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內鏡下切除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的療效及預后評估

2021-04-13 08:54:48蔡升褚建鋒周建波桑建忠楊倩倩方瑩齊李對魯姍姍
溫州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絨毛狀癌變腺瘤

蔡升,褚建鋒,周建波,桑建忠,楊倩倩,方瑩,齊李對,魯姍姍

寧波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陽明醫(yī)院 余姚市人民醫(yī)院 消化內科,浙江 寧波 315400

結直腸息肉是臨床上非常常見的疾病,而腺瘤性息肉是結直腸息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是常見的癌前病變,內鏡下或手術摘除可有效降低其發(fā)展成結直腸癌的風險[1-2],因此,及早發(fā)現(xiàn)和及時治療腺瘤性息肉是預防結直腸癌的關鍵[3]。結直腸腺瘤性息肉臨床上常表現(xiàn)為便秘、腹瀉、黏液血便及腹痛等,癥狀長期反復存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實質性影響。健康調查簡表SF-36,短小、靈活、易操作,是國內外普遍認同的一種生活質量測評方法[4],常被用于評估各類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及各種慢性疾病人群)的生活質量,并被證實具有良好的效果[5-6]。本研究通過分析行內鏡下結直腸腺瘤性息肉切除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并應用SF-36量表進行問卷調查,評價內鏡治療的效果及預后。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寧波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陽明醫(yī)院消化內科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共收治結直腸息肉患者196例,排除非腺瘤性結直腸息肉、結腸鏡診治不耐受及臨床資料不全者共28例,最終選擇病理確認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患者168例,包括男93例,女75例,年齡15~81(64.2±5.8)歲,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便秘(42例,占25.0%)、腹瀉(40例,占23.8%)、黏液血便(33例,占19.6%)、腹痛(27例,占16.1%)等,部分患者無任何癥狀,因健康體檢發(fā)現(xiàn)息肉。將168例腺瘤性息肉患者分成青年組(年齡≤34歲)26例,中年組(年齡35~59歲)101例,老年組(年齡≥60歲)41例。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及并發(fā)癥觀察:患者術前做好基本的準備(如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及心電圖等檢查),術前禁食水并做好充分的腸道準備。采用Olympus CF-H260L電子結腸鏡,在患者無痛苦的情況下盡量快速進鏡至回盲部觀察到闌尾孔,然后逐漸輕緩地退鏡,退鏡當中特別要注意觀察腸道皺襞的遮擋部分,確保觀察到全結腸的每個部位,當發(fā)現(xiàn)息肉時,需要明確其大小、部位、個數(shù)以及息肉表面基底情況,再行內鏡下電凝切除。

術后將標本進行病理組織切片,明確病變性質(特別注意有無癌變及癌組織向下浸潤)。術后患者臥床休息1~2 d,術后當天禁食,并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給予無渣飲食,后逐步轉為正常飲食。術后觀察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包括出血、穿孔及感染等。術后1個月腸鏡復診檢查,若患者術后沒有明顯異常,則術后每3個月入院復查腸鏡并隨訪12個月,觀察術后創(chuàng)口愈合情況及息肉是否復發(fā),如息肉復發(fā)則再次切除。

1.2.2 SF-36量表評估生活質量:使用中文版SF-36 量表對患者術前及術后1 個月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SF-36 量表共36個條目,分8個維度,包括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生理職能(role-physical,RP)、軀體疼痛(bodily pain,BP)、總體健康(general health,GH)、活力(alidity,VT)、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職能(role-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可概括為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兩大類[7],即軀體健康總測量(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PCS,包括PF、RP、BP、GH)和心理健康總測量(mental component summary,MCS,包括VT、SF、RE、MH)。

每個緯度評分最高100分,最低0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損害越輕,生活質量越好。采用李克累加法計算各維度分值,按最后值計算原始分值,然后用標準公式計算得出轉換分值。SF-36總評分是8個維度分值之和,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率進行描述,計量資料以±s 表示,術前與術后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息肉位置分布 168例患者息肉位置分布:直腸61例,乙狀結腸29例,降結腸27例,橫結腸13例,升結腸12例,回盲部8例,18例為多發(fā)息肉,可見腺瘤性息肉以左半結腸為主,而直腸是最常見的部位,詳見表1。

2.2 息肉病理分型 168 例結直腸腺瘤性息肉中132例管狀腺瘤,6例混合性腺瘤,24例絨毛狀腺瘤,4例發(fā)生高級別瘤變,2例發(fā)生局部癌變。青年組均為管狀腺瘤,中年組以管狀腺瘤為主,絨毛狀腺瘤占一定比例,老年組絨毛狀腺瘤比例大幅上升,部分腺瘤出現(xiàn)局部癌變,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混合性腺瘤及絨毛狀腺瘤的發(fā)生比例逐漸增高,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術后并發(fā)癥及復發(fā)情況 內鏡下切除息肉后,17例患者出現(xiàn)出血(其中青年組2例,中年組6例,老年組9例),占10.1%,其中14例發(fā)生術中出血,3例術后遲發(fā)性出血。出現(xiàn)穿孔2例,占1.2%,均為老年組患者,主要是因息肉過大及切除過深。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感染。經12個月的隨訪觀察,復發(fā)8例(老年組6例,中年組2例),復發(fā)率為4.8%。

2.4 SF-36量表得分情況 168例腺瘤性息肉患者術前各維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MH、PF、SF、RE、VT、RP、GH、BP,可見患者BP受疾病的影響程度最大;術前總分為(456.48±112.87)分,低于術后的(514.31±89.65)分(P<0.05);各維度評分中MH、PF、SF、GH、BP術前術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是常見的結腸癌前病變,然而要發(fā)展成為癌,是一個相當復雜及漫長的過程,具體原因目前尚未明確,常需要經歷結腸表面上皮的過度增生而形成腺瘤,最后演變成癌,這其中還牽涉到各種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的失活[8]。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病理學分型包括管狀腺瘤、混合性腺瘤及絨毛狀腺瘤3種,不同病理類型的息肉惡變潛能差別較大,其中以絨毛狀腺瘤癌變概率最高[9]。本研究中168例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病理分型以管狀腺瘤為主(132例,占78.6%),而青年組腺瘤性息肉的病理類型全部是管狀腺瘤,中年組以管狀腺瘤為主(占83.2%),絨毛狀腺瘤也占一定比例(占12.9%),并出現(xiàn)1例高級別瘤變,絨毛狀腺瘤比例在老年組中大幅上升(占26.8%),而部分腺瘤出現(xiàn)了局部癌變(占4.9%),可見隨著年紀的增長,混合性腺瘤及絨毛狀腺瘤的比重逐漸增大,出現(xiàn)高級別瘤變及局部癌變率也在增高,因此,檢出并摘除腺瘤性息肉可很大程度上預防結直腸癌的產生。

表3 患者術前術后SF-36量表各維度得分(n=168,±s)

表3 患者術前術后SF-36量表各維度得分(n=168,±s)

維度 術前 術后 t P MH 72.13± 13.71 75.93±13.26 -3.740 0.009 PF 70.12± 23.27 87.67±16.48 -9.601 0.002 SF 63.87± 43.87 79.87±36.41 -5.083 0.004 RE 61.22± 11.23 61.08± 9.67 0.167 0.857 VT 51.40± 10.68 51.26± 9.58 0.191 0.841 RP 50.12± 5.01 50.20± 4.36 -0.234 0.817 GH 46.76± 12.56 48.78±11.71 -2.253 0.025 BP 40.86± 4.87 59.52± 5.36 -5.090 0.004總分 456.48±112.87 514.31±89.65 -7.862 0.003

在臨床上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早期癥狀常常不典型,常以便秘、腹瀉、黏液血便及腹疼為主,甚至有些患者沒有癥狀,造成病程隱匿,患者往往不會主動去進一步檢查,從而留下很大的隱患。結腸鏡檢查診斷結直腸腺瘤性息肉非常直觀,可以對病灶進行病理活檢及切除,是當前治療的首選且安全的方法[10]。本研究的168例患者內鏡下摘除息肉都獲得成功,有17例(占10.1%)患者并發(fā)術后出血,但出血量不多,均通過內鏡下出血創(chuàng)口上鈦夾或電凝止血成功,另出現(xiàn)了2例(占1.2%)穿孔病例,主要是因息肉過大及切除過深,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感染,經隨訪后有8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4.8%,由上述結果可見,內鏡下切除結直腸腺瘤性息肉安全性較高,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均較低。

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患者臨床上癥狀常長期反復存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本研究分析了患者行內鏡下摘除息肉前各維度的得分情況,發(fā)現(xiàn)由高到低為MH、PF、SF、RE、VT、RP、GH、BP,患者術后總分高于術前,各維度評分中MH、PF、SF、GH、BP術后較術前高,說明摘除息肉后患者的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得到明顯的改善。

綜上所述,內鏡下切除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療效確切,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復發(fā)率均較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猜你喜歡
絨毛狀癌變腺瘤
膀胱絨毛狀腺瘤伴癌變1例并文獻復習
癌癥進展(2022年19期)2022-11-17 07:04:38
淺析結腸管狀絨毛狀腺瘤的CT表現(xiàn)及診斷價值
后腎腺瘤影像及病理對照分析
下咽癌的區(qū)域癌變現(xiàn)象研究進展及臨床意義
癌癥進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04
姜兆俊治療甲狀腺腺瘤經驗
胸腺瘤放射治療研究進展
腎盂絨毛狀腺瘤臨床病理分析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變過程中的表達
《癌變·畸變·突變》2014年第26卷索引
《癌變·畸變·突變》第六屆編委會第2次會議紀要
吴堡县| 河源市| 和政县| 宽城| 夏河县| 夹江县| 且末县| 景德镇市| 沙河市| 大安市| 志丹县| 江华| 鹤庆县| 延吉市| 湖北省| 崇义县| 长乐市| 乐陵市| 淮南市| 莱西市| 临江市| 昌都县| 华坪县| 始兴县| 奉贤区| 伊金霍洛旗| 建湖县| 五家渠市| 达孜县| 阿鲁科尔沁旗| 白水县| 红桥区| 普宁市| 广河县| 安泽县| 茌平县| 双峰县| 高要市| 唐河县| 德化县|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