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怡 蔣佳宸
【內容提要】在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的脫貧攻堅媒介話語中,官方媒體、商業(yè)媒體和自媒體構成了多維的話語主體矩陣。中國官方媒體占據主導地位,其利用歷史語境互文、個人視角等敘事方式貼合了國際受眾的特點,展現(xiàn)了脫貧攻堅戰(zhàn)的成功圖景。境外商業(yè)媒體與自媒體更加關注中國扶貧實踐中的沖突與困難。社交媒體為中國本土經驗的國際傳播提供了新的空間,我國媒體需要在頂層設計的基礎上,策略性設置語境,在國際傳播中展開實質對話。
【關鍵詞】脫貧攻堅 國際傳播 國際社交媒體
依據數(shù)據分析公司Statista的報告,截至2021年1月,全球互聯(lián)網活躍用戶達46.6億人,其中社交媒體活躍用戶達42億人。①在全球主要社交媒體中,優(yōu)兔、臉書及其旗下的照片墻,以及推特分別位于用戶活躍度排行榜前列。在這些社交媒體平臺,專業(yè)新聞機構逐漸成為最受國際社交媒體用戶歡迎的賬號運營者。②
依托于專業(yè)新聞機構的國際傳播活動或現(xiàn)象向來是國際傳播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與廣泛應用為專業(yè)新聞機構提供了新的國際傳播實踐空間,源于互聯(lián)網平臺的自媒體也日益成為國際傳播實踐的重要參與者??梢哉f,媒介平臺拓展為互聯(lián)網語境下考察國際傳播實踐的新動向提供了新的空間。同時,中國迫切需要從本土經驗出發(fā),找到適于國際傳播的話語資源,挖掘世界范圍內的共通內涵,建立有效的國際傳播策略?;谝陨蟽蓚€現(xiàn)實語境,本文從極具中國特色的本土經驗——脫貧攻堅實踐出發(fā),從話語角度考察脫貧攻堅話題在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的傳播現(xiàn)狀,由此提出有關中國脫貧攻堅實踐及其理念的國際傳播策略。
因隱私設置和關注(follow)機制等不同,全球主要社交媒體具有不同程度的公共性。比如,推特和照片墻隱私程度弱、公共性強,而臉書好友以強關系為主,形成了相對受限的半公共網絡空間,其公共性較弱。③本文選擇公共性較強的優(yōu)兔、推特和照片墻三個社交媒體作為研究對象,具體考察自2015年11月“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首次提出至2020年12月31日之間,這三個平臺推送的“脫貧攻堅”相關內容。經過數(shù)據篩選和清洗,本文共獲得文字、音視頻樣本417個。
一、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的“脫貧攻堅”媒介話語主體
(一)官方媒體
在優(yōu)兔、推特和照片墻平臺,所有官方媒體賬號均由中國官方媒體開設。其中,優(yōu)兔平臺的14個官方媒體賬號分別由新華社、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中央電視臺(CCTV)、《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中國日報》等開設,中國國際電視臺同時開設CGTN、CGTN America、CGTN Documentary和T-House等4個賬號,發(fā)布不同的視頻。在推特平臺,27個官方媒體賬號分別由新華網、中國國際電視臺、《人民日報》、中國網(@chinaorgcn)、中國新聞網(@Echinanews)、《北京周報》(@BeijingReview)等開設。照片墻上的9個官方媒體賬號來自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新華網和《中國日報》。
(二)商業(yè)媒體
優(yōu)兔平臺上的15個商業(yè)媒體賬號中,4個賬號由中國商業(yè)媒體開設,分別為騰訊視頻(WeTV English)、藍海頻道(BON Cloud-ChinaVideo)和《南華早報》(SCMP Archive和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其余11個商業(yè)媒體賬號分屬于英國廣播公司(BBC News)、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 English)、美聯(lián)社(AP Archive)、彭博社(Bloomberg QuickTake:Now)等境外著名媒體。
推特平臺上的23個商業(yè)媒體賬號中,21個賬號分別由《紐約時報》(@nytimes)、路透社(@Reuters)等西方著名媒體和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馬來西亞和尼日利亞等亞非國家媒體開設。香港南華早報開設了兩個賬號:@SCMPNews和@scmpeconomy。
照片墻平臺上的4個商業(yè)媒體賬號分別由中國石油新聞中心(cnpc_news)、歐洲新聞圖片社(epaphotos)、巴基斯坦網絡媒體safha.pk和中印合作媒體《中印對話》(China India Dialogue)開設。
(三)自媒體
優(yōu)兔、推特和照片墻平臺上的自媒體賬號多樣性鮮明。優(yōu)兔平臺上的13個自媒體賬號中有3個來自中國,其余賬號來自于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和韓國等國家。推特上的24個自媒體賬號中,中國自媒體賬號有兩個,15個境外賬號中,大部分位于美國,其余來自泰國、尼泊爾和日本等亞洲國家。照片墻上的4個自媒體賬號均來自中國,主要推薦中國的地方風光和圖書。
總體而言,在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發(fā)布脫貧攻堅內容的話語主體更多元,除了國際傳播的傳統(tǒng)話語主體之外,多元化、個性化的自媒體賬號也成為脫貧攻堅媒介話語的傳播主體,由此構成了官方媒體、商業(yè)媒體和自媒體組成的多層次、多角度的話語主體矩陣。從話語主體的發(fā)布數(shù)量來看,中國官方媒體占據絕對優(yōu)勢(發(fā)布內容占總量的66.2%),是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發(fā)布脫貧攻堅內容的最主要話語主體,境外知名商業(yè)媒體也是相關內容的重要發(fā)布主體(發(fā)布內容占總量的12.5%)。
二、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的脫貧攻堅媒介話語策略
(一)議題設置
通過對3個平臺上417個樣本的議題劃分,可以歸納出11個主要議題(見圖1):(1)政策解讀與扶貧進度;(2)扶貧經驗世界共享;(3)領導人與領導力;(4)產業(yè)創(chuàng)新與就業(yè);(5)扶貧參與典型人物;(6)個體生活變遷;(7)他國政要與專家點評;(8)沖突與困難;(9)基礎設施工程;(10)教育與兒童;(11)新冠肺炎疫情與脫貧攻堅。
官方媒體賬號發(fā)布的276條內容全部來自中國官方媒體,其議題集中于政策解讀與扶貧進度(24%)、產業(yè)創(chuàng)新與就業(yè)(21%)、個體生活變遷(12%)、外國政要與專家點評(11%)和扶貧參與典型人物(9%)。
商業(yè)媒體賬號發(fā)布的86條內容中,境外商業(yè)媒體賬號發(fā)布52條,議題集中于產業(yè)創(chuàng)新與就業(yè)(25%)、沖突與困難(23%)和政策解讀與扶貧進度(23%)。中國商業(yè)媒體發(fā)布的34條議題集中于個體生活變遷(21%)、教育(18%)和產業(yè)創(chuàng)新與就業(yè)(18%)。
自媒體賬號發(fā)布的55條內容中,來自中國自媒體賬號的9條內容聚焦政策解讀和扶貧進度(22%)、產業(yè)創(chuàng)新與就業(yè)(22%)和扶貧經驗世界共享(22%)。境外自媒體賬號發(fā)布的29條內容集中于政策解讀與扶貧進度(31%)、沖突與困難(17%)和領導人與領導力(14%),而未知來源的自媒體賬號發(fā)布的17條內容集中于政策解讀與扶貧進度(41%)、沖突與困難(24%)和個體生活變遷(18%)。
(二)話語策略
1.中國官方媒體的脫貧攻堅話語策略
第一,中國官方媒體設置具體歷史語境,形成有關脫貧攻堅話語的互文,強調扶貧實踐貫穿于中國政府社會治理全過程。盡管“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口號是在2015年11月的中央扶貧開發(fā)會議上正式提出,但中國的扶貧實踐可以追溯至新中國成立之初,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經濟建設成就成為了中國扶貧實踐取得歷史性進展的先決條件?;谶@一歷史背景,中國官方媒體在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發(fā)布的脫貧攻堅內容常被置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經濟生產、改革開放等具體語境之中。如2020年7月7日,中國國際電視臺優(yōu)兔賬號發(fā)布的一條視頻采用配音和字幕的方式敘述了1978年以來中國已經幫助“超過7.5億人擺脫貧困”,視頻展現(xiàn)了農民勞作、城市工廠建設等歷史資料。這一視頻在論證中國在“脫貧攻堅推進的40年間”解決一定貧困問題之后引出了2020年全面脫貧的目標。
第二,中國官方媒體將扶貧問題與中國的少數(shù)民族政策結合起來,既將脫貧攻堅與中國政府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聯(lián)系起來,又巧妙回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少數(shù)民族問題的關切。以優(yōu)兔平臺的中國官方媒體賬號為例,近四分之一的視頻中存在明顯的少數(shù)民族元素。首先,這些視頻報道的對象大都來自貴州、云南、新疆、西藏、廣西、寧夏等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在視頻的標題中,經常出現(xiàn)“新疆(Xinjiang)”、“西藏(Tibet)”、“少數(shù)民族村落(Ethnic Village)”等詞語,旁白、同期聲或字幕也會點明視頻中的村落位于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其次,以視聽形式呈現(xiàn)少數(shù)民族服飾、少數(shù)民族音樂、建筑物、民族手工藝、少數(shù)民族語言等元素。中國官方媒體賬號推送的這類內容通常被置于“產業(yè)創(chuàng)新與就業(yè)”“個體生活變遷”“政策解讀”等議題之中,從而將脫貧攻堅實踐與中國政府尊重少數(shù)民族文化和民族平等理念有機聯(lián)系,同時主動回應有關中國少數(shù)民族問題的質疑。
第三,中國官方媒體沿襲了黨媒塑造典型人物的話語策略,展現(xiàn)中國全民參與的脫貧攻堅戰(zhàn),突出中國在世界范圍內解決貧困問題的范例性。在個體層面,中國官方媒體賬號對扶貧干部、參與技術培訓的科學家、支教教師以及個體投資開發(fā)商進行了大量報道,塑造奉獻者的典型人物形象。比如,中國國際電視臺優(yōu)兔賬號在2020年11月專門推出“扶貧干部(Poverty alleviation official)”系列,講述扶貧干部的個人故事。在這些故事中,不少扶貧干部多次提及自己“主動”“第一時間”“申請”到貧困地區(qū)任職,并認為這是“時代賦予我的責任”“我的榮幸”。即便這些扶貧干部曾遭遇當?shù)厝说恼`解、睡眠時間減少、家庭問題等實際壓力,但最終成功幫助當?shù)孛撠殻麄兦诿?、刻苦和利他的品質得以塑造和呈現(xiàn)。此外,中國官方媒體賬號較多呈現(xiàn)了商業(yè)企業(yè)對于脫貧攻堅的貢獻,展現(xiàn)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開展公益活動,將其納入中國脫貧攻堅全民參與的敘事之中。
在國家主體層面,中國官方媒體賬號在推送中國扶貧政策與經驗時凸顯了中國在世界范圍內的領航者地位與范例性。這些賬號經常將中國的扶貧數(shù)據置于世界扶貧數(shù)據背景之下,比如,“占全球減貧人口總數(shù)的70%”“提前10年完成聯(lián)合國目標”等,以強調其對世界減貧的重大意義,刻畫了中國在世界范圍內解決貧困問題的領先地位。同時,中國媒體借助境外官方權威人士訪談中對中國扶貧的積極評價,印證了中國扶貧實踐在全世界的范例性。比如,新華社優(yōu)兔賬號分別發(fā)布了國際勞工組織主席、泰國前總理、尼日利亞總統(tǒng)辦公室發(fā)言人、美國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Jeffery Sachs)、比利時前總理等境外知名人士的訪談視頻。訪談中,“變化”“驚訝”“勇敢”“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是很好的一課”“任何其他國家沒有這么做過”等積極的主觀性評價頻繁出現(xiàn)。
2.境外商業(yè)媒體與自媒體的脫貧攻堅話語策略
相較于中國官方媒體賬號,來自中國境外的商業(yè)媒體賬號和自媒體賬號更加關注中國扶貧實踐中的“困難和沖突”議題,在話語表征方面廣泛地應用了隱喻、視覺修辭等手法,一方面質疑中國扶貧“成功與否”,另一方面暗示政治權力在扶貧實踐中的意識形態(tài)輸出。
境外商業(yè)媒體與自媒體通過隱喻和視覺符號來表達中國扶貧實踐的艱巨性與挑戰(zhàn)性,暗示扶貧“不成功”或“難以成功”。2018年7月1日,英國廣播公司優(yōu)兔賬號發(fā)布了一條探訪四川涼山懸崖村的視頻,在該村,修建在陡峭崖壁上的鋼梯是獨特的標志物。這一反復出現(xiàn)的鋼梯成為了中國扶貧實踐的隱喻,攀爬鋼梯的艱難意指中國扶貧的艱難性。與此同時,出鏡記者的表述和字幕中頻繁出現(xiàn)“有野心的(ambitious)”“不切實際的(unrealistic)”“大膽的(bold)”“掙扎(struggle)”“斗爭(fight)”等詞匯,透露出對中國扶貧實踐及成績的懷疑。此外,“棚戶區(qū)”“泥濘”“垃圾堆”“隨意晾曬的衣物”“懸崖”“土坯房”等視覺符號在相關推送中頻繁出現(xiàn),表明中國貧困現(xiàn)象仍然存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 News)、半島電視臺優(yōu)兔賬號更是直接質疑中國貧困線的設定標準,它們將中國的貧困線與其他國家,以及聯(lián)合國的貧困標準進行對比,提出“應該采用誰的標準(whose criteria is used)”等問題,暗示中國扶貧并未獲得實質性成功。
此外,境外商業(yè)媒體與自媒體賬號還在敘事中突出扶貧實踐中的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權力輸出。在它們的優(yōu)兔賬號中,領導人頭像、政治標語等常常出現(xiàn),比如,在彭博社優(yōu)兔賬號發(fā)布的一條探訪搬遷安置村落的視頻中,畫面的起幅和落幅常為居民樓外墻上的政策口號和街道上的立體宣傳標牌,居民家中的領導人頭像也出現(xiàn)在畫面顯眼位置。這些政治性的視覺圖像在媒介敘事中被符號化,意在突出扶貧過程中強勢的主導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權力。在新聞視頻與推文中,這些媒體賬號常把脫貧攻堅形容為“承諾”,在敘述中頻繁使用“承諾(promise)”“誓言(vow)”“保證(pledge)”等詞匯;有些發(fā)布者在提及扶貧具體措施,尤其是新疆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扶貧政策時使用“強制(force)”“禁止(forbid)”等詞匯,隱含著被動、非自愿的意味。這些發(fā)布者有針對性地選擇視覺符號和隱喻詞匯,意在暗示脫貧攻堅自上而下式政治任務的本質。
三、結語
本文通過經驗性分析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的脫貧攻堅媒介話語,勾勒出中國扶貧實踐及其相應理念的國際傳播現(xiàn)狀。中國官方媒體賬號是脫貧攻堅媒介話語的最主要傳播者,這些賬號更偏向于呈現(xiàn)中國扶貧實踐的正面意義,描摹了中國政府領導全社會共同行動,增進社會公平與人民幸福,同時成為世界范圍內解決貧困問題范例的成功圖景。可以說,中國官方媒體賬號在國際社交媒體空間構建了一幅議題多元、層次豐富的中國脫貧攻堅話語圖景。
境外商業(yè)媒體賬號也是國際社交媒體空間脫貧攻堅媒介話語的主要傳播者,其中不乏英國廣播公司、《紐約時報》、美聯(lián)社、半島電視臺等知名國際媒體。這些媒體賬號聚焦于“產業(yè)創(chuàng)新與就業(yè)”和“困難與沖突”議題,在事實層面客觀展現(xiàn)中國扶貧成果的同時關注扶貧過程中的阻礙和困難,質疑中國貧困線設置、扶貧是否成功等問題。與此相對照,中國商業(yè)媒體在國際社交媒體空間所呈現(xiàn)的脫貧攻堅媒介話語較少。行業(yè)報《中國石油報》在照片墻上開設的賬號發(fā)布的21條內容聚焦于中國石油行業(yè)對于貧困地區(qū)的基建、就業(yè)、教育等扶助項目,而騰訊視頻的優(yōu)兔賬號則完全搬運了中國官方媒體在優(yōu)兔平臺發(fā)布的視頻。
本文認為,基于中國本土經驗的國際傳播首先需要頂層設計,構建由官方媒體、商業(yè)媒體和自媒體組成的多層次、多角度的話語主體矩陣,多維度講述中國的扶貧故事。其次,需要策略性設置語境,通過互文敘事,將本土經驗置于更具人類共通性的命題之中,引起國際受眾的共鳴。最后,需要展開實質對話。國際傳播的本質在于理解與對話,社交媒體的媒介特質易于促成溝通與對話。但從國際社交媒體空間的脫貧攻堅媒介話語傳播現(xiàn)狀來看,中外媒體賬號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自說自話。因此,需要在國際傳播的話語策略上進行對話設計。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重點項目“新時代中國貧困治理理念的國際傳播研究”(項目編號:20XCA002)的研究成果。
陸佳怡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蔣佳宸系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本科生
「注釋」
①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617136/digital-population-worldwide/
②王潤鈺:《社交媒體空間的國際傳播競爭格局與發(fā)展態(tài)勢》,《對外傳播》2020年第9期。
③Sophie F. Waterloo, Susanne E. Baumgartner, John Peter & Patti M. Valkenburg. Norms of online expressions of emotion: Comparing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and WhatsApp. New Media & Society, 2018(5).
責編:吳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