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玲瓏奇巧 溫潤有方

2021-05-04 08:59王雪
收藏與投資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玉帶蒼龍教子

王雪

摘要:玉帶鉤兼具裝飾與實用的功能,造型多樣,玉帶鉤在中國歷史上經(jīng)歷了初始期、發(fā)展期、鼎盛期、回升期四個時期。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玉帶鉤幾十余件,年代以戰(zhàn)國及清代時期的居多,這些館藏的玉帶鉤大都選料上乘,紋飾精美。

關(guān)鍵詞:玉帶鉤;鉤頭;龍首;蒼龍教子

帶鉤古稱“犀比”,是古人革帶連接所用的掛扣。革帶是古人腰帶的一種,多以生革制成,故稱為革帶。革帶質(zhì)地生硬厚實,使用時需借助帶頭將首尾兩端扣連,為方便使用,帶頭通常被制成鉤狀,即為帶鉤。帶鉤兼有實用與裝飾雙重功能,材質(zhì)豐富,以青銅鑄造居多,也有以金、銀、鐵、玉等制成的。其中,玉質(zhì)帶鉤是較為珍貴的一類,早期一般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和使用。玉帶鉤一般由鉤首、身、鈕三部分組成,鉤首位于器之一端并向上彎曲成鉤,鉤身正面為鉤面,多有紋飾,鉤身一般有一鈕[1],紋飾以獸紋、龍紋、虎紋、蟠螭紋、鳥紋、卷云紋、幾何紋等較為常見。

帶鉤的起源與服飾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起初是作為實用品出現(xiàn)的,原有的革帶為皮質(zhì),質(zhì)地堅硬,不易解開,帶鉤應(yīng)運而生。關(guān)于帶鉤的出現(xiàn),國內(nèi)外考古學(xué)界都有過一些研究,其使用方法一般是先將鉤鈕撳入右手一端的帶孔,鉤首向外,然后以鉤首勾聯(lián)左手一端革帶的帶孔,便完成了固結(jié)腰帶的過程。帶鉤的用途目前已知的有束帶、佩器、佩物、佩飾四種[2]。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君子比德如玉”“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觀念,佩玉成為君子的象征,也是權(quán)力的象征。玉帶鉤在中國歷史上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初始期、發(fā)展期、鼎盛期、回升期四個時期。

可能是初始期的玉帶鉤見于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遺址,整體以修整好的長方玉塊鉆琢切磨而成,是古玉帶鉤制作的初始狀態(tài)。夏商周時期的考古挖掘未有玉帶鉤出土,也沒有傳世玉帶鉤的實物。

春秋至戰(zhàn)國時期是玉帶鉤發(fā)展的成熟時期,《左傳》中有“置射鉤而使管仲相”成就了齊桓公的千古霸業(yè)的記載。戰(zhàn)國時期玉帶鉤已形成了鉤首、鉤身、鉤鈕的基本結(jié)構(gòu)。

漢代是中國玉器制作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玉帶鉤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玉帶鉤的發(fā)展也進入了鼎盛期,佩戴玉帶鉤成為當(dāng)時盛行的風(fēng)氣,達官貴人、文人武士爭相佩戴。漢代的玉帶鉤形態(tài)豐富,既有帶有明顯戰(zhàn)國遺風(fēng)的方體形和琵琶形素鉤,也有體現(xiàn)戰(zhàn)國及秦時帶鉤特點的曲棒形鉤以及其他異形鉤。西漢時期的玉帶鉤在繼承戰(zhàn)國時期的器型和技法的基礎(chǔ)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質(zhì)量當(dāng)屬上乘,鉤面出現(xiàn)了蟠螭、鳳鳥等紋飾[3],東漢以后玉帶鉤開始衰落。

到了元明清時期,玉帶鉤的發(fā)展逐漸回暖,出土和傳世量增多。這一時期的玉帶鉤更偏重于裝飾功能,元代的帶鉤鉤首多為浮雕龍紋、花卉紋等。明清時期的帶鉤多琵琶形、如意形等,鉤首既有龍鳳又有鳥獸,鉤身上鑲嵌有寶石或各種珍禽異獸,十分精美。

新鄉(xiāng)市博物館館藏玉帶鉤幾十余件,年代以戰(zhàn)國及清代時期的居多,這些館藏的玉帶鉤大都選料上乘,紋飾精美,筆者特甄選其中數(shù)件以饗讀者。

一、戰(zhàn)國玉帶鉤

戰(zhàn)國時期,玉帶鉤發(fā)展趨于成熟,尤其是戰(zhàn)國時期中晚期的玉帶鉤,出土數(shù)量大、分布廣、工藝精,其形制、紋飾都有了較大的變化,鉤首、鉤鈕、鉤體的組合已經(jīng)定型[4]。此件戰(zhàn)國玉帶鉤(圖1-1、圖1-2)長4.5厘米,寬0.8厘米,厚1.8厘米,重14克,國家三級文物,1952年入藏。玉帶鉤形制小巧,長度較短,整體素面無紋飾,鉤背為方形鈕,整體雕刻為動物形象,黃色玉質(zhì),鉤首與鉤鈕的土沁、鈣化嚴(yán)重,底部破損有缺塊。

二、戰(zhàn)國玉帶鉤

戰(zhàn)國玉帶鉤(圖2),長5.5厘米,寬1.2厘米,厚1.6厘米,重17克,國家三級文物,1952年捐贈入藏。鉤首粗線條雕刻出動物形象,耳朵突起,鉤背為方形鈕。帶鉤整體呈乳黃色,有黃色和墨色土沁,鉤鈕鈣化明顯,整體造型小巧可愛,充滿趣味。

三、戰(zhàn)國琵琶形玉帶鉤

戰(zhàn)國琵琶形玉帶鉤(圖3-1、圖3-2),長8.5厘米,寬4.5厘米,厚2厘米,重70克,國家三級文物。帶鉤成琵琶形,鉤首為動物造型,兩耳突出,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眼睛、嘴巴,鉤體裝飾豎條紋,鉤體扁圓中部有不規(guī)則圖形突出裝飾,鉤體下半部均勻分布三個梯形缺口,造型充滿巧思。

四、清“蒼龍教子”玉帶鉤

“蒼龍教子”是清代玉帶鉤的常見圖案,也有學(xué)者將這一圖案構(gòu)成稱為龍螭紋。這一圖案一般將鉤首雕刻為龍首的形狀,鉤體雕刻一條小龍即蟠螭蜿蜒攀爬其上,整個構(gòu)圖莊重而不失親昵和諧。“蒼龍教子”的典故出自《三字經(jīng)》:“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惫湃艘陨n龍喻竇燕山,五子為竇燕山的五個兒子。相傳竇燕山早年間為富不仁,以勢壓貧而一直無子,后幡然悔悟,克己利人,廣結(jié)善緣,其妻連生五子。燕山身教言傳,十?dāng)?shù)年如一日,培育他們的品德修養(yǎng)。五子先后登科及第,時稱竇氏五龍。

清“蒼龍教子”青白玉帶鉤(圖4),長8.9厘米,寬2厘米,厚1.7厘米,重34克,保存基本完整。質(zhì)地溫潤細膩,青白玉質(zhì),雕工簡潔有力,鉤首雕刻龍頭圖案,鉤體雕刻攀爬的蟠螭,組成“蒼龍教子”的圖案寓意。蒼龍在上,威嚴(yán)慈愛,蟠螭在下,昂首欲飛,兩龍相顧,傳遞出濃濃的父子之情。

清“蒼龍教子”青白玉帶鉤(圖5),白玉材質(zhì),長11.8厘米,寬3厘米,厚2.5厘米,重90克,國家二級文物,保存基本完整,鉤首雕刻龍頭,嘴部外擴微張,眼睛突出外瞪,額部隆起,兩角突出于額頭之上,鉤身雕刻一條蟠螭,蟠螭作爬行狀,雙耳豎起,毛發(fā)后揚飄逸,整個玉帶鉤雕工精湛,栩栩如生。

清“蒼龍教子”青玉帶鉤(圖6),長8.9厘米,寬2.2厘米,厚2厘米,重43克,帶鉤整體透亮有光澤,青色與褐色相間,鉤首雕刻龍頭,龍眼突出,兩角突起,鉤身雕刻一蟠螭,兩龍相視,透露出濃濃的父子之情,鉤背為圓形鈕。

清“蒼龍教子”白玉帶鉤(圖7),長13.5厘米,寬2.7厘米,厚3厘米,重113克,白玉玉質(zhì),溫潤透亮,雕工細膩,鉤首為龍頭形象,嘴部微張,雙目突出,龍眉卷曲,龍角突起。鉤身一蟠螭蜿蜒爬行,螭身細長,遙相呼應(yīng),背刻陰線,憨態(tài)可掬。

清代青白玉琵琶形帶鉤(圖8-1、圖8-2),長5.9厘米,寬4厘米,厚2.3厘米,重55克,國家三級文物。此帶鉤整體呈扁方琵琶形,玉質(zhì)細膩有光澤,鉤首為方形龍首,龍首眼睛圓瞪,鼻子、嘴巴明顯,雙角寬大位于額頭兩端,鉤身鏤雕透孔,一蟠螭作爬行狀,蟠螭背部以曲線條裝飾,鉤身與鉤體組成了典型的“蒼龍教子”紋飾圖案。

五、清靈芝嵌寶石白玉帶鉤

這件清靈芝嵌寶石白玉帶鉤(圖9-1、圖9-2)為玉和寶石的復(fù)合質(zhì)地,帶鉤長10.8厘米,寬3.1厘米,厚2.6厘米,重72克,屬國家三級文物。此帶鉤鉤首圓雕一靈芝狀,上鑲嵌一顆心形紅寶石,下突雕圓鈕,其上鏤空立雕一只小螭虎爬行狀,發(fā)向后飄拂,須卻在頜下?lián)纹痼せ㈩^,面對靈芝,玉質(zhì)潔白細膩幾乎達到羊脂白玉級別,精巧玲瓏。靈芝,又有瑞芝、瑞草之稱,乃為仙品,古傳說食之可保長生不老,甚至入仙,因此它被視為吉祥之物,這件白玉帶鉤的首部取靈芝之形,寓意吉祥如意。

六、清青白玉龍首帶鉤

清代青白玉龍首帶鉤(圖10),原名龍頭帶鉤,長7.9厘米,寬2.3厘米,厚1.4厘米,重21克,1958年入藏。帶鉤整體細長,青白玉質(zhì),鉤首為龍頭形狀,線條簡潔有力,刻畫出高昂的龍首面部,威嚴(yán)肅穆,給人以威猛兇悍的震懾感,鉤體為素面。

七、清龍首青玉帶鉤

清龍首青玉帶鉤(圖11),長8.7厘米,寬1.6厘米,厚1.5厘米,重25克,帶鉤呈琵琶形,鉤首為龍首形象,嘴部微闊,眼部突出有神,雙耳位于頭部兩側(cè)上方,整體層次分明,形象立體飽滿。鉤體圖案為植物花紋,由果實和花朵組成,鉤體上部雕刻成熟的瓜果,果子與枝蔓、葉子相連,中下部雕刻一枚花朵,花朵周圍有蜿蜒的枝干和葉子,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成熟收獲的歡快畫面。

參考文獻

[1]趙宏偉.玉帶鉤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淺說[J].收藏家,2011(01):13-16.

[2]劉闖.宋至清末龍首帶鉤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xué),2015.

[3]成昕.玉帶鉤的歷史演變[J].收藏,2018(06):13.

[4]張楠楠.漢代玉帶鉤的特征及文化意義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2018.

猜你喜歡
玉帶蒼龍教子
鐵匠教子
繪畫
自駕往湘西高速路上
暮景
是什么“龍” 只能讓女子獨舞
是什么“龍” 只能讓女子獨舞
頌毛公
孟母教子
“七品芝麻官”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