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輝慶
摘? ?要:教師和學生對互感系統(tǒng)中電磁感應現(xiàn)象的認識普遍存在著兩個誤區(qū):忽視副線圈電流對原線圈的感應作用;忽視線圈的自感作用。文章通過推導一般互感系統(tǒng)原、副線圈的電流、電壓間的相互關系和理想變壓器原理,揭示了副線圈電流在原線圈中感應的反饋作用和自感的基礎性作用。
關鍵詞:互感;自感;正弦式電流;反饋;電能傳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3-6148(2021)3-0056-3
互感是普遍存在的電磁感應現(xiàn)象,高中物理教科書對互感的定義是:當一個線圈中的電流變化時,它所產(chǎn)生的變化磁場會在另一個線圈中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這種現(xiàn)象叫互感[1]。變壓器的工作原理是互感,教科書指出:原線圈中的變化電流在鐵芯中產(chǎn)生變化的磁通量,變化的磁通量在副線圈中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所以副線圈能夠輸出電流[1]。在這里,既沒有涉及副線圈電流對原線圈的感應作用,也沒有涉及線圈的自感作用。教科書編寫的不足,導致教師和學生對互感系統(tǒng)的電磁感應現(xiàn)象普遍存在著認識誤區(qū),以致對有關問題往往作出錯誤的推理與判斷。
1? ? 對互感系統(tǒng)電磁感應現(xiàn)象認識的兩個誤區(qū)
1.1? ? 忽視副線圈電流對原線圈的感應作用
題1 手機的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及原理如圖1。原線圈(充電板中的線圈)接通交流電源后,它產(chǎn)生的交變磁場在副線圈(手機中的線圈)中激發(fā)感應電流,從而對手機實現(xiàn)無線充電。若原線圈電流i1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2中的A所示,那么副線圈電流i2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是哪一個?電流i1、i2的正方向規(guī)定如圖1乙所示(i1、i2均為正方向時,它們在線圈中產(chǎn)生的磁場方向一致。下同)。
在中學教學中,大多按如下的推理來判斷i2-t圖像:t=0時■最大,i1產(chǎn)生的通過副線圈的磁通量變化率也最大,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知道此時副線圈中感應電動勢最大,由它產(chǎn)生的i2也最大;t=0后的一小段時間i1增大,由楞次定律判斷出i2為負方向。由此得到i2-t圖像為圖2中的D,i2的相位比i1落后■。
上述推斷,只考慮了原線圈電流i1的變化在副線圈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i2,根本沒有考慮i2對原線圈的感應作用。i2在原線圈中的感應是客觀存在的,那么,這種感應對i1的大小和相位有什么影響?這種影響在什么情況下才可忽略?是我們需要進一步搞清楚的問題。
1.2? ? 忽視線圈的自感作用
題2 如圖3,兩平行金屬導軌與理想變壓器的原線圈連接,變壓器副線圈連接電阻R。勻強磁場垂直于導軌平面,金屬棒ab與導軌垂直且接觸良好,ab棒與導軌的電阻均不計。ab棒在外力作用下沿導軌運動,下列情況中有電流通過電阻R的是(? ?)
A.ab棒做簡諧運動向右通過平衡位置時
B.ab棒做簡諧運動通過右側(cè)最遠位置時
C.ab棒向右勻速運動
D.ab棒向右勻加速運動
常見的解析如下:ab棒做簡諧運動向右通過平衡位置時,速度和切割磁感線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最大,從而通過原線圈的電流和它在鐵芯中產(chǎn)生的磁通量也最大;此時磁通量變化率等于零,副線圈中的感應電動勢和通過電阻R的電流也都等于零。同理可推出,ab棒做簡諧運動通過右側(cè)最遠位置時,通過電阻R的電流最大;ab棒做勻速運動時,通過電阻R的電流等于零;ab棒做勻加速度運動時,通過電阻R的電流為不等于零的某個定值。答案為B、D選項。
上述分析中,除了沒有考慮副線圈電流對原線圈的感應作用外,還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認為ab棒的電動勢最大,流過原線圈的電流也最大;ab棒的電動勢不變或變化,流過原線圈的電流也不變或同步變化。這是不自覺地將原線圈當作電阻器,用歐姆定律作出的推斷。但由于原線圈回路的電阻等于零,只要ab棒的電動勢不等于零,由歐姆定律就會得出電流趨于∞的結(jié)論。其實在這里,對電流起作用的是線圈的自感,那么,線圈的自感在互感中起什么樣的作用?是如何起作用的?就成了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2? ? 一般互感系統(tǒng)原、副線圈的電流、電壓間的相互關系
2.1? ? 互感系統(tǒng)中電流、電壓關系方程
設圖1乙中原、副線圈的電阻不計,匝數(shù)分別為N1、N2。原線圈接通交變電源后,通過原、副線圈的交變電流分別為i1、i2,交變磁通量分別為Φ1、Φ2,交變的磁通量在原、副線圈中產(chǎn)生的感應電動勢分別為eab、edc。原、副線圈兩端的電壓u1(=uab)、u2(=ucd)與電動勢的關系是u1=-eab、u2=edc,由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可得
u1=N1■,u2=-N2■(1)
需要特別指出,Φ1、Φ2是通過原、副線圈的總磁通量,它等于自身的電流產(chǎn)生的磁通量與另一個線圈的電流產(chǎn)生的磁通量之和。因此,任一線圈上的感應電動勢等于自感電動勢與互感電動勢之和。設原、副線圈的自感分別為L1、L2,它們之間的互感為M,u1、u2就可以表示為
u1=L1■+M■
u2=-L2■-M■
這就是原、副線圈中的電壓和電流滿足的方程。這兩個方程右邊的第一項分別反映i1、i2的自感作用,第二項分別反映i2對原線圈的互感作用和i1對副線圈的互感作用。
2.2? ? 原、副線圈的電流、電壓間的相互關系
在原線圈加電壓u1=U1mcosωt,負載是電阻R的情況下,i1、i2是正弦電流。解這兩個方程得
tanφ2=-■(2)
I2m=-■(3)
tanφ1=-■(4)
I■=■(5)
(2)到(5)式就是電流i1、i2和電壓u2(=i2R)的大小和相位。各式中都有L1、L2和M,表明互感系統(tǒng)中的自感和互感都是不可忽略的。
3? ? 理想變壓器原、副線圈的電壓、電流關系
在上述公式中,L1、L2以復雜的方式纏繞在一起,為了進一步從物理本質(zhì)上搞清互感現(xiàn)象中互感和自感是如何起作用的,我們有必要研究互感作用最顯著的理想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3.1? ? 理想變壓器的條件
第一,沒有漏磁,通過原、副線圈每匝的磁通量Φ相同。無漏磁時,互感、自感和線圈匝數(shù)之間滿足[2]M2=L1L2,N1M=N2L1。
第二,原、副線圈的自感趨于∞。這是由于鐵芯的磁導率μ很大,線圈中很小的電流就能在鐵芯中產(chǎn)生很大的磁通量。
第三,沒有損耗。既忽略原、副線圈的電阻,也忽略鐵芯中的渦流和磁滯現(xiàn)象。
3.2? ? 電壓比與電流比
由于沒有漏磁,通過原、副線圈的磁通量Φ1=Φ2=Φ,由(1)式得到
■=-■(6)
這就是理想變壓器的電壓比公式,“-”表示u2與u1的相位差始終為π。
由于L1→∞,不接負載i2=0時,i10→0。
接通負載i2≠0時,原線圈出現(xiàn)電流
i'=-■i2=-■i2,i1=i10+i'1
于是有
■=-■(7)
將(6)(7)兩式的兩邊相乘得到i1u1=i2u2
它的意義是,原線圈的輸入功率始終等于副線圈的輸出功率。
4? ? 副線圈電流在原線圈中感應的反饋作用
在理想變壓器的原理中,我們清楚地看到i2對原線圈的感應所起的反饋作用:i2的感應使原線圈電流從i10=0變化到i1=i1′;電源據(jù)此向原線圈輸入副線圈需要的功率u1i1(=u2i2)。改變負載使i2變化,i1=i1′和原線圈的輸入功率也隨之變化。
在一般的互感系統(tǒng)中,副線圈電流對原線圈的感應同樣起著反饋作用:原線圈根據(jù)i2提供的“反饋信息”i1′,調(diào)節(jié)自身電流的大小與相位,電源根據(jù)這種調(diào)節(jié)為原線圈輸入副線圈需要的電功率。改變負載使i2變化,根據(jù)“反饋信息”i1′,i1和原線圈的輸入功率作同步變化。
由i1′=-■i2知道,只有在i2→0時,i2對原線圈的感應作用才可忽略。題1中的手機無線充電問題,i2一定較大,它對原線圈的感應作用不能忽略,因此D選項是錯誤的。在i2不能忽略的情況下,i2與i1的相位差Δφ的范圍是■<Δφ<π,i2-t圖像應如圖5所示。
5? ? 自感在互感中的基礎性作用
從互感的起源上,我們能直接理解互感與自感的本質(zhì)聯(lián)系。產(chǎn)生互感的磁通量是產(chǎn)生自感的磁通量的一部分或全部(沒有漏磁時),在兩線圈相對位置一定的情況下,自感越大互感也越大,從原線圈向副線圈傳輸電能的效果就越好,反之亦然。因此,自感是互感的基礎,在任何互感現(xiàn)象中自感都是不能忽略的。
考慮到變壓器線圈的自感作用不能忽略,再來分析題2。做簡諧運動的ab棒是一個交流電源,它通過平衡位置和端點時,電壓u1分別為最大和零。由(6)式知道,在這兩個時刻電壓u2也是最大和零;由歐姆定律,電流i2也為最大和零。這與常見解析得出的結(jié)論正好相反。
ab棒做勻速運動時,加在原線圈兩端的電壓U1=Blv為定值,因此必有空載電流i10=k1t(k1是一個微小的常量),鐵芯中的磁通量Φ=k2t,它們滿足L1■=N1■=U1,副線圈兩端的電壓U2=N2■=■U1。通過電阻R的電流i2=■=■·■≠0,i2在原線圈中產(chǎn)生的i'1=■i2=(■)2■,原線圈的電流i1=i10+i1′≈(■)2■??梢?,常見的解析中認為ab棒勻速運動時沒有電流通過R這個判斷是錯誤的。
同理推出,當ab棒勻加速運動時,通過電阻R的電流i2隨時間均勻增大。
綜合上述分析,題2的答案應該是A、C、D。
參考文獻:
[1]彭前程,黃恕伯.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二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8,56.
[2]趙凱華,陳熙謀.新概念物理教程電磁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1-212+365.
(欄目編輯? ? 羅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