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丹丹, 沈浩, 時文珠, 鄧曼麗, 米衛(wèi)東
(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一醫(yī)學中心麻醉科, 北京 100853)
自1966年第1版心肺復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指南發(fā)表以來, 距今已有50多年, CPR仍是心搏驟停的基本搶救措施。 歐洲復蘇委員會和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一直在更新指南, 并反復強調高質量的CPR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CPR是臨床重點培訓技能之一, 醫(yī)護人員及醫(yī)學生常用無反饋機制的普通仿真人練習操作, 僅憑主觀感覺調整操作動作, 過程中缺乏互動反饋, 更無法評估CPR質量。 Resusci Anne是挪威挪度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一款CPR培訓模擬人, 型號為174-01250全身版本, 其與真人身高相似, 不但可以實現(xiàn)其他CPR仿真人一樣的培訓功能, Resusci Anne的SimPad反饋模擬器還能反饋操作者每一次按壓及通氣狀態(tài), 應用整體分數(shù)綜合評價CPR整體質量。 本研究通過使用有或無SimPad反饋的Resusci Anne模擬人, 來探討其在CPR模擬教學培訓中效果。
選取2018-07/2019-12期間來我科實習的大三女護生。 納入標準: 年齡<25歲, BMI 19~23 kg/m2, 未接受過CPR操作培訓。 排除標準: 心肺復蘇理論隨堂考試未取得滿分者。 本研究納入35名實習女護生, 排除5名, 最終30名護士入組。 所有學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被分為Resusci Ann(SimPad)組(S組)和Resusci Anne組(R組), 每組15人。
1.2.1 培訓方法 兩組均接受2019年AHA成人CPR更新指南理論知識, 隨后參加隨堂理論考試, 所有學員均為第1次考試滿分者。 兩組觀看統(tǒng)一標準的CPR操作視頻后, 隨機分為S組和R組。 兩組均使用Resusci Anne模擬人練習CPR操作30 min。 S組提供實時模擬反饋器SimPad; R組不提供實時模擬反饋器SimPad。 兩組學員練習結束后均使用Simman3G模擬人(產(chǎn)地: 挪威, 廠家: 挪度醫(yī)療器械公司, 型號: 212-02033), 行單人CPR考核。 每人依照指南流程做2 min CPR, 全程考場靜默。
1.2.2 考核標準 參照2019年AHA成人CPR更新指南內容, 僅作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的考核。 具體如下: (1)發(fā)現(xiàn)患者倒地; (2)確認現(xiàn)場安全后, 馬上判斷反應消失、 頸動脈消失、 呼吸消失, 啟動CPR; (3)胸外按壓; (4)清理呼吸道; (5)人工呼吸; (6)再次判斷反應、 動脈、 呼吸; (7)復蘇成功, 整理衣物。 考核教師不知學員分屬的培訓分組。
1.2.3 調查問卷 兩組學員操作考核后, 分組填寫匿名調查問卷。 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 分為非常好(5分)、 好(4分)、 一般(3分)、 不好(2分)、 很不好(1分)。
1.2.4 觀察指標 記錄2組學員一般資料、 年齡、 身高、 BMI, 記錄CPR操作指標: 按壓位置、 按壓頻率、 按壓深度、 潮氣量、 通氣頻率、 按壓中斷時間、 CPR整體分數(shù)。 調查問卷: CPR操作信心、 CPR操作能力、 CPR指南掌握程度、 教學滿意度、 課堂趣味性、 再次參加模擬教學意愿。
兩組學員年齡、 身高、 BMI、 學歷及CPR理論考試成績比較, 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1)。
表1 兩組學員一般資料比較
結果顯示, 2 min的CPR操作考核中, 2組平均按壓中斷時間和平均通氣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S組平均胸外按壓頻率明顯慢于R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S組平均按壓深度明顯高于R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S組整體分數(shù)明顯高于R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表2)。
表2 兩組學員施行CPR效果的比較[M(25%~75%)]
研究顯示, 經(jīng)過一系列理論授課、 理論考試、 操作練習和操作考核, 2組學員對CPR的操作信心、 自我操作能力、 CPR指南掌握度和教學滿意度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R組比較, S組對課堂趣味性和再次參加模擬教學活動意愿的評價更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表3 兩組學員調查問卷評分比較
心搏驟停是致死性的嚴重事件, 北美洲每年有數(shù)千人發(fā)生心搏驟停[1]。 CPR是心搏驟停急救的重要技術, 也是臨床醫(yī)護人員必備及反復練習的技能。 心搏驟停后1 min內行高質量的CPR, 復蘇成功率達90%[2]。 因此, 高質量的CPR是心搏驟停急救成功的關鍵。
學員常用傳統(tǒng)的無反饋機制模擬人行CPR練習[3]。 因傳統(tǒng)的無反饋機制模擬人無法提供客觀的量化指標, 學員不能直觀地自我改進, 只能依據(jù)個人主觀感受調整按壓頻率、 按壓深度、 回彈幅度及胸廓起伏程度等操作; 教師依據(jù)指示燈、 計時器或計數(shù)器等指標評判CPR質量, 存在一定的偏差。 有反饋機制的模擬人Resusci Anne(SimPad)可提供多種CPR數(shù)據(jù), 如胸外按壓的頻率和深度、 通氣頻率和通氣量、 按壓中斷時間、 整體分數(shù)和CPR成功率[4]。 學員通過觀看Resusci Anne(SimPad)的數(shù)據(jù), 可實時調節(jié)按壓深度、 頻率和通氣量, 反復強化動作要領, 加深肌肉記憶[5]。 練習結束后, 學員和教師還可通過CPR成功率, 評估整個CPR的質量。 這有助于建立學員CPR操作的信心, 并提高CPR練習的趣味性。 已有多項研究證實了具備反饋機制的模擬人可以提高CPR的教學效果[6-8]。
本研究遵循隨機、 對照、 單盲原則。 在2 min CPR考核中, R組平均按壓頻率明顯快于S組, 達到122次/min, 超過AHA指南的建議(100~120次/min), 胸外按壓頻率過快, 可導致心臟舒張期縮短, 心臟充盈壓降低, 心腦等組織器官灌注壓不足。 R組平均按壓深度為46 mm, 明顯低于S組, 也低于指南建議按壓深度(50~60 mm)[9-10]。 按壓深度不足可導致心室收縮壓降低, 心臟射血能力下降, 也可能降低心室舒張壓, 減少心室舒張末期容積, 同樣造成組織灌注不足。 S組平均按壓頻率和按壓深度均符合指南建議, 這可能與S組利用SimPad反饋器, 實時調整CPR操作有關。 兩組平均按壓中斷時間和通氣量無統(tǒng)計學意義。 AHA心肺復蘇指南強調, CPR過程中盡量減少胸外按壓中斷時間, 建議不超過10 s。 因為中斷按壓后, 冠脈灌注壓的提升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初始水平。 但2組平均按壓中斷時間均超過10 s, 可能由于學員首次接受CPR培訓, 自身能力無法保證既做好適當?shù)陌磯侯l率和深度, 又提供適當?shù)耐狻?從側面也表明高質量的CPR是需要學員反復及長期培訓才能實現(xiàn)。 Anderson等[11]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表明, 每個月利用帶有實時反饋機制的模擬人練習CPR, 可獲得更高質量的CPR。 AHA指南強調, CPR中應避免過度通氣(不超過 10 mL/kg)[12-13], 本研究顯示, 2組通氣量中位數(shù)分別為357 mL和350 mL, 以標準成人體質量估算, 2組通氣量符合指南要求。 整體分數(shù)是依據(jù)胸外按壓及通氣狀況評估整體CPR操作的綜合指標, 它分為3個區(qū)間: 0%~49%初級CPR復蘇操作水平; 50%~74% 中級CPR復蘇操作水平; 75%~100%高級CPR復蘇操作水平。 R組整體分數(shù)低于49%, 為初級水平; S組在50%~74%區(qū)間為中級水平。 因此, 利用SimPad反饋器指導CPR操作, 可以明顯提高CPR質量。 盡管S組的整體分數(shù)高于R組, 但仍未超過75%, 這可能與學員第1次接受CPR培訓有關, 也可能與培訓時長有關。 因此, CPR指南建議學員應接受更加高頻率的CPR培訓, 以提高CPR質量[14-15]。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顯示, 2組學員在操作信心、 操作能力、 指南掌握和教學滿意度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操作趣味性及再次參加模擬教學意愿方面, S組明顯高于R組, 可能與S組學員利用SimPad得到CPR操作的實時反饋器有關。 人機互動同樣使S組的課堂氣氛更為活躍, 有研究證明利用反饋器模擬教學可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16]。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 R組學員在考核后得知, 與S組練習CPR的方式不同后, 均希望體驗SimPad反饋器。
綜上所述, 在實習女護士的CPR模擬教學中, 使用帶有反饋機制的Resusci Anne(SimPad)模擬人, 可以提高學員CPR質量和教學效果, 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