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安德烈·別雷《彼得堡》中的果戈里傳統(tǒng)

2021-05-25 13:17:18甘西淼高玉秋
關鍵詞:果戈里彼得堡安德烈

甘西淼 高玉秋

[摘 要]安德烈·別雷是俄羅斯白銀時代象征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的領軍人物,他的長篇小說《彼得堡》經(jīng)常被評價為顛覆傳統(tǒng)的實驗性小說。實際上,別雷在利用多種藝術形式將象征與意識流巧妙結合的同時,回歸了俄羅斯文學的偉大主題,以創(chuàng)新性的形式繼承了“果戈里學派”。文章主要從反諷藝術、顏色光譜和“三套馬車”的意象等三個方面來論述別雷對果戈里文本的運用和發(fā)展,他最終要探索的是一條屬于俄羅斯民族的道路,呼喚勇士精神的回歸,這也是這部小說所具有的最迫切的世界意義。

[關鍵詞]安德烈·別雷 ;《彼得堡》;果戈里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0292(2021)01-0119-05

[作者簡介]甘西淼,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高玉秋,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敎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在俄羅斯20世紀初的文藝復興中,詩人和作家們都傾心于把自己的藝術探索當成俄羅斯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重新解讀19世紀的經(jīng)典作家的思想文化遺產(chǎn)。安德烈·別雷(Андрей Белый,1880—1934)被公認為果戈里傳統(tǒng)的真正繼承者,在20世紀復興了“果戈里學派”。別雷為果戈里的創(chuàng)造力所吸引,他在理論專著《果戈里技巧》(Мастерство Гоголя,1934)中從體裁形式、敘事原則、作者的自我與人物之間的關系類型、詩學的各種技巧以及藝術語言的獨創(chuàng)性等方面揭示了果戈里自然有機的內在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別雷在最后一章特別比較了他的長篇小說《彼得堡》(Петербург,1916)和果戈里一系列小說中的色彩運用和語言風格,以闡釋他對果戈里的模仿和繼承。近年來,我國學者也開始對小說《彼得堡》加以重視,認為別雷的戲擬敘事是以果戈里詩學中的語言、敘事方法和形象體系的理性認知為基礎展開的[1](P76)。別雷自己也強調了這部小說對果戈里的繼承性,“《彼得堡》中充滿了果戈里的方法,是對《外套》《鼻子》《肖像》《狂人日記》的總結”[2](P298)。那么,別雷是如何在《彼得堡》重新挖掘了果戈里的傳統(tǒng),并在20世紀初賦予怎樣的啟示價值?這正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鼻子戲法:狂歡化的反諷藝術

俄羅斯宗教哲學家尼古拉·別爾嘉耶夫把《彼得堡》譽為“星辰的小說”。他認為,別雷打破和消除了事物之間的固定界限,描寫超越物理肉體和心靈界限的宇宙生活,展現(xiàn)出了一個星辰的世界。的確,別雷融合了想象的自然和真實的自然,在他的小說中真實世界失去了固有的穩(wěn)定性和有機性,人物形象被打碎、分解,呈現(xiàn)出了對果戈里“鼻子戲法”的藝術冥想:

那里,人們一門心思地奔跑,人行道在竊竊私語,發(fā)出沙沙沙的響聲;防雨套鞋套摩擦著地面;居民們的鼻子神氣地浮動。許許多多的鼻子在流動:鷹鉤鼻、鴨嘴鼻,淡綠色的鼻子、白鼻子;從這里經(jīng)過的也有完全沒有鼻子的人。[3](P27)

別雷借用了果戈里《鼻子》中“行走的鼻子”這一荒誕離奇意象將失去鼻子的八等文官柯瓦廖夫隱藏在行走的人群中,涅瓦大街上的行人變成了流動著的各種鼻子。實際上,在中世紀的作品中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關于“鼻子”的故事。托馬斯·托姆基斯在戲劇《舌頭的斗爭和五感的優(yōu)越感》(the Combat of the Tongue and the Five Senses For Superiority,1607)中曾刻畫了一位可以指揮氣味的奧法圖斯將軍,他曾說:“我希望你所有的身體都變成鼻子?!盵4](P224)果戈里在給巴拉比納議員的信件中也出現(xiàn)了相似的表述:“多好的空氣啊,當您將它吸入鼻子時,似乎至少有700位天使飛入您的鼻孔……我常常被瘋狂的欲望所吸引,希望變成一只鼻子,除了鼻子以外不再有眼睛、手和腳。僅有一只巨大的鼻子,鼻孔和木桶一樣粗?!盵4](P224)在這里可以看到,“鼻子”這一意象作為獨立存在的器官個體可以代表人類全部器官的集合,從側面反映了果戈里作品中與感官器官之間親密復雜的聯(lián)系。

在俄羅斯文學中,鼻子經(jīng)常作為笑話和雙關語的對象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把所有的喜劇效果結合在一起。果戈里作品中反諷藝術被別林斯基評價為“含淚的笑”,別雷也延續(xù)了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他在紀念果戈里誕辰一百周年的開篇中這樣寫道:“而最可怕、最令人心動的笑聲,聽起來像是墓地里的笑聲。但卻讓我們感到不安,就像我們已經(jīng)死了一樣——是死人的笑聲,果戈里的笑聲。”[5](P361)只有在反諷中,人們才能俯視矛盾的存在,正如施萊格爾所說,“反諷能嘲笑整個世界……在反諷中,一切都應當是玩笑,一切也是當真,一切都應當是真誠直率地袒露出來,一切也應當是被深深地隱藏起來”[6](P101)。具有多面性的、被賦予悲刷色調的諷刺常常出現(xiàn)在別雷的創(chuàng)作中。涅瓦大街上追逐黑發(fā)女郎的畫家斯卡廖夫化身為貴族青年尼古拉,徘徊在女郎的家門口。尼古拉追求的索菲亞·彼得羅夫娜也是徒有一身華麗外表的黑發(fā)女郎。有一雙昏暗深藍的大眼睛和白得像蘋果花瓣的臉蛋,常被朋友稱她為“安琪兒·佩里(Aнгел пери)”,把寓意天使的“安琪兒”和茹科夫斯基筆下以玫瑰和茉莉花的香味為食的仙女“佩里”合二為一??蛇@樣的“安琪兒·佩里”卻生活在又潮又悶又熱的狹小公寓里,表現(xiàn)得像娼妓一樣,自稱“愛打扮玩樂的輕佻女人”,以“募捐集資”的名義讓客人掏錢,就連鼻子邊上長著巨大贅疣的好色之徒利潘琴科也是她的座上客。正如哈利澤夫所說:“反諷的雙重性就在于,它既能幫助人去發(fā)現(xiàn)去領悟‘神的理念,同時又能將‘它本身所賦予生活外表的那種東西加以毀滅?!盵6](P101)受到嘲笑和侮辱的尼古拉選擇裝扮成“紅色的丑角”成為恐怖分子的一員,走上了自毀之路。自此,小說的節(jié)奏由尼古拉被打得響亮的耳光聲轉變?yōu)橛嫊r器的滴答聲,情緒從失戀的悲傷過渡到焦灼的緊張中。別雷沿用了《鼻子》中“丟失—尋找”的敘事模式,炸彈成為情節(jié)中讓人物焦急不安、四處尋找的物品,與科瓦廖夫丟失的鼻子一樣具有尊嚴層面上的意義。作為國家重要機構參議員的兒子卻成為恐怖組織的一員,引發(fā)了上流社會的丑聞。科瓦廖夫丟失的鼻子藏身于理發(fā)師剛烤好的面包里,創(chuàng)造出喜劇的效果。別雷同樣把這種諷刺貫穿到底,也將炸彈藏身于食物里——一個沙丁魚罐頭盒。就這樣別雷通過人物畸形的生活方式和戲劇性的情節(jié)設置,產(chǎn)生反諷的藝術效果,表現(xiàn)出1905年革命前夕的混亂感和荒誕感。

果戈里的反諷藝術是以狂歡化的怪誕現(xiàn)實主義為表現(xiàn)形式,用“笑”作為抗拒精神委頓、心靈沉迷、態(tài)度消極、行為陰郁的主人公[7](P14)。別雷對笑的辯護也具有一種狂歡化的傾向,他把藝術的本源置于“人類存在的非理性區(qū)域”,產(chǎn)生了狂歡式的喜劇效果。他試圖探索文學的維度,把藝術與巫術相互聯(lián)系。別雷接受了弗·索洛維約夫關于藝術的“巫術”作用的觀點,把藝術的象征主義當作“巫術”的手段,以達到藝術最本質的宗教認識。別雷創(chuàng)作《彼得堡》的20世紀初是一個具有狂歡性質的時代,“酒神崇拜”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還引起了復雜荒唐的反響與議論。以維·伊萬諾夫為首的“年輕一代”的象征主義者企圖創(chuàng)造某種類似于“狄奧尼索斯的秘密宗教儀式”的仿制品。在Н·М·明斯基的住宅,經(jīng)常整個晚上都舉辦這種“酒神”之夜的活動[8](P150)。別雷作為其中一員自然也參與其中,他創(chuàng)作的尼古拉是一個狄俄尼索斯式的人物,在他那里情感戰(zhàn)勝了邏各斯。陷入愛情后,他的著裝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基督變成了魔鬼:一身華麗鮮紅的多米諾斗篷,戴著留有一圈黑胡子的假面具,“撩起的一圈黑胡子散落在兩個肩膀上,像是長在左右兩邊奇妙的翅膀。半暗不明的房間里,鏡子里的一張臉——從兩個黑翅膀之間痛苦而古怪地望著他——就是它:他自己的臉……那是神秘、蒼白、憂郁的——空間的惡魔”[3](P72)??尚Φ氖?,尼古拉以為自己是以魔鬼撒旦的形象出現(xiàn)在假面舞會上,可人們卻把他當作舞會上的小丑,他被女人們嘲笑著追趕,荒唐而滑稽的奔跑,成為“廢……廢物,蛤蟆……廢——紅色的丑角”[3](P108) 在《彼得堡》中,上流社會的假面舞會成為狂歡化的替代品[9](P260)。假面具成為尼古拉的真實角色,而其本來面目卻被遺忘。

通過狂歡化的反諷藝術,別雷展現(xiàn)了在這個文化復興,各種思想交織活躍的時代,精神世界卻無所適從、格格不入。就如伊萬諾夫所說,“對于酒神精神來說,重要的不是‘什么(что)、而是‘如何(как);重要的在于體驗那遠離現(xiàn)實的東西的美的激情。酒神精神的思潮在俄羅斯大地通過,它吸引了文化界的上層,酒神主義成了時髦,然而,尋找迷狂并不意味著找到了迷狂的那些人真正是迷狂的,他們很少關心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的問題或超經(jīng)驗的烏托邦的問題”[8](P144)。知識分子們專注的領域與參與革命運動的工人們格格不入。這種文化復興既沒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也無法改變俄國社會現(xiàn)有的激烈矛盾。所以別雷最終選擇了遠離,遠離那個神秘、混沌、充滿激情的彼得堡。尼古拉回到了鄉(xiāng)村,遺忘了一切,沉迷于研究古埃及文獻,癱瘓在了“僵死的金字塔坡面上”。結局孕育著必然,也浸透了果戈里式的悲涼。

二、涅瓦大街:果戈里的顏色光譜

別雷在《果戈里的技巧》中將物理學、統(tǒng)計學與語言的聯(lián)想性密度相結合,制作了果戈里作品中的“顏色光譜”,提供了十分詳細的數(shù)據(jù)結果。其中,果戈里最常用的色調是紅、白、黑等三種,分別為17.4%、14%、12.9%,而最不常用的粉紅色、橙色和紫色只有2.3%、1.2%和0.9%。別雷進一步分析了數(shù)據(jù)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在果戈里創(chuàng)作的第一階段到第四階段中,紅色呈現(xiàn)遞減趨勢而綠色卻逐漸增多,最終超過了紅色成為極值。同時第四階段的綠色21.6%和第一階段的紅色26.6%的平均數(shù)值為24.1%,接近第三階段白色的百分比22%。對比之前對勃洛克詩歌中的光譜研究,別雷發(fā)現(xiàn)果戈里的顏色運用更加鮮艷,能使人在視覺上留下色彩的光斑。同時,別雷還特別注意到許多沒有提到色彩但卻有顏色的事物 ,比如白色的“霧”“面孔”,黑色的“烏鴉的翅膀”“煤炭”等作為語言使用的慣例通常不會被關注。

此外,別雷制作了《彼得堡》和《死魂靈》中八種顏色光譜的對比圖,通過數(shù)據(jù)比較可以看到,二者對于黑色、黃色和紅色的使用在作品中所占比例較為接近且排名相同。最后,別雷得出結論:“我相信這就足以證明:別雷在聲音,圖像,顏色和故事情節(jié)方面的小說是對果戈里語言模式的研究總結;這種小說在20世紀復興了‘果戈里學派?!盵2](P309)他試圖為果戈里的作品建立象征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的藝術合成尋找新的風格解決方案?!侗说帽ぁ分械念伾庾V從純色到混合顏色的過渡伴隨著虛構人物的心理變化,從而建立了果戈里在彼得堡系列小說中所描述的風格。我們應當注意的是這些排名較高的顏色光譜背后所代表的象征寓意。

在小說的夜晚中最盛行的顏色是紅色。每當夜幕降臨,“光輝燦爛的櫥窗正在涅瓦大街上張開烈火熊熊的大嘴,到處都有數(shù)十、數(shù)百張地獄的烈火般的大嘴:它們痛苦地把自己又白又亮的光芒噴吐到石板上,還噴吐出鐵銹在燃燒似的渾濁濕氣。大街在冒火”[3](P77)。別雷擴展了果戈里的深淵主題,他把對地獄之火的恐懼和人間苦難的折磨融合在紅色中。他曾經(jīng)做過一個四歲孩子蓋紙片的游戲以此發(fā)現(xiàn)紅色中的具有可怖的特性。整個小說都籠罩在“紅色多米諾”事件導致的恐怖緊張的氛圍中,變成“魔鬼”后的尼古拉被地獄之火炙烤內心,吸干靈魂。在這里,紅色同時象征著一場即將到來的社會革命。以別雷為代表的“年輕的一代”象征主義作家深受索洛維約夫的“新基督教思想”中提出的關于要拯救和復興人類就必須實現(xiàn)與“世界的靈魂”——“永恒的女性”相融合的見解,所以在小說的結尾又出現(xiàn)了“白色的基督”。別雷把藝術看成是一種“精神革命”、一種對人類的拯救[10](P102)。他在長詩《基督復活》(1918)中也提到革命前的俄羅斯就像被地獄烈火吞噬掉的“一座墳基”,而革命后的俄羅斯則是啟示錄中那個“身披太陽的婦人”形象。別雷把基督教福音書的神話移植到現(xiàn)實中來,把它解釋為一種革新思想,1905年革命是基督復活的一個新階段,而革命過程中的痛苦和犧牲則是為拯救人類而必須付出的代價。紅色象征性地表現(xiàn)了俄羅斯就像耶穌基督一樣,經(jīng)受了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痛苦,但此后必將是新基督精神的復活。

白色多以燈光的形式出現(xiàn)在暮夜。在《涅瓦大街》中,果戈里將目光鎖定在了對夜晚和燈光的特殊氛圍,當天色漸暗,街道神秘的燈光讓城市的一切變的神秘陌生,人的意識陷入迷亂,幻覺夢境叢生,現(xiàn)實和幻境的界限變得模糊:“這時,神秘的時刻降臨了:燈光給萬事萬物都點染上一層奇妙而誘人的光彩。人的光影在她的臉上制造出來的微笑的幻影;不,那是自身的幻想對他的嘲弄”,“這條涅瓦大街時時刻刻在撒謊,尤其在夜幕降臨、只有白色的和淡黃色的房子依稀可辨的時候,整個城市一片轟鳴,流光溢彩。無數(shù)馬車從橋上沖下來,而馭手吆喝著在馬背上顛簸的時候,在惡魔親自點亮燈光把一切不按本來面目展示出來的時候”[11](P36)。在果戈里筆下,燈光具有魔鬼的不潔力量,掩蓋了彼得堡浮華外表下的殘酷,冰冷和腐化墮落,表現(xiàn)了的強大誘惑力量和欺騙性:“千萬別相信這條涅瓦大街!……一切全是欺騙,一切全是幻影,一切都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11](P35)果戈里筆下的涅瓦大街是欲望的“夢魘”,使得人性淪落和喪失。別雷在《彼得堡》中成功使用了果戈里的光照描寫,延續(xù)了這種視覺幻像。許多房子的墻上都閃爍著寶石的光芒,一個個由金剛石的光芒組成的詞兒在耀眼地閃閃發(fā)亮:“咖啡館”“滑稽劇院”“人造鉆石”“歐米加鐘表”[3](P77)。在商品化的涅瓦大街上,整個小說中的人物都處于一種白日夢的狂想中,“彼得堡大街把過往的行人變成影子,影子又把彼得堡的馬路變成人”[3](P55)。別雷發(fā)現(xiàn)果戈里的人物常常在晚上開始行動,從“一切”這個概念中脫穎而出的是與邪惡世界的聯(lián)系。在果戈里的詩意世界里,懶惰、邪惡、魔鬼和幻像之間有著持久的聯(lián)系。陰影籠罩著房屋,吞噬著活著的靈魂。對于別雷和果戈里來說,彼得堡不只是歷史的現(xiàn)實,也是人物的視覺幻境,在這里現(xiàn)實與夢境交織在一起。別雷將“一切”過渡到“無限”的空間里:那些從島上來的不安靜的影子,拖拉著雙腿走著,它們像一串重復出現(xiàn)的幻覺,通過大街反映出來,它們在像鏡子對著鏡子相互反映的大街上相互追趕,在那里,最短促的一瞬間擴展成為永恒的無限:在從一個大門口到一個大門口地慢慢踱步中度過歲月[3](P89)。別雷追隨的人智學觀點中認為,只有白色在通過鏡像的形式反映在現(xiàn)實的三維空間中映射后仍然是原色,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彼得堡》中白色的無限性內涵。

灰色和綠色是別雷的顏色光譜中的前兩位,被描寫成工業(yè)化污染導致的流行性疾病的蔓延。正如曼德爾施塔姆所說,“一想到我們的生活不是一個有情節(jié)、有英雄的故事,而是一個由憂傷、由玻璃制品、由不停歇地到處蔓延的狂熱的嘈雜聲以及由彼得堡流感譫忘囈語引發(fā)的所構成的傳說就讓人毛骨悚然”[12](P337)。小說為這種病態(tài)的氣氛所淹沒,十月里彼得堡的氣候潮濕寒冷,工廠里排出的廢水污染了居民的用水,“因為滋生桿狀菌而發(fā)綠的河水”使得人們“在被感染的墨綠色涅瓦河”邊,凍傷、流行性感冒四處蔓延,“綠色的水里充滿了細菌”,難以捉摸的細菌又變成了影子,從沼澤里冒出來的“各種疾病”和糟糕的天氣都使人陷入無限的幻覺中。果戈里筆下的彼得堡為白天和夜晚所分離,白天的彼得堡是蒼白、昏沉、憂郁的。黑色、灰色、蒼白構成了涅瓦大街的主色調,“這里一切都是潮濕、光滑、蒼白、灰蒙蒙、霧沉沉的”[11](P8)。而鮮有的亮色和炫目的畫面僅出現(xiàn)在上流社會的奢華舞會上,惡劣的天氣和冰冷的石頭大街麻木著人們的心靈。同樣,昏暗的彼得堡景色成為《彼得堡》小說的背景色:“某種灰色的、軟綿綿的東西在頭蓋骨下病態(tài)地蠕動著:軟綿綿的,及主要的——是灰色的,像……一條大街,像人行道的一條石板,想從海邊不停地冒出的霧氣似的氈子?!盵3](P544)別雷重構了幾百年的彼得堡神話,即一個借助彼得大帝的力量從一無所有到在沼澤的迷霧中生成的城市。他將彼得堡塑造成一個印象派的立體圖景,彼得堡的島嶼、涅瓦大街、涅瓦河、亞歷山大廣場、馬里奧諾廣場等城市意象在《彼得堡》中以各自獨特的空間特征被再現(xiàn)出來。他并沒有單純地呈現(xiàn)這些空間的物質形態(tài)特征,而是在美學、社會、經(jīng)濟層面上,以象征的方式建構出這些空間病態(tài)的精神特質。

三、三套馬車:俄羅斯去向何方

果戈里在《死魂靈》的第一卷結尾塑造了鳥兒般的三套馬車形象,他將俄羅斯比作一輛飛馳的馬車,以此探索民族的出路問題。

哦,三駕馬車!鳥兒般的三駕馬車,是誰發(fā)明了你的?大概只有在一個大膽活潑的民族手里方才可能產(chǎn)生出你來,只有在景色莊重、橫臥半個世界的平曠的國土上,方才可能產(chǎn)生出你來,任憑你自由馳騁著去計算里程,直等到你的兩眼發(fā)花為止……俄羅斯,你不也就在飛馳,像一輛大膽的、誰也追趕不上的三駕馬車一樣……俄羅斯,你究竟飛到哪里去?給一個答復吧。沒有答復。[13](P263-264)

俄羅斯在文學作品中經(jīng)常被比喻為向前飛馳的駿馬,果戈里借助三套馬車的形象抒發(fā)了對民族光明未來的渴望?!侗说帽ぁ分幸捕啻纬霈F(xiàn)了一系列與馬車相關的描寫。參議員阿波羅諾維奇的馬車是一個漆得晶亮的立方體,經(jīng)常像箭一樣穿梭飛馳在涅瓦大街上。這讓我們不難想象乞乞科夫乘坐那輛“相當漂亮的小型彈簧輕便折篷馬車”來到省會NN市的情景。當阿波羅諾維奇坐在馬車上時會突然沒有任何征兆地“伸出黑色麂皮里的兩只手急速舉到與胸部相齊的高度,他好像是用雙手保衛(wèi)自己。接著,整個身子往后一仰,碰到了后壁的高筒大禮帽便掉在光禿禿的腦袋下方的膝蓋上”[3](P33)值得注意的是,阿波羅諾維奇所作出的下意識動作正是為阻止馬兒繼續(xù)奔跑而拉住韁繩的行為,就像是讓奔跑的俄羅斯快速停下。他每次乘坐馬車時所戴的麂皮手套會放在Б號西北方的柜子里,而西北方也是俄羅斯地圖上首都彼得堡所在的地理位置。作為掌管國家重要機構的參議院,阿波羅諾維奇一直推行鎮(zhèn)壓反對派的政策,他總是想要壓制一切:“不安分的島嶼——要壓制,壓制!得用巨大的橋把他們固定在陸地上,用箭頭似的大街從各個方向把它們穿透……”[3](P526)對此,勒馬的動作又與“十二黨人廣場”上聳立的雕像“青銅騎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200年前的彼得大帝為了改革沖破一切阻力勇往直前策馬狂奔,而20世紀的阿波羅拉住韁繩只是為鎮(zhèn)壓他的臣民。別雷悲痛的是,距彼得大帝改革已經(jīng)過去兩個世紀,然而如今的國土仍然荒涼妻慘,貧苦的人民無棲身之地。正如果戈里在信中所寫:“在俄羅斯享受不到兄弟們親切熱情的接待,有的是暴風雪中的驛站那透徹骨髓的冷酷……”[14](P144)

另一個做騎馬動作的是恐怖分子杜德金,當他殺死背叛他的雙重間諜利潘琴科時,他把自己想象成了葉甫蓋尼,并將形體凝固于利潘琴科的尸體之上:“男人拿死者當馬騎;他手里緊緊握著一把剪刀;他伸長著這只手;他臉上——經(jīng)過鼻子,嘴唇——爬著一只一個斑點似的蟑螂?!盵3](P672)這一荒誕的姿勢戲仿了銅騎士,杜德金的瘋狂是也對這半個世紀霸主形象的諷刺。異化的銅騎士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開拓俄羅斯的前進之路。別雷對彼得的改革作出了批判:“從他把馬擲到芬蘭灰色的花崗巖上的那些日子起——俄羅斯被分裂成兩半;分裂成兩半的,還有祖國的命運本身;俄羅斯——受苦受難,嚎哭著,直到最后一顆,分裂成兩半。金屬的馬蹄轟隆隆就要倒在巖石上了,向整個彼得堡發(fā)出花崗巖粉碎的聲音?!盵3](P540)顯然,別雷把“青銅騎士”的雕像作為1905年的俄國面臨分裂危險的象征。

究竟俄羅斯的出路何在?這輛“馬車”應該奔向何方?這是果戈里在《死魂靈》中所發(fā)出的追問。果戈里對俄羅斯愛得深沉,他相信俄羅斯仍然有一線光明,有挽救的辦法和手段。他呼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勇士精神:“在俄羅斯,現(xiàn)在到處都可以做一名勇士。任何一種稱號和職位都在呼喚勇士精神。我們每個人都辱沒了自己神圣的稱號和職位(所有職位都是神圣的),需要有勇士的力量恢復它們應有的榮譽”[14](P144)。別雷延續(xù)了果戈里的探索,他同樣關注俄羅斯的現(xiàn)狀和出路:世界歷史走入了死胡同,俄羅斯又要發(fā)生可惡的周期循環(huán),這些都通過小說中的“化裝革命”得到了最好的表達?!侗说帽ぁ犯叨染酆现砹_斯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各種矛盾、分裂和沖突,別雷用“倒置的彼得大帝”和對“青銅騎士”的戲擬批判文化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英雄人物的失落。

綜上所述,安德烈·別雷對果戈里文本進行了主題和形式上的重構,豐富了果戈里的精神內涵?!肮昀飳W派”的風格正是“以靈魂的生活節(jié)奏形式進行反思”。沒有人能像別雷那樣敏銳地感受并運用果戈里作品中各種內涵豐富的象征意蘊。別雷在《彼得堡》中故意模仿果戈里的痕跡,并把諷刺運用到每一個人物身上,把他的恐怖貫穿到彼得堡的每一條街道里。以“笑”作為抗拒知識分子精神世界格格不入的武器,以高密度的顏色光譜書寫宗教理想和社會幻象,以騎馬的下意識動作表現(xiàn)被東西方撕裂的內在矛盾性。從鼻子戲法到三套馬車,別雷最終探索的是一條屬于俄羅斯未來的道路,他期待革命后復活的新基督精神,呼喊俄羅斯勇士精神的回歸,這也正是《彼得堡》在今天所具有的最迫切的世界意義。

[參 考 文 獻]

[1]管?,?建造心靈的方舟——論別雷的《彼得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Белый Андрей ,Мастерство Гогол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е[M].Москва, 1934.

[3][俄]安德烈·別雷.彼得堡[M].靳戈,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8.

[4]Klymentiev, Maksym. The Dark Side of “The Nose”: The Paradigms of Olfactory Perception in Gogols “The Nose”[J].Canadian Slavonic Papers,2009(2/3)

[5]БЕЛЫЙ, А. Символизм как миропонимание[M]. Москва,1994.

[6][俄]瓦·葉·哈利澤夫.文學學導論[M].周啟超,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7]張建華.果戈理小說狂歡化傳統(tǒng)的文化意蘊及詩學表達[J].中國俄語教學,2009(4).

[8][俄]尼·別爾嘉耶夫.自我認識 思想自傳[M].雷永生,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7.

[9][俄]瓦季姆·魯?shù)履?20世紀文化百科詞典[K].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3.

[10]汪介之.遠逝的光華——白銀時代的俄羅斯文學與文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11][俄]果戈理.果戈理選集[M].徐振亞,譯.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2][美]馬歇爾·伯曼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 現(xiàn)代性體驗[M].徐大建,張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3][俄]果戈理.死魂靈[M].滿濤,許慶道,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14][俄]果戈理.果戈理散文選[M].劉季星,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孫蘭瑛]

猜你喜歡
果戈里彼得堡安德烈
命途多舛的數(shù)學家:安德烈·韋依
少兒科技(2021年10期)2021-01-20 23:19:26
果戈里寫作
快樂語文(2020年14期)2020-07-04 00:02:02
超現(xiàn)實主義的反叛與創(chuàng)新——論安德烈·布勒東的《娜嘉》
諷擬在小說《彼得堡》人物形象構建中的運用
果戈理筆下的彼得堡主題
果戈里燒稿
北方人(2016年14期)2016-08-08 08:21:40
果戈里燒稿
做人與處世(2016年3期)2016-03-14 07:54:04
安德烈的愿望
小布老虎(2016年5期)2016-02-28 18:13:58
果戈里:把稿子推進“火坑”的作者才是好作者
幸運的人
小說月刊(2012年6期)2012-04-29 00:44:03
筠连县| 襄汾县| 华容县| 正蓝旗| 夹江县| 凌云县| 安远县| 邯郸县| 高雄县| 五寨县| 祥云县| 天门市| 丹阳市| 通城县| 安岳县| 苗栗县| 滨海县| 天柱县| SHOW| 葫芦岛市| 逊克县| 常山县| 仙游县| 恩平市| 新宁县| 新蔡县| 秭归县| 泰来县| 门源| 玛纳斯县| 那曲县| 蚌埠市| 蒙山县| 根河市| 水富县| 淮南市| 中方县| 曲水县| 江孜县| 绵阳市| 华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