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雄,盧雨蓓,李云鶴,白麗霞
1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 甘肅蘭州 730000
2 甘肅省中醫(yī)院 甘肅蘭州 730050
3 甘肅省慶陽市鎮(zhèn)原縣中醫(yī)院 甘肅慶陽 744500
慢性泄瀉是泄瀉的一種。多由于脾氣素虛,而被外邪、飲食、情志所乘,致濕邪內生,脾氣虛則肝氣乘之,進一步導致小腸清濁不分,大腸傳導失常,日久及腎,從而呈現(xiàn)長期、慢性的狀態(tài)[1]。形氣神理論從中醫(yī)的整體思維出發(fā),以三元的方式闡釋人體生理病理規(guī)律,區(qū)別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思維模式,[2]本文以中醫(yī)特色的形氣神理論來探討慢性泄瀉的生理病理,以期可為臨床提供新思路。
形氣神理論是中醫(yī)特有的以三元論來闡釋人體生理病理的理論,形者,可見之物,于人體而言,乃是臟腑,經絡,筋肉皮骨之類的器官。[3]西醫(yī)可解剖而視之者,皆形也。氣者,不可見,為形體運轉的動力,[4]于人體而言,各臟器在氣的作用下才可運轉起來。神者,調和形、氣,形氣只有在神的作用下才可正常有序運轉。形氣神相和,則氣血和暢,百病不生。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故能形與神具,而盡終其天年……”《素問·陰陽離合論》記載:“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形氣神亦是如此,人體之五臟又各有其形、氣、神,形成一個奇妙而又運行不息的系統(tǒng)。若有不足,則補之,若是有余,則泄之。若形氣神皆自圓滿,則精氣布散全身無阻礙,其人身體康泰。
從形氣神理論治療慢性泄瀉應當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以下論述分別從形氣神三方面論述。
慢性泄瀉之初始階段,往往從氣開始。[5]慢性泄瀉之于氣主要分三個方面:“脾氣、肝氣、腎氣”。合而述之,其氣一也,周流全身,如環(huán)無端。分為陰陽,下又分有寒熱虛實四端,陰者多虛多寒,陽者多實多熱。分而述以上三氣,脾氣是為根本,[6]《靈樞·口問篇》云:“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F(xiàn)代論述亦多認同中焦脾氣對于慢性泄瀉之重要性。[7]由于脾氣導致情況有①脾氣虛,此類原因多由于飲食不節(jié),起居無常,或者長期的慢性病耗損脾氣而致,老人為此類型常見患者。[8]脾氣虛而不能較好運化食入水谷,水谷不化而濕邪內生,此時若未及時調節(jié),則濕邪不化而聚而愈多,量變以達質變,邪正之形勢發(fā)生變化,正不能勝邪,濕邪流蕩于腸道而害之,則小腸分清泌濁功能、大腸傳導功能失常,運化不良之水谷清氣與濕邪夾雜而下,而為泄瀉,以氣之傷為日所積累,又未能及時補之,故成慢性狀態(tài),而為慢性泄瀉。[9]②脾氣寒,此種類型多由于嗜食生冷,長期居住于陰暗潮濕之所等原因而致,以飲食不節(jié)之青年為多見。[10]寒為陰邪,容易損傷陽氣,陽氣既傷,則脾之運化之功能必然不足,運化不及,濕氣自然內生。寒又主收引,可凝滯氣機,氣機被阻,則運化有礙,亦可聚濕。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濕邪為盛,進而作慢性泄瀉。③脾氣實,此類型多由于食積,或者長期憂慮等原因導致。小兒以及婦女為此類型常見人群,[11]食不知量,則容易食積,容易憂傷則容易傷脾積氣。氣之既聚,則阻礙中焦脾之運化,運化失司而化濕,日久則可為慢性泄瀉。④以上情況夾雜而有之,臨床多見于此種類型,[12]寒熱虛實錯雜,故應當仔細辨別。
肝氣導致的慢性泄瀉有兩種情況。①肝之木氣疏泄有余,有余者,多屬實屬熱,此種類型常見于長期情緒郁悶,郁久而化熱化實,或其人本屬易動火體質。肝木之氣疏泄有余則乘之于脾土,脾土被乘,運化失于常,久則可有濕邪內生,則可發(fā)為慢性泄瀉。[13]②肝木之氣疏泄不及,此種類型常見于長期情緒郁悶而而屬陰者。脾胃之升降,依賴于肝膽氣之疏泄,若疏泄不及,則脾氣運化必然被阻遏,日久則亦可作慢性泄瀉。
腎氣之于慢性泄瀉主要是不足導致,[14]具體來分可有兩種。①腎氣虛,此類型多見于老年人以及長期從事體力勞動者,腎之先天之氣虛則不能滋養(yǎng)脾之后天之氣,后天脾氣失于滋養(yǎng)則有礙于運化,再者,腎者,水臟也,虛則不能制水,水泛則脾土亦受傷,故可化濕而作泄。②腎陽虛,亦常見于老年人。腎陽若釜底之薪,徐徐而暖脾土,腎陽若傷,則脾土寒冷,必從寒濕而化,亦可發(fā)為慢性泄瀉。
以上情況為單純角度分析,實際則三者則可互并而見,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臨床當隨機應變。
神之作用導致慢性泄瀉機理為相關的長期不良的情志導致肝、脾、腎三臟之氣的功能失常,相關的情志主要有怒、思憂、恐驚,[15]分別對應臟腑為肝、脾、腎,若怒氣過甚,日久而不能宣泄,則導致肝之疏泄功能失常,初期則為亢,肝氣過亢,乘之于脾,以至于脾土受傷,運化失常,濕氣內生,以致慢性泄瀉,若日久其人虛,則可轉而疏泄不及,亦可導致脾土失常而致病。思憂過度,則脾土直接為之傷,升降失常,亦可為慢性泄瀉。驚恐則傷腎,腎傷而作用于脾,最終導致腸腑功能失常。前已論述,不再贅述。
此處主要是指傷于胃腸之形而導致慢性泄瀉,西醫(yī)所謂各種原因導致胃炎、腸炎、甚至腫瘤之類,此時胃腸往往充血,水腫,甚至腫大甚,胃腸功能紊亂,而導致慢性泄瀉。[16]從中醫(yī)角度來說,形體之各個部分受傷導致小腸清濁不分,大腸傳導失常,都可以導致慢性泄瀉,而以傷胃腸之形為主,此階段常為病情比較嚴重階段,故病情往往更為纏綿難愈,而多出現(xiàn)虛瘀之癥明顯,[17]其人可表現(xiàn)為乏力、聲低怕冷、肢體不溫、腰酸等虛勞癥狀而夾雜有舌質暗淡、甚至胃皖部刺痛等癥狀,治療亦當注意此類情況。在慢性泄瀉病之中,形氣神三者并不是單純獨立關系,實際上,三者密不可分,是一個聯(lián)系的動態(tài)的系統(tǒng)。神傷可導致氣傷,氣傷可導致形傷,形傷又可以加重神、氣之傷,相互影響,難以孑然分開。一般而言,神、氣之傷是慢性泄瀉比較初始的階段,形之所傷是長期的神,氣,所傷的累積,是病理的后期的一個狀態(tài),由于神、氣長期的損耗,出現(xiàn)了形體的損傷,這個時候所發(fā)的慢性泄瀉,是比較難治療的狀態(tài),調其神氣易,調其形體較難。所以,醫(yī)者要明中醫(yī)治未病而有所重視,若未病于慢性泄瀉則守其中氣,舒暢其精神,而保護其形體。若已經病于慢性泄瀉,神傷則守其氣,氣傷則護其形,這樣才能有效防治慢性泄瀉。
患者男,年齡32歲,2020年5月12日初診。主訴:反復間斷性泄瀉1年余。現(xiàn)病史:患者自述因長期飲食不規(guī)律,且思慮過多,漸漸出現(xiàn)消化不良,未予以重視,半年前開始間斷腹瀉,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行電子胃鏡檢查,結果提示:慢性胃炎伴糜爛?;颊咴美棕惱蜮c腸溶片、復方鋁酸鉍,療效不佳;此次因與家人吵架而發(fā),腹瀉已持續(xù)1周余??滔拢夯颊呱袂澹癫?,面色無華,唇白,形體瘦弱,動作較為遲緩,納差,腹脹腸鳴,手腳冰冷,怕冷明顯,近期腰痛亦明顯,舌淡胖而暗,胎白厚而潤,脈細微弦。中醫(yī)診斷為:泄瀉??;脾腎兩虛,兼有肝郁。西醫(yī)診斷為:①慢性胃炎伴糜爛。②慢性腹瀉。法當以甘溫而澀之藥扶其脾腎,又因濕邪盛,故加健脾化濕之藥,又有肝失于疏泄,故當加疏肝理氣之藥;方以補中益氣湯加減。處方: 黨參15g,白術15g,柴胡10g,升麻3g,肉桂6g,補骨脂12g,厚樸10g,干姜12g,茯苓10g,半夏12g,生姜5片,附片6g。7副,水煎服,1劑/d, 200mL/次。再囑其每天早上跑步半小時以助其形氣,多與人交流以舒其神。
二診:2020年5月19日,患者服藥后癥狀大為緩解,大便次數(shù)已經轉為1次/d,大便成形,但仍偏稀,精神狀態(tài)亦大為改善。因現(xiàn)腹脹不明顯,且稍感口干,故去厚樸,加麥冬10g以養(yǎng)胃,防溫燥傷胃。囑咐再服用7劑以鞏固。
三診:2020年5月26,患者已無腹瀉癥狀,精神好轉,面色有榮澤,腰酸、怕冷諸癥皆已改善。再未開藥,囑其內暢情志以治神,外勤鍛煉以養(yǎng)其形,規(guī)律作息以順其氣。
按:以形氣神為診療思路分析:此患者為形氣神三者皆傷,臟腑病變以脾為主,且累及肝腎,從病情演變來看,患者有長期處于思慮狀態(tài),是為神不調和,思慮過重兼飲食不節(jié)導致脾氣運化失常,脾氣虛而濕邪內生,日久致使大腸傳導功能失常而發(fā)為泄瀉病,久泄脾更虛,肝氣來乘,則泄更甚,再進一步發(fā)展,后天及于先天,乃至于腎陽虛,如此形氣神三方面相互作用而得不到糾正,其人耗損正氣更甚,故久久不能止。從形氣神思路入手,藥后效果令人較為滿意。
通過上述論述可見形氣神理論闡釋慢性泄瀉具有其優(yōu)勢,可以進一步打開慢性泄瀉治療思路,超脫出一般意義的西醫(yī)學停留于形態(tài)學層面的不足,對于慢性泄瀉可以更好地從防到治,充分彰顯了中醫(yī)學治療慢性泄瀉的特色,具有進一步深入研究的價值,尚期同道致力于此,以深層次挖掘其理致,更好地服務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