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玉花 羅 旋
金震出生于吉林省和龍縣八家子鎮(zhèn),父親金成洛,母親陳致玉。他自幼酷愛音樂,先是學習和演奏手風琴、小提琴。1946年5月,加入了原延吉縣吉東軍區(qū)保安團宣傳隊,成為一名小提琴演奏員。當時他邊做演奏員,邊做部隊的文書工作,有時還親臨戰(zhàn)場參加戰(zhàn)斗。自1948年3月至1951年,他在延邊文工團(延邊歌舞團前身)做小提琴演奏員并擔任樂隊副隊長職務。1955年他被國家公派赴朝鮮平壤音樂舞蹈大學留學,師從著名的伽倻琴散調傳承人、著名藝術家安基玉(1894—1974年)③安基玉(1894年—1974年),男,出生于全羅南道羅州市南平面大橋里(今韓國),1946年到朝鮮,是朝鮮伽倻琴散調傳承人。先生,后以優(yōu)異的成績學成回國并逐漸成長為伽倻琴藝術家。
金震的老師安基玉師從伽倻琴散調創(chuàng)始人金昌祚,1946年到朝鮮,先后擔任朝鮮古典音樂研究所所長(1947年)、國立古典藝術劇院總負責人(1951年)、平壤音樂舞蹈大學民族音樂系器樂教研室主任(1962年)等職。他的主要作品有唱劇《春香傳》《興夫傳》,合唱曲《法圣浦船歌》、民族管弦樂曲《祖國山川》等,此外編寫了《伽倻琴校本》《杖鼓演奏法》等教材。他培養(yǎng)了包括頗多國際比賽獲獎者在內的優(yōu)秀的民族音樂家,他的學生在第三屆、第六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中,獲得伽倻琴演奏特別獎和金獎。他本人曾擔任第六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音樂評委,其伽倻琴獨奏在對外演出中頗受贊譽,1952年獲“朝鮮功勛演員”稱號,1956年被選定為朝鮮人民演員,獲國家一級勛章等許多嘉獎。安基玉對金震關懷備至,為了使金震能夠更多地掌握金昌祚的伽倻琴散調,他把金震介紹給其門下弟子任孝淑,令其每周給金震授課兩次。因為有了安基玉的精心栽培,留學時期金震不僅掌握了伽倻琴散調的多種演奏法,而且演奏技巧越發(fā)嫻熟自如、得心應手。這為他后來在伽倻琴散調的演奏和傳播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安基玉對弟子金震的發(fā)展,尤其是在幫助金震掌握朝鮮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精髓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首先,他讓金震體會散調的即興性。他的音樂表演自如嫻熟,賦予了樂曲如新生命似的的創(chuàng)造性,既遵守旋律的流動,又不拘泥于樂譜規(guī)定的條條框框,金震領悟到了伽倻琴散調演奏的即興性特點。
在安基玉先生的伽倻琴散調演奏中,金震認識到了伴奏樂器杖鼓演奏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上伽倻琴散調課時,當綜合演奏時,安基玉老師按照旋律的變化,將杖鼓節(jié)奏時而拉長、時而縮短,伴奏豐富多彩。安老師強調當曲調豐富、節(jié)奏頻率時,伴奏應根據(jù)基本節(jié)奏加進短而快的節(jié)奏型或配以變化的節(jié)奏型。另外金震還體會到,安基玉在即興伴奏時,邊敲杖鼓邊和聲助興渲染氣氛,這恰如其分地襯托著演奏者的情緒和樂音的流動。所有這些都成了金震在中國培養(yǎng)民族音樂人才的基石。
不僅如此,安基玉先生除了傳授伽倻琴演奏技藝外,還下大功夫讓金震領略朝鮮傳統(tǒng)音樂。安基玉先生經常囑咐金震:“在繼承傳統(tǒng)音樂中,除了學伽倻琴外,還要學杖鼓、盤索里甚至要學律舞,將來要為民族音樂的發(fā)展盡心竭力?!雹芙鹫穑骸段业睦蠋煱不瘛?,金震親筆手稿(由筆者收藏)。安基玉先生的囑咐與教誨,對金震從事音樂事業(yè)的全過程以及后來對于民族音樂的傳承,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影響。
20世紀50年代開始,安基玉十分重視民族藝術遺產的收集工作和民族音樂理論的體系化整理工作,并圍繞民族藝術人才的培養(yǎng)、民族藝術遺產的繼承和發(fā)展,從實踐和理論上的問題出發(fā),取得了突出成果。⑤參見〔朝鮮〕咸興萬:《解放后的朝鮮音樂》,《國立民族藝術劇場演繹》(朝鮮文),平壤: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出版社,1956年。安基玉不僅格外關心金震伽倻琴演奏的技能和對傳統(tǒng)音樂精髓的掌握,還十分重視提高其研究能力,如金震于1957年就有幸參加了安基玉負責啟動的伽倻琴散調的樂譜化工作。安基玉每次上伽倻琴課時,要求金震把自己的演奏記成五線譜。丁南希和安基玉編纂的《伽倻琴教程》⑥〔朝鮮〕丁南希、安基玉:《伽倻琴教程》(朝鮮文),平壤: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出版社,1958年。中大部分散調是由安基玉演奏金震記譜的。這些記譜工作使得金震更加明確了樂曲的旋律結構和輪廓,對他正確而熟練掌握伽倻琴散調起到關鍵作用。金震后來把留學時期記譜的多位名人演奏家演奏的伽倻琴散調帶回中國,不僅直接用于專業(yè)教學,而且也適用于伽倻琴的普及教學。綜上,金震師從安基玉先生,系統(tǒng)學習了伽倻琴散調記譜、細膩的音樂處理手法、弄弦原理以及演奏風格等。通過四年的刻苦學習,金震已經熟練掌握了伽倻琴的演奏技巧,并受邀在平壤廣播電臺演奏伽倻琴散調。在安基玉的關懷和指導下,1959年,金震在畢業(yè)音樂會上演奏《安基玉散調》全曲,經朝鮮國家考試委員會嚴格審定,授予他“伽倻琴演奏家”稱號。
金震師從安基玉先生學習伽倻琴,以琴為紐帶維系著他和安基玉家三代人之間的伽倻琴情緣,他與安基玉之子安圣鉉⑦安圣鉉(1920年—2006年),男,朝鮮功勛演員,安基玉之子,在朝鮮先后任國立古典藝術劇場指揮(1954年),兩江道藝術團指揮(1962年),尹伊桑音樂研究所研究師等。主要作品包括編曲《阿里郎組歌》《漁夫之歌》等,原創(chuàng)作品有《海棠花》《流奔吧 大同江》等。和安基玉的孫女、安圣鉉的女兒安華烈⑧安華烈(1957年—),女,伽倻琴演奏家,安圣鉉之女,朝鮮平壤音樂舞蹈大學伽倻琴教授。的因緣被傳為佳話。由金震建立起的紐帶,安基玉及其子孫三代同延邊大學藝術學院建立起長久而穩(wěn)定的交流,交流的內容和特點有:首先,安基玉向金震傳授了伽倻琴散調,使其在中國的傳播以及在中國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其次,因安基玉之子安圣鉉和孫女安華烈同延邊大學藝術學院的交流,尤其通過他們贈送的資料,眾多中國學者進一步認識到整理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重要性,有力地推動了伽倻琴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并給延邊大學藝術學院的民族音樂教育以強有力的推動,進而更加重視民族音樂專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梢哉f,延邊大學藝術學院的伽倻琴音樂藝術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民族傳統(tǒng)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是與安氏一家密切相關的。
金震是在中國傳播伽倻琴散調并在中國推動伽倻琴藝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主要的藝術家。1959年10月金震回國,受到國務院的特別邀請,和1000多名留學生一起參加了國慶10周年紀念活動,榮幸地得到了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氐窖舆吀栉鑸F的金震于1961年受邀在延邊人民廣播局、吉林省廣播局、黑龍江省廣播局錄播節(jié)目,演奏了鄭鎮(zhèn)玉作曲的伽倻琴協(xié)奏曲《追憶與歡喜》,1962年在北京舉行的青年音樂家演奏會上彈奏了安基玉的部分伽倻琴散調,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評價。
“文革”結束后,金震重新開始了伽倻琴的教學工作。1987年,延邊州廣播電視局和延吉市廣播電視局專門把金震的伽倻琴散調演奏以及他的藝術人生拍攝并制作成專輯播放。與此同時,和韓國的文化交流活動也令人鼓舞。1990年7月16日,在延邊大學藝術學院舉行了金震同韓國伽倻琴散調演奏家梁勝姬的聯(lián)合演奏會,開啟了中韓伽倻琴藝術交流的先河。1992年10月24日,金震赴韓國參加第12屆大韓民國音樂節(jié),他在音樂節(jié)上演奏了安基玉的散調,這在韓國音樂史上尚屬首次,備受音樂界矚目,并成為公認的伽倻琴散調傳承人。從朝鮮半島南部傳播到北半部的安基玉的伽倻琴散調,又從朝鮮半島北半部傳播到中國,再從中國回傳到朝鮮半島南部,在這近百年的跨界環(huán)流中,金震先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源于金震的長期而艱辛的努力而展開的中朝、中韓伽倻琴藝術交流在東亞藝術交流史上具有特殊意義。
金震為民族音樂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重要貢獻。從1962年起,他在延邊藝術學校給學生傳授伽倻琴,為中國朝鮮族音樂藝術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高級專門人才。首先,金震作為教育者,在伽倻琴人才培養(yǎng)中,十分重視教學目的的明確性以及對教學重點、難點的解決。他常向學生強調作為演奏者要具備做人的基本原則,據(jù)金震弟子金桂玉回憶,他認為“伽倻琴聲是人類以深奧的自然界響聲原理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所以成為藝術者之前首先要做人”。還常以藝術道德、倫理囑咐學生:“誠實真誠的人才能創(chuàng)造真正的藝術?!薄百溓偈锹曇舻乃囆g。弦要彈出活生生的自然界的響動聲,所以演奏者自己應融合到自然界里,具備如同和自然共呼吸的和諧姿態(tài)?!雹峤鸸鹩瘢?,金震弟子、延邊歌舞團演奏員。金震用伽倻琴音符和音律解釋人和藝術、人和自然的關系。
他還為提高伽倻琴的演奏技巧和創(chuàng)新伽倻琴藝術理論,指導具體的伽倻琴教學實踐。他重視伽倻琴的生命論,說“伽倻琴的生命是弄弦”。同時強調,要根據(jù)音律的流動和組織,撥弄弦音或弱或強或長或短,使用弄弦應恰如其分而不要濫撥弄弦。特別教導弟子們,主音“多”絕對不可弄弦,這原理源于主音是音的棟梁,所以不可搖動棟梁,這是個“鐵律”。
金震在伽倻琴教學中重視示范演奏。他繼承了安基玉的教學方法,多給學生示范演奏,采用多種方法解釋原理。據(jù)其伽倻琴弟子李秀蓮的回憶,尤其對像按節(jié)奏、流向和速度的變化,不同的“深弄弦”“淺弄弦”“微分音的引音”等難而豐富的弄弦演奏原理,金震解釋得有條不紊,層次分明。⑩李秀蓮,女,金震弟子、延邊大學藝術學院伽倻琴教授。他親自給學生標記弄弦的個數(shù),并對肩、手臂、手腕等彈撥弄弦時的姿態(tài)做出示范,用動態(tài)的原理聯(lián)系顫音奏法?顫音奏法:顫音是指在某個樂音里高低幅度約震動半音的裝飾。、連音弄弦奏法?連音弄弦奏法:又被稱為左雄聲和左側聲,用連音()符號標識。左雄聲弄弦先撥弄某一根弦后,用左手按住提高2、3、4度音后再拉下來。左側聲弄弦是與左雄聲弄弦正好相反的弄弦法,首先按住弦,達到要求的音高后,再撥弄弦起到音的變化。、滑下記號和提上記號?提上記號:臨時按弦改變音的奏法。的演奏法。另外,他根據(jù)伽倻琴散調曲子音調的走向,堅持示范各種演奏法及其運用原理、線調律法等。金震不拘泥于安基玉流派的伽倻琴散調,教伽倻琴散調時,廣泛地演奏收錄到教材里的金昌祚、安基玉、丁南希等各個流派的散調音樂。他在授課時,讓學生正確地理解和處理樂相,耳聞目睹進而熟悉到得心應手為止,使他們領會伽倻琴散調的真諦,示范弄弦和裝飾音,直至讓學生掌握其中的風格特點。
他在30多年的伽倻琴執(zhí)教生涯中桃李滿天下。延邊大學藝術學院的伽倻琴教授金星三?金星三,男,金震弟子、“伽倻琴藝術”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秀蓮、崔美鮮,延邊歌舞團的伽倻琴演奏員金桂玉、金英、咸今花,延吉市朝鮮族藝術團伽倻琴演奏員張偉玲,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文紅宣,中央民族歌舞團的民族聲樂歌手卞英花,延邊歌舞團的民族聲樂歌手崔麗玲等都是他的弟子。金震不僅在伽倻琴傳承方面盡心竭力,而且在為民族音樂傳承輸送人才方面也是不遺余力、殫精竭慮。
金震深知在伽倻琴教學中教材的意義,所以十分重視伽倻琴教材的編寫。他以先進的教育思想和使命意識培養(yǎng)后代的同時,對教材的開發(fā)也傾盡了全力。他編纂的《音樂基礎知識——伽倻琴演奏法》?金震:《音樂基礎知識——伽倻琴演奏法》,延邊:延邊人民出版社,1964年?!顿溓偾?金震編:《伽倻琴曲集》,內部資料,1964年。(5卷)等完整地構筑了伽倻琴散調的演奏體系,在朝鮮族音樂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些教材當時就被選定為延邊藝術學校教材,為伽倻琴教育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他編寫的《音樂基礎知識——伽倻琴演奏法》,主要以伽倻琴散調創(chuàng)始人金昌祚門下弟子安基玉的演奏法為主。除此之外,他把名演奏家的散調音樂做了體系化的編程,在演奏法里敘述了伽倻琴散調的結構、名稱等基本知識,以及散調演奏所必要的基本演奏法,標注了便于演奏用的記號。在具體的演奏方法上,主要詳細地記述了右手的撮、挑、剔、勾、抹、托奏法、八度演奏法、切音部奏法等。左手演奏法把著重點放在弄弦法上,主要記述了彈撥弄弦的位置、弄弦時的姿勢、顫音奏法、顫音震動數(shù)、連音的弄弦法、后裝飾音演奏、短音中的滑音、經過音的弄弦奏法。
關于《伽倻琴曲集》,金震將在平壤音樂舞蹈大學留學時期對安基玉、金昌祚、金光俊、丁南希所演奏的伽倻琴散調的記譜和改編民謠的伽倻琴曲均編入其中,包括安基玉作曲的《晉陽調》,改編自民謠的《阿里郎變奏曲》《新春》,丁南希作曲的《扎進中莫里》等伽倻琴散調等,并且記載了西拿余?西拿余是巫俗音樂的民俗器樂合奏曲,演奏樂器包括大笒、篳篥、奚琴、伽倻琴、雅箏、杖鼓和小鼓等。、“靈山會相”?靈山會相是風流音樂代表性器樂曲,由弦樂靈山會相、平調會相、管樂靈山會相組成,是宮廷或者民間所演奏的類似于組曲的音樂。的狀況。通過學習、審視金震的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在廣泛吸收安基玉等前輩的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國伽倻琴教學的實際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為中國朝鮮族伽倻琴藝術的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作為民族音樂理論家,金震在音樂學術論著、音樂評論等方面成果頗豐,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遺產。
金震于1962年到1964年在延邊藝術學校任唱劇研究所所長,推進了唱劇《春香傳》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并最終把該唱劇搬上了舞臺。1963年到1966年,他指導了民族樂器改革小組,親自操持鋸和刨子,為民族樂器的改良走在第一線,真正做到了身體力行。
1983年10月,他以中國音樂家代表團成員的身份參加了在平壤舉行的亞洲音樂研討會。1986年2月,金震任延邊民族民間藝術集成辦公室主任,埋頭于延邊民間藝術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負責組織并編寫了《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吉林卷》?《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吉林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吉林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0年。(金震任副主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戲曲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戲曲志》編輯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戲曲志》,長春:吉林省文化廳,1988年。(金震任副主編)、《中國朝鮮民族藝術教育史》?《中國朝鮮民族藝術史大計》編寫組:《中國朝鮮民族藝術教育史》(朝鮮文),延吉:東北朝鮮民族教育出版社,1992年。等,在藝術史研究和文獻整理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得了1988年10月中國文化部和2000年中國藝術科技規(guī)劃領導小組頒發(fā)的優(yōu)秀工作獎。
金震還撰寫了有關伽倻琴散調的學術論文,主要有:《伽倻琴散調音樂》?金震、肖之:《伽倻琴散調音樂》,《中國音樂》,1989年,第4期。《由伽倻琴音樂看朝鮮民族音樂的特征》?金震:《由伽倻琴音樂看朝鮮民族音樂的特征》,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學術研討會,1986年7月。等,圍繞著伽倻琴散調的產生和中國朝鮮族傳統(tǒng)音樂發(fā)展,提出獨特的見解。他強調和主張:第一,“伽倻琴散調是繼承和發(fā)展伽倻琴的基石?!钡诙?,“伽倻琴改良首先應該懂得伽倻琴散調。不善于演奏散調,就不能理解伽倻琴音樂的深度。這是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正確的態(tài)度。”第三,“要發(fā)展中國朝鮮族的伽倻琴,必須靠伽倻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創(chuàng)作大量的作品?!彼€發(fā)表了《發(fā)展中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音樂工作》?李志曙、于三江、德伯希夫、金震:《發(fā)展中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音樂工作》,《人民音樂》,1960年,第Z1期?!冻r族音樂工作之我見》?金震:《朝鮮族音樂工作之我見》,《文學與藝術》,1985年,第6期。等有關民族音樂的評論文章,為朝鮮族民族音樂的發(fā)展積極建言獻策,闡述了朝鮮民族音樂的歷史和現(xiàn)狀,同時展望朝鮮民族音樂的未來。
綜上所述,在金震及其弟子們的不懈努力下,伽倻琴作為朝鮮族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和全面普及,比如朝鮮族的各藝術團和文化館就都擁有伽倻琴專業(yè)演奏人員,且在民間也深受老百姓喜愛。中國朝鮮族伽倻琴藝術彰顯著民族文化融合與創(chuàng)新的文化藝術生命力。金震傳承的伽倻琴散調同朝鮮伽倻琴演奏家安基玉緊密相連,他把伽倻琴散調傳播到中國,為中國朝鮮族音樂藝術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他所實施的伽倻琴散調音樂樂譜化工作,對伽倻琴散調音樂的發(fā)展功不可沒。他念念不忘繼承和發(fā)展民族音樂,以他獨到的眼光和執(zhí)著的信念,通過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藝術實踐等方式,不僅實現(xiàn)伽倻琴藝術在中國的本土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而且將中朝、中韓伽倻琴交流推向新階段,同時,也促進了朝鮮半島南北伽倻琴散調的交流。他的伽倻琴藝術傳播與創(chuàng)新以及交流活動,呈現(xiàn)著跨界藝術發(fā)展所具有的互動與對話、融合與創(chuàng)新、回返與影響的特征,而其跨界既有思想、理念、地理、國界的超越,又有語言、文化、民族的超越,可謂伽倻琴藝術的東亞環(huán)流。由此觀之,絕不可低估金震先生在伽倻琴藝術東亞環(huán)流中所做出的努力與貢獻,這就是金震及其伽倻琴藝術活動在中國朝鮮族伽倻琴藝術史、中華民族藝術發(fā)展史乃至中國與朝鮮半島藝術交流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價值。金震不愧是20世紀中國朝鮮族伽倻琴散調的奠基者、著名的伽倻琴音樂教育家、民族音樂理論家,他的名字將被永遠載入中國伽倻琴藝術發(fā)展的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