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彥斌
濫觴于初唐之“竹枝詞”,是發(fā)端于中唐詩豪廉吏劉禹錫的文學文體。晚唐詩人李商隱首開先河的“雜纂體”,是文章學文體兼語言學的語體。成熟于隋唐的“風俗畫”,則是一種非言語的,以繪畫的藝術語言作為表達方式的繪畫“畫體”中的一個畫種,視覺藝術。三者的核心詞,均在于“民俗”。
“雜纂體”與“竹枝體”,是濫觴于唐代的兩朵文體奇葩。那么,濫觴于巖畫、彩陶畫、絹帛畫,成熟于唐宋元,以明清為高峰的“風俗畫”,則是中國文化史文脈上的又一“畫種” 奇葩。或言之,“雜纂體”“竹枝體”與“風俗畫”,是中國文化史文脈上的三朵奇葩。
任中敏先生說:“竹枝者,真正之詩歌也,民間文學之大收獲也。若以歷史眼光衡之,其地位與國風等,可無疑義?!盵1]這里且略去“雜纂體”另議?;诎l(fā)生學原理的淵源與流變,不爭的事實是,“竹枝詞”與“風俗畫”的結合,堪稱珠聯(lián)璧合,“門當戶對”的美滿姻緣,是一道最佳語言民俗景觀。要素在于,兩者有著與生俱來的、共同的文化基因——緣于民俗題材而生。
除了繪畫藝術的表達與鑒賞意義外,風俗畫的文化價值更體現(xiàn)為以其寫實性表達與記述還原、印證社會生活史的場景情境。即如有畫史專家將之直接命名為“史實風俗畫”[2]252。本文主要是以社會文化史和文化符號學的視點探析、梳理中國風俗畫史的主體歷史軌跡,試圖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性特點。
語言民俗,是基于語言介質(zhì)和載體的世俗生活的習俗慣制及其各種層面的社會文化事象,是涵化于語言、民俗各自本體或語言民俗融合體的社會語言文化現(xiàn)象,是探析和感受深厚博雅的中華文化別開生面的視角?!爸裰υ~”與“風俗畫”以其“民俗”這個共同的文化基因為先天基礎的合璧,構成了一道具有特別景深與廣角鏡像的語言民俗景觀。
唐代在世界文化史上是個輝煌的時代,是文人竹枝詞濫觴和風俗畫成熟繁盛的時代。王利器、王慎之編《歷代竹枝詞》輯錄唐宋時期文人所作之竹枝詞,共存158首。其中,作為發(fā)端初創(chuàng)階段,唐代竹枝詞作者10人,今存詩38首,作者和作品的數(shù)量很是有限,但其發(fā)端中唐,在短短一時間就有杜甫、白居易、張旭、張籍等當時數(shù)位重要詩人的關注或參與,已可見其蓄勢待發(fā)的發(fā)展態(tài)勢。以此為開端,竹枝詞史證明了這一點。
劉禹錫《踏歌詞》詠道:“日暮江南聞竹枝,南人行樂北人悲。自從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盡時?!彼纬鸟R遠還畫有《踏歌圖》,如圖1所示。
注: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圖1 宋·馬遠《踏歌圖》(局部)
與竹枝詞開端的發(fā)展態(tài)勢相應,剛剛進入成熟繁盛的唐五代風俗畫,無論墓室、石窟壁畫還是以眾多知名畫家為主體的風俗畫作品,均蔚為大觀,涌現(xiàn)了諸如韓滉、張萱等一些代表性風俗畫家,和《搗練圖》《虢國夫人游春圖》《豐稔圖》《田家風俗圖》等優(yōu)秀作品。個中,僅韓滉一人的36幅畫作中,即有半數(shù)以上是田園風俗畫。
宋元時期的竹枝詞與風俗畫均獲長足發(fā)展,勘謂“并蒂蓮”。而且南宋畫家樓璹的《耕織圖》,在以圖像記述古老農(nóng)耕文化的同時,每圖各題配一首竹枝詞,直接于畫面同步表達同一題旨情趣,是中國竹枝詞和風俗畫史上最早的聯(lián)姻合璧。
據(jù)統(tǒng)計,宋代竹枝詞作者17人,存詩增加到了129首,元代竹枝詞作者152人,存詩483首[3],合計作者169人、作品612首,遠遠超越了開先河時期的唐代。而且,蘇軾、陸游、楊萬里、黃庭堅、范成大等很多在中國文化史和文學史上頗有影響的重要作家,都留下了傳世的竹枝詞作品。如蘇軾《竹枝歌》:“扁舟日落駐平沙,茅屋竹籬三四家。連春并汲各無語,齊唱竹枝如有嗟。”
宋元時期,宮廷、文人和民間工匠的風俗畫的題旨情趣,在兼顧鄉(xiāng)村的風土人情的同時,尤其著力與城市多階層的市井世俗生活風尚,呈現(xiàn)了文人審美情趣與大眾通俗文化的雅俗交融的局面。舉凡市井百業(yè)、百戲競技、行旅游賞、飲茶雅集、歲時風俗、禮儀教化、敬祖禮佛等,皆入丹青,選題和題材得以進一步擴展和深化,涌現(xiàn)出眾多可圈可點的優(yōu)秀作品。
此間,以張擇端、蘇漢臣等宮廷職業(yè)畫家和“士人畫”畫家及其作品,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西湖爭標圖》,朱光普《村田樂事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舶船渡海圖》,王居正《紡車圖》,南宋左建《農(nóng)家迎婦圖》,李唐的風俗人物畫《村醫(yī)圖》,蘇漢臣《雜技戲孩圖》《貨郎圖》《嬰兒斗蟋蟀圖》,馬和之取材《詩經(jīng)》的《豳風圖》等系列畫卷,以及民間工匠風俗畫群體的石家莊毗盧寺、山西稷山青龍寺的水陸畫等世俗題材寺院壁畫,繼隋唐五代風俗畫的成熟繁盛之后,獲得持續(xù)長足發(fā)展。
明代,風俗畫與竹枝詞活動空前發(fā)展,雙雙進入波峰時期。
據(jù)統(tǒng)計,明代的竹枝詞創(chuàng)作者600余人,今存竹枝詞5000余首[3]。有學者的評價直抵肯綮,如:“竹枝類樂府詩的發(fā)展,在經(jīng)過了元末由楊維楨發(fā)起的有‘數(shù)百家’詩人參與的‘西湖竹枝’大型酬唱活動后,即于明代形成了一種雨后春筍般的創(chuàng)作新格局,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明代其他類別的樂府詩創(chuàng)作,如歌行類樂府、宮詞類樂府,以及擬古樂府等?!倍?,由于劉基、袁宏道等一批重要作者“參與創(chuàng)作竹枝詞的詩人隊伍中,各類各派的詩人乃應有盡有”,“由于有了這些人的參與,而使得明代竹枝詞成就僅次于清代,而雄踞于唐、宋、元諸朝之上”[4]。
繼宋元風俗畫持續(xù)長足發(fā)展之后,明代的風俗畫發(fā)展開始步入了波峰階段。此間的業(yè)績,主要在于民間職業(yè)畫家群體。寺殿壁畫仍然很發(fā)達,但“終不若史實風俗畫之精麗艷逸,為時大觀也。其擅長史實風俗畫之巨擘,實惟周臣之高足仇英也”[2]253。另一位勘稱領軍的風俗畫家是陳洪綬。有評論指出:“史實風俗之人物畫則較盛。此類人物畫,明清之際,以陳洪綬為最有名。……大概清代之史實風俗人物及士女畫,可分二派:高古樸偉者,多以陳老蓮為宗,而法李龍眠者亦屬之[2]292”。
明代風俗畫獲得空前發(fā)展體現(xiàn)出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因市場消費需求,促生了作為創(chuàng)作主體的民間職業(yè)畫家群體偏重于風俗題材創(chuàng)作傾向;二是題材廣泛,長鏡頭廣角鏡似的密切貼近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場進行寫實性創(chuàng)作,作品更為豐富多彩,以民間信仰和民生為專題的木刻版畫異軍突起。兩大發(fā)展致使明代成為中國風俗畫的高峰期。其間較有影響的作品,如仇英《搗衣圖》《秋江待渡圖》,唐寅《關山行旅圖》《江南農(nóng)事圖》,戴進《春耕圖》《太平樂事圖》,計盛和呂文英的《貨郎圖》,陳洪綬《童子禮佛圖》《斗草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張宏《雜技游戲圖》《擊缶圖》,以及天津楊柳青、開封朱仙鎮(zhèn)、蘇州桃花塢等的木版年畫。
清代詩歌創(chuàng)作總量遠超以前歷代,竹枝詞的創(chuàng)作總量亦然,而且呈現(xiàn)“井噴式的發(fā)展”。據(jù)統(tǒng)計:“王利器等所輯《歷代竹枝詞》收錄作品25 000多首,90%是清代以后的作品?!盵5]“至清代,竹枝詞進入了鼎盛時期,呈現(xiàn)出井噴式的發(fā)展,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6萬余首,涉及衣食住行各個領域,文人以創(chuàng)作竹枝詞為樂”[3]。此間,非但康熙、乾隆皇帝喜作竹枝詞,如康熙的《長水竹枝詞》,乾隆的《荔枝效竹枝詞》三首、《昆明湖泛舟擬竹枝詞》六首,還與朝臣以竹枝詞相唱和。如查慎行《山莊雜詠》三十首序所云:“山莊者,我皇上避暑行宮之統(tǒng)名也。其間山川風土之美,草木禽魚之狀,一一俱蒙恩指示。凡耳之所聞,目之所睹,口不勝述,則紀以小詩。合成三十首,用備遺忘,不揣蕪詞,并呈御覽。”清代竹枝詞作品總量達到6萬余首,此前唐代以降總和僅是其九成略強[6],而且占據(jù)包括近代在內(nèi)迄今全部竹枝詞總量的九成以上,發(fā)展之快速,不可不謂“井噴式發(fā)展”。
清代文人畫中出現(xiàn)了蘇六朋、徐揚等具有代表性風俗畫畫家,涌現(xiàn)了諸如丁觀鵬《太平春市圖》,郎世寧等《弘歷上元行樂圖》,姚文瀚《歲朝歡慶圖》《賣漿圖》,蘇六朋《荻灣漁唱》,徐揚《姑蘇繁華圖卷》《日月合璧五星連珠圖》等很有影響的一些作品。與此同時,各地木版年畫以及《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繡像拍案驚奇》等戲曲小說版畫插圖大行一時,各種民俗事象題材作品暢銷文化市場,以民間畫師群體為主創(chuàng)的更加切近世俗生活的多品類風俗畫作品得以空前發(fā)展。宮廷、文人和民間工匠兩個創(chuàng)作群體,共同將清代風俗畫創(chuàng)作推向了歷史的“駝峰”。
清末民初,在竹枝詞創(chuàng)作與傳統(tǒng)樣式的風俗畫的發(fā)展史上,進入了因社會近代化轉型而形成的歷史拐點,通過各自適應性的題材或藝術形式的轉型實現(xiàn)與時俱進,形成多枝并秀的新紀元。
有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文本研究認為,“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竹枝詞,這種傳統(tǒng)韻文學形式的創(chuàng)作,出現(xiàn)過一個前所未有的繁盛時期……作為傳統(tǒng)的文學樣式,在近代都市形成的過程中,竹枝詞的創(chuàng)作獲得了新的契機”。具體根據(jù)是,“王利器等所輯《歷代竹枝詞》收錄作品25 000多首,90%是清代以后的作品。顧炳權編的兩種收錄上海地區(qū)的竹枝詞,即《上海洋場竹枝詞》和《上海歷代竹枝詞》,數(shù)量也在一萬首左右,情況十分相似”[5]。筆者認為,這些只是體現(xiàn)近代竹枝詞走出拐點的量化結果,竹枝詞之所以能實現(xiàn)近代化轉型,最重要的是其作者群體和題材的擴展。在舊體詩和白話新體詩同樣出現(xiàn)相接拐點之際,各地詩社團體蜂起,雅集頻繁,各種詩話即多達百余種[7],一個龐大的民國舊體詩人群體,開始關注和參與了形式約束較少,又可承繼古老“采風”傳統(tǒng)的竹枝詞創(chuàng)作。兩部蔚為大觀的顧炳權編的《上海洋場竹枝詞》《上海歷代竹枝詞》顯示,開埠較早的近代上海斷續(xù)出現(xiàn)的種種新生事物、重要事件,幾乎都進入了竹枝詞的創(chuàng)作題材,堪稱上海近代社會史的別種風土志[8]。此外,更將題材視野擴展到了海外,舉凡陳道華的《日本竹枝詞》,潘飛聲的《柏林竹枝詞》,張祖翼的《倫敦竹枝詞》,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等等。
清末民初,宮廷畫謝幕,文人風俗畫式微,傳統(tǒng)樣式的風俗畫從波峰漸入波谷。除倪田的《春郊牧牛圖》《鐘馗仕女圖》,陳師曾的《北京風俗》,豐子愷風俗題材漫畫等已經(jīng)屬于“小眾”的傳統(tǒng)文人風俗畫的一種堅守外,工匠畫師以此為拐點,成為風俗畫畫家的主要創(chuàng)作群體。此間,陳師曾的 34 幅《北京風俗圖》,嵩山道人的《三百六十行圖》,每圖大多配題一首竹枝詞作為說明文字,同步表達同一題旨情趣,反映了畫家們對這種同圖原創(chuàng)創(chuàng)作竹枝詞風俗畫佳配形式的積極選擇。
民間畫師在消費引導中重新定位,不失時機地不斷拓寬和適應新的應用領域,很快就使民俗題材作品進入報刊、廣告領域和海外文化消費市場,成為風俗畫得以通過轉型獲得新生的契機。舉凡民間畫師周培春、周慕橋、劉延年等的《北京民間風俗百圖》等的手繪民俗畫,蒲呱、林呱(關曉村)等的外銷通草畫水粉畫,配有中西對照歷表具有商品廣告性質(zhì)的月份牌畫(見圖2),以風土人情為主要題材的煙畫(香煙廣告),尤其是《點石齋畫報》《圖畫日報》《良友畫報》等晚清以來報刊圖畫中諸如《營業(yè)寫真》等大量的民俗題材白描畫(見圖3),等等,與時俱進,五花八門,多姿多彩,多枝并秀,各領風騷,從而形成了以民間畫師為創(chuàng)作主體,以文化市場消費為導向的近代風俗畫發(fā)展新紀元。
圖2 不失本土民俗色彩的月份牌
圖3 小說《施公案》木刻插圖
縱觀自文人“竹枝詞”出現(xiàn)以來,與“風俗畫”相關聯(lián)的一千三百余年的這一獨特的語言民俗景觀,無論鑒賞還是“以圖證史”,均有其獨到的文化史意義。其中,同圖同步表達同一題旨情趣的風俗畫,當謂之“竹枝詞風俗畫”。這里,基于社會文化史的視點,不妨將之大體分作三種類型。一是原創(chuàng)原圖的竹枝詞風俗畫合璧同步表達同一題旨情趣的竹枝詞風俗畫,如其開先河之作、南宋畫家樓璹的《耕織圖》;二是同時代竹枝詞風俗畫的互為解讀;三是非同時代竹枝詞風俗畫同一題材事象的集約性廣譜疏解。
播映效果自然、逼真的同期聲電影錄音工藝,在于提供與場景同步錄制真實聲音。以同一時代的竹枝詞風俗畫的互為解讀,亦堪稱一種“同期聲”。此類“同期聲”似的,同圖同步表達同一題旨情趣的竹枝詞風俗畫開先河之作,是《耕織圖》。
南宋畫家樓璹的《耕織圖》,又題《蠶織圖》(見圖4),是同圖同步表達同一題旨情趣的竹枝詞風俗畫的開先河之作。其圖以圖像記述古老農(nóng)耕、蠶織系列場景,同時每圖各題一首竹枝詞, 是中國竹枝詞和風俗畫史上最早的聯(lián)姻合璧。除當代另有題材相近的李嵩的《服田圖》外, 后世相繼有諸如明代宋宗魯《耕織圖》、仇英《耕織圖》,清代歷代帝王御制御題的《御制耕織圖》《棉花圖》,畫家冷枚、陳枚、何太青等的《耕織圖》,蔚為大觀,大多仿宋例配詩作為說明文字,成為應予特別關注的歷代風俗畫特別的一個專題支系。其中,明萬歷鄺璠《便民圖纂》所繪《耕織圖》,一如南宋樓璹《耕織圖》,各圖均配以一首同題竹枝詞。 耕織題材的風俗畫備受歷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許,樓璹將《耕織圖》呈獻宋高宗,當即獲得嘉賞并晉升官職(見圖5);元趙孟頫“奉懿旨”撰有《題耕織圖》二十四首,清代帝王甚至親自捉筆題詩,皆在于取義勸課農(nóng)桑并宣示關心民生。
圖4 南宋畫家樓璹的《耕織圖》,又題《蠶織圖》
圖5 康熙《御制耕織圖》題詩——國家博物館藏清道光粉彩《耕織圖》鹿頭尊
關于《耕織圖》的創(chuàng)作旨趣, 樓璹之侄樓鑰在《跋揚州伯父耕織圖》中說:“士大夫飽食暖衣, 猶有不知耕織者, 而況萬乘主乎? 累朝仁厚撫民最深恐亦未必盡知幽隱。此圖此詩誠為有補于世。夫沾體涂足農(nóng)之勞至矣, 而粟部飽其腹; 蠶繅織紀壬女之勞至矣, 而衣補蔽其體。使盡如二圖之詳, 勞非敢憚又必無兵革力役以奪其時, 無匯于吏暴胥以肆其毒, 人事既盡而天時不可, 必旱澇螟滕滕魚既有以害吾之農(nóng)夫。桑遭雨而葉不可食, 蠶有變而壞于垂成。此實斯民之困苦。上之人猶不可以不知, 此又圖之所不能述也?!薄陡棃D》后序亦云:“男耕女桑,勤苦至矣,聲詩以達其情,繪事以圖其狀,刻寘左右,以便觀省,庶幾飽食,暖衣者知所自云”。
在藝術鑒賞視野看來,“《耕織圖詩》作為題畫詩它并不流于對畫面的 ‘盡其狀’, 也非單純文人詩的‘盡其情’,而是將二者緊密結合使之成為耕織圖畫面的有機延伸。作為組圖形式,雖然含量比一般題畫詩巨大”。(李玉紅等,《<耕織圖詩>散論》,《滄?!罚?008.1.)在科學技術史學者的視野,“古代耕織圖,數(shù)千年來,其已著矣!繪事以圖其狀,聲詩以達其情,刻寘左右,以便觀省。其相類名詞尚多,如牛耕圖,耕圖,耕地圖。芟草播種圖、舂米圖、釀灑圖、耙地圖、耕獲圖,棉花圖云云,可謂異名同實。歷代耕織圖與古代工程圖樣一樣,各造其極,未可軒輊,其真實地再現(xiàn)了古代農(nóng)業(yè)工具的改進,配套使用和農(nóng)桑生產(chǎn)的技術水平,實可助古代工程圖學的研究”。
近代文人風俗畫中,陳師曾的《北京風俗圖》(見圖6)和嵩山道人的《三百六十行圖》(見圖7)等,堅守傳統(tǒng)畫法,而且是原創(chuàng)原圖的竹枝詞風俗畫。
圖6 陳師曾《北京風俗圖》冊頁
圖7 嵩山道人《三百六十行圖》的殘存本(選輯)
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名重一時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善詩文、書法,尤長于繪畫、篆刻。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美術小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等。其《北京風俗圖》為冊頁,共 34 頁,每頁一圖,每圖皆有題詞,現(xiàn)藏中國美術館。此畫本為梁啟超所繪,題材選取當時四類北京市井生活,一是占半數(shù)以上的畫面描摹幾種普通行業(yè)的市民生活情境,二是市井婚喪嫁娶、民間娛樂游藝活動,三是前清遺老遺少的情態(tài),四是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每圖大多配題一首淺白短詩或竹枝詞作為說明文字。例如,《旗下仕女》:“一套新衣費剪量,淡紅衫子內(nèi)家妝。金鈴小犬隨儂走,飯罷銜煙逛市場”;《坤書大鼓》:“白雪陽春時厭聞,巴人下里日紛紜。居然別有弦歌曲,點綴升平到十分”;《頂力人》:“北地移家少用抬,抗街低首亦生財。男兒煉得頭顱好,強項勝他捷足開”;《潑水夫》:“十日有雨爾閑娛,十日不雨爾街衢。買臣有妻爾獨無,奚為呼汝潑水夫”;等等。魯迅贊譽其作品“才華蓬勃,筆簡意饒”(《集外集拾遺·<北平箋譜>序》)。其病歿,梁啟超在悼詞中嘆稱“師曾之死系中國文化界之大地震”。
今所見嵩山道人的《三百六十行圖》為全卷殘存本十三幅。每圖大多配題一首竹枝詞作為說明文字。如《算命》:“先生家住在松江,肩背弦子走四方。怕羞使弟叫算命,我姐何日配夫郎。嵩山道人寫?!薄顿u藝》(蹬小孩):“賣藝宜師杜氏求金利,須有陶公運甓工。時栽乙未年吳太元制印。”《西瓜攤》:“西瓜又名白虎湯,大伏天時食無妨。惟有身若體虛輩,交秋以后不可嘗。光緒甲午春。”《洋女乘轎》:“婦女坐轎男人走,后面跟只好獵狗。外洋風俗更希奇,打躬怎消牽牽手?!薄冻喻|魚》:“世上便宜是女人,三條鱸魚秤三斤。如此小秤天下少,蘇州俗語說熱昏。時在光緒孟夏,嵩山道人寫?!薄掇D糖彩》:“我的生意不開口,主客走來自動手。針頭轉在條子上,包你吃各糖繡球。光緒之冬,嵩山道人寫。”《賣橘子》:“橘子賣得真便宜,孩童看見笑嬉嬉。定要婆婆買幾只,回家騙騙小弟弟。時在光緒乙未?!钡鹊龋?可見一斑。
嵩山道人,原本姓氏及生平事跡不詳,就其畫面題辭落款得知,當為活躍于光緒年間的民間風俗畫畫家。
再如《圖畫日報》1910 年 8 月至 10 月刊出孫蘭蓀的《鴉片煙毒之現(xiàn)象》,五十篇圖文并茂的竹枝詞畫作,題詩兩百首竹枝詞,以世俗化的形式宣示鴉片流毒之患,如今已是禁毒史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
宋元明清以來,隨著都市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達,市肆百工文化成為竹枝詞和風俗畫共同關注的一系重要題材??梢栽O想,其實很有實踐性,張擇端一軸《清明上河圖》長卷中的數(shù)百種宋代事象,若以宋代竹枝詞一一對應互釋互證。同理,仇英以明代社會事象繪制的《清明上河圖》,亦可同樣以明代竹枝詞進行對應互釋互證。近代京滬等地興辦的眾多圖畫報刊發(fā)表了各種題材風俗畫,同時也刊載了海量的竹枝詞作品,將之有選擇地整合,按題材關聯(lián),無疑會組合成若干系列圖文并茂的類如“同期聲”式文化景觀。如此這般,以同時代的詩圖互釋互證,其用意和效果,則是在同一時代的時空中,以相應題材的竹枝詞旁注、解讀同一題材的風俗畫,無論于藝術鑒賞還是社會史解讀,其效果更趨逼真,更為生動活潑, 更富有情趣。
清末以來,京滬等地興辦的眾多圖畫報刊發(fā)表了各種題材風俗畫,同時也刊載了海量的竹枝詞作品,若與同時期有關風俗畫鏈接組合,同樣也是近代語言文化史上的特別景觀。
同理,清代乾隆時期余上泗的《蠻峒竹枝詞》,龔澡身的《種人詠》,嘉慶時期張履程的《云南諸蠻竹枝詞》、舒位的《黔苗竹枝詞》,道光時期張澍的《黔苗竹枝詞》,同治時期黃炳堃的《南蠻竹枝詞》,咸同時期沈壽榕的《迤南種人紀詠》,光緒時期劉承祚的《元江種人竹枝詞》, 以及清末劉韞良的《牂牁苗族雜詠》、毛貴銘的《西垣黔苗竹枝詞》等,大都是長篇系列竹枝詞組詩,都是清代少數(shù)民族風情的生動寫照。若依其題材,分別配以同一時代的相應的風俗畫,無疑是一道民族文化別開生面的竹枝詞風俗畫風景線。
這類同時代竹枝詞風俗畫的互為解讀,對于直觀式的還原一些社會事象的場景、鏡像,顯然具有十分積極的社會生活史意義。
同一時代的竹枝詞風俗畫能夠互為解讀,同一題材的非同期“竹枝詞”與“風俗畫”題材鏡像亦可構成互釋互證。對于竹枝詞,是一種同類文化專題的圖解;對于同類文化專題的風俗畫,可謂同類文化專題的民俗語言藝術別解或旁注。而且,在此視域中,歷代留存的系列性、大體量風俗畫資源頗多,諸如清代佚名《市景三十六行》,蘇州市景商業(yè)圖冊,近代的《營業(yè)寫真》《成都通覽·七十二行現(xiàn)象圖》等,甚至還可包括日本的《清俗紀聞》《支那街頭風俗集》《北京風俗圖譜》,19世紀法國佚名水粉畫《清都風物志》(《清國京城市景風俗圖》),美國康斯坦特《京都叫賣圖》,等等海外的中國題材的風俗畫,均可如法配以不同時期同樣題材的竹枝詞進行互釋互證,是個領域更加寬廣的竹枝詞風俗畫文化景觀。
“竹枝詞”與“風俗畫”可以互釋互證、相互解讀,同理,還可以就同一更為微觀的具體事象進行個案的廣譜式疏解。這是一種“竹枝詞”和“風俗畫”集約性、集注匯釋性行為,有些貌似“亂點鴛鴦譜”,雜糅了不同時代的關于同一事象的多種文圖合璧。
以市井百業(yè)事物中的剃頭業(yè)為例。舉凡《北京民間生活彩圖》《成都之游玩雜技》《七十二行現(xiàn)相圖》《大雅樓畫寶》《三百六十行圖》《太平歡樂圖》《營業(yè)寫真》,以及《清都風物志》《清俗紀聞》《北京風俗圖譜》等中外風俗畫均有其相應的鏡像,歷代吟詠“剃頭”“剃頭匠”的竹枝詞,如《京華百二竹枝詞》所載“牟利各行有秘傳,剃頭鋪子最新鮮。要他不惜工夫好,給了活錢又酒錢”,《龍江竹枝詞》所載“剃頭店里轎堪呼,每店路頭兩轎夫。西上慈溪南上府,朝朝抬得氣唏吁”,《上海鱗爪詞》所載“申江浴室做跑堂,三種鄉(xiāng)方三種行。扦腳剃頭兼擦背,揚州京口與丹陽”,不勝枚舉。
又如“蹴鞠”。從漢代畫像石的蹴鞠圖到《蹴鞠圖譜》,北宋蘇漢臣所作的《蹴鞠圖》, 元代胡廷暉的《宋太祖蹴鞠圖》《明宣宗行樂圖》,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文征明的《蹴鞠圖》,清代黃慎所作的《蹴鞠圖》,構成了關于“蹴鞠”題材的專題風俗畫系列。與此關聯(lián)的是,同樣也存在為數(shù)眾多的專題竹枝詞系列。例如,明代《廣陵竹枝詞》“沙冠金距集時齊,蹴鞠場開一斗雞。走向橋南新曲里,袒肩擲帽競相提”,清代《踏燈詞》“不夜城開蹴鞠場,藕絲萬盞碧雞坊。傳燈笑指光明藏,親見長纓系鴿王”,《沈陽百詠》“蹴鞠裝成月樣圓,青鞋忙煞舞風前。足飛手舞東風喜,贏得當場羨少年”,等等,不一而足。
再以貨郎鼓和貨郎圖為例。除前述《北京民間生活彩圖》等外,從宋代李嵩《貨郎圖》(見圖8), 蘇漢臣《嬰兒戲貨郎》,明佚名無款《貨郎圖》,計盛《貨郎圖》,清代錢廉成《廛間之藝》中的《貨郎圖》,《北京風俗圖譜》中的“貨郎兒群圖”,直至近人齊如山《故都市樂圖考》貨郎兒的招徠響器“鼗”亦即貨郎鼓,堪稱貨郎鼓和貨郎圖蔚為大觀的專門事物的系列風俗圖。
圖8 陳師曾《北京風俗圖》冊頁中的《貨郎圖》
《錦城竹枝詞百首》“門外呼來賣貨郎,連鈴鼓動響叮當。婢供驅使娘彈壓,挑揀全憑女主張”,《沈陽百詠》“逢時花樣要新裁,門向金鈴響處開。旖旎誰家小兒女,春風聽喚貨郎來”,等等,皆可視為這一事象的廣譜式疏解,別有情趣的釋文。
《中華竹枝詞全編》輯錄4402位作者的6054篇69 515首竹枝詞作品。再加上此后又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篇什,據(jù)筆者粗略統(tǒng)計,從中唐至清末民初,存世總量八萬多首。今存龐雜但龐大“竹枝詞”或“風俗畫”積淀,蘊藏深厚,資源豐富,為如此這般構筑創(chuàng)建對同一事象的廣譜式疏解的文化景觀,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空間和實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