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最大體現(xiàn)就是獲得感,而獲得感的高低也是衡量當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新時代優(yōu)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從滿足大學生的期待值和心理需求入手,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合理的運用當代技術構建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老師作為教學推動者的“協(xié)同教育”機制。本文通過研究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問題,旨在通過滿足學生期待值,完善思想政治課堂等方面解析出能夠有效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途徑。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
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開展的全面深化改革會議上提出“獲得感”一次,“獲得感”開始逐漸走進人民群眾之中,“獲得感”一次最初主要是指廣大人民群眾都是分享改革成果的一份子。隨著2017年教育部通過《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專項工作總體方案》,“獲得感”一詞也開始走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是指大學生本身的政治,思想,心理,道德,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獲得,來滿足大學生對未來發(fā)展的期待和需求。從此之后,“獲得感”一詞開始正式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成為改變原有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關鍵起點。而在增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過程中要明白能將“獲得”與“感”之間相互融合的關鍵點是什么,從而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勢。此外,還要明白思想教育獲得感的整體生成過程,將學生獲得感作為改革思想政治的關鍵點,以此促進學生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在當今的形勢下,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拋棄虛無主義,消費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等錯誤思想,主動促進學生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和參與感,努力提升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為了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不斷努力。
一、影響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因素
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接受度和主觀感受體驗。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學生整體的出勤率,上課參與度,考試及格率等都在不斷提升,但是由于很多學生還是沒有能夠正確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著陸點”,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不足。
1.1“出發(fā)點”:以學生為導向
學生作為思想政治的主體,其本身的主體認知能力將影響到學生內心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縱向發(fā)展。首先,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對于學生本體的注意,往往只關心課堂表面,沒有走向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精神靈魂,但是只有認真的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關注學生真實的渴望,才能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關注學生本身有很大的誤區(qū),學生往往只能夠被動的參與進思想政治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斷的將思想政治理論通過“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學生,這一點不僅違背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初的初衷,也忽視了開展人文關懷這一重要因素。所以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心中留下了很深的陰影,學生開始排斥學習思想政治課程。此外,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本身就與學生生活存在很大差別,枯燥的教學方法更難以得到學生們的情感共鳴,導致出現(xiàn)了很多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意義不大,都是“紙上談兵”,這些都是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獲得感的現(xiàn)實阻礙。
1.2“著陸點”:與現(xiàn)實存在脫節(jié)
上文提到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現(xiàn)實存在很大程度的脫節(jié),這是限制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主要阻礙,并且也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順利“著陸”。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缺少學生本身對需求的了解和捕捉,學生很難將對于學習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轉化為日常生活行為。這也切斷了思想政治的完整教育鏈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獲得感帶來了更大的阻礙。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中,往往會將學習對象進行等價衡量,來評價學習知識的價值。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本身的特殊性,影響了學生對思想政治的認同。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學生往往對于學習成績,個人表現(xiàn)十分關注,但是卻忘記了學習精神的難得可貴,這表明思想政治教育還沒有有效的改變學生實際行為。
二、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獲得感的主要路徑
思想政治獲得感是推動學生積極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動力,也是能夠建設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關鍵起點,所以為了能夠加強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獲得感,要建立起過程性,互動性,成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獲得感。
2.1把握起點,堅持以學生為根本
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主體,要將學生對思想政治的獲取需求和期待值向融合,再結合當前不斷變得的教學環(huán)境,來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改變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學生作為教育的根本,將學生的心理,思想放在第一位,以此來推動學生生成“獲得感”。第一步,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教學素材的選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滿足學生對思想政治體系的整體期待,來保證學生真的擁有思想教育獲得感。在這期間要考慮到的時代變化,學生真實的需要和不同學生對于學習的不同訴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和針對性。第二步,要增加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性,不斷優(yōu)化學生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機制,通過視頻,網(wǎng)絡故事等方式來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還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交流需求,來建設充滿真心和真情的互動型思想正是課堂,不斷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的需求和心理變化,提高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增強學生的整體獲得感。
2.2.關注落點,做到內外兼顧
本文一直討論的獲得感其實就是從學生角度對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評價方式,是從學生本身的思想成長,心理需要和行為差異中整理出的一個全新的教育目標。所以學生能夠具有優(yōu)秀的感悟能力和實踐能力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最終推動力,也是基于這幾點這此才能真正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首先要關注大學生目前的思想狀況,讓他們能夠真正的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且通過為大學生提供一些“情景感悟”,“自我反思”等實踐機會來實現(xiàn)大學生對于了解到能夠正確使用的過渡與升級。其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對學生的精神進行指引,不停的完善實踐平臺,將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進行優(yōu)化。與此同時將社會化,生活化的概念不斷融入到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光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知識,還鼓勵學生勇敢的走出去,去參與社會實踐,豐富個人社會經(jīng)驗,將課堂上理論知識轉變?yōu)閮仍诘慕?jīng)驗與涵養(yǎng),達到內外兼修的最終目的,切實增加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獲得感。最后,要真正的走入學生的生活中,關注學生日常的社會實踐行為,鼓勵他們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目的是解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中所面臨的困惑和矛盾點。
結束語
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新時代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所以要從教育知識和思想感情,師生互動等學習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升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切實改善學生的實踐行為,為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厲有國;程晉洪.新時代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重要遵循[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5-08
[2]李春燦.地域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以河南省地域紅色文化的融入為例[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4-26
[3]陳保玲;周寧;儲德銀;崔亞飛.疫情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徑研究——基于安徽省四所高校大學生思政狀況調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21-04-21
[4]王大慶;王鵬程.網(wǎng)絡時代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04-01
作者簡介:
王煒華;助教;江西萬年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工匠精神培育路徑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YB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