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春香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語文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文章探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途徑。
關鍵詞: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途徑;學習興趣;語文積累;思考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08-0110-02
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主要包括四方面內容,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教學目標,嚴格落實素質教育理念,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途徑,從而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的最佳途徑。學生剛剛接觸語文課程,而語文課程中的拼音、字、詞等又都需要大量記憶,因此,學生的學習壓力很大,興趣并不高。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思維特點,不斷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優(yōu)化語文教學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啟蒙階段就對語文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例如,筆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fā)現班級里有的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不濃,因此特別注重激發(fā)這部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學生年齡比較小,注意力時間有限,因此,筆者在教學中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借助互聯網的海量信息資源,不斷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在教學成語《畫蛇添足》時,筆者在教學字詞、分析課文內容之前,先以故事的形式將這個成語講給學生聽,然后引導學生觀看相關的動畫視頻,這樣在正式學習之前,學生就會對“畫蛇添足”這個成語講的是什么故事,故事是怎么發(fā)生的、怎么發(fā)展的,又是如何結尾的非常了解。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情境表演,為了將自己飾演的角色演繹得更加精彩,學生彼此交流、探討,積極參與情境表演活動??梢?,教師通過改變語文教學形式,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二、注重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
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教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從零開始的,這個時候的他們好比一張白紙,如何在這張白紙上畫出美麗的圖畫,要看語文啟蒙教師如何動筆。因此,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意識,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能力,如文學素養(yǎng)的積累、作文素材的積累、閱讀素材的積累等。當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產生質變,即有效提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各方面語文素養(yǎng)。
例如,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意識,并讓學生學會如何積累語文知識,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筆者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知識的積累可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進行,如看到某一個自己不了解的文學常識,某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故事等,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積累下來,甚至認識一個不熟悉的漢字,這都是在進行語文知識的積累,如果長時間堅持下來,會一步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筆者每周會把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本收上去看一下,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本內容檢查學生是否認真做了語文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還能夠通過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本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而在接下來的語文教學中有的放矢。如果某一個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做得特別好,那么筆者就會重點點名表揚,這是對這個學生積極學習態(tài)度的肯定,同時也能激發(fā)其他學生的競爭學習意識。另外,筆者會讓學生相互傳看語文知識積累本,目的是讓學生從其他同學的語文知識積累本中看到自己能夠用到的或者不知道的新知識,然后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這樣能夠促進全班學生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筆者認為,培養(yǎng)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學習習慣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存在這樣一個認識誤區(qū),那就是語文學科并不要求思考,只要死記硬背下來就可以得到高分。其實,這種想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不管哪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只有思考才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如通過對某一首古詩意境的思考,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揣摩,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文學帶來的愉悅、情趣,喚醒對文學的渴望與熱愛,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個性創(chuàng)造力。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語文學習也是這樣。教師可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再讓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語文知識學習,即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引領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例如,筆者在教學每一篇古詩的過程中,都會事先準備好PPT課件,把古詩上展現的內容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然后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教學《江畔獨步尋花》時,筆者先帶領學生認識作者,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然后讓學生抓住古詩中的字眼,了解古詩的意思并賞析,之后拋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詩中描寫的景物是什么?詩人是怎么描寫這些景物的?詩人為什么要描寫這些景物?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時刻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教學目的,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思考,讓他們進入詩人所創(chuàng)作的意境中,領略古詩表達的意境之美,揣摩作者的心思和思想感情,充分體會作者傳遞的對春天的喜愛、贊美,對寧靜生活的向往。當學生深刻了解古詩字詞意思及內涵之后,筆者會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課堂朗誦活動,鼓勵學生在多媒體播放的音樂旋律中有感情地朗誦古詩,這樣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這種教學活動也能夠幫助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舉一反三。
四、結語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而不是單純地把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作為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基于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開展一系列有趣的、有意義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語文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吳夢迪.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低段課堂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
[2]楊靜.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J].江西教育,2020(03).
[3]王佳靚.開展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J].語文天地,2019(24).
[4]蘇琳園.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5]陳茜.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實施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6]唐秀莉.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語文教材練習題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9.
[7]林佳.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9.
Abstract: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mainly includes four aspects: languag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thinking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and creatio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understanding. In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can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strengthen students' Chinese accumulatio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 ability,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of Chinese su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hinese.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core competence; promotion way; learning interest; Chinese accumulation; thinking 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