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蓉平
語境是理解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它由一系列同言語交際相關的因素構成,這些因素為語言表達特定意義所依賴。在教學中,巧借語境進行教學,對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還原語境,是讀懂文本的途徑
還原語境就是還原生活。閱讀應充分利用文字的表情達意、寫景狀物、造像等功能,充分還原文本的語境。包括上下文微觀語境,寫作的時間、場合、心態(tài)等中觀語境和作者所處的歷史、社會、文化狀況等宏觀語境。
1. 還原微觀語境,利于準確理解詞語。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中,有一項練習是“學寫留言條”。示例之后,教材設計“去辦公室還書,老師不在”的情境,要求學生寫一張留言條。幾乎所有學生的留言條都差不多:
我把這張留言條放到實物投影儀上,讓全班同學討論。學生看不出問題。我要學生還原生活情境:機靈的學生趴在“辦公室的辦公桌”上,一邊寫留言條一邊大聲獨白。學生很快明白了,“去”表示敘述者不在辦公室,而留言條是在辦公室里發(fā)現老師不在的情況下寫的,所以應該寫“來”辦公室還書。
當學生不能完全用語言還原場景時,我們借助表演還原語境,激起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明白“來”和“去”立足點的不同。一 “去”一 “來”的討論,告訴學生思維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經歷如何理解詞語意思的過程,從而習得在語境中準確理解、運用詞語的方法。
2. 還原宏觀語境,利于準確把握文本。對于學生來講,僅僅停留在語感階段是無法表述明白的,只有內心真正感觸到并懂得的東西,才能準確把握?!度鐗袅睢分?,教師引導學生抓住詞眼“醉”,理解了詞的主人公蕩舟溪亭沉醉不歸的愉悅后,讓學生欣賞自由愉悅版的《如夢令》音樂。隨后,教師講述1126年“靖康之變”發(fā)生,金兵入侵中原,43歲的李清照逃亡途中,丈夫去世。她如失群的孤雁,孑然一身,流落異鄉(xiāng)的凄苦、國破家亡的沉重,濃縮在她心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再也沒有溪亭蕩舟的歡樂,只能在回憶中安放一顆飄零的心。此時此刻,再讀這首詞,你一定會感悟到另一種境界。兩相對比,學生再讀《如夢令》,別有一番滋味。學生在不同語調的誦讀中,加深了對詩詞意蘊的理解與感悟。
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言說方式。理解一個人的作品,要了解這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他創(chuàng)作的原因,“知人論世”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學中,教師還原了詞人李清照早期和晚年不同社會背景下的生活狀況。學生在迥然不同的語境中,體會出詞人不同時代不同的心境,對詞也隨即有了不同境界的感悟,獲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和思辨能力的訓練。
二、創(chuàng)設語境,是運用語言的橋梁
1. 創(chuàng)設情景語境,搭建規(guī)范運用的橋梁。正確運用是語言文字能力的第一層次,指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能夠準確理解并能清楚表達,達到學習交流的基本目的。為低年級的學生創(chuàng)設語用情境,給他們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間架設橋梁,可以降低語言運用的難度,實現由理解到運用的自然內化。請看二上《坐井觀天》教學片段——
師:聽了青蛙說的話,小鳥又是怎樣說的呢?誰來給大家讀一讀?
生:(讀)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師: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呢?(沒有邊際)那得多大啊!在你們的印象里,哪些是無邊無際的?(展示圖片:沙漠、大海、草原……)小鳥每天在藍天上飛翔,它飛過了( ),飛過了( ),飛過了( ),飛過了( )……還是沒有看到天的邊,這就是無邊無際。(出示藍天的圖片)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片段中,教者緊緊結合課文,從朗讀到創(chuàng)造性表達,讓學生從文本中習得造句之法。先解釋了“無邊無際”的意思,再給學生場合、時間,想象小鳥會看到哪些無邊無際的場景,為低年級的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故事的情境,降低了語言運用的難度,激發(fā)他們的語用思維,利于規(guī)范運用語言。
2. 創(chuàng)設情景語境,搭建靈活運用的橋梁。靈活運用是語言文字能力的第二層次。即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能夠根據不同情形和語境,選擇使用最為恰當的語言,從而獲得較好的表達效果,達到最佳的交流目的。
二上《寒號鳥》一課中,寒號鳥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造,是為了告誡生活中的類似人物,不能得過且過,只顧眼前享受。教師在學生朗讀并理解課文后,出示例子:×××同學,暑假天天看電視,出去玩,快要開學了,還不想完成暑假作業(yè),要求同學進行勸說。這與課文中的喜鵲勸寒號鳥一脈相承。同學們很快進入角色,從當前的時機是否利于學習,如果不學習將來會有什么后果兩個方面進行勸說。這是課文中喜鵲的勸告方式。除此之外,學生還創(chuàng)意十足,進行了語境的拓展,用名人名言,甚至用寒號鳥的故事來進行勸說。恰當的語境創(chuàng)設,既檢測了學生對課文寓意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品德教育潤物無聲。
三、順延與拓展語境,是享受語言的平臺
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是享受語言。不同語文能力的人對語言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產生的效果也就不盡相同。學生如果能夠在學習中實現理解、運用、享受語言三個層次的躍升,就會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而且這樣的樂趣將會與人的一生的成長相伴。
1. 創(chuàng)設平等對話的訓練語境。宋代楊萬里寫的《庸言》指出,“學而不化,非學也”?!盎钡倪^程就是真實學習融會貫通的過程,是消化吸收的過程,只有經歷這樣的過程,學生才能獲得語文知識和素養(yǎng)的提升。課堂上,教師樹立自身也是學習者的理念,和學生共同面對新知識,就會讓自己和學生在心靈上建立一條吐故納新實現信息交換的通道。把自己當成學習者,教師就能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不是面對面教授,而是和學生并排站在一起,共同學習,這樣的語境設定更能激勵感染學生主動學習。
2. 創(chuàng)設心與心交流的心理語境。當教師把語文教學的過程變成了欣賞學生行為的過程,變成了師生共同體驗生命價值的活動,變成了展現自由精神的舞臺,學生自然能在這樣的語境氛圍中,自由表達個人感悟,獲得人文精神,真正享受語文學習所帶來的愉悅。
教學三上《掌聲》一課,一位學生讀課文,觸及自身痛點,激動地流出了眼淚,她哽咽了。這是小小的插曲,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獨特的閱讀感悟,教師沒有簡單地認為學生好哭、太脆弱,而是走進學生內心,用心去理解學生的課堂行為,讓學生盡情表達,不僅生成了一個美麗的意外,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體驗,還教給了學生聯系生活學習語文的方法。這樣的課堂是生動的、扣人心弦的、充滿期待的。學生記住的不只是知識,還有一種溫暖燦爛的課堂經歷—一種言語表達與溝通的享受之旅。
語境教學的目的就是更好地讓學生真學。通過還原語境、創(chuàng)設語境、順延與拓展語境等方式,教給學生理解與感悟語言的方法,在實踐與運用中享受語言帶來的喜悅,讓所有的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收獲,學有方向。
(作者單位:揚州市廣陵區(qū)文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