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倪瓚,元代四大家之一,精通詩書畫。繪畫方式以簡勝繁,強調(diào)畫面當中的氣韻,他的繪畫實踐及美學思想不僅受當代人推崇,對明清畫壇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他的山水畫風格天真簡淡,獨特的構(gòu)圖方式以及繪畫的“逸氣”與他的生平經(jīng)歷、精神個性以及隱逸的思想相關(guān),是元代繪畫的高峰。
關(guān)鍵詞:倪瓚;山水畫;逸氣;筆墨;隱逸
一、倪瓚的生平經(jīng)歷
倪瓚(1301—1374年),元末明初畫家,詩人,與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合稱“元四家”。初名珽,字元鎮(zhèn),又字玄瑛,號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別號很多,有蕭閑仙卿、風月主人、幻霞子、幻霞生……有時還自書懶瓚。他的詩畫中題名最多的就是云林。他出生于無錫,前幾代均為隱士。他的家庭可以說是當?shù)氐母粦?,父親倪炳很善治家,但是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倪云林靠其兄撫養(yǎng)長大。倪云林在23歲之前生活富裕,衣食無憂,不問世事,但是他沒有一絲紈绔子弟的氣息,勤于讀書,專心繪畫寫詩。23歲其兄去世后,他開始經(jīng)營清閟閣。由于之前不問世事的生活狀態(tài),他并不善于經(jīng)營治家,很多“俗人”“俗事”使他不得不與之打交道,他一直向往的是清幽、遠離世俗的生活。他曾寫詩:“奸任忠誅轉(zhuǎn)繆悠,鄂王固豈為身謀?中興可望隳成業(yè),南渡何心報敵仇?!笨梢娝羞^很強的政治責任心,但只是一瞬間。他高尚清幽的個性與當時元代的政治制度不相適應,他的漢人身份在元代是下等人,他在元代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下被差別對待,科舉的中止使他有才無處發(fā),終生隱逸。48歲的倪瓚由于心中的苦悶、憂愁,開始信仰全真教,養(yǎng)成了超脫塵世、逃避現(xiàn)實的思想,這種思想也在他的繪畫中表現(xiàn)出來,作品呈現(xiàn)出蒼涼古樸、筆簡意幽的逸氣之感。從53歲到去世,散盡家財,棄家游走于太湖一帶是他生命中,也是他繪畫中的一個重大轉(zhuǎn)折點。雖然他遠離塵世紛擾,遠離世間凡塵俗世,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終究是苦悶孤寂的。他把這樣的心境融匯到他的繪畫創(chuàng)作之中,使畫面有了獨具一格的風貌。他說“寫圖以閑詠,不在象與聲”,即作畫如作詩,不必在形式上下功夫,重點在于自己詩畫中心境經(jīng)歷的表達,這對倪瓚形成自己的山水畫風格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一時期是倪瓚繪畫的鼎盛時期,此種風格前所未有。
二、倪瓚山水畫風格簡淡天真
“宋人千筆萬筆,無筆不簡,元人寥寥數(shù)筆,無筆不繁?!币院唩砀爬ㄔ死L畫并不全面。并不是所有元代畫家都是筆法簡便的,王蒙的千溝萬壑,林木茂密,皴法多變,可以說是繁密之至。黃公望和吳鎮(zhèn)的畫總體看來也不算簡易,趙孟頫的畫面有繁亦有簡。但在元畫中,倪云林的筆法最簡,畫面最干凈,寥寥數(shù)筆可成一幀。云林的繪畫中講究“惜墨如金”“蕭散”。元四家皆以董源、巨然起家成名,倪云林在經(jīng)營清閟閣時收藏了很多董源的作品細心臨摹,南方畫家董源的畫令他倍感親切。游蕩的數(shù)十年間他都在太湖一帶,因此他山水畫的風格并無荊浩、關(guān)仝的北方畫派氣息,作品中沒有沉郁渾厚、氣勢宏偉之風,盡是江浙一帶小情小景之風。倪瓚35—55歲棄田幽游,無欲無求,所以他那時的畫面顯得蕭疏空靈,簡淡天真。倪云林的畫可以理解為對太湖景致的一種提煉,太湖之景,湖內(nèi)多水,水中近處有幾塊坡石,石上三五株樹木,遠處似一片平坡。太湖景致和倪瓚的“一河兩岸”構(gòu)圖極為相似。“一河兩岸”是倪瓚畫風的典型代表,倪瓚的《漁莊秋霽圖》正是典型的“一河兩岸”構(gòu)圖,是他成熟時期的代表畫作。畫卷描繪了江南漁村秋景,此畫面盡顯倪瓚的個人風格特色。畫面分為上、中、下三段式。上段為遠景,三五座平坡舒緩展開;中段為中景,表現(xiàn)湖面景色,實則不著一筆,干凈利索,連水波紋都不畫一筆,以留白來表現(xiàn)水面幽靜;下段則為近景,幾塊坡石上面有幾株樹木,參差不齊,枝葉稀疏,用淡墨略點。整幅畫卷雖說平實簡約,但不失層次感,空間層次感特別強。用靈動的筆墨、簡約的構(gòu)圖表現(xiàn)出荒寒蕭瑟的意境。后人喻云林畫風為“不食人間煙火氣”,形象至極??傮w來看,倪瓚畫風以簡勝繁,給人干凈明了、靜謐而幽淡之感。在他之前的中國山水畫少有能表現(xiàn)出這樣美感的。倪瓚有嚴重的潔癖,據(jù)說每次洗澡要換十幾次水,穿戴的衣物要拂灰數(shù)千次,客人來訪后,客人經(jīng)過的地方都要用水和抹布擦拭一遍。當然,他潔癖的個性也反映在畫面上,十分干凈簡易。
三、倪瓚山水畫中的“逸氣”與“逸筆”
元代是蒙古族統(tǒng)治,民族關(guān)系十分復雜,種族分化也很嚴重,各族人民有高低貴賤之分,蒙古人最尊貴,色目人次之,漢人、南人是下等人,南人身份最為低賤。古有記載:蒙古人可以打漢人,漢人不準還手,蒙古人打死漢人,沒有死罪只罰從軍出征。倪瓚就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中。元初期又把人分為十等,“八娼九儒十丐”,倪瓚的身份就是下等“九儒”。元代取消科舉,社會地位的低下使大多數(shù)士人選擇隱居,才情無處安置,只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尋找安慰。隱逸之風在元代成為主流,元代士人的隱逸是社會性的,身在官位,心向隱逸,可謂“隱于官”。倪瓚不僅自己隱逸,他也勸身邊當官的朋友隱居于山水間,對于那些隱逸于田間心中還憂憚著國家政治的人他還進行第二次規(guī)勸,勸他們做到真正的隱逸。元代士人把心中的苦悶、百無聊賴寄托在詩畫當中,在自己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超脫、高尚之感。高逸即脫俗。元代強調(diào)脫俗最甚,但元代士人與世俗卻接觸得最多,“元四家”被視為當時的高士,無不與世俗打交道,為了把自己與世俗脫離,高調(diào)地表明脫俗的勢態(tài),地位越是低下,越要顯示自己的高尚清逸。在元代的繪畫領(lǐng)域,倪云林的“逸筆草草”“聊以寫胸中逸氣”最能表現(xiàn)元代的“高逸”精神。
倪瓚的“逸氣”不是憑空形成的,與當時的社會氛圍、個性、生活經(jīng)歷、思想修養(yǎng)皆有關(guān)系。倪瓚的“逸氣”也吸收了前代的“逸”思想,魏晉、北宋的繪畫理論都曾提到過“逸”。魏晉南北朝時期,繪畫領(lǐng)域提“逸”最多的是謝赫的《古畫品錄》,北宋時期蘇軾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這些理論使倪瓚繼承了對逸品的追求,并融合他自身的經(jīng)歷以及他的精神思想發(fā)展出元代更高境界的“高逸”思想。倪瓚是元代逸氣說最典型的代表,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逸氣有他自己的特點。倪瓚自幼接受儒家思想,后期轉(zhuǎn)向從道家和禪宗思想中尋找心里和精神上的寄托,他將道、禪、儒思想貫徹于他的繪畫思想中,曾說自己的繪畫思想是“據(jù)于儒、依于老、逃于禪”。這樣的道儒境界成為他畫中最典型的表現(xiàn),道儒思想支配著倪瓚的思想,使倪瓚在中晚年選擇散盡家財,隱居于山水中。漂泊凄清的隱居生活使他的畫面形成了更加鮮明的特色—蕭散清幽、簡淡高逸。這樣的畫面風格體現(xiàn)了高逸的繪畫境界。在這一時期,倪瓚的作品是空靈的、幽寂的,通過筆墨把高逸精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倪瓚的“逸氣”是將自己的經(jīng)歷、道儒思想、內(nèi)心思想毫無拘束地表達在畫面當中,是他的一種精神寄托。云林的畫跋寫道:“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云林認為畫畫不在于畫得像,不在于顏色似,而在于排泄胸中的逸氣,作畫只在于自娛。倪云林的作品皆是抒情,不但觀者看著抒情,更在于作者作畫時的抒情。
云林畫中的“逸氣”不僅是精神思想,也通過筆墨的灑脫描繪來表現(xiàn)內(nèi)在精神的超然和灑脫,即“逸筆”云林繪畫多用側(cè)筆、渴筆,他作畫并不是完全不用中鋒,而是以側(cè)筆為主,側(cè)筆畫出的線條更加靈活、更加飄逸、變化豐富,沒有中鋒那樣渾厚。他的畫面雖然構(gòu)圖簡單,但是側(cè)筆的變化使畫面多了靈動性。云林學荊、關(guān)的披麻皴,融合太湖一帶的坡石風貌,變筆法為松柔峻峭,形成自己的獨特表現(xiàn)手法—折帶皴。這種畫法使畫面看起來有一種潔凈、清幽的美感。云林惜墨如金,追求輕柔簡淡的墨韻,他不喜畫面中出現(xiàn)大片的墨染,畫面中幾乎沒有成片的墨色,用墨以干和淡為主,以輕、柔為主,以側(cè)筆為主,筆觸在紙上書寫,在著力和不著力之間顯得鮮嫩而不失蒼老。筆墨之間彰顯著簡淡、清幽、高逸,萬籟俱寂。墨紙上無霜月,卻有霜月感。云林的“逸氣”“逸筆”是他個人經(jīng)歷和體驗的真實反映,也是精神和心靈追求超逸的體現(xiàn),展現(xiàn)了元代文人畫特有的高逸風格。
四、倪瓚山水畫對后世的影響
倪瓚的山水畫不僅受到同代人的推崇,也影響著明清時期的山水畫家。倪瓚創(chuàng)作的山水畫和以前的繪畫方式都不相同,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構(gòu)圖方式和精神氣韻,這種繪畫方式和美學思想是空前絕后的,明清時期的畫家多臨摹學習他的繪畫風格。王世貞說:“元鎮(zhèn)極簡雅,似嫩而蒼。宋人易摹,元人難摹,元人猶可摹,獨元鎮(zhèn)不可學也。”由此可見倪瓚繪畫的高深之處。明四家之首的沈周也仔細鉆研過云林的畫,但只是構(gòu)圖上相似,氣韻和精神還是差些味道。我們從漸江大師的作品中也能看到倪瓚的韻味,他是師法倪瓚后自成一派的大師,新安畫派的開創(chuàng)大師。漸江學習倪瓚作畫的氣韻并融合自己喜歡畫的黃山景致,開創(chuàng)“新安畫派”。從他的《清溪雨界》《秋林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筆法都在效仿倪瓚的折帶皴,漸江的畫面亦是干凈、簡淡,畫面當中倪瓚的韻味頗濃。可見倪瓚對明清畫家的影響。倪瓚的“簡逸”畫風對近現(xiàn)代的繪畫也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在作畫的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形的要求,更應該注重繪畫時的精神思想,加入自己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畫外的意蘊更加可貴。
五、結(jié)語
繁易,簡不易。做加法簡單,減法難。簡是不容易的,對“簡”的追求實則是一種概括升華的過程。我們現(xiàn)代生活中注重更多的是簡單、簡易、簡樸,是生活中的放松,更是心靈上的追求?,F(xiàn)在的裝修都流行性冷淡風、極簡風,連廣告詞都懂得標榜“簡約而不簡單”,倪瓚的“簡逸”之風值得我們研究和深思?!昂啞辈恢皇窃牡湫?,也反映了現(xiàn)代人們的追求。
作者簡介
孫寧妍,1996年2月生,女,漢族,黑龍江海倫人,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美術(shù)專業(yè)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畫藝術(shù)。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2.
[2]周積寅.倪瓚繪畫美學思想[J].藝苑,1994(02):14-18.
[3]楊一筆.談倪瓚山水畫的“逸氣”[J].美學大觀,2009(06):12-13.
[4]車麗娟.倪瓚高逸境界探源[J].大眾文藝,2010(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