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微,聶 宏,林 萍,孔祥穎,黨文軍
(1.佳木斯大學附屬康復醫(yī)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飲食結構的合理性是現代西醫(yī)營養(yǎng)學的根基,現代理念認為飲食結構的合理是保證身體機能正常,預防疾病的關鍵[1]。在前期研究中就發(fā)現,黑龍江地區(qū)產婦產后飲食結構仍存在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如禽肉類食品增加,產后蔬菜水果等食用量減少等。特別是東北地區(qū)傳統的紅糖小米粥也作為產后主食,水果幾乎不食用。相關研究表明[2],孕婦在妊娠期體重增加過快,易于導致妊娠期并發(fā)癥如妊娠期糖尿病、妊高癥等[3],還易于增加新生兒疾病的風險[4]。因此在產后合理規(guī)劃孕婦產婦飲食,成為現代相關研究的重點。經研究通過飲食護理指導有助于幫助產婦減輕產后體重,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01~2019-12在某三級甲等醫(yī)院產科72例超重肥胖孕婦進行研究。納入標準:采用BMI指數進行判斷,在BMI≥24kg/m2即收錄入組;單胎妊娠;無其他妊娠合并癥,并發(fā)癥等;有閱讀能力,能夠進行語言溝通交流,智力、思維正常,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嚴重肝、腎、心腦血管、內分泌、神經系統、造血等疾病或惡性腫瘤,精神病患者;產婦連續(xù)兩周不能配合完成指導者;產婦在試驗過程中不愿意繼續(xù)進行,向研究者提出退出研究的要求。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
(1)從產后開始,即對觀察組產婦產后,給予飲食合理化建議,產后指導6個月,確保每個星期至少有1次指導聯系,即基本可確保每位產婦均保證有24次飲食護理指導。對照組正常產后照護。(2)干預組是根據西醫(yī)營養(yǎng)學科學計算配比[5,6],利用產婦身高、標準體重等指標,計算出產婦每日飲食的最佳量。為產婦制訂個性化營養(yǎng)支持方案,保證營養(yǎng)足夠產婦本身代謝與嬰兒哺乳需要,調整產婦不良飲食習慣。(3)健康教育及家屬管理:每周定時與產婦及其家屬取得聯系,采用登門拜訪、微信、電話等多種方式保持聯系,將產婦基本情況記錄在內,進一步分析產婦每周飲食情況,幫助其制訂下一周飲食方案,同時對產婦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講解食物種類、營養(yǎng)元素構成、搭配技巧等。
體質指數,又稱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計算方法體重:體重(kg)/身高(m2)。其計算參考了身高的變化,較體重更加合理的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情況。BMI中國參考標準為:偏瘦,<18.5;正常,18.5~23.5;超重,≥24;偏胖,24~27.9;肥胖,≥28。產后6個月測量產婦體重情況,計算體重指數,產前BMI數值為37周的測量值(胎兒滿足37周即可認為足月兒)。通過詢問產婦孕前體重、身高,計算出其孕前體質指數。
見表1~2。
表1 兩組干預前基線資料比較
由表1和表2可知,兩組基線資料構成比較,經t檢驗和χ2檢驗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之間均衡可比。
表2 兩組產婦基線資料比較(n=36)
見表3~5。
表3 兩組產婦體質指數比較
表4 兩組產婦孕期前后體質指數變化
表5 兩組產婦BMI各等級例數(n)
由表3可知,產后6個月干預組產婦BMI與對照組產婦BMI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4可知,干預組產婦孕前BMI與產后BMI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婦產前BMI與產后BMI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表5可知,干預組產后BMI優(yōu)于對照組。
本研究納入的72例研究對象均能在整個干預期間嚴格按照研究設計進行,兩組產婦的依從性均較好,在整個干預過程中無脫落,無終止病例。由表1可知,干預組與對照組在年齡、孕前體重、身高、分娩孕周等方面經過t檢驗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間基線資料情況均衡可比。由表2可知干預組與對照組在文化程度、職業(yè)、家庭人均月收入方面經過經χ2檢驗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兩組間基線資料情況均衡可比。
產后產婦體重減輕、體質指數減少作為直接衡量產后是否發(fā)生產后肥胖的直觀工具。而本研究的主要觀察指標為體質指數(BMI),體質指數相較于體重,參考了產婦身高的變化,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產后體重恢復情況,更具有可比性。從表3可以看出,產婦在干預組與對照組在產前37周的BMI值相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產后6個月的BMI值相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從干預組均數(22.235±1.983),對照組均數(26.541±1.989)中可以看出,干預組整組體質指數較對照組小。從表4中可以看出,干預組產婦在孕前與產后的BMI相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代表生產前后干預組產婦體重較接近,飲食指導可以幫助產婦回歸產前體重。而對照組產婦的孕前與產后的BMI相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從均數上可知,產后體質指數明顯增大。從表5可知,干預組孕前屬于正常BMI有30例,產后正常BMI有24例,孕前過重BMI有5例,產后過重BMI有10例。而對照組孕前正常BMI有27例,產后正常BMI有9例,孕前過重BMI有6例,產后過重BMI有27例。對照組整組較干預組產后過重者增多。據以往研究結果顯示,已婚生育女性的體重和體質指數會隨著生產后時間的變化而逐漸下降,但其超重肥胖率仍然明顯高于未婚女性。而女性產后體重滯留是導致成年女性肥胖的主要原因。而在產后幫助產婦科學合理飲食,逐漸幫助其恢復正常體重對緩解女性生育后肥胖有重要意義[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