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
陳嘉庚(1874—1961),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今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人,愛國華僑領袖、企業(yè)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以巨款資助辛亥革命,嗣后長期從事華僑和家鄉(xiāng)的文化教育公益事業(yè)。1913年,回家鄉(xiāng)集美先后創(chuàng)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1949年,應毛澤東的邀請回國參加政協(xié)籌備會,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主席等職。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逝世。
【生平】
身背父債 白手起家
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縣集美村(今廈門市集美區(qū)),9歲入私塾讀書。閩南一帶,曾有著十分光輝的歷史,從民族英雄鄭成功到虎門銷煙的林則徐,這些故事都在陳嘉庚的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影響,他從小就對這些愛國英雄充滿了敬仰。
因為戰(zhàn)亂不斷,集美有很多人遠赴南洋討生活,這里便成了著名的僑鄉(xiāng)。陳嘉庚的家族,也是一個華僑世家,他出生的時候,父親陳杞柏在新加坡經(jīng)營著米店和一家小廠,很少回國,母親獨自撫養(yǎng)他長大。
1890年,陳嘉庚17歲了,父親陳杞柏生意大有起色,積累了一定的資產(chǎn),要他到新加坡去見見世面,于是他離開了故鄉(xiāng),獨身前往南洋。由于勤奮好學,他很快就成了父親的左右手。
1898年,母親病逝,得知噩耗的陳嘉庚立即回鄉(xiāng)葬母。出發(fā)之前,父親陳杞柏的各項經(jīng)營都很順利,擁有資產(chǎn)約35萬元??墒钱斒赝耆晷⒌年惣胃氐叫录悠聲r,卻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興隆的米店已經(jīng)門庭冷落,負債已達30多萬元。原來是父親陳杞柏的妾生子趁陳嘉庚不在,盡情揮霍導致負債累累,企業(yè)面臨破產(chǎn)。不久后,陳杞柏因抑郁而病故了。按照新加坡的法律,兒子不必償還父親的債務,但陳嘉庚卻毅然承擔了債務,決定創(chuàng)業(yè)賺錢,替父還債。
獨自創(chuàng)業(yè)的路程是極其艱難的,何況陳嘉庚幾乎兩手空空,不知做什么好。經(jīng)過詳細的考察,陳嘉庚發(fā)現(xiàn)菠蘿罐頭銷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資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況。于是他決定建立一個菠蘿罐頭廠。
資金不夠,陳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區(qū)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著手建造一所菠蘿罐頭廠,取名“新利川”。為了在競爭中取勝,陳嘉庚給自己的菠蘿罐頭的商標定名為“蘇丹”,意思就是菠蘿罐頭之王。在陳嘉庚的精心經(jīng)營之下,罐頭廠運作良好,銷售看漲,月底核算結果,獲凈利9000余元,不僅收回全部建廠投資,而且還有盈余。
從絕境中拼殺出來的陳嘉庚初戰(zhàn)獲勝,就以“新利川”為立足點,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隨著菠蘿罐頭生意越做越大,工廠對菠蘿的原料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嘉庚在“新利川”附近購買了一塊空地,用來種植菠蘿,取名為“福山園”,事實上,這塊種植地也確實是一塊福地,后來成為了當?shù)刈畲蟮牟ぬ}種植園。
為了讓自己的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陳嘉庚認真、勤奮,盡量親力親為,在經(jīng)營菠蘿罐頭期間,他每天早上帶下屬前去購買菠蘿材料,然后到各家菠蘿罐頭經(jīng)銷商那兒去查詢,了解最新的罐頭行情,然后就回廠去督導生產(chǎn),處理廠務。為了能準確掌握公司的財務狀況,了解生產(chǎn)成本,他細心地核算財務,天天如此。他的經(jīng)營原則是薄利多銷,質(zhì)量務求最好,所以,他既控制質(zhì)量,也控制成本,令產(chǎn)品在市場最具競爭力。
陳嘉庚的生意愈做愈大,20世紀20年代,陳嘉庚已持有超過50萬坡幣的資產(chǎn)。這一筆錢,讓陳嘉庚的菠蘿罐頭業(yè)務及米業(yè),更上一層樓,他收購了一家米廠,然后,從泰國購入大米,再把大米加工運到香港和印度銷售。另外,因為他常常往返泰國,知道泰國菠蘿價廉質(zhì)優(yōu),所以就地取材,在泰國開設罐頭工廠,直接在當?shù)刭徺I菠蘿,制成罐頭。
白手創(chuàng)業(yè)的陳嘉庚艱苦奮斗了4年,積累了資本,他不顧親友的反對,花了大量精力找到父親的債主,連本帶利還清了父親所欠的債務。對此,有人說他“傻”,但他說:“中國人取信于世界,決不能把臉丟在外國人面前!”由此,陳嘉庚“一諾千金”的信譽也迅速傳遍了東南亞。也因此,人們非常相信陳嘉庚的商業(yè)道德和信譽,都愿意與他做生意。
到了1913年,陳嘉庚的菠蘿產(chǎn)量已經(jīng)占了整個新加坡的半數(shù)以上,一躍而居首位,真正成了業(yè)內(nèi)的“罐頭大王”。
開拓創(chuàng)新 締造王國
不久之后,菠蘿罐頭行市大跌,這次打擊使陳嘉庚意識到,商場如戰(zhàn)場,僅僅靠一種產(chǎn)品經(jīng)營不能適應市場的瞬息多變,他要尋找新的項目。
不久,陳嘉庚看到了橡膠業(yè)有很好的前景,他決定將業(yè)務轉到橡膠業(yè)上,于是買入大量橡膠樹的種子,然后把個人擁有的福山菠蘿園加種橡膠樹。
起初,陳嘉庚只是加工橡膠,為制造橡膠產(chǎn)品的生膠片提供原料。后來,他索性制造橡膠制品上市,其中包括輪胎、膠鞋以及其他日用品。開發(fā)出膠鞋,對陳嘉庚來說是一次創(chuàng)舉,當時的膠鞋并不普及,陳嘉庚決定開拓這個市場,他以具競爭力的廉價把膠鞋推上市場,吸引更多顧客使用,顧客們知道膠鞋的好處后,便樂于穿著,漸漸地,膠鞋走進了千家萬戶。至此,陳嘉庚已掌握了整個橡膠產(chǎn)品,從批發(fā)到市場上銷售,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此外,他還經(jīng)營冰糖廠、制藥廠、餅干廠、皮革廠、木材廠、肥皂廠等,當然還有菠蘿罐頭廠,他積極走多元化的路線,分公司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1916年,歐洲各國互相廝殺,給美國經(jīng)濟騰飛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美國工業(yè)長足的發(fā)展,刺激了橡膠制品的需求,帶動了馬來亞的橡膠業(yè),一躍而成了支柱產(chǎn)業(yè),產(chǎn)量居世界第一位。馬來亞成了世界“橡膠王國”,而陳嘉庚此前的投資終于有了回報,他被作為“馬來亞橡膠王國四大功臣”之一載入史冊。
陳嘉庚不斷擴大自己的橡膠生產(chǎn)規(guī)模,到1925年時,陳嘉庚已擁有廣達15000英畝的橡膠園。
1923年到1925年間是陳嘉庚公司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當時他擁有資產(chǎn)1千5百萬叻幣(新加坡貨幣,以下同),短短3年中他獲利1070萬元左右,雇用員工數(shù)萬人,其經(jīng)濟勢力稱霸整個東南亞。此外,他在香港及中國大陸擁有許多企業(yè),譬如香港的集友銀行,先后在國內(nèi)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國大埠設立分銷店100多處,還經(jīng)營米廠、木材廠、冰糖廠、餅干廠、皮鞋廠等,鼎盛時期營業(yè)范圍遠及五大洲,雇傭職工達3萬余人,資產(chǎn)達1200萬元(叻幣,約值黃金百萬兩),其南洋華商的領袖地位由此確立。
傾囊相助 大力興學
陳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興學報國。他說:“國家之富強,全在于國民,國民之發(fā)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痹缭?894年,他就捐獻2000銀元,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惕齋學塾。
1913年,陳嘉庚在家鄉(xiāng)集美創(chuàng)辦小學,以后陸續(xù)辦起師范、中學、水產(chǎn)、航海、商業(yè)、農(nóng)林等學校共10所,另設幼兒園、醫(yī)院、圖書館、科學館、教育推廣部,統(tǒng)稱“集美學?!薄4送?,他還資助閩省各地中小學70余所,并提供辦學方面的指導。
1923年孫中山大元帥大本營批準“承認集美為中國永久和平學村”,“集美學村”之名也由此而來。規(guī)模這樣宏大,體系這樣完整的學校,當時在全國沒有第二個。
1921年,陳嘉庚開始籌辦廈門大學,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分12年付款共300萬元,而當時他所積存的資產(chǎn)也僅400萬元。19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在五老峰下正式開學。這是由華僑創(chuàng)辦的唯一一所大學,也是全國唯一獨資創(chuàng)辦的大學,是當時國內(nèi)科系最多的5所大學之一,陳嘉庚獨力維持了16年。在承擔集美、廈大兩校龐大開支的同時,陳嘉庚還聯(lián)絡新加坡華僑,組織同安教育會,支持同安縣創(chuàng)辦40多所小學。
隨后,陳嘉庚把同安教育會改為集美學校教育推廣部,至1935年,先后補助本省20個縣市的73所中小學,補助總額達193227銀元。在僑居地,陳嘉庚竭力倡辦華文學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學校總理,捐資創(chuàng)辦崇福女校、南洋華僑中學,后來又捐40多萬元作為該?;穑賱?chuàng)辦著名的南洋女子中學。
在世界大戰(zhàn)和金融危機的雙重沖擊下,陳嘉庚入不敷出、向外國銀行舉債數(shù)百萬的艱難時期,壟斷資本主義集團利用債權人的地位,企圖強制他將產(chǎn)業(yè)改為股份公司,并提出以停止維持集美、廈大兩校經(jīng)費為條件。親友中也有人好心勸他停止供應學校經(jīng)費,以維持企業(yè)。但他認為:兩校如關門,自己誤青年罪小,影響社會之罪大。所以他斷然說:“企業(yè)可以收盤,學校絕不能停辦。”
就這樣,陳嘉庚獨力維持廈門大學16年,直至1937年春,他為了全力維持集美學校,才將廈門大學無條件獻給政府,改私立為國立。
抗戰(zhàn)期間和解放初期,集美學校先后遭到日寇炮轟,校舍毀壞大半,滿目瘡痍。1950年9月,陳嘉庚回國定居后,立即著手集資修理、擴建集美學村。他不顧自己年事已高,所有大小工程的設計、施工、進度、經(jīng)費調(diào)撥,都親自指揮和精打細算安排;他不論風雨寒暑,每天都到集美工地巡視、指揮和解決工地上出現(xiàn)的問題,每個星期還乘坐普通的渡船到廈門大學建筑工地檢查,并定期到各個石料廠和磚瓦廠現(xiàn)場解決問題……
在陳嘉庚堅持不懈的努力下,集美、廈大一幢幢綠瓦飛檐、巍峨壯麗的學村建筑群拔地而起。在廈門大學,從1951年到1954年,建起了31幢大樓,共計62600平方米;在集美,又擴建了新校舍以及科學館、圖書館、體育館、醫(yī)院、電廠、自來水廠、電影院和集美解放紀念碑,總建筑面積近16萬平方米。
陳嘉庚傾資興學,除了自己付出全部之外,還大力號召有志之士,聞風繼起,振我中華,多方籌措校費,艱苦支撐,百折不撓。后來有人核算,估計他一生用于辦學的款項,約達美金1億元以上。在他的倡導下,許多華僑紛紛捐資興學,蔚然成風,影響極為深遠。
堅決抗日 反對賣國
陳嘉庚雖身處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國,積極支持中國國內(nèi)的革命活動。他早年結識了孫中山,并在1910年加入同盟會并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后,陳嘉庚擔任福建“保安會”會長,籌款支援福建,穩(wěn)定了當?shù)鼐謩荨?/p>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在新加坡成立,陳嘉庚被推選為主席。他自己帶頭捐款,還組織各類活動。僅1939年一年,南洋華僑就向祖國匯款3.6億元,從盧溝橋事變到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的4年半期間,共計捐款約15億元,極大地支援了中國國內(nèi)的抗日力量。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失守后,陳嘉庚堅持抗日到底,針對汪精衛(wèi)等人的妥協(xié)方案,他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的著名提案,振奮了全國人民和廣大海外僑胞的人心,對于當時重慶的主戰(zhàn)派亦起著很大的鼓舞作用。
1940年3月,陳嘉庚率領南僑總會組織的“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赴中國考察。從1927年到1940年回重慶之前,他是堅決的“擁蔣派”,抗戰(zhàn)義捐款項悉數(shù)匯交國民政府行政院。蔣介石捧他、拉攏他,并干擾他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接觸。陳嘉庚為了弄清國共摩擦的真相,勸說國共兩黨團結抗戰(zhàn),于1940年5月31日抵達延安訪問。
在訪問延安期間,陳嘉庚參加了四次群眾性集會,同毛澤東、朱德和其他黨政領導人多次會晤,深入交談。經(jīng)過實地考察,他親眼看到邊區(qū)軍民一致,官兵一致,認為這是“克敵制勝之本”。通過這次訪問,堅定了他對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斷定“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訪問重慶與延安之后,他了解了中國抗戰(zhàn)的真相,分清了是非,思想認識產(chǎn)生了飛躍,斷定“共產(chǎn)黨必勝,國民黨必敗”。
1946年國共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陳嘉庚指出蔣介石“一夫獨裁”,積極聲援民主黨派關于制止內(nèi)戰(zhàn)的斗爭。
1949年5月,陳嘉庚應毛澤東的邀請,回國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議,當年9月,他以華僑首席代表身份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10月1日,陳嘉庚在天安門城樓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此后,陳嘉庚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華東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主席,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政協(xié)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晚年的陳嘉庚,念念不忘國家統(tǒng)一、臺灣回歸。1950年,他在集美學村創(chuàng)建鰲園,在鰲園中的“博物觀”照壁石屏正中,請石匠刻錄5幅地圖,上面一幅是“世界地圖”,其下面并列四幅地圖,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福建省全圖”、“臺灣省全圖”及“同安縣全圖”,并在圖中刻下親撰的《臺灣史略》,第一句話就是:“臺灣為我國東南一大島”。此后,他又發(fā)表一系列對記者的談話和聲明,一再闡明臺灣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容許外國侵占或干涉,并號召華僑為臺灣回歸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貢獻力量。
1961年8月12日,陳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歲。彌留時他仍殷切盼望臺灣回歸祖國,并囑咐“把集美學校辦下去”,把遺產(chǎn)300萬元人民幣全部獻給國家。為了感謝這么多年他對國家做出的不朽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給予其國家領導人規(guī)格的葬禮,靈柩運回集美,安葬在家鄉(xiāng),以告慰這個曾經(jīng)輝煌、博大無私的愛國華僑。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64年發(fā)現(xiàn)的第2963號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以表彰陳嘉庚對教育事業(yè)的杰出貢獻。
【軼事】
視死如歸
1942年1月,馬來西亞全境淪陷,新加坡告急。陳嘉庚當機立斷,立即將華僑義捐給祖國支援抗戰(zhàn)的銀行存款800多萬元匯回祖國,支持對日抗戰(zhàn)。由于英國政府無意堅守,新加坡于2月中旬淪陷。陳嘉庚歷經(jīng)數(shù)月輾轉顛簸,住地不斷轉移,姓名不斷更改,仍然身陷重圍。日寇對陳嘉庚早就恨之入骨,認定他是“南洋抗日之巨頭”,日寇憲兵隊日夜出動到處搜捕他。陳嘉庚的處境十分險惡,但他卻心胸坦然,視死如歸,對人說:“人生自古誰無死,我這么一大把年紀了,還有什么可怕的?萬一我不幸被捕,敵人必定強迫我做傀儡,我有應對辦法,沒有什么了不得的,你們千萬不要為我著急。”為此,陳嘉庚身上一直暗藏著一小包劇毒的“氯化鉀”,就是為了防備“萬一”的來臨,寧愿自殺也絕不肯做漢奸。
信守諾言
1921年,陳嘉庚投資動工興建廈門大學時,14歲的郭金榮來到建筑工地打工,而來此打工的人,每人都能得到一塊象征著和陳嘉庚成為雇傭關系的銅牌。工程結束的時候,陳嘉庚把所有的工人都召集到一起,如數(shù)發(fā)放了工錢。臨別時,陳嘉庚真誠地告訴他們:“今后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難,可以憑這塊銅牌來找我,我一定會鼎力相助?!?/p>
當時工人們都以為這不過是一句客氣話,更不能當真。18歲那年,郭金榮因父親不幸客死異鄉(xiāng),只身遠赴南洋為父奔喪。處理完父親的喪事之后,在異國舉目無親的郭金榮身無分文,走投無路,在萬般無奈中,他想起隨身攜帶的那塊銅牌。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走進了新加坡陳嘉庚所辦的公司。萬萬沒有想到,陳嘉庚像招待朋友那樣招待了他,并信守諾言,馬上派人為他購買了去印尼棉蘭的船票,還送上旅費。
危難之際得到救助,郭金榮心靈受到巨大震撼。后來,郭金榮以陳嘉庚為楷模,兢兢業(yè)業(yè),誠實守信,成為一名實業(yè)家和愛國華僑,曾任爪哇三寶壟華僑新友社主席。新中國建立后,郭金榮回到祖國,成為解放軍總后勤部總工程師,每提起新加坡幸遇陳嘉庚的那段往事,便會熱淚盈眶。
節(jié)儉接待
陳嘉庚的“節(jié)儉”是出了名的:上世紀50年代初期,他在廈門的辦公室里只放著一張木桌,上面放著一個倒扣的破瓷碗,碗上立著半根蠟燭;兩張破沙發(fā)不成對,一個是新修過的,一個是舊的;一個破舊的木茶幾擺在中央,上面放有一個盛糖的瓷盤。
一天,他要在辦公室里接待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辦公室一切陳設沒有改變,只不過茶幾瓷盤上多了一斤糖果,事后他還批評下屬:“買那么多干什么?首長最多嘗一兩顆,買二兩糖果就夠了!”
毛澤東聽說此事后,說:“當今華人世界中誰最富?陳嘉庚先生!可是這位最富有的華僑巨商,卻用一斤糖果招待我們的陳毅市長!這還不令我們共產(chǎn)黨人深省嗎?”
【家教】
勤儉節(jié)約 反對陋習
“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p>
這是陳嘉庚的座右銘,他一直這樣嚴格要求自己。雖然家有數(shù)百萬財產(chǎn),他卻為自己規(guī)定很低的伙食標準,即每天五角錢,一日三餐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等簡單的菜。
他自己的生活簡樸,也要求家庭成員過同樣的生活。兒子陳國慶說:“父親一生辛勞,積攢了大量的錢財,全部捐給了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我從學校畢業(yè)后,進了父親的工廠,他對我說:‘從現(xiàn)在起,你應當自立了,不要依靠我,我有錢也好,沒錢也好,都不會留給你們。”
侄孫陳忠信也說,伯公對教育很慷慨,但是,對自己就很“摳門”?!靶r候,我去伯公家玩,他住著兩層樓的房子,但是只用其中兩間。一間是臥室,里頭只擺放床鋪、衣柜,還有一個痰盂;辦公室更加簡單,就是沙發(fā)、辦公桌。伯公身上穿的衣服,有好幾件是打著補丁,實在穿不了了,他就給我父親穿。伯公在海外多年,教育理念比較超前。他主張‘財自我辛苦得來,亦當由我慷慨捐出,不遺財產(chǎn)給子孫,所以,他的家產(chǎn)幾乎都傾注在教育和支援抗戰(zhàn)上,沒有留給子孫?!?/p>
除了生活節(jié)約,陳嘉庚對于社會上的種種陋習,諸如賭博、娼妓、鴉片的毒害,嫁娶、慶生日的排場與鋪張、喪事的奢侈、酬神的迷信、交際應酬的浪費,以及中國江南停柩不葬、少年早婚、蓄養(yǎng)童養(yǎng)媳等,都認為是“費金錢,損精神,敗風俗,妨治安”而極力反對。他也不允許子女辦紅白事時講究排場。
很多人都富有,但像陳嘉庚這樣的富人少有。他不僅身體力行,嚴格地約束自己,還通過教育孩子們自立,磨煉他們來真正地貫徹和實踐他的座右銘。
【傳世精神】
陳嘉庚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紛飛的洗禮,在復雜的歷史階段中形成了可貴的精神品質(zhì),即“陳嘉庚精神”。正如陳嘉庚在1918年制定的集美學校校訓“誠毅”一樣,誠信和毅力是陳嘉庚一生踐行的高貴品質(zhì)。
陳嘉庚精神的最突出之處是“誠”。在“誠”的方面,陳嘉庚主張待人誠懇,童叟無欺,言出必踐。他公司的規(guī)章上印有“招待鄉(xiāng)人,妥誠實”、“與同業(yè)競爭,要用優(yōu)美之精神與誠懇之態(tài)度”等警句。陳嘉庚不僅提倡誠信,而且在實際當中嚴格遵循??v觀陳嘉庚的一生,始終將“誠信”二字擺在前列,這是他經(jīng)商成功的秘訣之一。
陳嘉庚精神的另一精髓是“毅”,他本人對“毅”的理解是“負責到底、凡事不半途而廢、堅韌不拔”,提倡善始善終,不怕失敗。事實上,半生艱辛的陳嘉庚的毅力的確不同尋常,這表現(xiàn)在他經(jīng)商、辦學等各個方面。早在經(jīng)商之初,陳嘉庚曾多次面臨“改行”,但他深信“世界無難事,唯在毅力與責任耳”,終于在殘酷的商界立足并占有一席之地。在興學辦校方面,陳嘉庚更是毅力驚人??箲?zhàn)全面爆發(fā)以后,因實業(yè)日益艱難,他出資百萬興辦的廈門大學因經(jīng)費不足而不得已收歸國有。對此,陳嘉庚非常歉疚,認為“為善不終,貽累政府,抱歉無窮”。他還表示:“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
陳嘉庚精神影響的不單是他的后人,也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
【人物評價】
毛澤東:陳嘉庚先生乃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周恩來:陳嘉庚先生為民族解放盡最大努力,為團結抗戰(zhàn)受無限苦辛,誹言不能傷,威武不能屈,慶安全健在,再為民請命。
胡耀邦:陳嘉庚先生是“對中國人民革命勝利做出重要貢獻的著名愛國人士。
李先念:學習陳嘉庚先生為發(fā)展祖國教育事業(yè)而奮斗的精神。
江澤民:陳嘉庚先生是著名的愛國華僑,他一生為祖國、為人民做了許多好事……陳嘉庚先生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令人敬佩,他熱心教育令人稱頌、敬仰,廈門人民、福建人民、全國人民都應該懷念他、學習他。
【解密】
陳嘉庚:“毛澤東是中國的救星”
1937年,國內(nèi)全面抗戰(zhàn)開始之后,海外華僑掀起了支援祖國抗戰(zhàn)的愛國熱潮。陳嘉庚領導組織了“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動員南洋華僑踴躍捐款,購買救國公債,選送華僑司機回國,在滇緬公路運輸抗戰(zhàn)物資,為祖國的抗戰(zhàn)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盡管這樣,陳嘉庚卻因“對戰(zhàn)爭狀況、民眾生活多不詳知”,又“未嘗舉派代表回國慰勞忠勇抗戰(zhàn)之將士及遭受痛苦之民眾”而感到“義有未盡”,于是,他于1939年冬發(fā)起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南洋各地華僑籌賑機關熱烈響應,派出代表組成慰勞團,共50余人。陳嘉庚不辭辛勞,毅然率團回國。
慰勞團在重慶慰勞考察期間,中共領導人葉劍英、林伯渠、董必武和鄧穎超曾到陳嘉庚寓所拜訪,并在中共駐渝辦事處舉行歡迎茶會。會后,陳嘉庚詢問:“若往延安,交通是否方便,行程如何?”葉劍英一一奉告,并說,到西安后可到八路軍辦事處聯(lián)系,一切方便。兩天后,陳嘉庚便接到毛澤東來電,邀他前往延安會晤。
半個月后,慰勞團于1940年5月1日分三個團前往各地。陳嘉庚到成都時,正值蔣介石也在成都。蔣介石設宴招待陳嘉庚,席間,蔣問:“陳先生到成都后,是否他往?”陳嘉庚答:“蘭州、西安?!笔Y又問:“尚往別處否?”陳嘉庚知其意,即答:“延安如交通方便,也要去?!笔Y介石聽后,竟破口大罵起共產(chǎn)黨來。陳嘉庚視其聲色俱厲,便答:“我受華僑委托,回國慰勞考察,只要交通無阻,我不能不親自前往,以盡職責。俾回南洋方可如實向華僑報告?!笔Y介石對陳嘉庚的答復頗為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只說:“要去亦可,但勿受欺騙?!?/p>
陳嘉庚堅持前往延安,是想自己親眼看看共產(chǎn)黨究竟是怎么樣的。他一到延安,就十分注意觀察共產(chǎn)黨領袖們的日常生活。一天,毛澤東宴請陳嘉庚吃晚飯,桌上只有白菜、咸蘿卜干,外加一碗雞湯。毛澤東說:“我沒有錢買雞,這只雞是鄰居老大娘知道我有遠客,特地送來的,母雞正下蛋,他兒子生病還舍不得殺呀!”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辦公室的擺設也十分簡單:一張陳舊的辦公桌、幾個長短高低不等的木頭凳子,墻壁上掛一張作戰(zhàn)地圖。所有這些,陳嘉庚看在眼里,記在心間。
后來,毛澤東又幾次來到陳嘉庚的住所,與他交談,或同午飯,或同晚餐。在交談中,陳嘉庚一再表明海外華僑希望國共兩黨加強團結、一致對外的意愿。毛澤東向他講述了共產(chǎn)黨團結抗日的誠意,并請陳嘉庚將此意轉達蔣介石。毛澤東還表示將不負海外僑眾的厚望,希望陳嘉庚回南洋后,向海外僑胞據(jù)實報告在延的見聞,陳嘉庚一一答應。
陳嘉庚把在延安觀察到的和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相比較,就越來越覺得延安是中國的希望所在。他感慨地說:“我未往延安時,對中國的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尚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jīng)四五十歲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xiàn)在延安,他就是毛澤東。”
當蔣介石磨刀霍霍,妄圖挑起內(nèi)戰(zhàn)消滅共產(chǎn)黨的時候,毛澤東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顧個人安危,決定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陳嘉庚聽說以后,擔心蔣介石加害毛澤東,便拍電報勸毛澤東不要前往。后來,陳嘉庚又針對當時國內(nèi)外進步人士要求國民黨“還政于民”的呼聲,給香港《華商報》題詞:“還政于民,謀皮于虎。蜀道崎嶇,憂心如搗?!碧嵝讶藗儗κY介石不要抱幻想,同時也表達了他對毛澤東的敬重和對毛澤東安全的焦慮。
1949年1月20日,毛澤東給陳嘉庚發(fā)去電報,邀請他回國參加即將召開的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商國是。電文說:“陳嘉庚先生:中國人民解放斗爭日益接近勝利,需召開新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建立民主聯(lián)合政府,團結全國人民及海外僑胞力量,完成中國人民獨立解放事業(yè)。為此亟待各民主黨派及各界領袖共同商討。先生南僑盛望,眾望所歸,謹請命駕北來,參加會議。肅電歡迎,并祈賜復?!?/p>
陳嘉庚接電后,異常興奮,當即復電:“革命大功將告完成,昌勝興奮,嚴寒后決回國敬賀……”
陳嘉庚于6月4日來到北平,7日,周恩來總理親自接他到西山同毛澤東主席晤談。會見時,朱德總司令和劉少奇同志也在座。延安一別,轉眼9年過去了,故人重逢,彼此都感到分外親切。當時,國民黨大勢已去,全中國解放在即,也許是因為時局的發(fā)展證實了自己延安之行后的預見,陳嘉庚顯得很激動。相互問候飲食起居之后,陳嘉庚即對解放大軍勝利過江,南京、上海相繼解放表示祝賀,談自己在北上途中得悉這些消息時的心情,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接著,他向毛澤東介紹了南洋華僑的情況,并對家鄉(xiāng)福建何時能解放表示關切,希望中央派得力的文才武將去管理福建。當毛澤東答復已決定派張鼎丞、葉飛前往時,陳嘉庚很高興。6月15日,陳嘉庚作為海外1000萬僑胞的首席代表,出席了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議,并于9月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一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和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
陳嘉庚對毛澤東有過這樣的評價:“就毛主席而言,文武才干,英明智慧,不但為我國歷史所未有,亦為世界所僅見?!?/p>
1950年,陳嘉庚回國定居。他把全部財產(chǎn)貢獻出來,用以建設廈門大學新校舍和集美學村。陳嘉庚回國定居后,毛澤東對他的生活起居、生命安全非常關心。1952年2月26日,毛澤東看到新華社福建分社給總社的一份電報上說:“美蔣特務最近計劃謀害陳嘉庚以嫁禍于我,破壞五反運動?!彼R上在電報上批示:“周總理:請指示福建當局加強對陳嘉庚的保衛(wèi)工作,或勸陳來京。如何,請酌處?!?/p>
由于中央對陳嘉庚的安全采取了嚴密的保護性措施,使陳嘉庚得以幸免美蔣特務的暗害。4月,集美解放紀念碑正在興建,陳嘉庚想請毛澤東為紀念碑題字,于是致書毛澤東。5月16日毛澤東復信:
陳委員:
惠書早已收到,遲復為歉!遵囑寫了集美解放紀念碑七字未知合用否?先生近日身體如何,時以為念!
順致敬意
毛澤東
一九五二年五月十六日
與信同時,寄上了親筆題字。這塊紀念碑,作為人民領袖同愛國僑胞親密交往的又一見證,屹立在陳嘉庚先生長眠的大地上。
【家族】
父輩:
陳杞柏(?—1909),陳嘉庚、陳敬賢之父。19世紀70年代,陳杞柏南渡新加坡,創(chuàng)立順安米店,兼營地產(chǎn)、種植業(yè)與工業(yè),辟黃梨園數(shù)百公頃,并設黃梨廠。1900年,其日新黃梨廠罐頭黃梨,占全新出口之七成,是年其全部資產(chǎn)達40余萬元,設有順安、協(xié)安、竹安、新開茂等店號,后因經(jīng)營不善而破產(chǎn)。1904年順安各店停業(yè),1878年捐贈同濟醫(yī)院,并于1905年任該院總理。1896年,陳杞柏被推舉為閩幫代表,1903年捐款建雙林寺,并為建筑董事之一。1905年返中國定居,1909年病故。
兄弟:
陳敬賢(1889-1936),陳嘉庚的胞弟。陳嘉庚辦學是和經(jīng)營實業(yè)同時并進的,實業(yè)在新加坡,辦學要在家鄉(xiāng)集美,這是兄弟兩人的共同事業(yè),因此,兄弟二人經(jīng)常要分居兩地交替工作。1918年,陳敬賢親自督辦的集美師范、集美中學開學。他籌劃、督建了新教學樓群和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了集美學校宏大的規(guī)模。開學時,陳敬賢公布了和其兄陳嘉庚親定的“誠毅”二字為集美學校校訓,并親定《福建私立集美學校校歌》。1937年1月,集美學校把禮堂改名為“敬賢堂”,該校尊稱陳敬賢為“二校主”。
子女:
陳嘉庚一生共有4位夫人,她們?yōu)殛惣胃惺呙优?。陳嘉庚子女大多在商業(yè)領域施展才華,其中長子陳厥福出生于1894年,曾在北京大學攻讀,早年在父親陳嘉庚的橡膠公司做事,后轉到妹夫李光前的公司任職。次子陳厥祥比陳厥福小六歲,與陳厥福一樣,最初在陳嘉庚橡膠制品公司歷練,上世紀四十年代遷居香港,改從銀行業(yè)。
此外,三子陳博愛、四子陳博濟、五子陳國慶、六子陳元凱、七子陳元濟均為著名企業(yè)家,而八子陳國懷、九子陳元翼則先后拿到劍橋高級證書,獲得較高的學位。
陳嘉庚還有八個女兒,她們大多接受過高等教育,成年后婚配的對象多是華人界的翹楚或名人之子。長女陳愛禮的丈夫是“橡膠大王”、資產(chǎn)過百億的慈善商人李光前,次女陳來好的丈夫林聰科是潮州幫林義順之子,六女陳愛珠嫁給馬六甲首富曾江水之子曾生寶。
(編纂整理:妄言 資料來源:《第一公民:陳嘉庚傳》 夏蒙 著)
(責任編輯/譚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