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慶貴
摘 要:對于高中數學學科來說,合理的應用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可以一改預成性教學資源的應用方式,有效的滿足學生學科學習的需要。鑒于此,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學科教學工作當中,需要對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應用予以關注和重視。既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生命性”,多試著為學生創(chuàng)新具體的數學情境,以此來激起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致和動力。又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性”,借助對學科教學資源的整合來幫助學生教學聯(lián)系生活,以此來推動教學水平的提升和學生的進步。
關鍵詞: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高中數學;學科教學;應用方法
目前,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應用中還有不少問題存在。一方面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或多或少傳承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課堂學生的主體性還不夠突出,生成資源的研究不夠充分,同時對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的學習、探討不多,缺乏課堂教學資源的應用意識,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應用缺乏成效。另一方面,教師對于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了解不夠,沒有意識到動態(tài)生成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的重要性,課堂生成資源的開發(fā)、運用收效甚微。再者,受高中數學教學現實狀況的影響,教師的時間和空間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承載著學生高考升學的巨大壓力,很有創(chuàng)意的課堂實驗不敢放手進行。本文從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希望能夠為關于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探索提供一些方法上的建議。
一、注重課堂教學的“生命性”,通過創(chuàng)設數學情境,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課堂上,想要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tài),關鍵在于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索產生興致,需要教師智慧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預設,促進生成資源。為此,我們不能把“情境”看作就是情境,對于高中數學而言,情境就是“預設”,預設的目的是期望“生成”,有了“生成”,才有教學資源,這樣的資源不是教科書、例題、習題可以取代的。
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學習內容、目標的需要,設置貼近學生知識層次、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數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質疑,促使他們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挖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fā)生的概率課堂情境。上課時老師出示情境:“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是真的嗎?”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老師給出一個問題:有一道數學題,假設諸葛亮解出問題的概率是0.8,臭皮匠老大解出的概率是0.5,老二為0.45,老三為0.4,而且每個人都能獨立解出問題,那么三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的概率與諸葛亮解出的概率相比,誰大?這時同學們迅速進入對三個皮匠概率如何計算問題的思考和探究,有效促進了生成。
二、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活性”,通過整合數學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
教師作為數學教學組織人,要提高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除了需要教師注重課堂教學的“生命性”,同時還需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活性”,重視學科教學資源的整合,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入手,選擇貼合學生學習需要的生活內容進行授課,以此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發(fā)現數學和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性及重要性。一方面,需要教師加快對學生生活中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并與學科知識模塊融合。另一方面,需要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為學生提供已有的經驗的教學資源,再現生活化數學感知過程,進而使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聯(lián)系生活,更好地理解、認識新知。例如,一個不等式課堂教學情境:“老師給你一杯糖水,你卻覺得不甜,怎么辦?”學生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加糖啊”,接著問,“為什么加糖就變甜了,有何道理?請用數學關系說明?!贝藛栴}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啟發(fā)學生深思,抽象出不等式,a、b、n都屬于實數,并且aa/b
三、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讓學生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內化知識
新課程改革高度強調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提升,要提高課堂質量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必須重視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成性”,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數學問題展開探討,充分發(fā)揮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對學科教學的促進作用。一方面,需要梳理、整合教材當中重要的概念、性質、法則等合作探究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尤其是學習的重難點,更急需要將其轉變?yōu)楹献?、探究型生成性教學資源,以此來突破現有的教材內容,促進課堂目標的高效達成。另一方面,則需要形成“生成性”課堂教學模式,尤其需要組織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更有利于新資源的生成,有效的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內化。
案例:斜率為1的直線經過拋物線y2=4x的焦點F,且與拋物線相交于A、B兩點,求線段AB的長。
解題方案:
方法1:將直線方程與拋物線方程聯(lián)立,求出A、B兩點坐標,再用兩點間距離公式。
方法2:將直線方程與拋物線方程聯(lián)立,求出A、B兩點橫坐標,再運用拋物線定義,求解AB。
學習程度中上的學生大都用方法二,學習中下學生大都用方法一。然而僅僅就題論題,顯然不能充分體現該題的教學價值,可以設計如下自主探究。
問題探究:同學們能不能不求坐標就可以求出線段AB的長?
探究結果:過拋物線焦點的弦長公式。
綜上所述,合理且有效的應用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資源,不僅能夠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精準把握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尺度”,而且能夠使課堂具有生成性,動態(tài)性,充滿學習活力。鑒于此,教師需要對現有高中數學生成性教學資源理論有選擇地付諸實踐,高度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成性”,讓學生充滿對“預設情境”的興趣,數學地認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積極地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內化知識,發(fā)展學生數學的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戴永,王學明. 國內數學教學策略研究綜述[J].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37(12):121-126.
[2] 王繼春. 跨越時空 整合資源——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整合[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1):135-136.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