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文自身,原是(有)價值可說,茲不具論。我所認定的,只是小品文對于作文練習上的價值,略舉如下:
(甲)能多作。無論如何,多作總是學文的必要條件之一?,F(xiàn)在校中每月二次或三次的(作)文課,實嫌太少。小品文內(nèi)容自由,材料隨處可得,推敲布局,都比長文容易,便于多作。
(乙)能養(yǎng)成觀察力。小品文字數(shù)不多,當然不能記載大事,用不著敷泛的筆法。非注意到眼前事物的小部分不可,這結(jié)果就可使觀察力細密而且銳敏。有了細密的觀察力,作文必容易好。
(丙)能使文字簡潔?,F(xiàn)在學生作文最普通的毛病是浮蔓不切,或不應(yīng)說的說,或應(yīng)說的反不說,因為他們還沒有取舍選擇的能力的緣故。小品文非用扼要的手腕不可,斷用不著悠緩的筆法。多作小品文,對于材料,自然會熟于取舍選擇起來,以后作文,自不致泛而不當了。
(丁)能養(yǎng)成作文的興趣。我國從前作教師的,往往以國家大事或圣賢道德等為題,叫學生作文,學生對于題材沒有充分的知識,當然只好說些泛而不切的套語來敷衍了事(這恐怕不但從前如此,現(xiàn)在的教育也還是依然如此的)。結(jié)果學生沒有好成績,而對于作文的興趣,也因此萎滯了。小品文是以日常生活為材料的,題材容易捕捉,作了不佳,也容易改作,普通的學生,也可偶然得很好的成績。既有過好成績,作者自身就會感到興趣,喜于從事文字起來。
(戊)可以作長篇的準備。畫家作畫,先從小部分起,非能完全畫一木一石的,決不能作全幅的風景。非能完全寫一手一足的,決不能畫整個的人物。我們與其教學生作空泛無內(nèi)容的長文,實不如教學生多作內(nèi)容充實的短文。
——夏丏尊《教學小品文的一個嘗試》
【原載《學生雜志》第十卷第十一期(1923年),后收入《文章作法》(與劉薰宇合著)一書】
夏丏尊(1886—1946),名鑄,字勉旃,后改名丐尊?,F(xiàn)代著名文學家、語文教育家、出版家和翻譯家。代表作有《文心》、《國文百八課》(與葉圣陶合編)、《平屋雜文》,譯著有《愛的教育》等。
特約主持:趙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