馬國平.高考體育生中長跑訓練的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