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月嫦 鐘冬福 謝小丹 林倩雯 吳敏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流行性感冒流行季節(jié),小兒流行性感冒發(fā)生率是成人的3 倍,這與小兒自身免疫力較低、各器官尚未完全發(fā)育有關[1]。雖然流行性感冒在病毒性疾病中屬于自限性感染疾病,但是患兒年齡較小,對病毒的清除能力有限,不及時干預可增加肺炎、心肌炎、腦炎、橫紋肌溶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反而使得患兒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患兒死亡[2]。針對小兒流行性感冒強調早期治療與干預,便于及時幫助患兒改善癥狀體征,加快康復。西醫(yī)對小兒流行性感冒治療中選擇抗病毒藥物,《2020 版兒童流感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奧司他韋是唯一被推薦用于兒童流行性感冒治療藥物,也是國際抗流行性感冒的首選用藥,但是藥物本身費用較高,而且存在毒副作用與耐藥性風險[3]。中醫(yī)藥作為我國傳統(tǒng)疾病治療方法,中西醫(yī)結合也逐步成為兒科疾病治療的重要思路[4],且有相關研究[5,6]指出中醫(yī)藥在小兒流行性感冒治療方面的應用價值。基于此,本文通過對清疫辟穢湯治療風熱夾濕型小兒流行性感冒的臨床研究,旨在從中醫(yī)學角度對小兒流行性感冒的治療提供依據,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9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收治的88 例風熱夾濕型小兒流行性感冒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8 例;年齡2~14 歲,平均年齡(6.50±2.50)歲。觀察組男24 例,女20 例;年齡2~14 歲,平均年齡(6.60±2.47)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參照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 年版修訂版)進行診斷及中醫(yī)辨證分型診斷為風熱夾濕型小兒流行性感冒。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滿足小兒流行性感冒以及中醫(yī)風熱夾濕型癥狀診斷標準;②病程<48 h;③病情輕型;④年齡2~14 歲;⑤患兒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低氧血癥、呼吸衰竭;②對 中藥過敏;③合并感染中毒性休克;④合并多臟器功能不全或多臟器功能衰竭;⑤口服中藥困難中斷治療或者改變治療方案。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對癥支持治療及抗病毒治療。高熱者給予退熱治療,合并細菌感染者給予抗生素治療;合并熱性驚厥患兒給予抗驚厥、吸氧治療。使用奧司他韋進行抗病毒治療,用藥劑量2 mg/(kg·d),2 次/d。治療3 d 后評價治療效果。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自擬清疫辟穢湯中藥湯劑治療?;痉浇M成有:青蒿(后下)10 g、柴胡10 g、薄荷(后下)5 g、荊芥8 g、豆蔻仁(后下) 10 g、薏苡仁15 g、苦杏仁10 g、黃芩10 g、滑石20 g、木蝴蝶8 g、制厚樸10 g、布渣葉10 g、藿香10 g、連翹10 g。1 劑/d,300 ml 水煎至200 ml,飯后分次溫服,10~14 歲按照上述劑量,6~9 歲服用劑量100 ml;2~ 5 歲服用劑量約70 ml。治療3 d 后評價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癥狀體征(發(fā)熱、惡寒寒戰(zhàn)、疲倦、納差)緩解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療效判定標準[7]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綜合患兒體溫變化與其他癥狀進行判定:服藥24~48 h 內體溫恢復正常,主要癥狀消失為痊愈;服藥24~48 h 內體溫正常,2 個主要癥狀明顯緩解為顯效;服藥48~72 h 內體溫正常,或偶有反復,2個主要癥狀緩解或明顯減輕為有效;治療72 h仍發(fā)熱,或病情無好轉或病情加重為無效??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84.0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患兒的癥狀體征緩解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發(fā)熱、惡寒寒戰(zhàn)、疲倦、納差緩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體征緩解時間比較 (,h)
表2 兩組患兒的癥狀體征緩解時間比較 (,h)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兒在用藥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小兒流行性感冒的治療需要采取綜合治療方法,通過抗病毒治療與對癥支持治療幫助患兒改善癥狀,同時清除病毒,恢復健康。結合實際西醫(yī)對小兒流行性感冒治療的應用研究,其存在療效不穩(wěn)定、毒副作用風險較大等不足之處。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理念下,越來越多的中醫(yī)藥服務與技術在兒科疾病治療方面得到應用。
根據國內資料對嶺南地區(qū)小兒流行性感冒的研究,嶺南地區(qū)流行性感冒在中醫(yī)學中多屬風熱夾濕證[8,9]。結合中醫(yī)藥基礎理論,小兒流行性感冒在中醫(yī)學中屬于“溫病”范疇,從嶺南地區(qū)的環(huán)境方面分析,整個地區(qū)多為沿海,不僅氣候炎熱,而且濕潤多雨,氣候存在明顯的濕熱特點。小兒與成人相比,其各項組織、器官尚處于發(fā)育階段,容易受到外邪入侵,濕熱之氣于患兒而言是一種外邪,可引起病變。外邪入侵影響氣機,損傷脾胃,腎為先天之本,而脾胃則是后天生化之源,脾胃不合可影響氣運[10-13]。中醫(yī)認為小兒屬純陽之體,對于出現(xiàn)的流行性感冒問題不僅要強調清熱利濕,同時注重消積化滯[14,15]。根據對風熱夾濕型小兒流行性感冒的中醫(yī)分析,本文對觀察組患兒在常規(guī)西醫(yī)對癥支持治療、抗病毒治療基礎上應用自擬清疫辟穢湯治療。整個藥方中含有多種中草藥成分,且主要來源于各類草本植物,整個藥物以三仁湯及甘露消毒丹為基礎方,綜合不同患兒具體證候加減藥物。整個藥物中的青蒿、滑石、黃芩為君,青蒿可清透邪熱,辟穢化濕,是治療濕邪傷陰的常用藥物;滑石可利水滲濕、清熱解毒;黃芩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三藥配伍可針對小兒流行性感冒濕熱蘊結的病機[16]。豆蔻仁、藿香、苦杏仁、薏苡仁為臣,具有行氣化濕、悅脾和中的作用,可促進患兒氣暢濕行,增強祛濕效果。薏苡仁可健脾,豆蔻仁可利氣寬胸,增強祛濕效果;苦杏仁可宣利上焦肺氣[17]。柴胡、荊芥、連翹、木蝴蝶、薄荷等藥物具有解毒作用,一方面能和解表里之熱,另一方面可透邪散結,消腫利咽;布渣葉可清熱、消食、化滯和胃,調節(jié)脾胃;制厚樸能夠行氣除滿,恢復 氣機[18]。諸藥合用可兼顧清上、和中、滲下,聯(lián)合發(fā)揮清熱解毒、悅脾、利濕、消食作用,濕熱并治,實現(xiàn)標本兼治,以除三焦之濕熱。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84.09%,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發(fā)熱、惡寒寒戰(zhàn)、疲倦、納差緩解時間分別為(16.31±3.15)、(18.29±2.20)、(24.90±2.48)、(26.61±1.28)h,均短于對照組的(24.51± 1.35)、(25.82±2.45)、(28.55±3.42)、(30.48±2.34)h,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清疫辟穢湯能夠加快風熱夾濕型小兒流行性感冒癥狀緩解,保證治療效果。兩組患兒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證實用藥安全性較高。這與劉金海等[18]文獻研究報道結論較相似。
綜上所述,清疫辟穢湯治療風熱夾濕型小兒流行性感冒效果顯著,可加快癥狀體征緩解,且用藥安全性高,有較高的推廣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