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凡香
摘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語文學科改革也引起了教師的廣泛關注,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面臨大容量的學科知識學習要求,以及多樣化的素養(yǎng)提升需求,在發(fā)展閱讀能力過程中,教師的有效引導必不可少。因此對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合群文閱讀成為了眾多一線小學語文教師思考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群文閱讀;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對于群文閱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探究,就是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針對新課教學主題拓展,學生閱讀范圍,豐富學生閱讀容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態(tài)度方式偏重于對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對此方面展開的探究。在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較低,而教師閱讀教學質量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發(fā)展產生決定性影響。而群文文本閱讀教學則可以讓教師通過付出適當的精力和智慧,以豐富學生閱讀材料內容和豐富學生閱讀語言以及閱讀材料的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新和改革閱讀教學,讓學生糾正自身不良的閱讀習慣,端正閱讀態(tài)度,并形成適合自身的閱讀策略,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綜合發(fā)展。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對教師的智慧和教學功底都是極大的考驗,因此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課程理念,在新課程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核心理念指導下,拓展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閱讀興趣,高效利用課堂時間,以此開展群文閱讀高效教學,本文就是內容展開深入探討。
一、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深入閱讀能力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提前確定好一個合適的議題,正確選擇群文閱讀文本和議題是保證群文閱讀教學成功開展的關鍵基礎。而正確選擇群文閱讀文本,也是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學生深入閱讀能力的重要根基。教師在選擇議題過程中,不能明顯過于空泛,而導致學生在閱讀中缺乏針對性,而是以具體的議題為基礎,為學生提供閱讀資料,讓學生通過深入閱讀體驗群文閱讀的價值,認識到群文閱讀的益處。
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期間,為了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通過課文中具體字眼進行拓展,教師采用了豐富資料以及提供拓展文本資料的方式,拓展了學生視野。首先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教師為學生展示了商周青銅器,明清官窯瓷器,各種玉雕、如意、盔甲和絲繡等物品圖片。精美的圖片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此外,教師還向學生提供了關于《頤和園陳設清檔》中的部分文本內容。讓學生了解了圓明園當年的文物數量不會少于一百五十萬件,圓明園園林建筑達二十萬平方米,用于園居,祭祀,讀書,游樂,存儲,庫房等,建筑面積在十九萬平方米左右等一系列信息。這種從視野和思維拓展方面的群文閱讀方式,有效提升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深入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學生第二次閱讀課文期間,感觸頗深,視野擴大,教師也以此方式實現了群文閱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
二、發(fā)展學生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質量提升
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閱讀質量和閱讀能力。由此可見,學生主動參與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是促進學生閱讀質量提升的根基。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合適手段,如結合情境發(fā)展,興趣多樣化閱讀活動等方式,來促進學生在分享中閱讀,在閱讀中分享,因此通過提升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閱讀質量提升,從而提升教師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效率。
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課文期間,教師為了發(fā)展學生興趣,促進學生閱讀質量的提升,可以通過群文閱讀拓展的方式拓寬學生視野,直觀化學生閱讀資料,豐富學生閱讀容量,在學生興趣提升的同時,也能得到閱讀質量的提升。首先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奇石的奇妙,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展示了《中國旅游之最》和《祖國之最》中的部分文本內容。學生通過對文本的拓展閱讀,對萬里長城,八達嶺,居庸關,金山嶺,黃崖關山海關,嘉峪關等著名景點進行了解,實現了閱讀容量的擴大和閱讀質量的提升,這樣也就可以實現群文閱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目標。
三、時間高效利用,優(yōu)化學生閱讀行為模式
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學生可能無法對課堂時間進行高效利用,因此這就需要教師的合適引導,教師的引導,可通過兩方面來進行,第一,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群文閱讀調動學生多個感官促使學生左右腦綜合利用。第二,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閱讀主題,并鼓勵學生舉一反三,以此優(yōu)化學生的閱讀行為模式。
例如,在教學《紅馬的故事》課文期間,為了優(yōu)化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群文閱讀的時間,教師首先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進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準備了內容淺顯適合朗讀的精美文章。雖然朗讀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但是顯然不能讓學生快速入情入境,因此教師結合情境資料,讓學生在進行拓展閱讀之前對要閱讀的資料進行直觀化資料的觀看,也就是視圖資料的展示。另外群文閱讀的結構化不在學生而在于教師教師對于群文閱讀資料的選擇,也是從課文內容出發(fā),讓學生在同一思路的統(tǒng)領作用下進行拓展,閱讀舉一反三是有效促進學生高效利用,課堂時間優(yōu)化學生閱讀行為的不錯選擇。
綜上所述,對群文閱讀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探究,就是在拓展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閱讀興趣,以及引導學生高效利用課堂時間三個方面的探究,在實踐過程教學過程中達到提升學生深入閱讀能力,促進學生閱讀質量提升,以及優(yōu)化學生閱讀行為模式的目的。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更能幫助教師積累有效的全員閱讀高效教法應用經驗,并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丹. 關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J]. 中國培訓,2017(02):134+137.
[2]危才志. 努力踐行群文閱讀——農村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淺見[J]. 亞太教育,2015(07):16.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市賓陽縣賓州第二小學 5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