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
(山東省高密市中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1500)
Percheron動脈是一種罕見的解剖變異,Percheron動脈梗死主要由Percheron動脈閉塞所致,臨床表現(xiàn)除垂直凝視麻痹、意識障礙、記憶障礙外,還有失語/構音障礙、運動障礙、小腦癥狀及其他表現(xiàn)。筆者運用“靳三針”為主針刺治療Percheron動脈梗死患者1例,療效較好,現(xiàn)分享如下。
患者,男,67歲,2019年9月7日14:00左右無明顯原因及誘因突發(fā)頭暈,隨之出現(xiàn)意識喪失,呼之不應,急診送至某醫(yī)院。急診診治過程中出現(xiàn)呼吸暫停,予以氣管插管及機械通氣后行顱腦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雙側背側丘腦、中腦區(qū)Percheron動脈梗死灶。入院后給予抗血小板聚集、營養(yǎng)保護神經、改善循環(huán)、清除自由基、調脂穩(wěn)定斑塊及動態(tài)監(jiān)測并控制血壓、血糖等治療,病情得到控制,于2019年10月11日出院。為求康復治療,于2019年10月20日至高密市中醫(yī)院門診求診??滔掳Y:患者意識模糊,精神差,四肢活動不利,重度構音障礙,無頭痛頭暈,無胸悶心慌,鼻飼飲食,眠一般,二便調。查體: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 mm,對光反射正常,雙眼水平活動輕度受限,眼球垂直活動障礙,四肢肌力3級,肌張力可,雙側腱反射(++),雙側深淺感覺對稱,雙側巴賓斯基征(-),雙側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不能完成。舌質暗,苔白膩,脈弦滑??祻驮u定:洼田飲水試驗5級,Berg平衡量表評分1分,坐位平衡1級,Barthel指數(shù)評分15分,Holden步行功能0級,簡易智力狀態(tài)檢查量表(MMSE)評分10分(小學)。西醫(yī)診斷:Percheron動脈梗死(恢復期);2型糖尿病。中醫(yī)診斷:中風-中臟腑(痰瘀阻絡證)。
西醫(yī)治療以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wěn)定斑塊、降糖為主要治則。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口服,每次20 mg,每日1次;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S.p.A,國藥準字J20171021)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青島黃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0154)口服,每次0.5 g,每日2次;重組人胰島素注射液[優(yōu)泌林(常規(guī)),禮來蘇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70043,3 m L∶300單位]16單位/次,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中醫(yī)治療以健脾化痰、開竅醒神為治則。針刺取穴:風池(雙)、腦三針、百會、四神針、舌三針、合谷(雙)、足三里(雙)、豐隆(雙)、太沖(雙)。上述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選用0.25 mm×40 mm漢醫(yī)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風池向下頜方向斜刺20~25 mm,腦三針向下平刺25~30 mm,百會向后平刺25~30 mm,四神針均向百會方向平刺25~30 mm,舌三針向上直刺25~30 mm直達舌下,合谷、足三里、豐隆、太沖直刺25~30 mm,以上腧穴均行平補平瀉手法,以局部得氣為度。先刺風池和腦三針,得氣后留針10 min出針,余穴留針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療4周。
治療4周后,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鼻飼胃管已拔出,飲水偶有嗆咳,輕度構音障礙,可在U型助行器輔助下行走,納眠一般,二便調。查體: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約3 mm,對光反射正常,雙眼水平活動正常,眼球垂直活動障礙,四肢肌力4級,肌張力可,雙側腱反射(++),雙側深淺感覺對稱,雙側巴賓斯基征(-),雙側指鼻試驗、跟膝脛試驗欠穩(wěn)準。舌質暗,苔白膩,脈弦滑??祻驮u定:洼田飲水試驗2級,Berg平衡量表評分13分,坐位平衡3級,立位平衡1級,Barthel指數(shù)評分55分,Holden步行功能2級,MMSE評分19分(小學)。3個月后進行隨訪,患者病情穩(wěn)定,可在U型助行器輔助下行走。
按語:Percheron動脈梗死主要特征為雙側丘腦旁葉、中腦梗死[1],由于雙側丘腦面積較小,Percheron動脈梗死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易出現(xiàn)進展性意識障礙等對生命構成威脅的事件[2]。Percheron動脈由PERCHERON[3]于1973年首次提出,文獻報道Percheron動脈變異發(fā)生率為4%~12%[4]。本例患者為Percheron動脈閉塞致雙側丘腦及中腦梗死,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垂直凝視麻痹、意識障礙、記憶障礙、構音障礙、吞咽障礙及共濟失調。
該病當屬中醫(yī)“中風-中臟腑”范疇,多是在內傷積損的基礎上,由勞力過度、情志過激或外邪侵襲等誘因,引起臟腑功能失調,血隨氣逆,肝陽化風,夾痰夾火,瘀阻經絡,上犯于腦,從而發(fā)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諸癥[5]。腦三針由腦戶和左右腦空組成,腦戶為督脈、足太陽膀胱經交會處,腦之經氣出入的門戶,合腦空可補督、通腦、安神。腦三針位于頭部后方,針刺該穴可能通過影響局部神經傳導,激活小腦蚓部、前后葉、齒狀核及頂核等神經傳導通路,從而調節(jié)平衡功能,改善共濟失調,糾正運動遲緩[6]。舌三針由上廉泉及左右旁開0.8寸的兩個穴位組成,上廉泉位于舌體根部,刺之有疏通經脈、宣散氣血、利咽開竅之功。從解剖學分析,上廉泉位于甲狀軟骨和舌骨之間,該處有舌咽神經、迷走神經、舌下神經、喉上神經、喉返神經等,各類神經均有支配喉部肌肉、吞咽等功能[7]。針刺該穴可興奮周圍神經纖維,促進舌咽部肌肉運動,從而促使舌體恢復靈活、功能協(xié)調;同時舌三針針刺部位——甲狀軟骨與舌骨之間的深部有舌下神經的分支和下頜舌骨肌神經等分布,是人類構音與發(fā)音的重要部位,針刺該穴可激活語言中樞附近未受損細胞進行代償分化,從而促進語言功能恢復,對構音障礙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8]。四神針由百會前、后、左、右旁開1.5寸的4個穴位組成,針刺可升提陽氣、開竅益智。風池為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和陽維脈之會穴,是臨床治療“諸風”的常用穴,有開竅醒腦之功,可有效改善飲水嗆咳、構音障礙等癥狀。百會位于顛頂,是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故名“三陽五會”,有醒神開竅之功,針刺該穴可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增強記憶力,發(fā)揮腦保護作用[9]。?針灸大成?載:“四穴,即兩合谷、兩太沖穴是也。”合谷、太沖均為原穴,合谷主氣,太沖主血,兩穴一氣一血,一陰一陽,有醒腦開竅、鎮(zhèn)驚安神、活血行氣、調暢氣機之功,針刺兩穴對缺血區(qū)腦組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提高大腦神經的興奮性,改善癡呆、抑郁等腦卒中后遺癥狀[10]。足三里、豐隆益氣健脾化痰。以上諸穴共奏健脾化痰、開竅醒神之功。
“靳三針”療法是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靳瑞教授及其團隊總結60余年的臨床經驗,是嶺南針灸特色療法之一。所謂“三針”,指治療疾病的3個最重要、最常用、最有效的穴位組合[11]。實用有效、取穴精簡是其較顯著的特點。研究表明,靳三針療法能提高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及Fugl-Meyer上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平衡功能評分、四肢感覺功能評分、關節(jié)活動度及疼痛評分,有效改善腦卒中肢體功能障礙患者的臨床癥狀,且療效明顯優(yōu)于普通針刺[12]。
本案采用針刺療法,首選“靳三針”中的腦三針、四神針及舌三針,配伍風池、百會、合谷、足三里、豐隆、太沖等穴位,可有效改善Percheron動脈閉塞患者意識障礙、記憶障礙、構音障礙、吞咽障礙及共濟失調等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