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靜
江蘇省宜興市腫瘤醫(yī)院內(nèi)一科,江蘇宜興 214200
非小細胞肺癌屬于一種臨床常見肺癌,疾病發(fā)病率以及病死率均較高,且早期特異性不足,因此,臨床確診時大多已發(fā)展為晚期,延誤了疾病治療最佳時間?;谏鲜銮闆r,臨床治療中只能依靠化療的方式控制病情發(fā)展,改善患者的生存治療。據(jù)統(tǒng)計,大約90%肺癌患者為非小細胞癌,由于疾病早期并未出現(xiàn)明顯臨床癥狀,導致疾病確診時已發(fā)展為晚期?,F(xiàn)階段,化療期間使用最為廣泛的方案為含鉑類兩種藥物聯(lián)合應用,患者病情能夠得到緩解,但是療效并不顯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屬于一種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藥物,能夠?qū)δ[瘤細胞生長增殖以及轉(zhuǎn)移產(chǎn)生有效抑制[1]。該研究選取2018 年9 月—2019 年9月該院收治的50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聯(lián)合紫杉醇注射劑和順鉑注射劑治療效果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50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常規(guī)組25 例,觀察組25 例。常規(guī)組中男女比例為 15:10;平均年齡(57.51±2.14)歲。觀察組中男女比例為 13:12;平均年齡(58.34±1.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同意參與研究,簽署研究同意書,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批通過該次研究[2-3]。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學確診為非小細胞癌;血紅蛋白(Hb)≥80 g/L、白細胞(WBC)≥4×109/L、血小板(PLT)≥80×109/L,肌酸酐(CREA)<57 mmol/L,Karnofsky 評分>60 分。
排除標準:合并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
常規(guī)組給予紫杉醇注射劑和順鉑注射劑治療。采用靜脈注射方式給予患者25 mg/m2的順鉑注射液 (國藥準字 H20043888;規(guī)格:6 mL:30 mg),同時給予其 135 mg/m2的紫杉醇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84439;規(guī)格:5 mL:30 mg)。3 周為1 個治療療程,化療期間給予患者止吐、補液治療。
觀察組在常規(guī)組治療基礎(chǔ)上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在常規(guī)組基礎(chǔ)上給予患者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國藥準字 H20140103;規(guī)格:0.25 g×10 片)口服,850 mg/d,3 周為1 個治療療程。
兩組均連續(xù)接受1 個月治療。
KPS 評分[4]:采用KPS 評分對患者的健康功能狀態(tài)進行評估,量表為百分制,患者健康功能狀態(tài)良好程度與得分高低呈正比。細胞因子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CYFRA21-1、NSE、CA125 和 MMP-9 水平。臨床療效:完全緩解:患者治療后各項生命體征穩(wěn)定,經(jīng)X 線檢查后可看到腫瘤縮小超過50%;部分緩解:患者治療后各項生命體征基本穩(wěn)定,且患者腫瘤縮小30%~50%;穩(wěn)定:患者治療后腫瘤縮小15%~30%;進展:腫瘤增大15%~20%[5-6]。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兩組患者KPS 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觀察組KPS 評分治療后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 KPS 評分[(±s),分]Table 1 The KP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point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 KPS 評分[(±s),分]Table 1 The KP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point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guī)組(n=25)觀察組(n=25)t 值P 值62.34±5.41 62.41±5.42 0.046 0.964 70.35±5.23 75.71±5.49 3.534<0.001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細胞因子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 CYFRA21-1、NSE、CA125 和 MMP-9 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細胞因子水平對比[(±s),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cytoki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ng/mL]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細胞因子水平對比[(±s),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cytoki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ng/mL]
組別CYFRA21-1治療前 治療后NSE治療前 治療后CA125治療前 治療后MMP-9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guī)組(n=25)觀察組(n=25)t 值P 值30.21±5.86 30.21±6.01 0.000 1.000 25.84±4.31 22.01±3.82 3.325 0.002 18.23±4.25 18.16±4.72 0.055 0.956 9.61±2.41 5.83±1.13 7.101<0.001 271.06±10.56 268.98±11.71 0.660 0.513 85.61±5.48 49.15±5.01 24.552<0.001 1 782.31±314.01 1 769.72±330.13 0.138 0.891 1 342.24±241.00 1 042.89±206.71 4.714<0.001
觀察組總緩解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紫杉醇藥物能夠?qū)δ[瘤細胞微管蛋白解聚產(chǎn)生一定的阻止效用,從而停止有絲分裂;而順鉑類藥物對腫瘤細胞的DNA 復制過程具有一定的破壞效果,從而產(chǎn)生抗腫瘤效用。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紫杉醇和順鉑屬于化療首選方案[7-8]。有研究[9-10]指出,上述兩種藥物的作用靶點主要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上述藥物的使用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病情發(fā)展,但是治療效果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屬于一種具有高度選擇性的VEGFR-2 抑制藥物,能夠?qū)?VEGF 以及 VEGFR-2 的信號傳導通路產(chǎn)生一定的阻斷效用,繼而發(fā)揮抗腫瘤效用[11]。有研究顯示[12],將78 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 39 例。對照組予以 165 mg/m2紫杉醇,靜脈滴注時間不少于3 h,第1 天+75 mg/m2順鉑,靜脈滴注,第2~4 天; 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chǔ)上予以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850 mg/次,1 次/d,口服。兩組患者 1 個周期均為21 d,共治療4 個周期。最終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的客觀緩解率61.54%(24/39)高于對照組38.46%(15/39)。該研究結(jié)果與其研究結(jié)論具有一致性。該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總緩解率96.00%,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72.00%(P<0.05);且除此之外,觀察組KPS 評分治療后(75.71±5.49)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70.35±5.23)分(P<0.05);觀察組治療后 CYFRA21-1(細胞角蛋白19 片段)、NSE (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CA125(癌抗原 125)和 MMP-9(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9)水平為 (22.01±3.82)、(5.83±1.13)、(49.15±5.01)、(1 042.89±206.71)ng/mL,均低于常規(guī)組(25.84±4.31),(9.61±2.41),(85.61±5.48)、(1 342.24±241.00)ng/mL(P<0.05);這提示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聯(lián)合紫杉醇注射劑和順鉑注射劑在非小細胞癌的臨床治療期間具有確切療效,且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聯(lián)合紫杉醇注射劑和順鉑注射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能夠改善患者的健康功能狀態(tài),降低患者的細胞因子水平,且不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