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孝道思想的 差異分析

2021-04-17 08:19:22賴思宇
關鍵詞:紀昀聊齋草堂

賴思宇

(廣西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0 引言

查閱中國知網數(shù)據(jù)庫,研究《聊齋志異》(以下簡稱《聊齋》)中孝道思想的相關論文共計17篇,研究《閱微草堂筆記》(以下簡稱《閱微草堂》)中孝道思想的相關論文共計16篇,但有關兩者孝道思想對比的研究僅有2篇。目前,學界對二者的孝道思想持有不同的觀點:一是從封建倫理道德層面來看,認為《聊齋》中的孝道思想先進,《閱微草堂》中的孝道思想保守;二是從反理學層面來看,認為《閱微草堂》舉著反理學、反封建的大旗,有動搖封建倫理根本思想的傾向,而《聊齋》未涉及這一層面。這兩種說法都未免過于絕對、刻板,其中,《閱微草堂》中的孝道思想呈現(xiàn)出既保守又革新的分裂狀態(tài)。因此,試圖通過回歸文本,進行客觀地比較、梳理。

1 《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對傳統(tǒng)孝道思想的承襲與發(fā)展

由于清朝廷的推崇,清朝孝文化日趨廣泛化、平民化,以孝行列名于《清史稿·孝義傳》的人物有二百余人,以社會下層民眾居多。在此時代背景下,兩部作品都不約而同地選擇展現(xiàn)平民的孝道故事。此外,紀昀對創(chuàng)作歷來有勸懲之志,又將其兒子的死歸咎于《聊齋》,對《聊齋》明確表現(xiàn)出否定與不滿,并在具體寫作中針對《聊齋》里青鳳、林三娘等狐鬼故事故作反語。據(jù)此,可以推測《聊齋》中大量平民孝道故事對《閱微草堂》題材選擇有一定影響,如侯忠義先生說:“《聊齋志異》出現(xiàn)一百多年后,袁枚(《子不語》)、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先后打起反《聊齋》旗子……但他們的作品,明顯看出題材、寫法與《聊齋志異》中志怪作品的相通之處,可以說《閱微草堂筆記》既是反《聊齋》又是摹擬《聊齋》的產物”[1]。

對兩書的孝道故事進行統(tǒng)計,相似孝道題材確實不少,可以歸為4類:為盡孝而自殘,為盡孝而復仇,為盡孝而尋父,因盡孝而得神佑等,都承襲于傳統(tǒng)經典孝道故事題材。前3類題材的極端孝行故事,在清代社會存在著眾多的原型,而最后一類題材看似虛幻但也蘊含現(xiàn)實性,因為孝行本身無法帶來直接的物質回報,有時反而需要獻出生命。雖然孝子盡孝不圖回報,但小說作者在文本世界里,在財富、壽命、仕途甚至姻緣方面給予孝子獎勵,以此來增強孝子故事的感染力,有利于以儒家倫理觀為基礎的家族的和睦長久。這也反映在《閱微草堂》中的一則故事里,某婦人起初對婆婆只是唯命是從,但當她偷聽到神靈會庇護孝婦后,便受到“感動”,侍奉婆婆體貼周到、無微不至,婦人孝心的轉變展現(xiàn)了此類題材的現(xiàn)實功效。蒲松齡、紀昀多記載因果報應之事,但并不意味著兩人是虔誠的佛教信徒,他們認為鬼神故事多屬虛妄,卻仍然有意虛構,最終目的是淳民風、正人倫,從而達到小說的勸世效應。

《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中相似的孝道題材均承襲于傳統(tǒng)孝道故事,但兩部作品都對傳統(tǒng)題材進行了創(chuàng)新?!读凝S》側重講述盡孝與修仙的矛盾,如《羅剎海市》《翩翩》《仙人島》《龁石》《白于玉》《青娥》《粉蝶》《西湖主》等8篇故事都有涉及。在此類題材中,男主人公偶入仙境,盡管富貴長壽、美女相伴,仍不忘回人世盡孝。小說化解矛盾的方法不一,但都秉承了盡孝高于修仙的原則,強調孝的絕對地位。如《羅剎海市》《翩翩》《仙人島》《青娥》《粉蝶》等,其中的主人公最后都選擇離開仙境,而《龁石》和《白于玉》的主人公則選擇為母親養(yǎng)老送終后再入仙境?!段骱鳌返闹魅斯珓t干脆用仙術造了一個分身,回人世盡孝,自己則在仙境享受榮華富貴,盡孝與修仙的矛盾在這個故事里得到了最理想化處理。孝雖為人倫,但對于鬼神,盡孝高于修仙的原則也同樣適用。為成全丈夫盡孝,《羅剎海市》《翩翩》中的仙女忍痛與丈夫分離,《仙人島》《粉蝶》《青娥》等里面的仙女則放棄自由的仙境生活,到人世奉養(yǎng)公婆。人世中的孝甚至能約束人世外的鬼神,凸顯孝在天地倫理中的至高地位。與蒲松齡對這一題材的熱衷不同,紀昀對此著墨甚少,這一差異也是情有可原的。蒲松齡深嘗寒門學子之辛酸,壯志在胸,卻報國無門,蹉跎半生卻一事無成,問道修仙成為他苦悶精神生活的唯一出口,在仙樂飄飄的幻想中逃避現(xiàn)實,得到了王侯將相也求之不來的美人、珍寶乃至壽年,以此作為精神慰藉。蒲松齡還賦予書中人物盡孝這一優(yōu)良道德品質,彌補他們在經世致用上的無用,為了盡孝寧愿暫別仙境,更反襯出人格的完美。盡孝與修仙兩難選擇的設置,蒲松齡實際上是為了自我美化,以達到精神上的自我滿足。而身為高官大儒的紀昀,現(xiàn)實生活的富足使他無需寄情于道,況且對于儒家而言,問道修仙屬于逃避社會責任的做法,《閱微草堂》自然不會涉獵此類情形。

紀昀也有偏愛的特殊題材,他熱衷于設置禮教與人情水火不相容的極端情境,讓封建倫理道德的不同層面發(fā)生內部沖突,探析盡孝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具體問題,以此揭露盡孝在理學嚴苛要求下難以自洽的困境,《閱微草堂》里有7則故事探討孝與節(jié)的矛盾:一是取孝舍節(jié),如媳婦為贍養(yǎng)公婆賣淫,少年為父脫罪獻身于縣令,寡婦為撫養(yǎng)丈夫子嗣而改嫁,妻子為全家生計忍痛離婚改做富紳之妾等。二是取節(jié)舍孝,如父母為了活命令女兒委身于盜賊,而女兒為了貞節(jié)違抗父母,導致全家喪命等。三是節(jié)孝折衷,如媳婦為贍養(yǎng)公公而守寡數(shù)年,給公公養(yǎng)老送終后才改嫁。但就連最后一種折衷做法,基于當時的價值判斷來看,也不完全是節(jié)孝兩全。對此,紀昀借神靈之口討論“婦至孝而至淫,何以處之”[2]130的難題并提出了5種意見,卻始終難以服眾,因此,這些面對節(jié)孝困境所做出的種種抉擇,連紀昀都難以進行道德評價。此外,《閱微草堂》還探討了孝的內部矛盾,如棄兒救姑與孝子殺人這兩則故事,前者講述寡婦為背婆婆渡河而拋棄獨子,被婆婆斥責不孝而悔恨至死。在只能保全一人的極端困境下,寡婦舍棄婆婆自是不孝,舍棄兒子斷絕夫家子嗣也是不孝,這個孝道困境難以打破,最后逼死寡婦。后者則講述孝子為父復仇,不為父復仇本是不孝,但報仇殺人招致死刑,則又變相自絕宗祀,孝子又陷入新的不孝困境。儒家的倫理道德體系并非完美無缺,引發(fā)了諸多不可調和的矛盾,使其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陷入困境。紀昀采用社會研究的方法,以學者的眼光設置盡孝的極端困境,放大、激化并曝光這些倫理矛盾,而這些刻意設置的極端困境極少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因此,以現(xiàn)實筆調抒發(fā)孤憤的蒲松齡當然不會涉獵此類小說題材。

2 《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孝道思想的差異

在《閱微草堂》中,媳婦私下偷偷抱怨婆婆就會立即遭雷劈致死。而在《聊齋》中,《菱角》《陳錫九》《連城》《青鳳》《長亭》《宮夢弼》《阿寶》等故事中,子女都有違拗父母的情況,《仇大娘》《小翠》《青蛙神》《鳳仙》《鏡聽》甚至出現(xiàn)子女直言頂撞父母的情況。但這些“不孝”行為并未招致報應,蒲松齡對此的態(tài)度是包容乃至贊許的,他不吝于給這些“不孝子孫”美好的結局,兩位作者的孝道思想無疑有很大差異。

2.1 追求內在的孝心與追求外在的孝行

學界一般認為《聊齋》和《閱微草堂》所強調的孝皆為發(fā)自內心的真情。正如蒲松齡所說:“亦行其心之所不自己者而已。有斯人而知孝子之真,猶在天壤”[3]20。又如紀昀所說:“事親無失禮,然文至而情不至”[2]190。尤其是孝子遵從父命、以不合禮數(shù)的博具為父陪葬的故事,被認為體現(xiàn)出紀昀重真情而不重形式的超脫。然而主流解讀并不一定正確,因為真正的孝心應是使父母了解沉溺賭博的危害,而不是明知有害還一味盲從。就像《聊齋》里的仇大娘“輒忤父母”,但并不影響她被作為孝女歌頌。蒲松齡認為子女的行為是否順從并不能證明其有無孝心,同一結論放在《閱微草堂》中卻令人生疑,媳婦被婆婆活活虐待致死也無權伸冤,十歲的童養(yǎng)媳為求活命能否逃跑的議題,連神靈都難以決斷。這說明在《閱微草堂》的語境里,孝甚至剝奪了子女的生命權利,而事實上,紀昀對于孝的認知,并非他所聲稱的是發(fā)自內心的真情,而只是孝的外在形式,即言行的順從,并不是出于真心。如《丐婦盡孝》《狐避雷擊》這兩則故事,百依百順的孝行都是出于為求神靈庇佑等現(xiàn)實的功利目的,因此,紀昀對孝的態(tài)度顯得極為苛刻,要求子女摒棄自我意識完全順從。蒲松齡則相反,他重視真情實感,允許子女在一定程度內違抗,態(tài)度較為寬容。

2.2 孝與義的不同取舍

《聊齋》里的父母半數(shù)以上都有不義的負面品格,如《鏡聽》《鳳仙》里的長輩勢利又偏心,《菱角》《陳錫九》《連城》《宮夢弼》《封三娘》等中的父母嫌貧愛富、失信于人,《珊瑚》里婆婆則凌虐媳婦,《小翠》里的公公不知感恩而求全責備,《鴉頭》《柳氏子》里的長輩品行敗壞等。這些文章中,為信守婚約而違抗父母的女性最終都得以圓滿,不義的父母則都遭到了報應,甚至出現(xiàn)父母祈求子女原諒的情節(jié)。這種因果設置體現(xiàn)了蒲松齡的道德判斷標準,即義高于孝。此外,不少父母往往被設定成惡人,而子女為了守義不惜付出“不孝”的代價,借孝反襯出更高層次的義。如《鴉頭》中,母親強迫女兒賣淫,孫兒便殺掉祖母、姨母,實際上救母無需殺死長輩,這種泄憤行為只有出于道義考慮才能得到理解,在倫理層面上卻是大逆不道的獸行,但最終并未招致報應,反而全家團圓,日益富貴,因為道義層面的“義行”對倫理層面的“獸行”做出了更高層次闡釋。與之相反,《閱微草堂》中只要求子女對父母單向付出,卻不對父母做相應要求。媳婦私下偷偷抱怨婆婆便遭天譴,而婆婆虐待媳婦致死,這種不義之舉卻未遭到任何報應,因為作者認為孝高于義,明確表示婆婆雖不義,但也要求媳婦不得反抗。孝高于義這一原則貫穿全文,如富翁為奪人妻以重金許其公婆,公婆便逼兒休妻,導致兒子憂傷而死。死后鬼魂纏綿妻子不愿離去,富翁又獻金,父母便怒斥鬼魂,鬼魂雖為親生父母所害,且極不情愿離開妻子,但在孝道面前仍得聽從父母。父母品行再低劣,子女生前死后都必須順從,再度凸顯紀昀心中孝的至高無上。蒲松齡允許取義舍孝,義為孝開拓出折衷的空間,子女有權拒絕父母的不義行為。而紀昀則堅持取孝舍義的原則,不論父母之命是否不義,子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違抗,進一步表現(xiàn)出其對于孝的嚴苛態(tài)度。

2.3 社會角色中的性別分工差異

《聊齋》中有不孝行為的角色,男女數(shù)量約各占一半,而《閱微草堂》里有不孝行為的角色,女性占比高達80%。由此可見,關于違孝,《聊齋》中的性別設置較為均衡。此外,不同于《聊齋》,22位不孝女性中僅有6位是媳婦,《閱微草堂》中,13位不孝女性中有12位是媳婦,同時《閱微草堂》里女性盡孝的對象也幾乎都是婆婆,可見紀昀特別重視婆媳關系,認為構建家族孝文化的關鍵便在于此。在《閱微草堂》的語境里,維持婆媳關系是單向的,即要求媳婦無條件地順從婆婆,婆婆卻無需對這種關系負責,反映出在紀昀心中,維持家族和睦的責任都落在媳婦一個人身上,丈夫的責任被淡化。與之相反的是,《聊齋》中不僅在違孝行為的性別設置上較為均衡,在68則盡孝故事里女性僅占28例,男性承擔盡孝的主要職責,并且維持家族和睦的性別分工較為平等,兒子、女兒、媳婦都參與其中。蒲松齡在《大商》的結尾也談到了這個問題,與紀昀不同,他認為維護家族和睦的職責不僅應由女性承擔,男性也應當承擔。對于盡孝性別分工的不同認知,使得在面對女性行孝這一主題時,蒲松齡展現(xiàn)出了寬厚溫情的一面,而紀昀則表現(xiàn)得格外苛刻。

2.4 復雜寬泛與統(tǒng)一深刻

蒲松齡生長于農村,深知在生存壓力下,盡孝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做出折衷與妥協(xié),因此,他的孝道思想有著復雜的形態(tài)特征。如《鴉頭》中的女主角,表面上顯得很愚孝,不僅不反抗母親的凌虐,還囑咐兒子念及骨肉之情不要傷害母親。但她明知兒子身上存在殺戮欲,卻只字不提,這種放縱的態(tài)度表明兒子的殺戮欲正是她本人弒母欲望的延續(xù),體現(xiàn)了主人公愚孝與弒母的雙重矛盾思想。與之相反,紀昀并不熟悉平民的家庭生活,不能遇見盡孝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復雜情境,因此,難以相應做出變通與妥協(xié),孝道思想顯得較為簡單和理想化。蒲松齡的“孤憤”是在宣泄對社會環(huán)境與個人遭遇的不滿,這些情緒真實、生動,更容易引起讀者共鳴,但卻只是碎片化的浮光掠影,雖然極具感染力,卻沒有引導讀者深入思考,讀者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艷麗的詞藻與曲折的劇情吸引,難以達到批判所需的深度。

《閱微草堂》中孝道思想的深刻性正是《聊齋》所缺乏的,紀昀用三言兩語概述情節(jié),其寫作并非像蒲松齡那樣真實地反映社會現(xiàn)象,而是讓讀者直面封建倫理道德自身邏輯難以圓通的矛盾,雖然缺乏生動地描寫與真實的生活細節(jié),但有利于引導讀者專心進行深層次思辨。紀昀常常設置極端情節(jié),使封建倫理道德的不同層面發(fā)生內部沖突,把孝置于矛盾的困境,使故事內涵頗具豐富性與延展力。為了探討孝與節(jié)的矛盾,

紀昀講述了這樣一則故事:父母為了活命令女兒委身于盜賊,而女兒為了貞節(jié)違抗父母,導致全家喪命?!肮?jié)孝并重也,節(jié)孝又不能兩全也。此事非圣賢不能斷,吾不敢置一詞也”[2]12。封建倫理道德要求女子順從父母,同時貞操又是封建倫理道德對女子最基本的要求,紀昀的評價反映了他本人感到封建禮教實難自圓其說,但是這些探究并不代表他反對禮教,紀昀的創(chuàng)作目的是在禮教與人情的倫理范疇中尋找通往穩(wěn)固社會關系的坦途。關于寡婦為撫養(yǎng)丈夫子嗣而改嫁這則故事,紀昀評論說:“程子謂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是誠千古之正理,然為一身言之耳。此婦甘辱一身,以延宗祀,所全者大,似又當別論矣”[2]145。可見,紀昀對于程朱理學是認同的,但與理學家動輒以禮責人的嚴苛相比,他能從具體情境出發(fā),權衡利弊,對失節(jié)表現(xiàn)出相對寬容的態(tài)度。正如他所說:“是皆墮節(jié)之婦,原不足稱。然不忘舊恩,亦足勵薄俗。君子與人為善,固應不沒其寸長。講學家持論務嚴,遂使一時失足者,無路自贖,僅甘心于自棄,非教人補過之道也”[2]145。紀昀并不是反對理學本身,而是反對理學家曲高和寡之論,把一度偏離封建倫理道德的人推得更遠,逼得失足一時之人失足一世,難以重返禮教正軌,不利于維護封建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紀昀不迷信、不盲從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對其中的問題大膽提出質疑,雖然顯得迷惘彷徨,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但他敢于直面正統(tǒng)思想內部存在千年痼疾的勇氣和對當事人的寬容態(tài)度是可貴的。魯迅曾評價紀昀:“生在乾隆間法紀最嚴的時代,竟敢借文章以攻擊社會上不通的禮法,荒謬的習俗,以當時的眼光看去,真算是很有魄力之人”[4]。他強調紀昀思想的深刻性,認為當時的人們以勸懲之佳作來稱贊《閱微草堂》,其實是“不能了解他攻擊社會的精神”[5]。

3 《聊齋志異》與《閱微草堂筆記》孝道思想差異的成因分析

3.1 作者個人際遇的不同

葉嘉瑩在談王國維的《紅樓夢評論》時,提到覺悟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由于觀他人之痛苦而覺悟的,一種是覺自己之痛苦而覺悟的[6],這也是造成蒲松齡與紀昀孝道思想差異的主要原因。

蒲松齡身處鄉(xiāng)間,對于平民百姓真實、復雜的家庭倫理關系深有體會。蒲松齡曾對好友縱容妻子虐待老父,使其客死他鄉(xiāng)一事極為憤慨,并以此為底本創(chuàng)作了《馬介甫》。蒲松齡的個人際遇也使他感觸良多,自己嚴格遵守儒家家庭倫理道德,妻子也深得蒲松齡母親的喜愛,但這份喜愛使妯娌心生嫉妒,紛爭四起,終至分家。蒲松齡與妻子不爭不搶,剩得家產寥寥無幾,而這個結局正是他秉承孝悌思想所導致的,這一切對他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強烈震動,使其孝道思想不可避免地表現(xiàn)出復雜包容的特征?!对延凇返墓适卤泱w現(xiàn)了蒲松齡內心隱秘地動搖,庶子常年受嫡子欺凌,奉行孝道一味退讓,驕橫的嫡子們反而變本加厲,在庶母的葬禮上擊節(jié)而歌,甚至不讓她與父親合葬,直到威猛剛烈的長兄暴力制服了嫡子,庶母才得以安葬,“由此兄弟相安”[3]168。隱忍與反抗換來的結局截然不同,因此蒲松齡內心其實明白,在具體實踐中,遵守孝悌思想、一味順從對現(xiàn)實并無益處,不過小說最后,嫡子等人幡然悔悟,家族重歸和睦,這種理想化的情節(jié)體現(xiàn)了蒲松齡在冷酷的現(xiàn)實面前對孝道的執(zhí)著堅守。另一個極為寫實的孝道故事是《仇大娘》,在繼母和異母弟妹遭難之時,早已遠嫁的仇大娘挺身而出,不求任何回報扛起家庭的重任。這種無私孝行與她此前“性剛猛,每歸寧,饋贈不滿其志,輒忤父母,往往以憤去”[3]254的不孝行為似乎矛盾,一個孝女竟會因為一點錢財忤逆父母,但正是這一點才生動刻畫出仇大娘的真實與重情。在《青蛙神》的婆媳沖突中,神女十娘養(yǎng)尊處優(yōu),但“朝侍食,暮問寢”[3]278,不至于不孝。她們的矛盾只是因為婆婆出身小戶習慣勤儉,看不慣媳婦嬌生慣養(yǎng),兩人生活觀念不合。若是在《閱微草堂》里,十娘的忤逆肯定會被責以不孝,招致報應喪命,但蒲松齡對十娘卻十分寬容,只把她塑造成一個嬌養(yǎng)的大小姐,因為他深知在現(xiàn)實家庭生活中,這類因觀念不合導致的婆媳沖突相當普遍。

《閱微草堂》中動輒嚴懲的道德評判看似極具威懾力,實則并不具備現(xiàn)實可操作性,對于家庭和諧并無益處,人與人之間互相妥協(xié)包容才是生活的真實寫照。正如袁世碩、徐仲偉先生在《蒲松齡評傳》對《聊齋志異》思想價值的評價一樣,“蒲松齡對于人倫關系的理解雖然仍不離傳統(tǒng)的道德框架,但卻沒有像宋明的道學家那樣,將上下尊卑推向極端。他歌頌孝順勤勞的媳婦,這種表現(xiàn)和追求無疑更富有人情味,從而也更能為世人接受和理解”[7]。與之相反,紀昀在朝廷中身居高位,又是文壇學術領袖,他的身份決定了他不會像蒲松齡那樣深切地體會平民家庭倫理關系的復雜,而是站在理學的立場上,以居高的姿態(tài)俯察社會百態(tài),他與他筆下的創(chuàng)作內容是有距離的。紀昀有一妻六妾照顧家庭,因此,他特別強調在盡孝上女性責任的重大。妻子是大家閨秀,妾的地位低下,宦門衣食無憂遠離生存壓力,她們自然對婆婆、丈夫溫柔順從。紀昀對于女性孝道的標準脫胎于士大夫生活,但用同一標準要求平民家庭中忙于生計的女性,稍有不順從便致死,顯得尤為嚴苛且理想化,而普通百姓有時候連生存都極為艱難,拿什么來要求他們恪守倫理道德呢?

3.2 作者寫作目的不同

蒲松齡潦倒半生,郁積一腔憤懣無處傾訴,只能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抒發(fā)“孤憤”。紀昀則懷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創(chuàng)作上持有一種教化者的姿態(tài)。創(chuàng)作《閱微草堂》時,半生功名已定,他既沒有抒憤的心理需求,也無需露才揚己,以此獲得文壇認可。紀昀在首卷《灤陽消夏錄》問世后,便知道這部作品將有廣大的受眾群,在序言中寫道,“蓋是書之作,姑以弄筆怯睡而己。境過既忘,己不復省視,乃好事者輾轉傳抄,竟入書賈之手,有兩本刊”[8]。紀昀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時刻提醒自己,作品會被眾人爭相傳抄、被書商廣為刊行,因此下筆切忌隨意,必須重視文章的社會影響。他行文嚴謹,因事說理,不同于蒲松齡以筆抒憤反映社會現(xiàn)實,紀昀寫作的出發(fā)點是試圖重構不完美的儒學倫理,因而他的孝道思想與蒲松齡的孝道思想相比較,顯得更為統(tǒng)一,對于孝的態(tài)度也更為嚴格。此外,紀昀還對照《聊齋》的狐鬼故事故作反語,因此,兩部作品孝道題材雖相近,卻在孝道思想闡述上有很大差異。

3.3 社會時代背景的變遷

蒲松齡和紀昀對于孝道的態(tài)度也與其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乾隆帝重修《大清律例》,相比于蒲松齡所處的順治、康熙年間法律制度更為嚴酷成熟。在乾隆年間,《閱微草堂》里那些看似嚴苛的要求都有真實的法律依據(jù),如由田濤,鄭秦點校的《大清律例》中規(guī)定:“凡子孫違反祖父母、父母教令,及奉養(yǎng)有缺,杖一百”。又規(guī)定“凡罵祖父母、父母,及妻妾罵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絞。須親告乃坐”。這無疑是《閱微草堂》里要求子女絕對順從的法律依據(jù)。

《閱微草堂》極為重視對理學的反思,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乾隆年間漢學與理學的矛盾更為尖銳,而紀昀本人在學術上更接近漢學,因此“反理”是勢在必行的。乾嘉學派重考據(jù),理性精神深深根植于紀昀的腦海,因此,他對于理學要求下,孝的邏輯困境極為敏感。另一方面,清朝廷對于理學的復雜態(tài)度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理學有利于維護清王朝的統(tǒng)治,因此,清朝統(tǒng)治者鼓吹理學,但又不滿于黨同伐異等有礙于君權鞏固的行為,認為“足為太平盛世之累”[9], 于是“止于尊崇,卻不許學樣”[9]。清朝統(tǒng) 治者對理學采取的這種雙面態(tài)度,必然會對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影響,身為寵臣的紀昀在創(chuàng)作中自然與其保持同一步調,正如魯迅先生所指出的,“攻擊道學先生是那時的一種潮流,也就是‘圣意’”[9]。

4 結語

清朝統(tǒng)治者特別重視推行孝道,因為通過提倡父母權力的絕對化,能夠培養(yǎng)子女對權威的順從心理,這樣子女在進入社會后,會自然地將臣服心理轉移到封建君主身上,王權便更加穩(wěn)固。清朝社會的重孝風氣使兩部作品的孝道故事雖有許多共同點,但因個人際遇、寫作目的、時代背景的不同,也造成了兩者孝道思想的差異。

猜你喜歡
紀昀聊齋草堂
《左傳》里有穮和蓘
知識窗(2023年5期)2023-05-26 22:30:43
聊齋書介
蒲松齡研究(2022年3期)2022-10-17 11:04:26
聊齋書介
蒲松齡研究(2022年2期)2022-07-28 11:01:02
聊齋書介
蒲松齡研究(2022年1期)2022-04-20 01:50:10
草堂舊事
黃河之聲(2021年9期)2021-07-21 14:56:32
草堂詩歌獎在杜甫草堂頒獎
鴨綠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28
來時霧散盡
飛言情B(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吟雪
薪草堂由來
歌劇(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讀破聊齋
连南| 会同县| 隆子县| 镇原县| 舞阳县| 通渭县| 承德县| 武穴市| 临夏市| 河津市| 龙海市| 松滋市| 陆川县| 乐至县| 霍州市| 古交市| 佛学| 台湾省| 伊吾县| 南充市| 南安市| 延庆县| 亚东县| 徐汇区| 乌恰县| 肥城市| 古浪县| 双牌县| 太原市| 文登市| 个旧市| 彰化县| 安图县| 靖安县| 榆中县| 文登市| 莱西市| 兴山县| 云和县| 开化县|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