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玉權
觀察地方治理,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政治任務”這一話語經常出現(xiàn)。如“某事是政治任務”,有時還會在前面加上一些定語,如“重要的政治任務”“首要的政治任務”“第一政治任務”“最大政治任務”“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等。這些話語常常以標語、文件或地方領導講話的形式出現(xiàn),是地方治理中使用頻率較高的話語之一。
為什么在動員或表態(tài)中要更多地使用“政治任務”這一話語而不是別的話語?“政治任務”這一話語在地方治理中意味著什么?
“政治任務”話語在地方治理中處處可見,延續(xù)多年使用,表明有其合理的一面。并且,話語作為一種權力關系,尤其是來自官方的治理話語,深刻反映了地方主政者的治理理念、治理重心。因而,對地方治理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政治任務”這一話語進行研究,有很強的現(xiàn)實價值。
起初,我們最先使用的是“中心任務”這一提法,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直到1927年“八七”會議后,才在文件標題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了“政治任務”一詞,由此也開啟了“政治任務”話語的使用。
除了用于與軍事任務、經濟任務、組織任務、文化任務等相對應的黨的一些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的工作,“政治任務”話語還被廣泛地運用到了衛(wèi)生防疫、教育、思想、反腐等各個方面。由于使用范圍廣、頻率高,已成為中國特色的常見工作用語。
“政治任務”話語一般作為中央層面提出的一種號召和動員口號或策略。那么,什么樣的事務會被賦予“政治任務”的話語呢?
結合“政治任務”的起源、演變及其基本含義,我們可以看到,實際上這一話語的使用沒有固定的領域,一般是以帶有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的事務為轉移的。特殊情況下,一些臨時性的,需要緊急、全面推進的工作也可能被賦予“政治任務”話語。
當前出現(xiàn)了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趨勢,即地方治理中對“政治任務”話語的使用越來越泛化,大量地從政治領域進入到非政治領域,由此也產生了一些負面效果,必須予以重視。
有的地方黨政領導或部門領導,把上級組織下達的、必須要完成的,或本級組織、個人認為重要且難做的事務,一律套上“政治任務”的提法,使得地方治理中出現(xiàn)“‘政治任務是個筐,什么都往里邊裝”的現(xiàn)象。
如“節(jié)能減排是政治任務”“殯葬改革是政治任務”等,種類繁多、不一而足。盡管其中不乏確實非常重要的事項,但如果地方上所有重要的工作都變成了“政治任務”,不僅“政治任務”數(shù)量劇增,以至于泛濫成災,干群反感,而且也削弱了“政治任務”的權威性、嚴肅性、政治性。
另外,某項事務一旦上升為“政治任務”,往往就意味著與其他任務相比,具有了絕對的崇高地位,其執(zhí)行具有絕對性。為完成“政治任務”,就可能規(guī)避、逾越正常的程序,甚至打法律擦邊球,產生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為。
由于推進效果明顯,這樣的“政治任務”話語使用已成為一種地方辦事的潛規(guī)則,使得不合理、不合法的工作和行為被“政治任務”所掩蓋,既損害了地方黨政部門的形象,又侵害了群眾的利益,后果嚴重。
可見,在地方治理中,使用“政治任務”話語盡管有推進工作等正面作用,但如果超越了“政治任務”本身定義的使用,無疑會造成地方黨政機關威信下降、干群矛盾加深、中央話語權威受損等不良后果。
歸結起來,“政治任務”話語在地方治理中容易被泛化、濫用或不當使用的根本原因,一是對“政治任務”缺乏明確、權威的界定,二是對如何使用這一話語缺少規(guī)范和監(jiān)督。
規(guī)范和加強監(jiān)管“政治任務”話語的使用,實質是對地方黨政部門及其領導的一種權力限制。但當前在進行權力限制時,更多的只是對地方黨政的職權進行限制。話語作為一種權力關系,尤其是治理話語,其談論、表達關系到“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問題”,對其進行限制性使用也理應是權力限制的一部分。治理話語既是治理思想的體現(xiàn),又深刻影響著治理實踐。
(摘自《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