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再論“韃靼舞”起源與民族共同體文化內(nèi)涵
——兼補彭恒禮先生文章觀點之缺漏

2021-04-08 06:25趙世昌
關(guān)鍵詞:社火儀式民眾

趙世昌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作為戲曲學與民俗學、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學的專家,彭恒禮先生《元宵社火中“韃靼舞”之源流》[1]一文發(fā)表后,在學界引起很大反響。該文主要從“信史”的角度,考證了元宵社火中“韃子舞”的起源,并結(jié)合各地田野調(diào)查材料及實物圖像,證明元宵社火中的“韃子舞”就是宋代社火中的“韃靼舞”,二者之間存在承繼關(guān)系。其論證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但是,彭先生在田野材料的掌握上存在疏漏,該文列舉了“韃子舞”在東北、華北、中原、西南等地元宵社火中的存在,唯獨漏掉了西北。地處漢藏民族交錯地帶的甘肅臨夏和政牙塘地區(qū),不僅有“韃子舞”存世,而且還是“韃子舞”較為原生的形態(tài)。通過田野調(diào)查和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韃子舞”并非僅僅是宋代歷史文獻中所記載的“韃靼舞”的遺留,還具有集體文化記憶和民俗儀式的淵源以及祭祀祈禳的現(xiàn)實需要,其流變也尚有其他脈絡存在。同時,這一案例也深刻反映了中華民族作為共同體的歷史事實,反映了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1)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挖掘、整理、宣傳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引導各族群眾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來,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闭垍⒁姟读暯皆谥醒氲谄叽挝鞑毓ぷ髯剷系闹v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wǎng))2020年8月30日刊發(fā),http://news.cnr.cn/native/gd/20200830/t20200830_525232809.shtml。牙塘“韃靼舞”的來源及其流變表明,自古以來,漢藏民族之間存在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民族交錯地帶的諸多民俗事項實際上是多民族文化交融互通的結(jié)果。。

一、甘肅牙塘元宵社火中的“韃靼舞”

(一)甘肅牙塘的“玩老韃子”即“韃靼舞”

牙塘地區(qū)地處甘肅青海交界地帶。明朝時,設(shè)有寧河關(guān)(清朝時,改為牙塘關(guān))(2)二十四關(guān)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御史大夫鄧愈所設(shè),目的是為抵御西南游牧民族“入侵”劫掠,具體可參見封華《河州二十四關(guān)圖與二十四關(guān)》,載于《檔案》2008年第1期,第36-37頁。,其關(guān)內(nèi)為河州,關(guān)外為藏區(qū)。每年正月,牙塘都要舉辦元宵社火,從正月十三持續(xù)到正月十六,內(nèi)容與其他漢族地區(qū)的社火大同小異[2]。其中,有一種極富特色的民間舞蹈表演,當?shù)孛癖姺Q之為“玩老韃子”。筆者認為,牙塘社火中的“玩老韃子”就是“韃靼舞”。

首先,從名稱來看,“韃子”角色的命名來源相同,正如彭恒禮先生指出的“‘韃子’這一稱呼,既是蒙古族的自稱,也是漢族人對當?shù)孛晒湃说耐ǚQ”[1]154。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韃子”稱謂并不具有貶義色彩,而是中性詞。牙塘“玩老韃子”中的“老韃子”角色也是指蒙古人,而“玩”在當?shù)胤窖灾袨椤把b扮”“扮演”的意思。據(jù)《元史》記載,元朝實行軍戶制,負責管理的官員稱“奧魯”,在奧魯?shù)膱?zhí)掌下,民間“丁力強者充軍,弱者出錢,故有正軍、貼戶之籍”[3]2519。所謂“正軍”,就是出人丁的家庭,“貼戶”就是為正軍提供錢糧的農(nóng)戶。明朝的軍戶制度,即由此沿襲而來。到了元朝末年,軍戶制度已經(jīng)名存實亡,幾近崩潰。據(jù)歷史記載,元順帝至正五年(1345年)九月,皇帝下詔“革罷奧魯”[3]872。奧魯官的撤消,意味著軍戶制的徹底崩潰,各地方蒙古駐軍轉(zhuǎn)而通過劫掠來維持其軍需供應,故與地方民眾的矛盾日益激化。據(jù)牙塘當?shù)孛癖娍趥?,元朝末年,由于“韃子”已成為當?shù)亍暗満Α?,百姓難以忍受,在大年三十集體將“韃子”驅(qū)逐。過完年后,大家就在正月十五、十六舉行慶祝活動,各戶戶主身穿“韃子”衣服,鄉(xiāng)里相互串門,又唱又跳以示慶祝??梢姎v史上“老韃子”的身份指向非常清晰。

其次,從服飾裝扮看,牙塘“老韃子”與陜北、晉西元宵社火中的“毛韃子”相似?!懊^子”頭戴皮質(zhì)尖頂帽,戴絡腮胡須,反穿皮襖,披發(fā)右衽,腰扎紅色大帶[1]153。而“老韃子”頭戴紙貨與五彩旗,戴絡腮胡須,反穿皮襖,腰掛竹簍,并扎綠色大帶。兩種“韃子”角色面部都戴絡腮胡須,皮襖同為反穿,腰上俱扎大帶,只是顏色有所區(qū)別,充分證明牙塘“老韃子”與陜北、晉西“毛韃子”是同一類角色,代表同一種身份??少Y比較的還有距離牙塘地區(qū)不遠的東鄉(xiāng)縣唐汪地區(qū),該地流行另外一種社火形式“收油蠟儀式”,其中也有扮演元朝蒙古人的角色。

再次,從演出時間看,牙塘“玩老韃子”是從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正是元宵節(jié)期間。正月十三舉行“溜鼓”,為正月十五、十六的主體活動做準備。所謂“溜鼓”,是指熟悉儀式過程以及各環(huán)節(jié)唱詞,“溜”在當?shù)胤窖灾惺恰熬毩暋薄笆煜ぁ钡囊馑?,溜鼓的地點是在神像供奉地;正月十五、十六兩天,舉行“玩老韃子”主體儀式,民眾載歌載舞,祭祀祈禳,并挨家挨戶祈福送福。這說明“玩老韃子”是典型的元宵社火。

綜上可知,牙塘的“玩老韃子”就是彭恒禮先生在其論文中提到的“韃子舞”,與南宋筆記《西湖老人繁勝錄》中記載的“韃靼舞”同源。

(二)牙塘“玩老韃子”是“韃靼舞”較為原生的形態(tài)

與其他地區(qū)的“韃子舞”相比,筆者認為,牙塘“韃子舞”是“韃靼舞”較為原生的形態(tài)。

第一,“玩老韃子”中的“韃子”角色服飾裝扮更為簡單原始。如其臉譜相較于其他地區(qū)類似于京劇臉譜式的裝扮而言,只是白粉涂面,頭戴紙貨;其服飾也只是一件簡單的皮襖,且為藏族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服飾,年代久遠,而其他地區(qū)“韃子”服飾則受到清代及后世文化的影響,如有的地區(qū)“韃子”所穿服飾為黃馬褂。

第二,“玩老韃子”呈現(xiàn)出明顯的祭祀儀式屬性。儀式中起關(guān)鍵作用的角色有兩類:一是“老韃子”,二是法師(3)當?shù)孛癖姺Q之為“白法師”,用以區(qū)別“黑法師”,“黑法師”是當?shù)氐澜堂耖g教派舉行儀式時的主持人。。所謂“法師”,主要由當?shù)卮鍍?nèi)巫師充當,師徒傳承,所用法器為圓形自制羊皮鼓,其形狀與薩滿教巫師用鼓相類。在儀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法師都要吟唱曲調(diào)獨特、頗具神秘色彩的民間祭祀音樂,這就對其音樂素養(yǎng)和演奏技藝提出了較高要求。此外,其他重要角色尚有魯巴、牛犢娃娃、爺爺奶奶及畫匠等。正月十六舉行“串戶”儀式,儀式成員挨家挨戶祈福送福?!巴胬享^子”儀式主祭三位神靈,其中“牛犢爺”為主神,當?shù)孛癖娪址Q其為“大圣爺”,司職禳除瘟疫、豐登五谷;其次為王昭君,因其和親換來天下太平而被供奉;最后是西漢蘇武之子,相傳為“財寶神”,通過供奉使民眾收獲財富。由此可見,其濃重的祭祀儀式屬性是其他地區(qū)元宵社火無法比擬的,保持了社火起源時的原生形態(tài),即“‘社火’源于古老的巫術(shù)活動和宗教祭祀祈禳儀式”[4]。

綜上可知,牙塘“韃子舞”是“韃靼舞”較為原生的形態(tài),通過對“玩老韃子”的調(diào)查研究,可以驗證彭恒禮先生所提出“韃靼舞”源流觀點的準確性與完整性。此外,作為漢族地區(qū)盛行的社火活動,進入民族交錯地帶后,吸收了大量藏族文化元素,在角色服飾、儀式過程、祭祀食物等方面都有所體現(xiàn),從而證明:自古以來,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現(xiàn)象在華夏大地不斷“上演”的歷史事實。

(三)“韃靼舞”出現(xiàn)于牙塘的原因

“韃子舞”何以會出現(xiàn)在牙塘地區(qū)?這是因為牙塘早在成吉思汗滅西夏時就已納入蒙古帝國統(tǒng)治版圖。

牙塘屬河州治,秦以前屬羌戎聚居區(qū),漢代始納入中原政權(quán)管轄。唐宋時期,由漢、藏、黨項輪流統(tǒng)治。13世紀初,成吉思汗發(fā)起滅西夏的戰(zhàn)役,史載:“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丁亥春,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師渡河攻積石州。二月,破臨洮府。三月,破洮、河、西寧三州。”[3]24此處的河州,即為臨夏地區(qū)。蒙古帝國占領(lǐng)該地后,設(shè)“寧河驛”,即為現(xiàn)在的臨夏和政地區(qū)。“至元五年(1268年),割安西州屬脫思麻路總管府。六年(1269年),以河州屬吐蕃宣慰司都元帥府?!盵3]1429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是元朝管理安多藏區(qū)(包括今天的牙塘地區(qū))的最高軍政機構(gòu),直屬于宣政院,下轄河州路、洮州路等。由此可知,牙塘早在蒙古滅金之前,即駐有蒙古軍隊。至今,當?shù)厝杂忻晒抛搴笠峒捌湮幕z存,如東鄉(xiāng)族、土族、保安族等民族中就有部分蒙古族后裔[5-6]。此外,在當?shù)亓舸娴奶仆翩?zhèn)“收油蠟儀式”中,也有蒙古人的形象:“‘老韃子’頭戴紅纓帽,身穿右衽長袍,腰系紅腰帶,手里拿著羊皮扇鼓,身后背著弓箭,腳穿長靴。”[7]75有學者認為,該儀式是在“模擬當年蒙古人向百姓征收軍糧和賦稅的場景”[7]82。這說明當?shù)卮嬖诿晒盼幕z跡。

值得注意的是,牙塘“老韃子”與唐汪鎮(zhèn)的“老韃子”相比,在角色服飾上差異較大。原因是牙塘地區(qū)更接近藏區(qū),因此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而唐汪鎮(zhèn)距離藏區(qū)稍遠,故保留了蒙古族的服飾特點。

二、牙塘“韃靼舞”的特點與功能

(一)牙塘“韃靼舞”的特點

1.濃重的儀式屬性

“玩老韃子”重祭祀,且祭祀儀式呈現(xiàn)出不同于其他地區(qū)社火儀式的特點。由于牙塘文化同時受漢族和藏族文化的影響,在儀式環(huán)節(jié)、祭拜神靈、角色裝扮、儀式法器、祭祀食物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北方其他地區(qū)的社火舞蹈娛樂性很強,雖然有些社火在表演前,也要到廟宇或祖先案前舉行祭祀,但與“玩老韃子”重祭祀的特點相較,差別很大。

“玩老韃子”儀式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舉行請神、安神、祭祀、祈禱活動,其信仰祭祀意味濃厚,特點鮮明。如儀式過程中的“請神”環(huán)節(jié)(4)根據(jù)2018年2月28日至3月3日筆者與團隊成員羅進海在牙塘地區(qū)所進行的田野調(diào)查整理,下文中儀式環(huán)節(jié)描述、唱詞均為此次田野調(diào)查成果,不再一一標注。:所謂“請神”是指法師邊吟唱唱詞,邊打鼓以祈請神靈歸來。民眾認為,平時神靈巡游天下,不在廟中,而通過“請神”可將“出門在外”的神靈迎請歸來。吟唱《安神詞》可使神靈安居于神位之中,此時神位就具有了神圣性。民眾對著神位燒香祭拜,同時法師要算一次卦,卦象分為三種,分別是上、中、下三卦,上卦即寓意“神靈歸位”。

“玩老韃子”的“宰牲”環(huán)節(jié)比較血腥,當?shù)孛癖姺Q之為“破盤”:值年主祭的東家殺一頭豬,將豬頭直接剁下,然后給每一位法師分一份帶肉排骨,而豬頭則為魯巴所獨有,豬蹄留做“串戶”環(huán)節(jié)使用。分配好之后,會舉行一個小規(guī)模的祭祀活動,先將宰殺之后的豬烹煮,后供奉于神像前,并進行祈禱。在此期間,法師同樣會打鼓吟唱,并將一年來的時事要聞、莊稼收成等事項向神匯報。

2.嚴格的“人—神”界限

相比北方其他地區(qū)社火舞蹈中的演員臉譜、服飾裝扮過程,“玩老韃子”儀式具有更加嚴格的“人—神”界限,不能隨意逾越。其他地區(qū)的演員裝扮過程不需要祭祀,而“老韃子”角色畫臉譜、著裝打扮之前必須“做紙貨”,并“開紙”,才能穿戴。“做紙貨”在正月十五白天舉行,是主體活動的準備階段。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法師共同做好儀式所要使用的紙制用具、服飾裝扮,如帽子、五彩旗等?!伴_紙”是指對做好的“紙貨”進行祭祀祈禱,從而賦予“物”以特定的含義,使其由人及神,成為特定的“神圣之物”。此后,民眾要像對待神靈一樣對待這些“紙貨”。同樣,整個“開紙”過程,法師會打鼓吟唱特定的祭詞。

由于“玩老韃子”服飾裝扮、儀式用具具有嚴格的“人—神”界限,不能隨意由人使用或更改用途,從而形成了某種禁忌。其原因正如有的學者所言:“事物之間的這種神秘的交感,既然構(gòu)成了巫術(shù)的基礎(chǔ),也就成為禁忌之所以為禁忌的總根源?!盵8]所謂“交感”,對于“玩老韃子”而言,主要指“開紙”以后,普通的“紙貨”由于與神發(fā)生了聯(lián)系,與神“相交”,進入神的領(lǐng)地,從而成為“禁忌”——民眾不但不能隨意使用、不能隨意丟棄,甚至還要像對待神靈一樣對待這些“紙貨”——儀式結(jié)束后須全部燒掉,還予神靈。相同性質(zhì)的環(huán)節(jié)還有“穿衣服”“上教”“立幡”等,都是將“物”神圣化,進而成為“禁忌之物”。

3.包含巫術(shù)思維的“巫術(shù)舞蹈”

通過“玩老韃子”,一方面,民眾在巫師帶領(lǐng)下想象并追憶元代祖先的事跡,另一方面,“他們自己不是祈求神幫助他們做事,而是自己動手去做……簡言之,他們實施巫術(shù),尤其是熱衷于跳巫術(shù)舞蹈”[9]?!巴胬享^子”舞蹈的本質(zhì)屬性是“巫術(shù)舞蹈”。李澤厚先生曾言:“巫舞促使上天降雨、消災、賜?!谶@里,不是某種被動的請求、祈愿,而是充滿主動精神(從行為動作到心理意識)的活動成了關(guān)鍵。在巫術(shù)禮儀中內(nèi)外、主客、人神渾然一體,不可區(qū)辨?!盵10]

通過“玩老韃子”,民眾得以實現(xiàn)內(nèi)心的隱秘愿望:禳除災害,神靈賜福。比如,在儀式“串戶”環(huán)節(jié),法師與“老韃子”邊舞蹈邊吟唱:“老韃子走過地個路上,莊稼就成了,莊稼就成了;老韃子來是空不地個來是,雞狗地個紅,騾馬地個紅,兒女們就紅,帶上著就來了,帶上著就來了?!毖捞撩癖娤嘈?,通過反復不斷舞蹈、吟唱,可以與天溝通,得償所愿——莊稼豐收、人畜平安?!拔仔g(shù)世界和巫術(shù)活動的核心,是人的生命與世界萬物之間的直接可溝通性,是其間的交互感應?!盵11]“玩老韃子”是牙塘民眾與自然神靈的天然溝通方式,在天地之間召喚神靈護佑,吟唱娛神的唱詞,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然舒展。其拋卻程式化的舞姿是人類原始“巫術(shù)舞蹈”的延續(xù),而這種舞蹈在藏族的鍋莊舞及苯教的儺舞中可以找到相通之處。

4.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典范

從歷史發(fā)展脈絡和地區(qū)民族融合來看,牙塘在不同朝代分屬于和政與安多藏區(qū)管轄,雖時有動蕩,但民族之間風俗、文化相互影響,再加上相互通婚,漸趨融合,為牙塘產(chǎn)生“韃靼舞”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

作為漢族地區(qū)的社火活動,從“玩老韃子”的角色來源來看,每戶戶主身穿“韃子”的衣服,扮演的是元朝蒙古人。此后,隨著集體文化記憶的選擇性遺忘與儀式流傳過程中的“角色翻轉(zhuǎn)”,并受藏族文化的影響,當?shù)孛癖妼ⅰ袄享^子”原來的角色逐漸改造為“喜神”,改穿藏族服飾,并將其進一步賦予了祈福送福的功能。此外,儀式部分環(huán)節(jié)還直接借用了藏傳佛教的祭祀儀式,如煨桑儀式;祭祀食物中出現(xiàn)了藏族特色食品,如糌粑、干酪,用以饗神;所跳舞蹈吸收借鑒了藏族傳統(tǒng)鍋莊舞和儺舞的舞姿。這些事實,充分證明了藏族文化對牙塘地區(qū)民俗生活、精神文化,特別是民間信仰、祭祀祈禱活動的影響。從這一點來看,“玩老韃子”充分體現(xiàn)出民族交錯地帶的民俗事項存在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特點。

(二)牙塘“韃靼舞”的文化功能

1.祭祀祈禳功能

盡管現(xiàn)在牙塘社火已成為民俗活動,節(jié)日娛樂屬性不斷增強,但由于深受民間信仰的影響,祭祀祈禳仍是其主要功能。比如,儀式中的“送火把”環(huán)節(jié)最具有代表性,該環(huán)節(jié)在正月十五入夜時分舉行。首先,各家各戶“扎火把”。儀式成員以男性為主,家中有幾位男性成員需扎幾個火把,此外還要準備一個小火把。具體來說,每個火把又分為十二小節(jié),代表一年有十二個月,碰到有閏月的年份,火把則扎十三小節(jié)。家主祭過祖先以后,先將提前張貼在大門上的錢麻撕下來,然后將錢麻掛在每個火把的每一小節(jié)上;吃過晚飯以后,家家戶戶在自家門前堆放三堆草,待民眾全部準備好之后,開始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送火把”。法師從家中開始打鼓,需要一路打到“送火把”的目的地——神像供奉之地,而魯巴(大法師)的法器則為一根皮鞭、一個大銅鈴,待民眾到齊以后,法師先將火把堆放在一起,然后開始“跳火把”,即圍繞火把打鼓祈禱,左右需各轉(zhuǎn)三圈。此后,魯巴向空中摔打皮鞭,并大聲吟唱:“過雨散了嘛,散了!馬漢山吃飄去了,大圣爺掩護著牙塘關(guān)上大排地方落太平,十二個年月頭不要疼;掩護著出門的人們,空懷著出去滿懷著進來;掩護著務農(nóng)的人們,一子跌地萬子歸倉;掩護著當官的人們官上加官、爵上進爵;掩護著學子們學業(yè)有成、金榜提名?!闭麄€吟唱過程,其他法師參與應和,氣勢雄壯。

總體上來說,“送火把”環(huán)節(jié)氣氛熱烈而又緊張壓抑,具有強烈的儀式感。每一個步驟都由法師詳細規(guī)定,過程要在大法師魯巴指引下進行,不能隨意更改儀式順序,更不能有所遺漏,否則即對神不敬;祭祀祈禳儀式貫穿始終,每一個步驟都是為了娛神、敬神、事神;儀式中家主使用“小火把”將一年來家中積攢的晦氣趕走,體現(xiàn)了儀式的禳解作用,即通過這一舉動禳除災害,尋求平安——其性質(zhì)類似于河西地區(qū)民眾念唱寶卷、咒語以消除禍患;儀式通過魯巴的話語達到祈福的目的,反映了民眾對于語言神圣功能的重視——言說與重復帶來福報。此外,與傳統(tǒng)祭祀祈禳儀式相同,“玩老韃子”以男性成員為主,如儀式中火把的數(shù)量以男性成員數(shù)量為基準,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儀式中男性占據(jù)中心地位,儀式成員必須由男性充當,另一方面,據(jù)當?shù)胤◣熕?,處于?jīng)期的女性不能參加祭祀儀式。實際上,這種“潔凈與危險”的禁忌在漢族與藏族文化傳統(tǒng)中都存在,且來源久遠。

再比如“維碟碟”這一環(huán)節(jié):儀式參加人員圍著碟子吃自制的糌粑,且民眾會讓東家刻意多吃一些。寓意是這一年中,東家供奉“大圣爺”勞苦功高,要多吃一些食物。此環(huán)節(jié)的進行是在正月十五半夜時分,實際上是為了讓東家吃點東西,消除饑餓,但通過法師之口,就變成了“由于東家一年來侍奉神靈,非常辛苦,所以要多吃一些食物”。通過事件功能的轉(zhuǎn)換,賦予了“吃飯”這一日常行為以神圣化的屬性,使其更符合祭祀祈禳儀式的神圣特征。

“玩老韃子”儀式的主要角色及其功能可參見表1,由此,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儀式的祭祀祈禳功能。

表1 “玩老韃子”儀式角色及其功能

2.其他衍生功能

“玩老韃子”除了祭祀祈禳主體功能外,尚有教育、娛樂、傳播生產(chǎn)知識等衍生功能。

儀式中的“唐將五旗”“十二古人”等環(huán)節(jié)主要作用是教育、警示民眾,以古代先賢為榜樣,對社區(qū)乃至整個民族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疤茖⑽迤臁钡闹饕獌?nèi)容是唐朝五位開國大將的英雄事跡,分別為徐茂公、程咬金、秦瓊、尉遲敬德和羅成。五位大將在大唐立國之際立下了汗馬功勞,且在中國傳統(tǒng)民間信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們死后成神,變成了護佑一方的神靈?!笆湃恕迸c之相類,主要內(nèi)容是十二位古代人物及其主要事跡,主要是孫臏、韓信、楊林、楊五郎、楊六郎、羅成等人,其中有些人物包含典故,如王祥臥冰、老君煉爐。之所以選擇這些人物,原因是他們在中國古代神話體系或者歷史記載中留下了特殊印跡,比如,“王祥臥冰”就是“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一個。

從以上列舉的典范人物可以看出,“玩老韃子”儀式所推崇的榜樣既有王侯將相,也有平民百姓,并不以身份的高低來決定是否進行祭祀。另外,其中有些人物經(jīng)過神化或者仙化,成為地方性保護神,并帶有明顯的民間傳說痕跡,與八仙過海、平天仙姑、羽化登仙之類民間故事性質(zhì)相似。

儀式中的“白話倒實”環(huán)節(jié)具有娛神和娛樂民眾的功能。“白話倒實”是指彼此相互說謊話,然后相互揭穿。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法師會分為兩隊,其中一隊負責說謊話,而另一隊負責揭穿。此環(huán)節(jié)氣氛特別活躍,因為此時已是深夜時分,相互對著說些俏皮話、雙關(guān)語,也有帶動氣氛、娛樂民眾的作用?!鞍自挼箤崱笔浅按畱簟敝庾钣形Φ沫h(huán)節(jié),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民眾得以從緊張壓抑的祭祀儀式中暫時脫離出來,說一些大話、俏皮話,娛悅神靈,活躍氣氛。另外,儀式的展演對于地處偏僻、缺乏娛樂設(shè)施的民眾而言,提供了今后很長一段時期的娛樂話題和文化記憶。

儀式還有一些環(huán)節(jié)承擔了傳播生產(chǎn)知識和傳承技藝的功能,使當?shù)毓爬系牟枞~、青稞酒、服飾、蠟燭、糌粑和干酪等物品的制作工藝得以流傳,如“茶花酒令”環(huán)節(jié)?!安杌ň屏睢笔侵腹糯捞撩癖娭谱鞑枞~和釀造青稞酒的技藝與過程。在當?shù)?,茶葉和酒是民眾自己制作的——茶葉通常使用一種特殊樹木的葉子做成,而酒是民眾自家釀制的青稞酒,并且祭祀儀式需用當?shù)厝俗约褐谱鞯氖澄锞传I神靈,以示虔誠。

三、牙塘“韃靼舞”對“韃靼舞”研究的啟發(fā)與修正

通過對牙塘“韃靼舞”的特點及文化功能研究,筆者對彭恒禮先生的觀點提出以下補充和修正。

(一)“韃靼舞”起源的多樣性

筆者認為,彭恒禮先生所論證的宋代文獻中記載的“韃靼舞”只是“韃子舞”其中一源。其論證過程主要依靠“信史”,即文獻記載,結(jié)合圖像與地下出土文物進行論述,主要方法為王國維先生所提出的“二重證據(jù)”法(5)所謂“二重證據(jù)”法是指用歷史文獻材料和地下出土的甲骨卜辭加以論證,這里稍作延伸,將地下出土文物包含在第二重證據(jù)中。按照學者葉舒憲的看法,古代文獻屬于“一重證據(jù)”,實物與圖像屬于“四重證據(jù)”,具體可參見葉舒憲《文學人類學教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376頁。。實際上,運用文學人類學一派的“四重證據(jù)”法,還可以發(fā)現(xiàn)其他起源路徑。

第一,牙塘“韃靼舞”再現(xiàn)了驅(qū)逐“禍害”的集體文化記憶?!袄享^子”角色最初是指元代蒙古人,舞蹈的每次上演都會引發(fā)民眾的元代文化記憶。其后,“老韃子”角色神化為“喜神”,所穿服飾變?yōu)椴刈宸?,這與牙塘地處漢藏民族交錯地帶有關(guān)。據(jù)地方志記載,和政南部的“牙塘、石咀兩村自元末明初,就已經(jīng)居住著一直延續(xù)至今的羅、石、白、茍四姓人家,且全部由藏族漢化而來”[6]1290。當?shù)貪h族居民具有明顯的藏族同胞相貌特點,且主要信仰藏傳佛教,家家戶戶供奉有藏傳佛教的護法“班丹拉姆”,當?shù)赜址Q“騾子天王”。故牙塘“韃靼舞”的起源之一應為集體文化記憶,同時又是漢藏民族文化交融的產(chǎn)物。

第二,牙塘“韃靼舞”暗合了社火儀式的原生來源——祭祀祈禳儀式。民眾進行“玩老韃子”的目的在于祈禱新的一年五谷豐登、神靈護佑、禳除災害。從儀式本體論而言,“玩老韃子”就是祭祀祈禳儀式,所跳舞蹈屬于“巫術(shù)舞蹈”。祭祀祈禳是其主要功能,其他衍生功能為附帶功能,這也可以證明,為何流傳最為久遠的民俗事項往往與精神信仰層面相關(guān)。此外,儀式過程中,“牛犢娃娃”的象征性耕地行為使得儀式還具有了農(nóng)事祭祀祈禱的意味,這與北方其他地區(qū)的春季“催耕儀式”相近,但與社火功能則大不相同。故從儀式敘事來看,牙塘“韃靼舞”的起源之一應為祭祀祈禳儀式。

綜上所述,牙塘“韃靼舞”作為“韃子舞”較為原生的形態(tài),起源于集體文化記憶與祭祀祈禳儀式,且為民族文化交融的產(chǎn)物,因此,“韃子舞”的起源是多元的。結(jié)合彭先生的研究,從“四重證據(jù)”法來看,“韃子舞”的起源如表2所示。

表2 “韃子舞”起源的四重證據(jù)

(二)“韃靼舞”的不同形態(tài)和不同發(fā)展脈絡

1.“韃靼舞”表演的不同形態(tài)

南宋《繁勝錄》所記載的只是“韃靼舞”的一種表演形態(tài),從牙塘“韃靼舞”的表演來看,尚存在其他表演形態(tài)。

首先,從表演人數(shù)來看,牙塘“韃靼舞”中的“韃子”角色有8人之多,而非文獻中所記載的2人,或經(jīng)簡化后的1人,但其形象大致相同。其次,從角色分工來看,“老韃子”仍然承擔“韃靼舞”中的舞蹈演員角色,但奏樂的角色改由法師承擔,并改吹奏樂器為打擊樂器,如羊皮鼓、鈸等。再次,宋代文獻記載的“韃靼舞”演員并沒有唱詞,只是一種單純的舞蹈表演形態(tài),但牙塘“韃靼舞”儀式中幾乎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唱詞。其程式化的演唱內(nèi)容類似于民間寶卷中的“五更調(diào)”“十二月調(diào)”“十字調(diào)”等,便于記誦,而且曲調(diào)獨特,使用方言演唱。有些環(huán)節(jié)的唱詞,如“串戶詞”甚至出現(xiàn)了對唱的形式。最后,在演員裝扮方面,其他地區(qū)的“韃靼舞”舞蹈演員著女真服飾,類似清朝八旗兵形象,但牙塘“韃靼舞”中的舞蹈演員著藏族服飾,類似于藏族牧民形象。

2.“韃靼舞”的不同發(fā)展脈絡

牙塘“韃靼舞”呈現(xiàn)出與其他地區(qū)“韃靼舞”不同的發(fā)展脈絡,由最初的原生舞蹈形態(tài)發(fā)展演變?yōu)榧漓?、巫術(shù)舞蹈形態(tài)?!皬臍v史角度講,和政民俗活動都與神會有關(guān)?!畷沁^去按一定區(qū)域劃分的民間組織,‘神’是按一定區(qū)域管轄地方的神?!盵12]傳至明代,民眾在牙塘“韃靼舞”舞蹈中,加入了祭祀地方保護神“牛犢爺”的環(huán)節(jié)?!芭贍敗蹦水?shù)胤窖宰x音的“誤譯”,正確讀音應為“劉都督爺”。據(jù)傳,這里所指的劉都督為明朝平西大將劉昭,因其生前平定甘青地區(qū)二十四關(guān)的匪患,使當?shù)匕傩瞻簿訕窐I(yè),故劉昭殉國以后,牙塘百姓將其供奉,享受香火,逐漸演變?yōu)榈胤奖Wo神。此后,隨著時代發(fā)展,牙塘“韃靼舞”又逐漸衍生了教育、娛樂以及傳播生產(chǎn)知識等環(huán)節(jié)。

另外,在角色構(gòu)成方面,牙塘“韃靼舞”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發(fā)展脈絡。根據(jù)法師口述內(nèi)容推測,牙塘“韃靼舞”最初只有“老韃子”角色,扮演的是元代蒙古人,后受到藏族文化影響,開始著藏族服飾,角色也神化為“喜神”;隨著祭祀祈禳功能越來越重要,在舞蹈表演中添加了法師、畫匠角色,由法師念唱唱詞,畫匠進行儀式成員臉部涂繪并進行話語祈福,這些角色的添加,增強了儀式的敘事功能和話語秩序;隨著牙塘地區(qū)游牧業(yè)的逐漸衰落,農(nóng)事地位的日益突出,儀式舞蹈中又添加了“牛犢娃娃”的角色,進行農(nóng)事祭祀祈禱;隨著演出規(guī)模的擴大、參與人員的增多,出現(xiàn)了“爺爺奶奶”這樣的世俗角色,來主持儀式的日?;ㄤN事務,并從事服務。

綜上所述,牙塘“韃靼舞”發(fā)展脈絡與其他地區(qū)“韃靼舞”不同,其他地區(qū)的“韃靼舞”越來越簡化,而牙塘“韃靼舞”則越來越復雜。由此可見,“韃靼舞”的發(fā)展脈絡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線的——地區(qū)不同則發(fā)展演變的軌跡也不相同。

四、余論

由于存在田野調(diào)查方面的疏漏,以及對于“信史”的過分推崇,彭恒禮先生在對“韃靼舞”的源流及形態(tài)進行研究時,雖然也使用了圖像及出土文物的相關(guān)證據(jù),但卻忽視了至關(guān)重要的口頭文化大傳統(tǒng)和民俗儀式的證據(jù),致使其研究留有一定空白。通過對牙塘社火舞蹈“玩老韃子”的性質(zhì)、特點及功能研究發(fā)現(xiàn):“韃靼舞”的起源具有多樣性,至少還有集體文化記憶、儀式敘事起源,且為民族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绊^靼舞”在各地的起源、發(fā)展演變具有在地化特點,即擁有不同的形態(tài)和不同的發(fā)展脈絡。這也提示我們,在對民俗事項進行研究時,要敢于突破唯文獻馬首是瞻的研究局面,重視口頭文化大傳統(tǒng)及民俗儀式的研究。

更為重要的是,從“玩老韃子”的多元信仰和多元文化屬性來看,民族交錯地帶各民族之間風俗、文化相互影響,再加上相互通婚、漸趨融合,逐漸形成了一個文化共同體。在此文化共同體內(nèi)部,漢族和藏族民眾和諧相處、相互借鑒,他們采用相似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享用相同的食物,祭祀相同的神靈,共建相同的文化模式。在此文化模式下,漢族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文化與藏族傳統(tǒng)的游牧文化協(xié)同共生,形塑了當?shù)剞r(nóng)牧業(yè)兼容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對于“牙塘人”來說,民族屬性已不重要,文化上的“共同體”才是根基。另外,每一次社火儀式的舉行,都是對當?shù)馗鞣N社會力量的再確認與權(quán)力的再分配。儀式的舉行對于當?shù)厣鐣?、民間信仰及民俗文化,都是一次確證與重塑的重大事項,通過每一次的“權(quán)力確證”,更加穩(wěn)固了牙塘當?shù)氐拿褡尻P(guān)系、社區(qū)關(guān)系和民眾之間的關(guān)系。

“玩老韃子”(又稱“牛犢爺”社火)雖然在2017年入選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但對其整理、研究還遠遠不夠。到目前為止,只有筆者團隊在牙塘地區(qū)進行過較長時間的田野調(diào)查,并撰寫了田野調(diào)查報告和相關(guān)論文。實際上,當?shù)氐幕槎Y儀式、喪葬儀式、家神與地方神祭祀儀式、打醮(青苗醮)儀式、獻神儀式、插牌儀式、轉(zhuǎn)山儀式等民俗、信仰儀式深受藏族文化的影響,具有不同于其他漢族地區(qū)此類儀式的特征,值得深入研究。此外,作為民族交錯地帶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產(chǎn)物,“玩老韃子”儀式在穩(wěn)定牙塘地方社會秩序、加強民族團結(jié)、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通過研究,可以為民族地區(qū)和諧關(guān)系建構(gòu)提供一個新的案例,并具有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現(xiàn)實意義。從這一層面來講,加強對民族交錯地帶民俗事項的研究,也是實踐習近平總書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13]的有效途徑。這需要更多學者關(guān)注、參與此類獨特民俗事項的研究。

猜你喜歡
社火儀式民眾
山西平遙:鬧社火 展成就 盼發(fā)展
兌現(xiàn)“將青瓦臺還給民眾”的承諾
烏克蘭當?shù)孛癖姵冯x
儀式感
儀式感重要嗎?
甘肅:新年舞社火,經(jīng)久不息
隴 州 社 火
讓博物館成為“民眾的大學”
社火,耍起來
Talking strategies
明溪县| 香港| 华安县| 勃利县| 墨江| 海口市| 营山县| 洛南县| 遂溪县| 河津市| 贵阳市| 阳高县| 衡水市| 鹿泉市| 五台县| 赞皇县| 亚东县| 额敏县| 泸定县| 兖州市| 石渠县| 紫金县| 乌拉特后旗| 滦南县| 三台县| 瑞金市| 华蓥市| 昌黎县| 昌邑市| 梅州市| 延边| 望城县| 名山县| 顺平县| 广东省| 乌拉特后旗| 马山县| 宝兴县| 天全县| 湄潭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