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夏天,我用日語寫過一則短篇,《雪消失的夢》。那是《夢城》的前身。換一種語言寫作,既有久違的初學(xué)者的快樂,也有詞句追不上想法的笨拙。我以為,如果要向已故的武田泰淳、武田百合子這對作家夫妻致敬,和他們用同樣的語言,是最好的方法。時隔一年,重新開啟空白的文檔,這一次,是用中文。面向沒讀過泰淳的小說以及百合子的隨筆的中文讀者,該如何講述有他們的影響——即便是非直接的影響——存在的未來世界?
所以《夢城》注定是個全新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閱讀幾近消亡的時代,制作“視夢”(沉浸式體驗電視劇)的制作人深町將他喜愛的作家的作品進行改編,投射到大眾的輔助腦;同時,他因為私人的經(jīng)濟窘境,私底下做著色情素材的買賣。深町在日常的種種思考,因其困境而帶有特別的角度。寫著寫著,我發(fā)現(xiàn),原本是向前輩作家致敬的游戲之作,不經(jīng)意間走到了連創(chuàng)作者本人也沒設(shè)想過的遠(yuǎn)方。
“你看了書,也不等于你就過了他的人生?!边@是故事中一個人物對深町說的話。對深町而言,在故事中被稱作T先生和Y夫人的武田夫妻,雖然是早在他出生前數(shù)十年便已離世的作者,他們留下的文字,虛構(gòu)的和記錄生活的,無形中成了他的生存倚仗。獲得精神支持的不僅是他,還有那些沉浸于“視夢”的廣大觀眾。到最后,一切還得落回現(xiàn)實,深町將面臨更大的窘境。
小說中隨處可見百合子《富士日記》的段落,而更重要的潛文本,是很少以文本形式出現(xiàn)的泰淳的寫作。深町的困惑其實也是我的困惑,一個佛寺家庭出身、反戰(zhàn)卻被送上戰(zhàn)場的作家,他內(nèi)心究竟會潛藏著怎樣的黑暗?那黑暗是時代造就的。到了深町生活的未來時代,歌舞升平的背后是能源與金錢的流動。寫這樣一篇反烏托邦式的小說,或許說明,我對日漸凋零的小說的未來,在某種層面上亦是悲觀的。好在,還有深町這樣的讀者,縱然他并未因閱讀變得更加幸福。
最后算是個小小的廣告,由我翻譯的武田百合子的《日日雜記》,大約將在明年問世。其觀察與描寫的角度,充滿了生之絢爛。
默音,女,1980年生于云南,少時遷居上海。已出版小說《月光花》《人字旁》《姨婆的春夏秋冬》《甲馬》《星在深淵中》。譯有《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