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諾 譚 麗
(1.浙江工業(yè)大學之江學院,浙江 紹興312030;2.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浙江 杭州310013)
西湖綢傘造型輕盈、設計奇巧、制作精細、高雅美觀,將中國獨特的手工工藝與西湖美麗風景完美結合,素有“撐開一把傘,收攏一支竹”的美譽。既有日用價值,又有欣賞價值,特具江南藝術之神韻,一度享譽海內外。
西湖綢傘創(chuàng)制于1932 年,由都錦生絲織廠研制成功。這一創(chuàng)意緣于都錦生1931 年的日本之行。訪日期間,頗具西方資本經營管理頭腦的都錦生見到日本婦女的陽傘而觸發(fā)靈感,借鑒日本傘的制作工藝,幾經反復和研制,創(chuàng)造了利用杭州的原材料,將綢傘打造成實用、價廉、美觀的民用日用品。產品試制成功后,特聘上海電影明星來杭做廣告,打開綢傘的市場銷售推廣之路,并將綢傘冠名為“西湖”,成為特具杭州特色的旅游產品。然而這樣一個有著輝煌歷史、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手工業(yè)產品,在社會急劇轉型的過程中迅速衰退,確實令人惋惜。
西湖綢傘作為杭州傳統(tǒng)的地方產品,它的制作有著獨特的生產工藝和材料。西湖綢傘經歷了幾十年的制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獨特嚴格的制作程序。它有十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工藝要求,它是一項群體的智慧與手藝的結晶。主要的制作工藝如下:
1.第一道是采竹:包括選竹、號竹、砍竹。
(1)選竹:選擇竹身挺拔修長,長度達到8 米,三年以上竹齡的淡竹,粗細規(guī)格在5-6 厘米之間并且沒有陰暗面的淡竹;中段部位竹節(jié)間隔至少在26 厘米以上,竹筒圓直、色澤均勻、沒有陰陽面的斑疤。短骨采用竹齡6 年以上毛竹。選出的竹子可謂百里挑一。
(2)號竹:白露過后,上山選竹,儲備來年所需的淡竹。
(3)竹骨運輸與保存:取材后,每支竹用稻草每隔一米進行捆扎,防止運輸過程中擦傷表面,將待用的淡竹堆放在背陽的地方。
2.第二道工序是傘骨加工:包括劈竹、串骨、將原竹制成傘骨,并將竹子進行防蛀防霉處理。為不影響傘的美觀,竹骨一定要手劈,并保證每根竹骨粗細均勻,合攏時可重新形成竹筒狀。這道工序是最辛苦的。
(1)用稻殼擦去竹筒表面的灰白斑,使竹筒表面光亮。每株竹子截頭去尾,取中段2-4 節(jié)作傘骨,竹筒先對半劈開,再將竹筒劈成36 或32 根骨,每根骨4 毫米寬,36 根傘骨長度38±0.5cm,上節(jié)13cm,下節(jié)25cm,短骨16.8cm,32 根傘骨長度37±0.5cm,上節(jié)12.5cm,下節(jié)24.5cm,短骨16.3cm。擗下的傘骨按照順序編號,長骨每根鉆3 孔,短骨每根鉆5 孔,也可根據花線穿法而定鉆孔數。傘骨加工要求竹骨堅實竹整齊無嚴重斑疤傷痕,長短傘骨鉆孔位置正確均勻。
(2)防蛀、防霉處理:將篾青已披下分離后的傘骨,浸在含有防霉防蛀的水溶液中,煮沸30 分鐘后取出,用冷水洗凈后曬干。
3.車木:制作傘頭、傘柄、傘桿、傘斗。
要求使用堅硬細密硬雜木(抗日戰(zhàn)爭前,頭柄曾有用牛角制和木制二種,以后因牛角供應不上,價格貴,被淘汰)。傘頭多為西湖三潭印月的“潭”形,傘柄呈瓶形,下結彩穗。36 根傘骨的綢傘上斗外徑4cm,內徑1.25cm,下斗外徑3cm,內徑1.32cm;32根傘骨的綢傘上斗外徑4cm,內徑1.25cm,下斗外徑3cm,內徑1.32cm。傘桿木質要求采用小株硬雜木,傘桿不彎、不裂,粗細為12-12.4mm,在40cm 之間能承受20kg 的集中靜載荷力,不斷為準,不允許有塊形嵌補。
4.傘骨擗青:包括編號、擗下后,編好字號,每傘一扎。
擗青:先按照左右順序進行編號,再將已制成的傘骨上的蔑青擗下來,一把傘的篾青作為一扎,便于貼青后,傘面收摺起來后仍為一節(jié)天然竹段。
5.縫角:將一塊正方形的綢的四邊,每邊縫上一塊綢角,以利于繃面工序操作,長度80cm,針腳3.3cm,5 針縫直,吃縫不超過0.5cm。
6.串線,包括串腰線和邊線。
換腰邊線:將傘骨的“長骨”與“短撐”相連接處所貫穿的一道紗線,換上絲線,并在“長骨”爪頭處貫穿—道紗線。要邊線要求寬緊一致,銷釘牢固,竹衣干凈,分檔均勻,長骨銑槽不允許破裂,裝傘角度向下4~7 度,撐開后適合上架要求。
7.繃面:將已縫上角的綢繃在一個直徑是81 公分的竹型繃圈上,繃面要求圓正,四邊縫角均勻,綢紋正、白芷刷面,綢面挺直。
8.上架,將崩圈上的綢面直接固定在傘骨。
繃在繃圈上的綢面開洞正確不過頭,用膠水粘到已換穿好腰邊線的傘骨的長骨上,涂膠均勻,排擋齊直,綢面挺,四周不皺,無膠漬,不脫膠,膠邊不超過3.3cm。
9.剪糊邊,包括剪邊和粘邊。
將綢面修剪成圓形,邊闊1.2-1.3cm,刀口光潔整齊,并將圓圈綢邊向內折進,沿邊線糊牢,貼實平服,不露白不露縫,里外無漿漬。
10.穿花線:在綢傘內部短骨上,貫穿數道彩色絲線網。
穿花線工序,每把傘骨的短骨都有4 排細孔,每排32 孔,共128 個細孔,每孔直徑不到1 毫米,每排細孔之間距離僅10-25毫米,一把綢傘共要穿引296 針?;ň€三色搭配,線結牢固,換色換線顏色不混雜,線網花紋不錯線,拉緊線結,不能錯檔、斷線和散結。
11.傘面裝飾:以繪畫、刺繡、刷花為主。
繪畫采用國畫風格,早期以畫西湖全景圖和西湖傳說為主,后逐漸豐富,山水、花鳥等也都作為傘面繪畫的種類。刺繡采用杭繡,圖案多為民間喜聞樂見的龍、鳳、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壽桃、如意、八卦等圖案。刷花則是最傳統(tǒng)的工藝,就是先將圖案畫好、刻板,再把用絲網制成的網板放在傘面上,蘸上顏色進行涂刷。
西湖綢傘圖案有數十種,繪畫則采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技巧,以仕女、花鳥為主,繡花則題材多樣;刷花采用多種套色,以杭州西湖風景為題材。繪畫、刺繡和刷花因工藝不同,制作的先后次序略有不同,繪畫及繡花工藝是先畫和繡后再上架,刷花工藝是上架完成后再進行刷花。傘面裝飾要求色澤鮮艷、無粗細、糙塊、斷絲、油污漬、明顯機織檔子、破洞,傘面平整,花位高低正確,細結均勻,配色協(xié)調,圖案清晰,重點突出,有透視感,無色漬,用手輕抹花位不脫色,不露綢底。
圖1 指導制作西湖綢傘
12.摺傘:將傘折攏定型。
摺傘:將綢面折得整齊服貼,綢面貼青摺齊,使傘在收攏時,綢面不露出,長骨剔平,捏圓扎緊,里圈順齊,摺縫服帖,花位不剔掉。
13.貼青:將每支竹骨的青篾膠合到原配傘骨的綢面上,使傘面收摺起來后回復成一節(jié)天然竹段,以保護綢面,使得“三齊一圓”(頂齊、節(jié)齊、邊齊、收攏圓渾),每支高低±1mm,以左右各5 支傘骨并列比較,每把傘不得超過三處,粘合牢固,竹面清潔,無膠漬,花不粘掉,配青一致。
14.裝桿:傘桿裝配。
傘頭正,不歪斜,橫銷塞緊,裝釘牢固,傘面造型斜度目測標準,收撐靈活,傘彈簧彈性靈活,開傘通過彈簧位置無阻卡現(xiàn)象,彈簧不失靈,扎傘不露綢。
15.包漆頭:先對傘頭和傘柄雕刻造型后進行油漆。
包頭要求結實平挺,不起皺不反邊,綢與紙貼實,傘面與青面無漿漬。漆頭要求不露底,不露邊,配色均不流漆,光亮均勻,綢面青面無漆漬,傘柄、傘頂油漆色澤一致。
16.裝頭、柄:將頭、柄與傘主體粘合。
裝頭和柄要求膠正、膠平不露縫,膠不溢出。頭柄粘合牢固、清潔,傘柄膠合位置正確,且具有一定的牢度,傘頂傘桿能承受大于50N 的靜拉力、傘柄能承受大于100N 靜拉力,仍不能脫出,收撐靈活。
17.打釘扣:先打扣結,后裝釘。
做好篾青上的整潔工作后,釘上絲帶扣攀和柄端繩甩??劢Y又稱為葡萄籽,將絲帶中部縫合在花位對面的傘面上,距傘面底端約11-11.5cm,針腳靠骨沒有針洞,蝴蝶結耳圈大小一致,不露絲線顏色,扣緊適當。
18.檢驗
傘總長度53~54±0.4cm,重量低于300g,并對成品綢傘的膠合牢度、傘面綢染色牢度、傘面外觀、傘面綢外觀、收傘面外觀、油漆件外觀、開關性能、柄桿頂結合牢度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檢查,并對綢傘進行整體的清潔。然后就是包裝,至此一把美觀的西湖綢傘就制作完成了。
在18 道工序中最有技術含量的是上架與貼青。上架就是把傘面上到骨架上,要求要絕對平整,不能起皺,制作過程要全神貫注,十分的小心。貼青則是將分開的篾青和傘骨按照之前編排的號碼將傘面夾在兩者中間后歸位。這樣,把傘骨收攏后才能重現(xiàn)竹筒原本的形狀。這也是西湖綢傘的一大亮點特色,正所謂“撐開一把傘,收攏一支竹”。
西湖綢傘于2008 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西湖綢傘制作技藝的保護不僅僅依靠還在世的老藝人、更要有熱情的年輕人一起來學習西湖綢傘的傳統(tǒng)制作工藝。我們深深期待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西湖綢傘傳統(tǒng)技藝的隊伍中來,共同努力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讓綢傘這朵“西湖之花”重新綻放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