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祎
摘 要:當前正處于數字時代,幾乎所有領域都在迅速融入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洪流之中。同時教育手段和形式也隨著這個趨勢的發(fā)展而逐步出現了新的變革。在課堂上,由于傳統(tǒng)手段的局限性,學習者的學習體驗并沒有呈現出根本性的改善。特別是在當前全球面對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面授形式教學無法正常進行,面對這一狀況,通過網絡授課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成為很多從事教育行業(yè)的工作者和專家學者共同面對的課題。通過對Webtoon網絡漫畫形式的引入,發(fā)現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提升網絡形式教學的效率,豐富教學手段和提高教學的質量成為十分必要的課題。
關鍵詞:線上教育 網絡 漫畫
在新冠疫情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了減少個人或團體之間的密切接觸,各個行業(yè)正在尋求通過現代網絡通訊技術的支持完成各種必要的交流。教育行業(yè)更是需要針對新的形式進行有效的應對,逐步嘗試通過視頻在線或各種網絡媒體完成非面對面的教育流程。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應對疫情轉變教育形式的問題上提倡各個國家靈活掌握針對自身的網絡條件開展有效的遠程在線教育。各國在通訊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網絡應用的普及率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據2020年4月的中國互聯(lián)網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我國的網絡普及率約64%,在線教育不僅面臨著各種網絡軟件和硬件條件的限制,還暴露出其它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問題,例如,教師在線教學的手段和內容不能滿足學生需求,教學形式僵化、缺乏教與學的互動等問題,各種針對在線教學的不滿正在不斷增加。
面對持續(xù)蔓延及不斷反復的疫情,作為教育行業(yè)的相關從業(yè)者我們要做好長期化的準備,提高和完善線上教學的效率,使其能夠盡可能有效地解決從面對面授課到網絡授課的轉型問題。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線上教學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教師只能完成簡單的課堂教學步驟,簡單地傳達知識,而學生也僅僅是負責學習,被動地通過視聽接受教育內容。加之很多教育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并沒有做好線上教學的準備,在如何生動有效地實施教育目標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本文嘗試將線上教學和學習轉化為一種使用網絡漫畫形式的在線媒體模式,學習者對網絡卡通的使用可以相對無負擔地接受在線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習的動力和興趣。
漫畫一直是收到年輕人青睞的閱讀形式之一,這與我們接受教育的對象在年齡結構上有著很大程度的重合,隨著網絡的發(fā)展,人們欣賞漫畫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過去人們閱讀漫畫需要依賴雜志或者單行本這樣的紙質媒體,而今越來越多的讀者傾向于在手機平臺上閱讀電子版的漫畫作品。和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相比,手機閱讀更加方便快捷不用拘泥于場所的限制,只要有一定的網絡環(huán)境就能隨時獲取海量內容。手機閱讀是年輕一代的大勢所趨,從而也催生出了漫畫形式隨之的轉變。“Web” 與 “Cartoon”兩個單詞的復合組成一個新的意義“Webtoon”一詞孕育而出,其定義最早在2000年出現在韓國媒體平臺之中。也是韓國媒體對于此類漫畫作品的一個特有的稱謂。在英語中也有使用“Webcomic”的術語,而Webtoon漫畫實際上在我們國家習慣稱之為“條漫”,它是順應移動平臺發(fā)展而誕生的新的漫畫形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漫畫家通過“出版的漫畫(印刷漫畫)、數字漫畫、互聯(lián)網漫畫(在線漫畫)、網絡漫畫、智能漫畫”的過程適應了數字環(huán)境下人們閱讀漫畫的習慣。
它從最初的簡單漫畫形式逐漸過渡到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改編的卡通,與傳統(tǒng)翻頁的漫畫不同,使用垂直滾動的形式,讀者可以通過在漫畫的翻動中增添生動感,例如,在NAVER網站上作為連載神秘短篇小說之一的《鬼怪》中,角色Ogsu當達到某個場景時,讀者會看到一只大手正朝屏幕移動,令讀者體驗到畫面的生動感。此外,還可以加入各種音效,在翻動到特定場景時會聽到相應的聲音。Webtoon漫畫的繪制方法也可以采用真實照片作為背景和角色的繪制效果,只有那些在現時世界中沒有直接形象參照的事物才采用直接繪制的卡通風格。這樣的制作方式使漫畫的制作成本和周期大大縮短效率相對提高,而且保證了創(chuàng)作者可以釋放自己想象力的空間。
一、漫畫產業(yè)在我國的發(fā)展進入到一個瓶頸期
1. 我國雖然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的漫畫作品,但是作品的形式和內容沒有比較大的突破,大多數漫畫作品僅限于消遣娛樂的范疇,針對的觀眾群也相對狹窄。把網絡漫畫的形式引入教育領域能夠更大地拓展漫畫題材和內容的用武之地,改變人們以往認為的“看漫畫是荒廢學業(yè)、不務正業(yè)”的觀念。
2. 漫畫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協(xié)調運作的產業(yè)體系,由于近年來紙質媒體的迅速衰落,大量的漫畫繪制人員失去了穩(wěn)定的業(yè)務平臺,沒有可觀的經濟效益也造成了從業(yè)人員的流失。就我國漫畫行業(yè)的現狀而言,高成本的精良制作模式和質量高成本低的產業(yè)鏈模式都很難匹配。因此,漫畫形式的作品在移動終端的傳播方式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型和自主性,是新形勢下跨行業(yè)需求開發(fā)的新課題。
3.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動漫行業(yè)把資金和人員投入到動畫領域,但動畫片的制作比起漫畫制作需要更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運作,不僅要具備充足的資金保障、豐富經驗的團隊、精良的硬件設備,而且制作周期往往比其它類型的影視作品要長很多。Webtoon創(chuàng)作的優(yōu)勢在于它不需要如此充分的軟硬件條件,而且制作周期短、作品實時性強、投資回報周期短,同時還能大量分流動漫制作人才的從業(yè)結構,通過漫畫制作相關行業(yè)的積累和歷練也能為動畫領域提供支撐,成為動畫行業(yè)儲備人才的龐大基石。
二、對于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來說,網絡漫畫的教育形式還能滿足學習者的多元化的需求
1. 漫畫是青少年群體廣泛接受的閱讀形式,在沒有障礙的情況下吸引學習者充分了解課程內容,和枯燥的文字相比圖文并茂且輕松幽默的漫畫使學習者的負擔減輕了,因此可以激發(fā)出更大的學習欲望。
2. 漫畫作品可以使學習者的印象深刻,適當的畫面表現技術可以讓記憶保持的時間增長,并幫助學習者輕松理解復雜的抽象知識。如今的年輕一代已經在手機互聯(lián)網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一門課程未必是大家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一次性完成的。Webtoon漫畫形式的教學閱讀可以在由學習者自由決定的時間進行分段式的學習。
3. 視覺形式的教學使學習者的沉浸感增強,增加學習的注意力,學習者也可以根據自身的閱讀速度適當的控制翻頁的時間,并且可以任意停留在某頁或回顧之前的內容,從而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4. 利用更自然的表達方式和日常生活場景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空間,而不是文學文本式的書面表達方式能夠給學習者良好的閱讀體驗。我們可以有效地利用傳統(tǒng)紙質媒體的漫畫作品作為基礎,開發(fā)適合移動終端的網絡漫畫形式。在某種程度上說Webtoon漫畫的形式在閱讀形式上發(fā)生了變化,畫面構圖和情節(jié)描繪比起紙質媒體出現了不同形式的轉變,但漫畫創(chuàng)作的基本形態(tài)并沒有本質上的變革。
5. 可以逐級學習,漫畫的風格和種類繁多,因此可以考慮到不同的年齡層的受眾群為其指定適合的教學內容。網絡漫畫可根據受眾群體的不同需求和接受度,在畫面風格和角色采用上采取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對于低年齡層來說,風格可偏向于卡通化而對于中學生或大學生及成人又能適當地采用更為真實的背景和角色設定。
三、Webtoon漫畫在實際教育應用上的困難與挑戰(zhàn)
在我國,大多數的教育機構和漫畫制作行業(yè)有著領域上的區(qū)別,教育機構主要任務是專注于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內容的研究,不清楚漫畫行業(yè)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制作需求。而漫畫的編繪人員又很難做到對所有學科的深入了解,滿足教育環(huán)節(jié)的具體需求把各種復雜的教學分科合理地用圖像化的手段繪制成漫畫作品。各自專業(yè)上的局限性使得雙方很難順利銜接,這就需要有更多的跨專業(yè)的交叉學科的研究,將兩者的需求相互鏈接,組建項目合作型的團隊。教育的分科相當龐雜,有些學科的教學內容適合采用漫畫的形式來展現,例如:外語教學、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而有些學科的內容不太適用于轉化為畫面化的形式,例如:音樂演唱、化學、軟件等學科,因此,這種轉化還需要根據不同學科教學的具體需要作出必要的深入研究、逐漸嘗試。想要彌合這種需求上的相互對接,還需要在政府的政策性促進與自由的市場化運作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完成這一理念的實現。
結語
由于網絡卡通的發(fā)展,不僅給我們的教育行業(yè)帶來了變化,而且?guī)砹艘魳?、電影、戲劇等文化產業(yè)變革。在各種新媒體中,Webtoon漫畫作為一種面向年輕人的文化載體,它的形式在教育領域的發(fā)展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它是一種快速輕松地展示信息內容的媒介,進一步研究利用這樣的媒介為教學提供豐富生動的內容資源成為了我們當下關心的話題。Webtoon漫畫由于是按照手機平臺垂直滾動的方法進行制作并閱讀的,因此可以呈現出更加生動的場景。并且由于其出色的可訪問性,不受時間和場所的限制,借助豐富多樣是卡通形式能夠引起閱讀者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另外,在媒體平臺上還可以方便分享感受和互動交流,提出閱讀或學習感受,增添了學習者的參與度。特別是在外國語言學習、文史類學習、中小學基礎知識學習、科學知識學習等領域都能發(fā)揮很好的教學作用?;谶@些優(yōu)勢,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網絡卡通形式的教育形式的必要性。期待有更多的教育相關機構和學者能夠參與到這樣的研究與探索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網絡漫畫形式的教學內容,并將其廣泛應用到更多的教育專業(yè)領域。
參考文獻:
[1],2020(8).
[2]杜恒.傳播力研究[J].大連藝術學院2019(9).
[3]陳希.大眾文藝[J].西安工業(yè)大學,2019(3).
[4]梅志清.從紙媒到智媒的探索:數據驅動轉型 智媒賦能治理[J].南方新聞網,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