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玉增,安仲武,李海英,程良碧,談 笑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所致的慢性性傳播疾病,是我國目前發(fā)病率最高的性傳播疾病之一,主要通過性交傳染,也可通過母體子宮垂直傳播,引起新生兒先天梅毒[1]。關于梅毒的治療雖然有標準的診治指南,但復發(fā)率仍較高。研究[2]表明,機體的免疫功能在清除梅毒螺旋體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免疫功能受抑制是梅毒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的重要原因。T淋巴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 3,Tim-3)是T細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家族中的一員,通過多種途徑調節(jié)機體免疫應答,在多種疾病的病情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3]。本文通過分析梅毒病人血清Tim-3表達水平,并檢測體液免疫功能指標及T淋巴細胞亞群表達變化,同時分析治療前后Tim-3水平變化,探討Tim-3在梅毒病程進展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的梅毒螺旋體感染者共105例,男56例,女49例,年齡18~65歲。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WS 237-2018)梅毒診斷標準分為一期梅毒病人男15例,女11例;二期梅毒病人男14例,女13例;三期梅毒病人男9例,女12例;隱性梅毒病人男15例,女16例。排除其他性傳播疾病、神經梅毒、心血管梅毒、病毒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等及3個月內服用過免疫調節(jié)藥物者。另選擇同期30名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16名,女14名,年齡18~64歲,均無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
1.2 方法
1.2.1 一般處理 所有入選對象治療前和經正規(guī)驅梅治療3個月后分別用紫色EDTA抗凝管及黃色分離膠管抽取兩管靜脈血,EDTA抗凝管立即在流式細胞儀上檢測分析T淋巴細胞亞群,黃色分離膠管待凝固后4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備用。
1.2.2 免疫功能指標檢測 采用西門子特種蛋白儀及配套試劑檢測IgG、IgM、IgA水平;BD流式細胞儀及配套試劑進行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并計算CD4+/CD8+值。
1.2.3 Tim-3檢測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Tim-3水平,試劑購自上海瓦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用北京普朗新技術有限公司NDM-9602G酶標儀讀取數(shù)值。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方差分析、q檢驗和Pearson相關分析。
2.1 2組病人血清Tim-3水平、體液免疫指標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梅毒組病人血清Tim-3、IgG、IgM、IgA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梅毒組病人CD4+T細胞水平、CD4+/CD8+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CD8+T細胞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病人血清Tim-3水平、體液免疫指標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2.2 不同分期梅毒病人血清Tim-3水平、體液免疫功能指標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一期、二期、三期梅毒組Tim-3水平高于隱性組(P<0.05~P<0.01);二期、三期梅毒組Tim-3水平高于一期梅毒組(P<0.05~P<0.01)。三期梅毒組血清IgM明顯高于一期梅毒組和隱性組(P<0.01);二期、三期梅毒組IgA水平高于一期梅毒組(P<0.05)。二期、三期梅毒組CD4+T細胞水平、CD4+/CD8+值明顯降低于隱性組(P<0.01),CD8+T細胞水平明顯高于隱性組(P<0.01)(見表2)。
2.3 梅毒病人治療前后血清Tim-3水平、體液免疫功能指標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水平比較 梅毒病人治療前后血清IgG水平變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血清Tim-3水平和外周血CD8+T細胞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P<0.01),外周血CD4+T細胞水平、CD4+/CD8+值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1)(見表3)。
2.4 梅毒病人Tim-3水平與體液免疫功能指標及T淋巴細胞水平相關性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梅毒螺旋體感染者Tim-3水平與CD8+T細胞水平呈正相關關系(r=0.52,P<0.05),與CD4+T細胞水平呈負相關關系(r=-0.46,P<0.05);Tim-3水平與IgG、IgM、IgA無明顯相關關系(P>0.05)。
表2 不同分期梅毒病人血清Tim-3水平、體液免疫功能指標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表3 梅毒病人治療前后血清Tim-3水平、體液免疫功能指標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近年來梅毒的發(fā)病呈現(xiàn)上升趨勢,越來越多的學者又重新關注梅毒的預防、診斷、治療及遷延復發(fā)的研究。梅毒的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梅毒螺旋體通過逃避機體的免疫監(jiān)視而致病[4],而復雜的免疫機制變化一直是梅毒沒有得到良好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困擾著臨床醫(yī)生對梅毒的治療。研究[5]表明梅毒的清除與機體免疫功能相關,梅毒感染早期,在機體的免疫反應過程中細胞免疫中占主導地位,以T淋巴細胞介導的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為主,T淋巴細胞在梅毒病程進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引起組織損害及相關臨床癥狀的發(fā)生[6-7]。感染晚期細胞免疫受到相應抑制[8],體液免疫功能發(fā)揮一定的作用。因此尋找能夠監(jiān)控機體免疫功能的變化,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變化的指標,對于闡述梅毒的發(fā)展進程及病情的遷延有重要價值。
Tim-3的免疫調節(jié)功能越來越成為研究的熱點,與PD-1功能類似[9],Tim-3是對免疫應答具有抑制性調節(jié)作用的分子,參與T淋巴細胞凋亡及機體免疫耐受的調節(jié),在免疫介導的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0]。研究[11]發(fā)現(xiàn)慢性感染的小鼠CD8+T淋巴細胞表面的PD-1和Tim-3的高表達,另有文獻[12]報道Tim-3過度表達在慢性乙肝病人CD4+及CD8+T淋巴細胞表面,并且參與HIV、HCV、膿毒血癥等慢性感染[13-15],提示Tim-3參與了機體慢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應答。既往研究[16]證實梅毒螺旋體感染者體內存在著免疫功能的紊亂,本文通過分析不同臨床分期梅毒螺旋體感染者的血清Tim-3水平,同時監(jiān)測各期病人體液免疫及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進一步分析Tim-3與各指標之間的相關性,探討其在梅毒發(fā)展進程中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梅毒螺旋體感染者Tim-3水平及體液免疫功能指標IgG、IgM、IgA較健康對照組均升高,在各期梅毒中尤其以二期和三期梅毒變化最為顯著,分析原因可能為機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體液免疫應答被激活導致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也可能是機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產生保護性應答而分泌出保護性抗體,引起體液免疫功能指標的整體升高。但本研究對活動期梅毒病人經正規(guī)驅梅治療3個月后再次檢測血清Tim-3、IgG、IgM、IgA水平,發(fā)現(xiàn)治療后血清Tim-3、IgM、IgA水平明顯下降,而IgG變化不明顯。并且相關性分析顯示,Tim-3水平與IgM、IgA水平無明顯的相關性,說明Tim-3不參與調節(jié)機體體液免疫。
比較梅毒病人及對照組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發(fā)現(xiàn),梅毒病人CD4+T細胞水平顯著降低而CD8+T細胞水平顯著升高,CD4+/CD8+T細胞的比值倒置,進一步分析各期梅毒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發(fā)現(xiàn),二期和三期梅毒差異最為顯著,提示梅毒螺旋體感染者存在著細胞免疫功能的紊亂,隨著疾病的進展CD4+及CD8+T細胞水平的失衡更為嚴重。同時對活動期梅毒病人經正規(guī)驅梅治療3個月后再次檢測外周血CD4+T細胞、CD8+T細胞及CD4+/CD8+T水平,發(fā)現(xiàn)治療后梅毒病人CD8+T細胞表達水平顯著降低,CD4+T細胞水平、CD4+/CD8+值較治療前顯著增高,進一步分析Tim-3與CD4+T細胞、CD8+T細胞及CD4+/CD8+相關性發(fā)現(xiàn),Tim-3與CD8+T細胞水平呈正相關關系,與CD4+T細胞水平呈負相關關系,提示機體感染梅毒螺旋體后Tim-3高表達,且經過正規(guī)驅梅治療后水平顯著降低,提示Tim-3可能通過參與機體細胞免疫應答的調節(jié)來作用于梅毒疾病的發(fā)展進程。
綜上所述,梅毒螺旋體感染者體內存在著體液免疫功能指標和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改變,Tim-3作為免疫抑制性因子,其水平與淋巴細胞亞群變化密切相關,可能參與到梅毒病程的進展,并在梅毒的治療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本研究由于病例較少及方法學限制,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Tim-3可以作為梅毒病人免疫應答水平及治療效果的監(jiān)測指標之一,在梅毒疾病的進展與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