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腫瘤內科信濤教授團隊應用培美曲塞鞘內化療治療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軟腦膜轉移取得良好療效,摒棄了甲氨蝶呤、阿糖胞苷等常規(guī)鞘內注射藥物,相關論文發(fā)表在胸部腫瘤領域國際權威學術雜志《胸腫瘤》上。
信濤教授介紹,腦膜轉移是腫瘤轉移中比較少見的一類,但卻因極為兇險而難于診治。目前對于肺癌腦轉移的治療主要是在全身治療基礎上針對腦轉移進行治療,改善患者癥狀和生活質量,最大程度地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然而,遺憾的是,腦膜轉移癌的患者平均生存期僅為3月,生存期短的令人絕望,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一般的化療藥物難以通過血腦屏障。而鞘內化療是通過局麻下在脊柱中做腰穿將化療藥物直接注入蛛網膜下腔,不需要通過血-腦脊液屏障,從而使化療藥彌散在腦脊液中,在顱內循環(huán)中可以很快達到有效血藥濃度,實現(xiàn)腦腫瘤的治療。
研究團隊利用11個月的時間,將30例腦膜轉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納入研究,進行培美曲塞鞘內注射的Ⅲ期臨床試驗,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患者中位生存期為9月,臨床緩解率為84.6%,該試驗表明鞘內注射50mg培美曲塞對于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并且不良反應可控。
據介紹,哈醫(yī)大二院腫瘤內科自2018年開展腦膜轉移癌靶向化療藥物注射技術至今,已為全國200余名患者進行了1500余次治療,并在2018年注冊第一個國際國內單中心Ⅱ期臨床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經過鞘內化療后的腦膜轉移癌患者平均生存時間由3月延長至9~10月,也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質量。