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喆
好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yǎng)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葉圣陶先生這樣說過。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葉圣陶先生還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睂W前幼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幼兒未來發(fā)展的基礎。行為習慣是幼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也是塑造個性的關鍵。國外曾有教育家這樣說過: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由此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可使幼兒生活、學習自然有序、充滿生機,相反則會使幼兒一日生活雜亂無章,死氣沉沉,以至影響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當前我國農村幼兒,其父母大多在外打工,多為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能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負責照料孩子日常起居的祖父母一輩則認為:只要吃飽穿暖就可以了,其余一切則讓孩子順其自然,無所謂什么習慣培養(yǎng)。幼兒因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還認識不到好的行為習慣所帶來的好處。長期以往,這些孩子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出現(xiàn)了許多陋習:衛(wèi)生習慣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飯前便后不洗手、不經(jīng)常洗澡換衣服等);禮貌習慣欠缺(遇到生人不會打招呼、不主動問候老師和小朋友、臟話粗話到處說、與幼兒有沖突時,不能用語言溝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決);缺乏應有的思想品德和社會交際能力(缺少同情心和有愛心、與同伴協(xié)商、合作能力差)。幼兒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形成要有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從小注意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習慣,能更好地為幼兒全面發(fā)展大下良好的素質基礎。
在農村,一些父母存在著教育能力的貧乏,輕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再加之社會種種不良現(xiàn)象都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幼兒心靈狀態(tài)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在一線工作,我常常發(fā)現(xiàn)當我們和家長談到幼兒的習慣時,家長卻表現(xiàn)出一種漠不關心的神態(tài)。吐一口痰,扔一片紙,儀表不整,行為不文明等在一些家長眼中確實是不起眼的事,??伤麄兾丛脒^,成人對這些小事漠然處之,孩子就會習以為常,聚沙成塔,積少成多,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以后糾正就非常困難了,豈能談得上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素質呢?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幼兒階段是人生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將會學習到人與人之間忽然互助,團結友好,熱情處事等簡單的做人之道和良好生活習慣的初步養(yǎng)成及多種能力的逐步培養(yǎng),只有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才能讓讓他們在之后的生活和學習中終身受益。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這就要求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從生活的點滴入手,一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去培養(yǎng)。
面對這些無良好習慣的農村孩子,每一名幼教工作者都應積極思考、努力探索,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讓他們較快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日后成為“社會的人”奠定基礎。根據(jù)以上現(xiàn)狀,就如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研究。
一、根據(jù)年齡特點,提出要求,目標恰當
每一位幼兒教師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時,首要考慮的是自己提出來的要求是否與幼兒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相符合,是否在孩子的接受范圍之內,是否適合本班大多數(shù)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說,在訓練目標的制定方面,要從實際出發(fā),對各年齡段及不同的幼兒分別提出合理的要求。要講究科學性,不能操之過急。這種目標既不是孩子輕而易舉就能達到,也不是通過努力無法實現(xiàn),而是讓孩子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追求欲、成功感、喜悅感,這樣孩子才會樂意接受并自覺遵守付諸行動。
二、因地制宜,創(chuàng)造機會,持之以恒
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首先要能做到堅持不懈,將其納入自己保教工作的一個主要內容。因農村孩子陋習較多,不花大量的時間來矯正,是不能形成好的習慣的。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反復訓練以便形成好的行為習慣。比如訓練幼兒“主動與人交往”這一習慣時,教師可有意識地安排部分平時不善于說話的幼兒到其他班借送教玩具;開家長會時,讓孩子自己邀請父母參與活動;公開教學活動時,有意安排幼兒與聽課老師之間的互動。當然,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地督促檢查,切忌空發(fā)命令,這既會給孩子造成認識上的錯誤,又不利于其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比如在對新入園的小班幼兒訓練“飯前便后洗手”這一習慣時,除了每一次活動結束、用餐前后提醒組織幼兒洗手外,教師一定要作全程觀察和記錄,及時發(fā)現(xiàn)矯正動作有困難、行為有反復的幼兒,并及時在班上給予表揚或批評,次次如此,天天如此,好習慣便會自覺形成,并會伴隨其終身。
三、示范榜樣,師生互動,相得益彰
教師一定要堅持做到“身正為范”。如要求幼兒講禮貌,教師首先要講禮貌。強調孩子“不挑吃穿”,教師首先要做到不能對幼兒園的飯菜評頭論足,對每一次的餐點要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并給幼兒充分講解其營養(yǎng)成分,激起幼兒足夠的食欲;強調孩子要“關心他人”,老師首先要做到平等對待、熱情關愛每一個孩子,尤其是病孩、體弱兒,更要噓寒問暖,處處體現(xiàn)出教師的一顆愛心。另外,教師在衣著打扮、言談舉止等方面都要時刻檢查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時刻牢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讓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成為典范、楷模。
其次,教師的示范作用還體現(xiàn)在對不同孩子的耐心說教、反復示范上。因幼兒的發(fā)展水平、認知能力有差異,教師應每一個動作重復進行示范,以便幼兒能更好地“依樣畫葫蘆”。如每天午睡時要求“鞋子擺放整齊”,部分孩子只要老師講一次,示范一次,以后每天午睡就知道如何操作了,而有些孩子則需要教師每天提醒、每天示范一遍“鞋子擺放整齊”的動作,并要老師看著他反復地試幾遍才能掌握動作要領。遇到此類情況,教師絕不可氣餒和放棄,必須嚴格要求,不達既定目標決不罷休。天長日久,必然會形成好的習慣。只要我們幼教工作者有信心、有策略,科學辯證地面對農村幼兒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就一定能夠改變農村孩子的種種陋習,讓孩子在啟蒙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