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摘要】基于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對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及教學觀念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考試卷設計逐漸重視“新材料”“新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運用方向發(fā)展。因此論證觀點類考題成為近兩年來浙江省各縣市社會與法治卷中比較熱衷的考題。它著重考察的是學生綜合能力(如:閱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等),符合中考篩選各層次學生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中考試卷中將會一直持續(xù)使用。教師對于論證觀點類題型(solo題)的解題技巧進行分析、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有助于我們教師對這類題型進行系統(tǒng)的思考和分析,總結歸納相關的教法和學法,幫助九年級學生對此類題目解題技巧掌握與運用,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關鍵詞】論證觀點類、解題技巧、運用、能力等
一、回顧考題,感受題型特點
作為一名初三的歷史與社會教師,自己不斷做題和講解過程中發(fā)現(xiàn)論證觀點類題型是中考考試中出卷老師比較喜歡且容易出題又能考察學生的能力的題型,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就是純講題目不講解題技巧,學生聽得還是云里霧里,知之甚少,下次再碰到同樣的題型仍然是難以下手答題。因此在解題和講解過程中融入歷史知識,培養(yǎng)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相當重要。
【教學實例一】
“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中日兩國文明交往源遠流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 分)
材料一:隋唐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兩國人民譜寫了極其壯麗的篇章。
材料二: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國公使覲見,主持儀式的大臣,把品級較高的日本外務大臣副島種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級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區(qū)別對待意。1898年,光緒皇帝在會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時表示:“貴國維新以來之政治,為各國所稱許?!辈⑾M撂俨┪哪芟蛑袊敿毥榻B“變法之順序、方法等事”。
材料三:1972 年中日實現(xiàn)邦交正?;?,結束了兩國長期敵對的歷史。進入 21 世紀,中日關系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
▲中日雙方經貿關系密切,1980 年雙邊貿易總額為 92 億美元,三十年后的 2010 年達到2977.7 億美元。在中日關系趨冷的 2014 年,雙邊貿易總額仍保持在 3000 億美元去以上。
▲2015 年 4 月以來,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國一道沿著和平發(fā)展的道路走下”,“中日友好事業(yè)對兩國和兩國人民有利,對亞洲和世界有利。”
▲2020 年,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日本向中國捐贈大量醫(yī)療物資。中國投桃報李,在本國疫情逐漸穩(wěn)定之后,也向暴發(fā)疫情的日本伸出援助之手。
(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請列舉兩例能證明隋唐時期中日友好往來的具體史實。(2 分)
(2)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材料二表明清朝統(tǒng)治者對日本的態(tài)度有何變化?運用所學知識說明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4 分)
(3)文明因共享而繁榮,結合材料一至材料三,運用所學知識論證中日兩國發(fā)展友好關系的重要性。(4 分) (要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表述嚴謹)
通過學生熟悉的考題切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中考考試中一般前兩問都相對來說簡單直觀,而有一定難度地題型就是這類論證觀點類題型的解答。學生需要知道論證觀點類題型中的關鍵詞,如史論結合、論證嚴密,表述嚴瑾的含義;“史論結合”即史實+論點;“論證嚴密”即至少要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史論來印證相對應的觀點;“表述嚴瑾”即在論證觀點的時候要從多角度、正反兩面去印證。
二、明悟答題方法,做到成竹在胸
1、題型解讀:SOLO題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的縮寫,意為“可觀察的學習成果結構”。它由香港大學比格斯教授首倡,是一種以等級描述為基本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該方法能幫助教師判斷學生在回答某以具體問題時的思維結構處在哪一層次,在評價時相對容易拉開學生之間的差距。
這種評價方法將學生學習結果由低到高分為五個不同層次,見下表:
2、解題思路:
(1)找出關鍵詞,歸納要點。
(2)對要點進行歸類。可以從以下層面去歸類:
①并列層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
②雙向層面:利/弊、積極/消極、推動/阻礙等。
(3)組織表達。表述時應該注意如下幾點:
多個角度,由淺入深;
論從史出,觀點與材料緊密結合;
邏輯無誤;
不僅提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觀點,而且能說明這些觀點之間的聯(lián)系。
(4)圍繞主題,總結升華。抽象拓展出一個本質問題。(這點不一定每題都要求做到。)
3、論證觀點類問題的答題結構模式:
三、明辨史論,掌握答題要素
要答好論證觀點類問題,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史”,什么是“論”;要分得清“史”即為歷史事實,要分得清“論”,即為某事件或事件內容的影響。通過下面嘗試學生能由分清哪些是史,哪些是論;能給史實配相對應的論;能在大段的材料題中找到相對應的史實和結論;能從材料中找到相對應的史實,在到書本中找到相對應的結論。
【教學實例二】(一)請同學們判斷下列10個句子哪些是史實,哪些是結論(推論),史實的請用×表示,結論請用√表示?
(師提問,生共答)
1、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 × )? ? ? ? ?2、改變兩大陣營力量對比(√ )
3、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 √ )? ? ?4、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 √? )
5、使英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
(師提問,生個別快答)
1、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贏得國家獨立(√? ?)
2、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學生舉行游行示威( × )
3、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遵義召開會議(? × )
4、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
5、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 )
(二)連一連,請同學們給以下史實和結論配對。
(三)閱讀下列文段,判斷:哪些是史?哪些是論?(由一個學生完成一文段,采用幾個視時間允許而定)
1、1937年的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始。國共兩黨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戰(zhàn)場。共產黨領導敵后軍民廣泛開展游擊戰(zhàn)爭,牽制了大量日軍,成為抗日戰(zhàn)爭中的中流砥柱。
2、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進行百團大戰(zhàn),八路軍的奇襲不僅給日軍沉重打擊,也振奮了人們爭取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
3、1931-1945年的抗日戰(zhàn)爭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四)(師提史實,生答推論(影響),可查書)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 年,秦陸續(xù)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
材料二:“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p>
——李鴻章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全國人大代表齊聚一堂,共商國事;
材料四 20世紀七十年代末,在世界的東方,中國一場卓有成效的社會變革拉開序幕。此后,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解放了思想的中國人煥發(fā)出蓬勃的創(chuàng)造力,書寫了一個時代最為傳奇的一頁;
學生通過這三個環(huán)節(jié)的練習對史、論從簡單到復雜有了一個遞進式的認識,符合學生認知過程。讓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學生能明白其實這樣的論證觀點類題型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判斷哪些是史實,哪些是結論 ,為學生后續(xù)的答題做鋪墊。? 我們第四部分的材料通過教師提史實,讓學生去找結論,能夠從學生翻書的速度和準確性,判斷學生是否是真正的理解史論結合和論從史出這兩個概念,能否很好的運用到我們做題的過程去。
四、答題操作演練,模仿答題概念
其實再好的解題思路和技巧都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練習和鞏固的,需要學生自己嘗試著使用和感知。所以選擇一些相類似的題型進行反復的操練,模仿答題。能使學生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并能更好的運用解題技巧。
【教學實例三】金麗模擬卷(三)改編題
材料一: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莊嚴宣告,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真正確立起來……6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習近平《……講話》摘錄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發(fā)展奇跡和長期穩(wěn)定奇跡。“兩大奇跡”的背后,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yōu)勢……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yōu)越性,推動了擁有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發(fā)展成果惠及人民,確保中華民族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xiàn)偉大復興。------摘自求是網《聽總書記談我國制度優(yōu)勢》
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用相關史實加以論證。
金麗模擬卷(三)改編題相比之前的論證觀點類題目難度上有增加,因為這個題目需要自擬論點。 初中歷史辯證類材料題中,還有一種材料題就是提煉論證型材料題。這類題目的見解通常是隱含在相關的材料當中的,而并不是直接提出來的。這就要求考生要能夠根據自己所掌握的課本知識,結合材料中所表述的觀點進行提煉,然后再用相關的歷史史實對這一觀點進行有效的論證。在此過程中,考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需依據所學知識與材料將觀點提煉出來,且觀點要明確;其次,依據所學知識和材料找出史實,能選擇現(xiàn)代史觀、文明史觀、全球史觀中的其中一種來作為評價視角,還要將史論相結合,論從史出,表述嚴瑾。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集中考查學生個人綜合學習答題能力就體現(xiàn)在了中考試卷中的論證類材料題的解答當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對幾種論證類材料題及其解答技巧等不斷進行歸類、總結,爭取讓每個學生全面掌握這一論證材料題型的解答技巧,并讓其學會能觸類旁通,再不斷加強練習,以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實現(xiàn)初中歷史改革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單麗 . 歷史論證類材料題的歸類與解答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4年第08期
2.楊柳 .? SOLO題的解題技巧? ?《中考熱點整理手冊》2020年版
3.王定鈞 . SOLO類題型? ?《精講精練—熱點部分》2020年版
4.鄭鋒 余靈玲 季資鳳. 龍泉市公辦初中發(fā)展共同體 2019 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第一階段考試社會法治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