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鬼谷子》的“陰陽”思想與“說謀”論證

2021-04-22 10:37廖晨
邏輯學(xué)研究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鬼谷子蘇秦聽者

廖晨

1 問題的提出

《鬼谷子》是縱橫家的代表作品,以“說”“謀”為主線,記載了縱橫家的論證理論。其中,“陰陽”是縱橫家“說謀”論證理論的核心范疇。然而,由于歷史原因1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學(xué)者對《鬼谷子》的真?zhèn)未嬉?;二是否定《鬼谷子》的學(xué)術(shù)價值,甚至認為其理論是詭辯(參見[9])。,學(xué)界對于《鬼谷子》的研究本就不多,而著眼于《鬼谷子》之“陰陽”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在少有的研究中,鄭杰文([17,18])認為,縱橫家眼中的“陰陽”是普遍存在、可以轉(zhuǎn)化、變動的,提出了與之對應(yīng)的陰陽概遍論、陰陽轉(zhuǎn)化論、柔弱為強說,并指出《鬼谷子》把《老子》的“陰陽化生”學(xué)說運用到社會科學(xué)領(lǐng)域,其目的在于促使社會事件陰陽轉(zhuǎn)化;彭華([10])以鄭杰文的研究成果為基礎(chǔ),對其陰陽概遍論、陰陽轉(zhuǎn)化論、柔弱為強說作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并將“促陰轉(zhuǎn)陽”稱為“捭闔”,認為縱橫家的陰陽思想體現(xiàn)在“捭闔”的社會活動中;許富宏([14],第88–89、193–194 頁)認為,縱橫家游說之術(shù)是陰陽交感化生的結(jié)果,并且在游說實踐中,也要根據(jù)陰陽具有相互交感的特點來進行,其尚“陰”思想,與《老子》十分接近,其中《謀篇》“尚陰”思想直接源于《老子》;屈燕飛([11])認為辯證法是《鬼谷子》一書的理論基礎(chǔ),其中辯證法的運用總原則是以陽求陰,以陰結(jié)陽。結(jié)合上述研究來看,學(xué)界關(guān)于縱橫家“陰陽”思想的研究,重在分析“陰陽”間的關(guān)系、陰陽觀的核心地位以及梳理“陰陽”與黃老道家的源流。然而,縱橫家如何運用“陰陽”思想構(gòu)建論證理論?他們又為什么會選擇“陰陽”作為其論證理論的依據(jù)?這些問題,尚待解答。

近年來,由鞠實兒([7])提出并不斷完善的廣義論證理論,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中國邏輯史的研究視野,并把社會文化納入邏輯學(xué)的研究視域,主張運用社會文化解釋途徑研究論證,為研究縱橫家之“陰陽”提供借鑒。事實上,縱橫家將“陰陽”作為其論證理論的重要依據(jù),與當(dāng)時各國重視“用間”的社會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因此,在廣義論證視域下,本文將社會文化背景納入考察范圍,在分析《鬼谷子》之“陰陽”的基礎(chǔ)上,考察“陰陽”對縱橫家論證理論之論證規(guī)則與論證主張的影響,即對“說”與“謀”2從論證結(jié)構(gòu)上看,縱橫家之“說謀”論證理論由“說”和“謀”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說”為論證方式,具有“捭闔”“反應(yīng)”等論證規(guī)則,與墨家、孟子所采用“辯”(論辯)的論證方式大不相同;“謀”為論證主張,縱橫家為聽者量身定“謀”,意在促使聽者接受論證者的主張,即采納縱橫家提出的“謀”?!罢f”“謀”二者缺一不可。的影響,溯源縱橫家之“陰陽”及其論證理論。

2 《鬼谷子》中的“陰陽”思想3為盡可能如實描述先秦時期縱橫家的“陰陽”思想,本文只涉及《鬼谷子》前十一篇內(nèi)容,即《捭闔》至《決篇》,不考察《符言》《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持樞》《中經(jīng)》諸篇,其原因在于《符言》為《管子·九守》混入,后三篇或為唐人所作。如蕭登福([13],第69 頁)認為,自《捭闔》至《決篇》,均為“先秦《鬼谷子》舊物”,而《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至《中經(jīng)》是“佛道興起后的產(chǎn)物”;陳蒲清([1],第150–164 頁)指出,《捭闔》至《決篇》等十一篇是先秦《鬼谷子》原著,是縱橫家的著作,而《符言》是從《管子》混入《鬼谷子》的,卷下(《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至《中經(jīng)》)可能為唐人著作。

據(jù)《鬼谷子》所載,縱橫家的“陰陽”思想,大致有以下三點:一是肯定了“陰陽”的重要性,認為“陰陽”存在于萬事萬物中,是天地萬物運行的法則;二是擴展了“陰陽”的范圍,總結(jié)出論證諸方面的“陰”與“陽”;三是探討了“陰”“陽”之間的三種關(guān)系,即相反、相求與轉(zhuǎn)化。我們先來看第一點,《鬼谷子》首篇——《捭闔》篇——開篇即對“陰陽”進行了闡述:

粵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

在縱橫家看來,雖然萬事萬物變化無窮,難以捉摸,但是無論它們顯現(xiàn)出柔與剛,還是開與閉,抑或張與馳(弛)等表象,歸根到底,都是“陰陽”在萬物中的具體顯現(xiàn)。而圣人之所以能夠知曉世間萬物存亡的關(guān)鍵,籌策萬物的終始,通曉人心的道理,明鑒變化的征兆,其原因在于他們掌握了真理,即“陰陽”。

那么,何為“陰陽”?“陰陽”原對應(yīng)于方位,“陽”為水北山南,“陰”指水南山北,后被引申為明暗。4《說文·阜部》曰:“陽,高、明也?!薄瓣帲狄?。水之南,山之北也。”段玉裁注曰:“陰,暗者,閉門也。閉門則為幽暗。故以為高、明之反。”《廣雅·釋言》《玉篇·阜部》皆言:“陰,暗也?!保╗19],第4536–4539、4543–4547 頁)在《鬼谷子》中,縱橫家基于“陰陽”之內(nèi)涵,將其擴展至論證的諸多方面。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捭闔》)

不難看出,一方面,縱橫家根據(jù)論證實踐中參與者之口的開閉,區(qū)分出言說(“捭”)與沉默(“闔”或“默”)兩個論證階段,并用“陽”“陰”分別對應(yīng)于言說階段與沉默階段(傾聽階段)5一般來說,在論證實踐中,一方言說,一方沉默。沉默,是為了傾聽。故對于聽者而言,沉默階段也是傾聽階段,而對于論證者來說,該階段卻為言說階段,因此,為避免含混,下文將采用論證者視角,以區(qū)分論證階段。;另一方面,縱橫家用“陽”概括事物的積極方面(如長生、喜欲等),以“陰”歸納事物的消極方面(如死亡、誅罰等),以此劃分言說內(nèi)容。這是縱橫家將“陰陽”擴展于“說”。

此外,由于“陰陽”是天地萬物之法,任何事物都會在“陰陽”的作用下呈現(xiàn)出隱秘與公開、消極與積極的狀態(tài),“說”有“陰陽”,“謀”亦有“陰陽”,即“陰謀”“陽謀”之分。

至于“陰”“陽”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縱橫家用“反”字歸納出“陰陽”的三種關(guān)系:相反(對立)、反覆(相求)與返回(轉(zhuǎn)化)。我們先從“反”的第一種內(nèi)涵,即“相反”說起。

《捭闔》曰:“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可知,“益損”“去就”“倍反”體現(xiàn)出“陰陽”的規(guī)律;且文中的“益”與“損”、“去”與“就”均為相反關(guān)系,“倍”字本有相反之意6考《管子·山國軌》“有田倍之”;《墨子·耕柱》“夫倍義而鄉(xiāng)祿者”;《大戴禮記·武王踐阼》“倍德則崩”諸注([19],第256 頁)。,故“倍”與“反”也是相反關(guān)系。因此,在《鬼谷子》中,“反”體現(xiàn)出“陰”與“陽”的對立關(guān)系,具有“相反”的內(nèi)涵。

接下來,我們來看“反”的第二種內(nèi)涵——反覆。

一方面,從文本上看,《捭闔》言:“陰陽相求,由捭闔也。”又曰:“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惫省稗汴H”體現(xiàn)出了“陰陽相求”的關(guān)系;而“反覆”由“捭闔”所生,也應(yīng)具備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相求關(guān)系,因此,“反覆”也體現(xiàn)出了“陰陽相求”的關(guān)系。

另一方面,從字義上看,陳蒲清([1],第14 頁)認為:“‘反’‘覆’二字,互文成意,有翻來覆去的意思,指對事物應(yīng)該從正反兩個方面反復(fù)思考”;《飛箝》曰:“可箝而從,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由此可知,“反”與“覆”互文成意、反覆相求。故“反”體現(xiàn)出“陰”與“陽”的相求關(guān)系,具有“反覆”的內(nèi)涵。

關(guān)于“反”之第三種內(nèi)涵——返回,《捭闔》曰:“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還終陰,陰極反(返)陽。”當(dāng)“陰”“陽”各自達到極致,是可以朝對立方向轉(zhuǎn)化的??v橫家以一個“反”字,表示“陰陽轉(zhuǎn)化”之關(guān)系。此外,《反應(yīng)》言:“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逼渲械摹胺础?,用法與“陰極反(返)陽”中的一致,均表示返本復(fù)出、物極必反。由此看來,縱橫家“反”的第三種內(nèi)涵——返回,顯得不言而喻。

綜上所述,縱橫家用“反”來展現(xiàn)“陰陽”之間的關(guān)系,正如下圖所示:

“陰”與“陽”的關(guān)系“反”的內(nèi)涵

那么,基于“陰陽”思想,縱橫家是如何構(gòu)建論證理論呢?

3 《鬼谷子》“陰陽”思想下的“說謀”論證理論

3.1 “陰陽”之“說”——由“陰陽”而生的論證規(guī)則

縱橫家之所以豐富“陰陽”思想,是為了構(gòu)建由“說”“謀”組成的“說謀”論證理論。我們先審視由“陰陽”生成的論證規(guī)則,即“陰陽”之“說”。

首先,縱橫家將“陰陽”對應(yīng)于“說”的兩個階段(言說階段和傾聽階段),以生成論證規(guī)則——“捭闔”。如前所述,言說階段對應(yīng)于“捭”,傾聽(沉默)階段對應(yīng)于“闔”?!稗汴H”作為縱橫家論證理論中“說”的根本法則,既是“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捭闔》),又是“陰陽”在論證實踐中的具象。縱橫家“說謀”論證中的諸多理論,也是由“捭闔”而生的,也正如《捭闔》所言:“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捭闔)矣。”關(guān)于“捭闔”的運用,可如下圖所示([9]):

其次,縱橫家分析了論證者在言說階段的言辭,認為它們具有“陰陽”屬性7如前文所述,有關(guān)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等內(nèi)容的言辭,具有“陽”屬性;涉及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等內(nèi)容的言辭,具有“陰”屬性。,采用不同屬性的言辭,會對聽者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捭闔》)

縱橫家區(qū)分了言說內(nèi)容,將具有“陽”屬性的言辭稱為“始”,“陰”屬性的言辭視為“終”。在論證實踐中,論證者講“陽”屬性的言辭,會促進聽者采取相應(yīng)的行動;說“陰”屬性的言辭,會阻止聽者實施對應(yīng)的策略。進一步講,論證者要讓聽者接受其主張,唯有破除聽者之成見,讓聽者意識到堅持固有主張的危害,以及論證者所提主張之優(yōu)越性,方能讓聽者誠然接受論證者的主張,可謂是無“始”必?zé)o“終”,無“終”定無“始”。因此,論證者的言辭必須滿足“陰陽”相求,有“陰”必有“陽”,二者缺一不可。

再次,除了言辭具有“陰陽”屬性,聽者也具有“陰陽”屬性。因此,在論證實踐中,針對不同屬性的聽者,論證者所采用的言說內(nèi)容要相應(yīng)變化。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捭闔》)

尹桐陽注曰:“此‘陽’‘陰’,斥人性情而言?!庇釛υ唬骸绊n非《難一》曰:‘凡對問者,有因問小大緩急而對也。所問高大而對以卑狹,則明主弗受也?!n非之說蓋本鬼谷者?!保╗15],第19 頁)如前所述,長生、富貴、崇高等具有“陽”屬性;貧賤、失意、卑小等均有“陰”屬性。因此,論證者面對具有富貴、長壽等“陽”屬性的聽者時,在言說內(nèi)容的選擇上,應(yīng)重點把握“崇高”二字;反之,對于具有窮苦、失意等“陰”屬性的聽者,則要與“卑小”緊密結(jié)合??傊谡撟C實踐中,論證者需仔細考察聽者的性質(zhì),再決定具體的言說內(nèi)容,故如下圖所示:

最后,縱橫家基于“陰陽”的三種關(guān)系,生成了相應(yīng)論證規(guī)則,并將其稱之為“反應(yīng)”。

何謂“反應(yīng)”?《反應(yīng)》云:“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yīng)必出?!痹谡撟C實踐中,論證者與聽者如“言有不合”,論證者需運用“反應(yīng)”之論證規(guī)則,求得聽者之回應(yīng),從而打破僵局,將“不合”變?yōu)椤昂稀?,故“反?yīng)”乃是以“反”求“應(yīng)”。

具體來說,“反應(yīng)”的論證規(guī)則有三條,一是“捭反”之術(shù),體現(xiàn)“陰陽”的相反關(guān)系。《捭闔》曰:“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碧蘸刖白⒃唬骸胺渤佳允抡?,君則微排抑其所言,撥動而反難之,以求其實情;實情既得又自閉藏而撥動彼,以求其所言之利如何耳?!保╗15],第8 頁)概言之,論證者可采取反對聽者的策略,以獲得聽者之回應(yīng)。依據(jù)文本,與“捭反”相對的另一種論證方式是“隨其嗜欲”,依照文意,二者實為一反一順,與“陰”“陽”相對;且“捭反”之“反”亦有“相反”之意。故“捭反”的理論依據(jù)在于“陰陽”相對。

科研績效評價方面:第一,考核指標的權(quán)重分配是難點,權(quán)重的分配影響評價結(jié)果的準確性。第二,研究方法一般為定性分析或簡單定量研究,在數(shù)學(xué)模型基礎(chǔ)上展開績效評價的研究相對較少,在模型分析結(jié)果的基礎(chǔ)上展開對策研究的也不多見。第三,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高??蒲袀鹘y(tǒng)管理模式上,針對科研經(jīng)費管理系統(tǒng)平臺的績效評價模塊研究較少。如何在科研經(jīng)費管理系統(tǒng)的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逐步建立起合理準確的評價體系模塊也是本課題的研究重點。

二是“反覆”之術(shù),體現(xiàn)“陰陽”的相求關(guān)系。

反以觀往,覆以驗來;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反應(yīng)》)

陶弘景注曰:“欲以知來,先以觀往;欲以知今,先以考古;欲以知彼,先度于己。故能舉無遺策,動必成功?!保╗15],第24 頁)在論證實踐中,論證者如遇言語不合,亦可采用“反覆”之術(shù),即“觀往驗來”“知古知今”以及“知己知彼”,以明確聽者虛實。從規(guī)則上看,“往”與“來”“古”和“今”“己”與“彼”皆為相求關(guān)系,且“反”“覆”互文成意,符合“陰陽相求”之理。據(jù)此,“反覆”之術(shù)的理論依據(jù)在于“陰陽”相求。

三是“反聽”之術(shù),體現(xiàn)“陰陽”間的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系。

常持其網(wǎng)驅(qū)之,其不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圣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dāng)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遠聽之……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反應(yīng)》)

在論證實踐中,如遇聽者不言,論證者需要運用“反聽”之術(shù),通過變換“象比”的方式,讓聽者“開情”,以獲取聽者的真實情況。其中,“象”為意象8《說文解字·象部》曰:“長鼻牙,南越大獸,三秊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凡象之屬皆從象。”《韓非子·解老》載:“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今道雖不可得聞見,圣人執(zhí)其見功以處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保撟C者借助于聽者已知之事,由此在聽者心中成象,進而描述聽者未知之事,故象征、比喻等修辭方式均為“象”?!氨取敝割愃朴谂疟鹊男揶o方式9參見“比”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演變([5],第671-672 頁);《說文解字·比部》曰:“密也。二人為從,反從為比。凡比之屬皆從比”;《墨子·小取》言:“侔也者,比辭而俱行也”;《反應(yīng)》篇講“比目之魚”。,只是沒有現(xiàn)代修辭學(xué)對排比的嚴格規(guī)定,要求必須三句或三句以上相似語句并排而行,故排比、墨家的“侔”式推理,均可稱為“比”。

《反應(yīng)》曰:“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遠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惫省胺绰牎敝罁?jù),與下文“欲聞其聲反默”有關(guān)。如前所述,“欲聞其聲反默”中的“反”,意為“返回”,體現(xiàn)出“陰陽”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因此,縱橫家基于“陰陽”轉(zhuǎn)化,生成“反聽”之術(shù)。

綜上,“反應(yīng)”的三種論證規(guī)則與“陰陽”的關(guān)系,可如下圖所示:

概言之,“反應(yīng)”的論證規(guī)則,可如下所示:

由此可見,“陰陽”與“說”密不可分,縱橫家以“陰陽”為據(jù),生成“捭闔”“反應(yīng)”等論證規(guī)則。

3.2 “陰陽”之“謀”——由“陰陽”而生的論證主張

受縱橫家陰陽觀的影響,“謀”亦有“陰陽”之分:

故圣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圣人之制道,在隱于匿?!保ā吨\篇》)

縱橫家認為,采用“陰”(眾人之所不能知,眾人之所不能見)的方式易于解決問題,是圣人之道、智者之道;選用“陽”(眾人之所能知,眾人之所能見)的方式難以處理事務(wù),是愚人之道。“謀”作為智慧的載體,是縱橫家為幫助國君解決現(xiàn)實問題,而提出的具體方法,應(yīng)有“陰陽”之分。許富宏([15],第147 頁)指出,《鬼谷子》此處(圣人之制道,在隱于匿)揭示了謀略的原則,即在于“隱匿于陰”,謀之于陰而勿讓人知,則謀可成,此即所謂“陰”謀。從文本上看,圣人之道在于“陰”,而圣人制道的方式又是“隱于匿”,故“陰”與“隱”“匿”二字密切相關(guān)。何為“隱”?眾人所不能知。何謂“匿”?眾人所不能見。因此,“謀”受“陰”的影響,生成“陰謀”,具有“隱”“匿”之特性,即眾人所不能知、不能見。反之,與“陰謀”相對,“陽謀”的特點則在于眾人所能知、能見。在“陰謀”與“陽謀”之間,縱橫家更推崇“陰謀”,認為“陰”是圣人制道的法則,體現(xiàn)出縱橫家之“貴陰”思想。那么,“隱”“匿”在“陰謀”中是如何作用的?

其一,在謀略的生成層面,為確保眾人所不能知,縱橫家設(shè)謀,以“奇謀”為標準?!吨\篇》曰:“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睆摹爸\”的生成進程來看,縱橫家先要了解國君的實際情況,然后據(jù)此思索出具有等級之分(上、中、下)的三種謀略(三儀),通過對比參照,最終形成“奇謀”。關(guān)于“奇”,《謀篇》講:“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不難看出,縱橫家強調(diào)“奇”是制定謀略的根本要求。進一步講,若是縱橫家未能提出“奇謀”,則不可能說服國君,這是因為縱橫家所言之“謀”,皆是國君所能知的。故“謀”之道,在于“奇”。此外,從字義上看,“奇”意為異于平常。何為異于平常?則必為人所不知,若為人所盡知,又怎能稱之為奇?故“奇”與“隱”不謀而合,具有“陰”之特性。于是,“謀”的生成,以“奇”為標準,“奇”為“陰”之體現(xiàn),“奇謀”即為“陰謀”,具有眾人所不能知(隱)的特性。

其二,在謀略的運用層面,為確保眾人所不能見,縱橫家施謀,以“密謀”為標準?!赌ζ分v:“故謀莫難于周密,說莫難于悉聽,事莫難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jié)而無隙也。”縱橫家認為,“謀”之難,在于制定時要考慮周全,運用時要隱秘行事。為解決這一難題,確保周密,縱橫家需將謀略說與親密無間之人。故《謀篇》總結(jié)道:“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jié),結(jié)而無隙者也?!笨v橫家施“謀”,只說與一人,此人之外,眾人不能見“謀”,進而保證謀略施行于暗處,與“匿”相符,賦予謀略“陰”之屬性。因此,“謀”之用,在于“匿”。誠如《韓非子·說難》所言:“夫事以密成,語以泄敗?!?/p>

總結(jié)上述兩點,“謀”受“陰陽”影響,有“陰謀”“陽謀”之分。相較于“陽謀”,縱橫家更為推崇“陰謀”。這一點,與“說”之“陰陽”,大不相同。這是因為“說”中的“陰陽”各有所用,“陽”為“始其事”,“陰”為“終其謀”。因此,可以斷定,縱橫家在“說”中講求“陰陽”調(diào)和,而在“謀”中崇尚“陰謀”。“陰陽”之“謀”,可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實踐中,“陰陽”共生于縱橫家所設(shè)之“謀”,“陰謀”之外,有“陽謀”;“陽謀”之內(nèi),有“陰謀”。以蘇秦聯(lián)合五國攻秦10《史記·蘇秦列傳》載:“是六國從(縱)合而并力焉。蘇秦為從(縱)約長,并相六國。”楊寬([16],第417頁)認為這是后世策士的夸張,應(yīng)為五國攻秦,而非六國。為例,楊寬([16],第417 頁)指出,蘇秦推翻秦、齊連橫攻滅趙國的計劃,發(fā)動齊、趙聯(lián)合五國而合縱攻秦,其真正目的并不是為了挽救趙國,而是為了將來實現(xiàn)燕聯(lián)合秦、趙攻破齊國的“大事”,其原因在于秦、趙、齊三大強國鼎立,唯有造成秦、趙兩強合縱攻齊的局勢,才有可能把齊國攻破,若是秦、齊兩強連橫而攻趙,一旦趙國被滅,齊國的國力勢必更加強大,對于燕國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蘇秦為實施這一謀略,向齊湣王提出“兩帝立,約伐趙”(《戰(zhàn)國策·蘇秦謂齊王》),不如伐宋之利,建議取消帝號,使得“天下愛齊而憎秦”(《蘇秦謂齊王》)。最終,齊湣王接受蘇秦的主張。此例中,蘇秦施“謀”的終極主張,在于弱齊強燕,誠然,該主張斷然不能讓齊湣王知道。蘇秦之“謀”,從“陽”的層面看,是為了強大齊國,但從“陰”的角度看,確是弱齊強燕。蘇秦只言“謀”之“陽”(聯(lián)趙攻秦),卻不言“謀”之“陰”(弱齊強燕),正如下圖所示:

蘇秦之“謀”,“陽”為強齊,“陰”為強燕

后來,齊王察覺蘇秦的“陰謀”,車裂蘇秦于市11《戰(zhàn)國策·張儀為秦破從連橫》載:“凡天下所信約從親堅者蘇秦,封為武安君而相燕,即陰與燕王謀破齊,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齊,齊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于市?!薄9省秴问洗呵铩ぶ取费裕骸八斡锰器?、齊用蘇秦、秦用趙高而天下知其亡。”《淮南子·說林》曰:“蘇秦以百誕成一誠?!庇纱丝梢姡\略既有“陰”的層面,又有“陽”的層面,而“陰謀”才是縱橫家的終極主張。因此,我們不能將《謀篇》所言的“愚人之道陽”,簡單地理解為縱橫家反對將謀略施于明處,而應(yīng)理解為,縱橫家反對將“陽謀”中所包含的“陰謀”,公之于眾。倘若蘇秦將弱齊強燕告知齊王,就是“愚人之道”了。故《摩篇》講:“圣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p>

綜上所述,基于“陰陽”思想,縱橫家總結(jié)出由“說”與“謀”構(gòu)成的論證理論。那么,縱橫家為什么會選擇“陰陽”作為其論證理論的立論依據(jù)呢?

4 《鬼谷子》之“陰陽”溯源——基于社會文化背景的考察

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各持其說,皆有理論淵源,荀子總結(jié)為“持之有故”(《荀子·非十二子》)??v橫家也不例外,《鬼谷子》開篇即言“粵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間也……”(《捭闔》),后以“陰陽”為據(jù)。那么,在各派眾多立論依據(jù)中,縱橫家為什么會選擇“陰陽”呢?其原因,概言之,當(dāng)時各國之君崇尚“用間”,在此背景下,縱橫家應(yīng)運而生,行間諜之事,而間諜活動歷來重視隱秘,這就使得縱橫家之理論與“陰”產(chǎn)生了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進而使其以“陰陽”立論。

從社會文化背景來看,當(dāng)時七國爭雄,戰(zhàn)事頻仍,戰(zhàn)爭規(guī)模日益擴大12據(jù)楊寬考證,春秋戰(zhàn)國間,用兵的數(shù)量還在十萬左右;到戰(zhàn)國中期以后,用兵的數(shù)量甚至多達五六十萬。([16],第355 頁),戰(zhàn)爭代價13《孫子兵法·用間》言:“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薄稇?zhàn)國策·楚圍雍氏五月》講:“夫救韓之危,日費千金?!币搽S之日益高昂,給百姓、國家?guī)砹顺林刎摀?dān)。為降低戰(zhàn)爭成本,各國之君也逐漸意識到,相較于發(fā)動戰(zhàn)爭,間諜的使用,成本更為低廉14如《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載“而秦相應(yīng)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趙為反間”;秦王資助頓弱萬金,赴韓、魏、燕、趙從事間諜活動,參見《戰(zhàn)國策·秦王欲見頓弱》:“乃資萬金,使東游韓、魏,入其將相;碑(北)游于燕、趙,而殺李牧?!?,卻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正所謂“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軍之所恃而動也?!保ā秾O子兵法·用間》)因此,為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各國之君非常重視“用間”,并且付諸行動,如《史記·秦本紀》載,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刻石記功:“陰通間使,以事合從(縱),行為辟方。”這一方面表明,“用間”“合縱”15參見《韓非子·五蠹》:“從(縱)者,合眾弱以攻一強也;而衡(橫)者,事一強以攻眾弱也?!笔乔貒删桶詷I(yè)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李斯([8],第173 頁)所言:“秦人通過‘用間’成功地瓦解了敵國合縱聯(lián)盟,減少了統(tǒng)一過程中的阻力?!绷硪环矫?,也說明縱橫家出使各國,明為外使,暗為間使。

從實踐來看,蘇秦、張儀作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確行間諜之事:如前所述,蘇秦事發(fā),被車裂于市,成為燕國之“死間”16《孫子兵法·用間》載:“故用間有五:有因(鄉(xiāng))間、有內(nèi)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死間者,為誑事于外,令吾間知之,而傳于敵間也?!贝送?,蘇秦因“反間”罪而死,亦能從側(cè)面證實其從事間諜活動,見《史記·蘇秦列傳》:“而蘇秦被反間以死,天下共笑之,諱學(xué)其術(shù)?!?;張儀曾為秦相,后被秦惠王“罷免”,奔赴魏國,從事諜報活動17《史記·張儀列傳》曰:“(張儀)東還而免相,相魏以為秦,欲令魏先事秦而諸侯效之。魏王不肯聽儀。秦王怒,伐取魏之曲沃、平周,復(fù)陰厚張儀益甚。張儀慚,無以歸報。留魏四歲而魏襄王卒,哀王立。張儀復(fù)說哀王,哀王不聽。于是張儀陰令秦伐魏。魏與秦戰(zhàn),敗?!保乔貒吧g”18《孫子兵法·用間》載:“生間者,反報也?!倍庞幼⒃唬骸皳窦河匈t才智謀,能自開通于敵之親貴,察其動靜,知其事計,彼所為已知其實,還以報我,故曰生間?!保╗12],第296 頁)。

從文本來看,《鬼谷子》也與“用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鬼谷子》曾為日本情報人員的必讀書目([2],作者序言,第1 頁);《內(nèi)揵》講“或結(jié)以道德,或結(jié)以黨友,或結(jié)以財貨,或結(jié)以采色”,此術(shù)可用于間諜活動中的拉攏滲透,結(jié)交權(quán)貴19參《孫子兵法·用間》:“內(nèi)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泵穲虺甲⒃唬骸耙蚱涔賹伲Y(jié)而用之?!保╗12],第292 頁);《忤合》講“合于彼而離于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揭示了縱橫家被世人誤以為是“朝秦暮楚”“事無定主”的原因,也從側(cè)面印證了他們身負“間使”的特殊使命,蘇秦、張儀終其一生,各為其主——燕國、秦國,足以證明他們并沒有“朝秦暮楚”,亦符合《忤合》篇“計謀不兩忠”的論述?!豆砉茸印分邢嚓P(guān)論述亦不勝枚舉,至少可以說明縱橫家之學(xué)可用于諜報活動。

依據(jù)間諜活動的要求,隱秘20《孫子兵法·用間》曰:“事莫密于間。”杜佑注曰:“間事不密,則為己害?!泵穲虺甲⒃唬骸皫资虏幻?,則害成?!保╗12],第297 頁)行動才是重中之重,正如《謀篇》所言:“天地之化,在高與深;圣人制道,在隱與匿?!笨v橫家唯有行事隱秘,方能獲取情報,施行“陰謀”,最后功成身退,所以《摩篇》講:“微而去之,是謂塞窌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碑?dāng)時,諸子百家多以《詩》《書》為據(jù),所言乃是光明正大之道,縱橫家若以此為據(jù),則與本派所行隱秘、陰暗之事不相匹配。因此,《詩》《書》諸論,不能作為縱橫家的立論依據(jù)。那么,面對這種情況,縱橫家需要一種重視隱秘、陰暗的學(xué)說,作為其理論依據(jù)。

在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有貴陰柔的思想,與縱橫家之立論訴求不謀而合,學(xué)界亦有縱橫家之“陰陽”源于黃老道家之定論。從先秦“陰陽”演化進程來看,籠統(tǒng)地講,商周時期已有“陰陽”思想21井上聰([6])考商代干名制度、周代喪禮及用鼎等制度,認為商周時期已有“陰陽”思想,主要體現(xiàn)為“陰陽”轉(zhuǎn)化,并呈現(xiàn)出循環(huán)結(jié)構(gòu)。;至春秋時期發(fā)生演變:老子著《道德經(jīng)》,崇尚陰柔,孔子作《易傳》,崇尚剛強([10],第176—177 頁);到戰(zhàn)國時期,陰陽家鄒衍創(chuàng)“五德終始”之說,后被秦始皇采用22《史記·封禪書》載:“自齊威、宣之時,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薄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曰:“始皇推終始五德之傳?!薄稘h書·郊祀志》言:“齊人鄒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始皇采用。”。蘇秦或為《鬼谷子》之作者23考《鬼谷子》,《漢志》無,始見于《隋志》,曰:“《鬼谷子》三卷,皇甫謐注。鬼谷子,周世隱于鬼谷?!焙蟆杜f唐書·經(jīng)籍志·縱橫家》將作者改為蘇秦,云:“《鬼谷子》二卷,蘇秦撰?!薄缎绿茣に囄闹尽たv橫家》載:“《鬼谷子》二卷,蘇秦?!惫省端膸焯嵋贩Q:“舊本題鬼谷子撰,《唐志》則以為蘇秦撰,莫能詳也?!保谐鍪过R國的經(jīng)歷,或許有聞鄒子之說24據(jù)《史記·封禪書》載,鄒子之徒創(chuàng)“五德終始”之說,起于齊威、宣之時;考《史記·蘇秦列傳》,蘇秦曾“東事師于齊”,又見齊宣王、齊湣王。由此推測,蘇秦極有可能聽聞“五德終始”之說。;儒家為當(dāng)時顯學(xué),孔子之說,自是廣為流傳;戰(zhàn)國時期,帛書《黃帝四經(jīng)》有貴陰柔之說25如《經(jīng)法·四度》載:“柔弱者無罪而幾,不及而翟,是胃(謂)柔弱。剛正而□者□□而不廏?!薄妒?jīng)·雌雄節(jié)》曰:“皇后屯磿(歷)吉兇之常,以辯(辨)雌雄之節(jié),乃分禍福之鄉(xiāng)(向)。憲敖(傲)驕居(倨),是胃(謂)雄節(jié);共(恭)驗(儉),是胃(謂)雌節(jié)?!庇衷唬骸胺踩撕糜眯酃?jié),是胃(謂)方(妨)生。大人則毀,小人則亡……凡人好用【雌節(jié)】,是胃(謂)承祿。富者則昌,貧者則谷?!保╗3],第52、70 頁),韓非子著有《解老》《喻老》,黃老之說,亦盛于當(dāng)時。由此推測,當(dāng)時或許流傳著三種“陰陽”思想,而面對這些思想,縱橫家基于其立論訴求,選擇黃老之說,這也從側(cè)面說明,縱橫家是有所考量,而非隨意擇取。

當(dāng)時各國之君重視“用間”的社會文化背景,為縱橫家提供了廣闊的歷史舞臺,由于縱橫家身份特殊,任務(wù)艱巨,其思想相較于其他學(xué)派,顯得更為注重對“陰”的研究,其論證理論之源流,或可追溯至春秋時期的老子。當(dāng)然,除了春秋時期的哲學(xué)思想,其論證實踐也為縱橫家論證理論之構(gòu)建,提供借鑒。

5 “說謀”論證理論之溯源

理論源于實踐,縱橫家之“說謀”論證理論,離不開自身的論證實踐,更離不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論證實踐。從實踐上看,縱橫家周游列國,主張依靠合縱、連橫的外交活動稱霸,其受眾必是各國之君,而非平民百姓。與百姓言,即使失敗,也不會招致殺身之禍;國君則不然,早在春秋時期,人臣因說服失敗而慘遭禍患的事例就不勝枚舉。因此,為確保聽者(國君)欣然接受己方主張,縱橫家在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教訓(xùn)的基礎(chǔ)上,充分考察聽者的特殊性,并發(fā)展出相應(yīng)的論證理論。

縱橫家認為,讓聽者全盤接受說者的主張,是“說”之難,故《摩篇》言:“說莫難于悉聽。”為確保聽者言聽計從,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一個“情”字,即說者所言之事與所提主張,均要符合聽者的真實情況,故《摩篇》總結(jié)道:“說者聽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聽?!毙枰⒁獾氖牵瑧?zhàn)國諸子總結(jié)春秋時期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xùn),亦有相似之論,如韓非分析百里奚、關(guān)其思、彌子瑕等人的案例,認為:“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dāng)之……諫說談?wù)撝?,不可不察愛憎之主而后說焉?!保ā墩f難》)呂不韋及其門客考察管仲遺言、桓公溺臣,指出:“所能接近而告之以遠化,奚由相得?無由相得,說者雖工,不能喻矣……無由接,固卻其忠言,而愛其所尊貴也?!保ā秴问洗呵铩ぶ印罚┻@表明先秦諸子已經(jīng)意識到,“情”在論證實踐中的重要性。所以,《內(nèi)揵》曰:“不見其類而說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shù)。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庇纱丝梢?,縱橫家將“得情”置于論證實踐的先決位置,基于聽者的特殊性,為了“得情”,勢必要對聽者因素展開詳細分析。

其實,廣泛存在于春秋時期的論證實踐就已表明,論證者(說者)早已意識到受眾(聽者)因素對于論證成敗的影響,如同一論證者針對同一事件,面對不同的受眾,會使用不同的說辭([4])。縱橫家在總結(jié)歷史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對聽者的考察更為細致:一方面,繼承了前人針對不同聽者,采用不同說辭的論證策略26《權(quán)篇》曰:“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于辨;與辨者言,依于要;與貴者言,依于勢;與富者言,依于高;與貧者言,依于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于敢;與愚者言,依于銳。”;另一方面,總結(jié)出“量權(quán)”27“量權(quán)”之術(shù)是對聽者所處國家及周邊環(huán)境的考察,涉及經(jīng)濟、人口、資源、地緣、政治、文化、外交、社會等諸多因素?!洞吩唬骸昂沃^量權(quán)?曰:度于大小,謀于眾寡,稱貨財有無之?dāng)?shù),料人民多少、饒乏有余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少孰多;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兇;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cè)孰辯。能知此者,是謂量權(quán)。”又曰:“計國事者,則當(dāng)審權(quán)量?!薄按椤?8“揣情”之術(shù)是說者在考察聽者心理(主要是喜與懼)的基礎(chǔ)上,合理運用說辭,強化聽者心理(喜懼),進而探知聽者的真實所想。《揣篇》曰:“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庇衷唬骸罢f人主,則當(dāng)審揣情。”等方法,進而“得情”,為“說謀”論證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縱觀全文,縱橫家之“說謀”論證理論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一方面,受黃老道家之“陰陽”思想影響,生成“捭闔”“反應(yīng)”等論證規(guī)則,以及有“陰謀”“陽謀”之分的論證主張;另一方面,春秋時期的論證實踐,也為該理論提供寶貴經(jīng)驗。這表明戰(zhàn)國諸子的邏輯理論有其產(chǎn)生的基礎(chǔ),而春秋時期的相關(guān)思想觀念是探究上述基礎(chǔ)的重要資源。([4],第30 頁)

此外,縱橫家之“說謀”論證理論是基于中國特定時期特定文化背景下產(chǎn)生的論證理論。試想戰(zhàn)國時期并無“用間”的社會文化背景,蘇秦、張儀——作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也不會明為外使,暗為間諜,自不會以“陰陽”為據(jù),發(fā)展出“說謀”論證理論了。誠然,若是缺失了這一重要背景,縱橫家也不會列席于戰(zhàn)國諸子之中,更不會在戰(zhàn)國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為解釋縱橫家一脈,自戰(zhàn)國以后,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埋下了伏筆。因此,在廣義論證視域下,本研究將社會文化背景納入研究范圍,分析其對論證的影響,這有利于展現(xiàn)我國先秦時期論證實踐以及論證理論的本來面目。

猜你喜歡
鬼谷子蘇秦聽者
鬼谷子考查學(xué)生
勞工(外二首)
口譯語體的順應(yīng)性研究
鬼谷子七十二術(shù)
千古第一奇人鬼谷子的書為何被禁千年
嶺南園林聲景美研究
為什么用二百五罵人?
引錐刺股
三人成虎
前倨后恭
买车| 新蔡县| 石林| 民和| 桑日县| 钟山县| 漯河市| 东港市| 安岳县| 浦东新区| 桃园县| 高陵县| 松江区| 卫辉市| 昭通市| 深泽县| 杭州市| 洛阳市| 开平市| 汕尾市| 临桂县| 东方市| 新密市| 连州市| 民权县| 新蔡县| 正镶白旗| 常山县| 海原县| 新郑市| 邢台县| 宁乡县| 白城市| 临夏县| 安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广西| 扎赉特旗| 金坛市| 石景山区|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