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丁金霞,潘玉芹,袁芳臻,呂銀
近年來,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呈明顯年輕化趨勢,發(fā)病年齡比歐美國家早5~10年[1]?!肚嗄昱匀橄侔﹪H共識指南(第3版)》將乳腺癌確診年齡<40歲定義為青年乳腺癌[2]。隨著診療技術的發(fā)展,我國乳腺癌患者5 年總生存率達到89.4%,越來越多的青年乳腺癌患者獲得長期生存[3]?,F(xiàn)代社會女性推遲婚育年齡愈加明顯,部分女性在診斷為乳腺癌時尚未生育,故生育仍然是她們的強烈愿望之一,71%的患者表示治療后有生育意愿[4]。特別是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部分已生育的青年乳腺癌患者,仍有再次生育的愿望[5]。然而,癌癥相關治療會導致乳腺癌患者出現(xiàn)停經(jīng)、閉經(jīng)、月經(jīng)周期紊亂和卵巢早衰等癥狀,難以確定的生育能力給青年女性造成不同程度的生育憂慮,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6]。本文就青年乳腺癌患者生育憂慮的概念、評估工具、影響因素及干預措施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生育憂慮指個體對生育能力、自身健康、子女健康及子女照護等方面的憂慮[7]。這一概念由Wenzel L等[8]學者在2005年首先提出,并將其應用于女性癌癥患者中,其生育憂慮主要側重于患者對生育能力方面的擔憂。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發(fā)現(xiàn)年輕癌癥患者還關心她們的子女患癌風險,如果不能生育,是否有替代辦法可以使她們成為母親[7]。隨后Gorman JR等[9]在應用過程中優(yōu)化了“癌癥后生育憂慮”這一概念的內(nèi)涵,增加了配偶和子女方面的相關擔憂,使“生育憂慮”這一概念得到延展,更為全面地評估了癌癥患者生育憂慮的不同范圍。
目前,用于測量癌癥患者生育憂慮的量表較少,在國外使用較廣泛的是癌癥后生育憂慮量表(Reproductive Concerns After Cancer Scale,RCAC),該量表由Gorman JR等[9]于2013 年編制,是用于測量女性癌癥患者生育憂慮程度的自評量表。2019年,又將RCAC量表應用于18~44歲的育齡期癌癥人群,對其生育問題進行了再研究,結果表明該量表是一個可以全面多維度測量生育問題的工具,具有可靠的信效度[10]。國內(nèi)喬婷婷等[11]將該量表進行漢化,形成中文版 RCAC 量表。漢化后量表總 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 0.792,各維度 Cronbach's α 系數(shù)為 0.720~0.864。RCAC包括懷孕能力、配偶知情、子女健康、自身健康、不孕接受度和備孕6個維度,每個維度包含 3 個條目,共1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計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依次計1~5分,量表總分為 9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育憂慮程度越高。
2.1.1 手術治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 手術治療是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Ⅰ~Ⅱ 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治療和乳房切除在生存率、復發(fā)率和遠處轉移率方面兩者無差異[12]。對于年輕乳腺癌患者而言,乳房切除雖不會直接影響其生育,但由于會影響產(chǎn)后子代的哺乳,故亦是造成青年乳腺癌患者產(chǎn)生生育憂慮的一大重要因素。而對于行保乳手術患者需同時接受放療,受手術及放療的影響,懷孕期間生理性乳腺組織增生減弱,患側乳房的泌乳量明顯減少,這一定程度上影響產(chǎn)后哺乳,特別是在大劑量放療情況下,更易致使患側乳房停止泌乳[13]。而相關研究提示,乳腺癌患者在生育憂慮的各維度中,對子女健康問題的擔憂最為關切[14]。因此,手術治療患者若不能進行子代哺乳,或無法選擇合適的替代喂養(yǎng)方式,勢必會增加其對子代健康情況的擔憂,致使其生育憂慮進一步加深。
2.1.2 化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 化療是乳腺癌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化療藥物不可避免地會對卵巢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傷,從而影響生育能力?;煂β殉补δ艿膿p傷受患者年齡、使用的藥物類型和治療時間的影響。目前乳腺癌常用化療藥物包括紫杉類、蒽環(huán)類、鉑類及烷化劑等,其中以環(huán)磷酰胺和異環(huán)磷酰胺為代表的烷化劑對卵巢的毒性作用最大,導致卵巢早衰的概率最高[15]。韓國在乳腺癌患者的生育保護指南中提出,在化療前應向患者說明化療藥物可能帶來的生育風險,對有生育愿望的患者,應為其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決策,選擇對生育力影響小的化療方案,推薦患者化療前采取保存生育能力的策略[16]。
2.1.3 放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 放療是乳腺癌患者常見的輔助治療,行保乳手術和高復發(fā)風險的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放療。放療雖為局部治療,但在放療的過程中仍可能有少量放射線輻射到盆腔而影響卵巢。研究發(fā)現(xiàn),當卵巢累積輻射劑量達到20 Gy 時,就可導致卵巢早衰和原始卵泡減少,嚴重影響治療后妊娠,且放療輻射會不同程度影響胎兒發(fā)育[17-18]。因此,在放療期間應避免懷孕或獲取卵母細胞。
2.1.4 內(nèi)分泌治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 內(nèi)分泌治療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顯著降低乳腺癌患者復發(fā)及死亡風險,持續(xù)改善患者預后。2018版美國癌癥綜合網(wǎng)(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規(guī)定[19]:卵巢功能抑制劑(OFS)+芳香化酶抑制劑(AI)/他莫昔芬(TAM)5年用藥是絕經(jīng)前激素受體陽性早期乳腺癌的標準內(nèi)分泌治療。Chien AJ等[20]首次發(fā)現(xiàn)標準內(nèi)分泌療法如他莫昔芬對卵巢功能的影響較小。但內(nèi)分泌治療后乳腺癌患者的性功能明顯下降,尤其表現(xiàn)為性欲障礙、性交疼痛[21]。另外,內(nèi)分泌治療具有長周期(5~10年)治療的特點,部分青年乳腺癌患者在內(nèi)分泌治療結束時可能處于圍絕經(jīng)期甚至絕經(jīng)后期,患者錯過了最佳生育時機,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乳腺癌患者懷孕的概率,也是青年乳腺癌患者憂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2.1.5 生物靶向治療對生育能力的影響 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uman epithelial receptor,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約為20%[22]。針對HER-2陽性患者可采取生物靶向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相關研究顯示,采用為期1年的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復發(fā)率[23]。靶向藥物的治療時間短,不良反應少,可為患者提供更長的生育時間窗。但目前推薦的靶向治療方案均需與化療同時或序貫進行,實際上就難以避免常規(guī)化療藥物對于卵巢功能的損傷[15];靶向制劑還可能導致充血性心衰,尤其是與蒽環(huán)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時會增加心臟毒性,需定期監(jiān)測左室射血分數(shù)[24];靶向藥物價格昂貴,限制了患者對靶向治療的選擇。且對于大部分HER-2陰性的乳腺癌患者只能選擇常規(guī)治療方式?;谝陨弦蛩兀赡芟拗屏松锇邢蛑委熢谀贻p乳腺癌患者生育憂慮方面的保護作用。
乳腺癌是一種激素相關的全身性疾病,患者普遍關注的問題是:妊娠期間體內(nèi)性激素水平升高是否會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引起乳腺癌復發(fā)轉移而導致預后不良。即使患者生育的愿望十分強烈也不敢輕易做妊娠決定。調查發(fā)現(xiàn),80%青年乳腺癌患者因擔心妊娠會增加復發(fā)的風險而放棄生育[25]。因此,很多患者在生育與生存之間痛苦掙扎。國外研究顯示,相對于年齡大的患者,青年乳腺癌患者存在更嚴重的復發(fā)恐懼,更擔心預后[26]。然而,多中心隊列研究和薈萃分析結果已經(jīng)證明,乳腺癌患者生育不僅不會增加不良結局風險,還可以改善總體生存和預后[27-28]。韓國首次報告納入31 761例乳腺癌患者的妊娠率和結局的大型隊列研究,其中992例患者在接受乳腺癌治療后妊娠,與未妊娠患者相比,其復發(fā)風險和死亡風險無差異,妊娠對患者預后無影響[29]。
隨著治療新模式和方法的不斷出現(xiàn),乳腺癌長期生存者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青年乳腺癌患者開始關注與生育有關的問題。研究顯示,生育相關信息需求位列育齡期女性癌癥患者信息需求的首位[30]。因此,及時向患者提供生育信息支持尤為重要。國內(nèi)外指南均強烈建議,應在癌癥確診后、治療方案制定前詢問患者的生育意愿,評估卵巢功能,為患者提供專業(yè)的生育咨詢服務[2,13]。相關研究指出,接受多學科專家咨詢,尤其是生育專家咨詢,有利于患者作出生育決策,降低生育憂慮水平[31];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生育咨詢的深度影響患者的生育憂慮,咨詢程度越深者,其生育憂慮水平越低[32]。此外,以多種方式提供生育信息支持和傳播生殖相關健康信息的干預活動,可降低患者的生育憂慮水平,改善生育相關心理困擾,提高生育相關知識水平[33]。因此,醫(yī)務人員應重視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需求,在腫瘤治療的任何階段均應提供專業(yè)的生育信息咨詢,滿足患者的生育信息需求,并選擇合適的干預方式,緩解患者生育憂慮。
隨著生育力保存技術的逐步發(fā)展,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胚胎和卵母細胞冷凍技術、卵巢組織的冷凍與移植以及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的應用等,不同方式各有利弊。胚胎和卵母細胞冷凍技術目前已發(fā)展成熟。研究顯示,在實施癌癥治療前冷凍胚胎/卵子的活產(chǎn)率與采用輔助生殖技術的不孕癥女性相似[34]。卵子體外成熟技術雖可縮短用藥時間,避免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發(fā)生,但該技術較為復雜,僅在部分有經(jīng)驗的生殖中心開展,且其與成熟卵母細胞相比,著床率更低[13]。卵巢組織冷凍是青春期前女性唯一可選擇的生育力保存技術,不僅保存了生育能力,還可以恢復卵巢的內(nèi)分泌功能[35]。GnRHa藥物可短暫抑制卵巢,具備一定的卵巢功能保護作用。然而目前對于GnRHa保存生育力的效果尚存在爭議,缺乏大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論證[36]。目前,尚沒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乳腺癌治療后的最佳懷孕時機,應結合患者的生育意愿、年齡、病理特點、激素受體狀態(tài)、腫瘤復發(fā)的危險度、用藥情況等多因素分析,選擇合理的妊娠時機[37]。
當今的醫(yī)學模式已從單一的生物醫(yī)學模式演變成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一個??埔巡蛔阋怨芾砗徒鉀Q患者的多方面問題與需求。對于青年乳腺癌患者而言,其面臨著特有的身體、心理和社會問題,診治方案、生育管理計劃應該由多學科會診、跨學科討論協(xié)商制定,包括乳腺外科、腫瘤科、放療科、生殖醫(yī)學科、遺傳學、整形外科、心理護理學等,在診斷乳腺癌之后、制定方案之前,所有青年乳腺癌患者都應明確是否有生育意愿,進行卵巢功能評估,通過多學科協(xié)作團隊決定治療方案和生育力的保存[38]。一項對加拿大安大略省4 452例15~39歲的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育保存力的研究顯示,通過多學科合作達成生育保存的患者,從2000年的0.4%增加到2016年的10.7%,其中全科醫(yī)生轉診的病例數(shù)最高,占36.5%,這提示需要進一步加強跨學科協(xié)調,以便更好地解決青年乳腺癌患者關注的生育問題[39]。
青年乳腺癌患者作為特殊的群體,正處于建立家庭和創(chuàng)業(yè)的黃金時期,其感情的脆弱性決定了獨特的心理狀態(tài),而乳腺癌治療后的生育能力、妊娠安全問題以及性生活的改變都將較長時間困擾著婚姻家庭[40]。調查顯示,婚姻家庭的支持與生育問題引起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呈顯著負相關[41]。而青年乳腺癌患者在診療不同時期其家庭角色功能出現(xiàn)從減弱到調整再到逐漸恢復的變化,心理體驗也由負性漸轉向正性[42]。因此,婚姻家庭的支持對減輕患者生育憂慮至關重要,醫(yī)務人員應通過溝通協(xié)調夫妻關系,使其配偶改變傳統(tǒng)生育觀念,采取正確應對方式,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給予患者更多關愛與陪伴,以減輕患者生育憂慮的痛苦。
手術及術后輔助治療,給青年乳腺癌患者帶來沉重機體和精神創(chuàng)傷的同時,還帶來生育問題的困擾,容易產(chǎn)生負性情緒。醫(yī)務人員應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增強患者的心理彈性水平,通過正念減壓等有效干預療法,增強患者信心,減輕憂慮癥狀。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提高心理彈性水平,可以增強年輕乳腺癌患者應對負性情緒的能力,激發(fā)正性成長的力量,為乳腺癌患者面對困擾時提供堅固的心理支撐系統(tǒng)[43]。Park S等[44]報告,通過正念認知療法,亦能有效減輕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困擾及癌癥復發(fā)恐懼。
綜上所述,對于青年乳腺癌患者而言,治療效果不能僅滿足于長期生存,更要關注她們對于生育的需求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生育憂慮在青年乳腺癌患者中普遍存在,但未得到充分重視和解決。當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醫(yī)務人員開始關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憂慮問題,并通過多學科的合作模式制定治療策略,開展生育力保存方法。未來應加大相關知識的培訓,制定可行的干預措施,滿足患者對生育信息的需求,降低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